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马克思主义"以伍德为代表的一派认为,马克思批判平等、自由和人权等观念,反对使用正义观念;以柯亨、胡萨米为代表的另一派针锋相对地提出,马克思严厉谴责资本主义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压迫,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正义感。在塞耶斯看来,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社会理论,也是一种社会主义的形式,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印证,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要维度。科学评析马克思对待资本主义剥削的态度,必须坚持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相统一的原则。任何两极对立、随意拆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阶级性的做法都违背了马克思正义观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晚年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付出了艰辛劳作,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他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未竟事业,完满补偿了马克思的理论研究遗愿;旗帜鲜明地批驳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攻击和否定,坚定捍卫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根据时代变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观点作了反思和更新;坚决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做教条简单套用,着力阐明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恩格斯晚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段精彩的历程。我们既要正确理解和学习他晚年阐发的新思想,更要努力继承和发扬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3.
王佳玲 《法制博览》2015,(6):290+289
自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种让人为之神往、为之期待的境界。而政治自由更是关乎每一个公民同国家的关系,它涉及到平等、权利及权力。马克思理论中包含有大量的政治自由思想,马克思对其有着丰富详实的诠释,他终其一生,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之政治自由目标而奋斗不懈。马克思的政治自由思想有别于其他流派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他主张针对弱者的自由,从本质上散发着大众化、平民化的特征。同时,马克思尤为强调个体的自由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他的政治自由思想包括作为权利的政治自由之内容和作为结果的政治自由之实现。马克思认为政治自由是可求的,是实质的,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形而上的政治自由。其理论拥有的实践特征是同其他政治自由思想最本质区别。马克思惯以于批判中创新和创建,他在批判卢梭、康德、洛克、黑格尔等人的政治自由思想的基础上,创建了其迥然不同的政治自由思想。其思想本体看似不如康德等人的哲学思想系统性、体系性强,但纵观其著作,不难发现马克思政治自由思想在其著作中是一以贯之的。马克思的政治自由重视人本身,把政治自由的实现定位在从生产力的变革到生产关系变革的基础上,用其他自由的实现来推动政治自由,又用政治自由来保障其他自由。马克思政治自由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这也正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最终归宿,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马克思的政治自由思想因其呈现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特征,内容具有现实性、广泛性的特征,对于指导我国当代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因此,值得我们不断的深入发展和挖掘。  相似文献   

4.
罗默把马克思的剥削概念进行了拓展 ,认为剥削的存在始终是以财产关系的存在作为前提的 ,从而提出了公有制下的剥削和社会主义的剥削概念。现实经济社会中存在的剥削现象与剥削关系 ,要求我们必须客观地分析与评价这一为人关注的敏感问题。马克思与罗默的两种剥削理论范式的比较研究无疑会深化对剥削问题的认识。科学地对待这一问题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以及人们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学者奥尔曼论马克思的辩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刊《科学与社会》2003年第67卷第1号刊登了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贝特尔·奥尔曼(Bertell Ollman)的文章《马克思主义的双城记》,摘自奥尔曼的新著《辩证法之舞:马克思的方法的步伐》(2003年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文章借用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作品《双城记》之名,认为马克思主义向人们讲述了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双城记:一座城宣称拥有自由,实际上没有;另一座城是关于真正的自由的,但在地图上找不到。作者认为马克思的思想实际上是科学、批判、幻想和革命战略的综合体;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在于马克思的辩证法,如果不把握辩证法,就既理解不了资本主义,也理解不了马克思;而要理解马克思的辩证方法,就必须把握好“内在关系”和“抽象”。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自己庞大的思想体系中,建立了完整的所有制理论,同时提出了内容丰富的财产所有权理论。马克思主张区分所有权与所有制,消灭异化劳动下的私有财产.他所主张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是不产生异化劳动的个人所有制。回到马克思,就是要建立公共财产与私有财产一体保护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产制度,实现人的真正自由和全面解放。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区别于前人非科学形态的异化理论,马克思在异化劳动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集经济、政治、精神、自然异化于一体的批判理论体系。马克思对异化现象的深入分析与研究,不仅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而且为我们考察现代社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理论视角,也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鲍德里亚看来,马克思的错误在于把劳动理解为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把劳动置于马克思主义的本体,建构了所谓的概念帝国主义;把劳动视为雕琢自然的活动,导致了对自然的支配。据此,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是反自然的,马克思主义是反生态的。鲍德里亚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批判,根本性错误在于单向性思维,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对自然支配的人类学。马克思把劳动界定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使得劳动具有亲自然的性质。劳动的亲自然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合生态性。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物质变换断裂的批判,划清了自身与支配自然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界限。  相似文献   

9.
当代德裔美国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以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和新左派思想的倡导者而闻名,他早年曾是海德格尔的学生,做过胡塞尔的助手,但比起他的老师们来,马尔库塞具有更浓厚的现实批判精神,他在黑格尔的意义上解读马克思的哲学,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与审美的乌托邦思想结合在一起,并将其引向社会批判,认为马克思哲学的功能和价值在于诉诸自由理性的实现和对现实的否定,这一点继承了马克思的理论批判精神,同时,他在现实的意义上提出了"乌托邦的终结"的思想,依此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重要的价值取向,约翰·罗默重点考察了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同时分析了约翰·罗尔斯、罗纳德·德沃金、G. A.科恩和罗伯特·诺齐克在公平正义领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提出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应该是实现分配正义的全面机会平等以及通过团结精神实现的合作。尽管罗默没有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中阐释剥削理论,但他的分析也给我们以启发。  相似文献   

11.
青年马克思是一个深受启蒙精神影响的理性主义者,他以理性为根本原则,以自由为核心主题开启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同时,他突破认知理性的阈限,接受近代理性文化的自由传统,试图走出一条价值理性的道路。然而这一理论形态无法解决物质利益难题,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推进着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物质的利益关系也逐渐成为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根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作为真切反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本质的思想,是指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理论。它的思想内涵丰富深刻,具体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有机统一、人类主体性与自然先在性相协调、人化自然以劳动实践为中介、资本主义社会自然异化、共产主义社会两大"和解"等观点。在现代化进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潮流中,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仍然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对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解决现实生态问题都具有启示意义,同时也为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如何正确看待"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陈学明教授认为,从整体上并联系中国实际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助于我们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有助于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真实关系,从而有助于我们探索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之间的良性互动来构建当代中国新哲学的正确途径。此外,它有助于我们增强把"回归马克思"与"推进马克思"结合在一起的自觉性,从而有助于我们在构建当代中国新哲学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抱有正确的态度。为了推动相关问题的学术争鸣,我们特将陈学明教授与本刊记者的谈话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考察和分析,创立了市场经济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唯物辩证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立场的具体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对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的起源、本质、构成以及运行,对于理解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民众对休闲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人们的休闲活动领域日渐拓展,马克思休闲理论的现实感得到空前凸现。马克思本人并未对休闲理论进行过详细描述或议论,而是将其隐匿在卷帙浩繁的文本当中。因而,需要将马克思的休闲理论从马克思的文本中挖掘出来,并对其进行系统的逻辑建构。马克思的休闲理论主要由四个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概念和范畴构成,分别为异化、自由、和谐与幸福。其中,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休闲理论的基础,自由思想是马克思休闲理论的核心,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休闲理论的保障,幸福追求是马克思休闲理论的目的。通过将异化、自由、和谐与幸福这四个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逻辑清晰的统一体,从而使马克思的休闲理论成为一个严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人类解放与社会和谐是马克思倾其一生的理想追求。对马克思来说,劳动解放是实现人类解放与社会和谐的基本规定和途径。劳动解放是人的自由联合劳动取代雇佣劳动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通过消灭人的异化了的生存条件,在自由的联合劳动中实现人的自由个性。劳动解放在促进生产力解放的同时,也促进社会关系向自由、平等、互助互爱方向发展,使社会得以和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较早诞生的概念,在恩格斯那里,马克思学说专指马克思本人的学说,而列宁则把整个马克思主义当成了马克思的学说,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意义上使用马克思学说概念,当下中国学界多是在严格区分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基础上使用马克思学说概念的。理清马克思学说概念的历史线索,是科学构建马克思学说体系的前提,是划清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方向的保证,对于继承马克思学说的基本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类自由的"类"理解--略论马克思的自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源于人的生命,只有在人的生命、人的本性、本质力量和人的生活世界、生活关系的矛盾中才能揭示其具有的真义。马克思从人的生命的意义上揭示了人类自由的真义,这一真义即对人类自由的“类”理解。人的生命的类本性中蕴含着自由的根据,人类自由的内涵只能在人的类关系中得到理解,而人类自由的实现在于人的类本性的实现。马克思的自由观为我们真正理解自由与人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个人崇拜是民主政治的大敌,反对个人崇拜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原则.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坚持反对个人崇拜的立场.他们尊重理论权威,但从不迷信任何权威,并且敢于向任何权威挑战.他们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从不把自己的理论视为人们必须奉行的绝对真理,也从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人.他们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的观...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理论的认识要坚持科学的态度,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和思想品格的要求,不能采取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态度,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理解为社会主义的最终定义和现成答案。必须正确总结和阐述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继承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书写科学社会主义"新版本",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