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个全面"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在坚定中国自信、发展中国道路、优化中国模式、总结中国经验、带领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提出来的,是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是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纲领,是我党理论创新的又一次智慧凝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具有系统性、实践性、理论性、开创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始终重视法治建设,迈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一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发展的新常态。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国梦,根据中央四个全面思想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法治中国进程,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保障。法治体系的现代化程度,决定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程度。法治作为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理论创新。将党内法规体系纳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当中,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准确把握执政规律的现实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创新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具体—抽象—再具体—再抽象"的辩证运动过程.理解和把握"经济新常态",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新发展理念指导生产关系的调整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发挥了指导新时代经济建设的作用.在实践中,新发展理念"合五为一"地表现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这一实践的不断深化,在新的发展阶段催生出关于我国经济运行和发展模式的新认识——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新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结果,具有理论优势、文化底蕴和实践效能三个维度的自信来源。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及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发展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学说和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是符合中国实际的真理性的认知,奠定了当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自信的理论基础。当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契合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对国家统一和有效治理的政治目标与政治价值追求,契合于"和合文化"所倡导的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天下为公的包容精神,奠定了这一制度自信的文化基础。成功应对中国自近代以来所面临的内外困境以及在快速推进现代化和国家治理方面比旧式政党制度有更高的实践效能,奠定了当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自信的实践基础。这三个维度的自信来源既相对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当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自信来源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首次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提。文化自信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是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经验总结;是着眼全球视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定位;是立足时代课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国民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物价水平不稳,市场供求失衡,主观主义倾向,经济发展差异"等关键问题。新常态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出路何在"?该文试图用《资本论》等著作所揭示的"货币规律,供求规律,客观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等作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阐述阻碍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和原因。该文尝试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和层面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数字经济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数字经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发端于"数字福建"的建设实践,形成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改革历程,深刻阐明了"数字经济"的基本定义、主要特征、创新动力、融合效能和产业体系,其贯穿了五大新发展理念,引领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创新发展,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惠情怀,为全球数字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数字中国"建设擎画了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之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从理论、发展、建构三维度入手。理论维度是指导,发展维度是基础,建构维度是关键,三者辩证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在一九七九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所作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就明确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一真理已被我国五十多年历史事实所证实。这一科学论断,一方面说明,没有社会主义的真正民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终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就不断得到增强,这就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和不断完善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这说明,社会主义民主不但决定中国现代化的建设速度和发展进程,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也会促进和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自信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精神支撑。基于马克思文化批判的视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文化自信的根由在于它展现了中国必将实现国家复兴的民族信心、体现了承继中国红色基因的革命自信、彰显了中国能够"弄潮儿向涛头立"的时代信心,更在于它使中国领航核心——中国共产党的从容治理全面展现出来。深入和系统把握文化自信何以能够坚定支撑中国实现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助于我们在新征程中不断有新作为。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的经济发展是质效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民生不断改善及充满活力可持续的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所呈现的特征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抓住经济发展新机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重要论断,三个维度的自信源于对中国共产党建党90多年、建国60多年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所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三个维度的自信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性发展中,共同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系统观念""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一系列新的发展目标和理论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也是在更高层面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实现的过程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与阶段性、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以及改革方法论等基本理论问题的坚守和创新。"守正出新"正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内在逻辑,即以理论的守正出新推进实践的稳中有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航程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4.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根"和"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思想基础,是支撑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的内在因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的智慧和精华,是新时期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源泉。着力解决好优秀传统文化在承继过程中面临的时代问题,始终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创新,在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外来文化的交流中增强文化自信。我们承继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积淀,在厚度、应时而变、应时而用的优势上,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九十多年接力探索的理论成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源于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源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必须不断增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道路自信是建立在中国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基础上。在道路自信中必须重视党的建设和民生建设,通过这两个方面扩大了道路自信的群众基础。当前,推动道路自信必须突出中国道路内在的理论和实践的优越性,同时兼顾道路自信不同主体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之上的伟大自信,是党和人民在新的起点上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重要精神力量,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须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强大优势,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8.
从五一口号发布到新政协会议筹备的整个过程,既是中国革命道路的关键时期,也是少数民主人士放弃中间道路的时期,由此逐步确立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的领导与合作关系。在当前新的形势下,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的多党合作事业面临着新的形势以及国内外环境的严峻挑战。立足当下,我们就要从"五一口号"中总结中国共产党与老一辈民主党派人士精诚团结、共赴国难的艰难和辉煌历程,探索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坚定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一起"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9.
落后国家如何正确选择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发展道路,是长期以来尚未解决好的理论和实践难题。学习和运用习近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一般规律与社会主义国家和其它落后国家选择社会发展道路理论的新贡献,研究分析社会形态与经济形态在世界和国家两个层面的含义、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和匹配性选择、依序自然发展和跨越或直过发展的两种发展路径问题,有助于厘清世界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与世界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关系;正确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经济形态和制度体制机制的创新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20.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概念,这一概念准确的描述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进入中高速增长、优化升级、创新驱动的趋势。在这种新常态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缓解日益严峻的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矛盾的必由之路。继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以后,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再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我国在新常态背景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