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共产党宣言》解读出发,指出《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本立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而其中的唯物史观则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本立场的历史支撑和逻辑支撑;战略策略则是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本立场的历史镜像和逻辑镜像出发,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刑事立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同志在主持我国立法工作期间,曾不止一次地在不同场合讲到过这些经验。现在根据我个人的学习和理解,将其有关刑事立法工作精辟论述摘记如下: 第一,刑事立法要从我国实际出发,立足于本国国情。彭真同志说:“立法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调查研究现实的实际和历史的实际。”“首先,要从中国现实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是立法的根据。”其次,“研究问题、立法,不能割断历史。”“除研究现实的社会经济关系外,还要研究我国历史的实际”。“立法时要吸收古今中外对我们有用的好经验,要解放思想,百家争鸣,但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根据我国的实践经验。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唯物论。”他还指出:“刑法搞了三十多稿,先有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单行条例,然后才搞刑法典。”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说过,任何新的学说,都"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如此,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  相似文献   

4.
我们现在开设的这门课程——法理学是法学基础理论的另一种叫法,或者说是法学基础理论的简称.这门课程在五六十年代,曾叫做国家与法的理论,其内容既包括国家问题、政治问题的基本理论,也包括法律问题的基本理论.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来,国家问题、政治问题与法律问题是密不可分的.不弄清国家问题、政治问题也看不清法律问题.所以把国家与法放在一起、在其紧密联系中来研究其基本理论,有合理因素.但法律问题又不等于政治问题、国家问题,它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弄清国家问题、政治问题也不就等于弄清了法律问题;而法律问题弄不清又会影响国家问题、政治问题的弄清.在当时(五六十年代)的历史条件下,比较强调国家问题、政治问题,而对法律问题重视不够,最  相似文献   

5.
"死海卷宗案"涉及的是一个含有推测因素的事实作品的可版权性问题。事实并非由作者所创作,不应受版权保护,而应该属于公有领域。虽然作者对事实的推测花费了劳动和技巧,但法院一般认为有关客观事实的理论不具有可版权性。从版权法的立法目的、利益衡量、版权法的基本原理等角度出发,该案中以利沙.齐蒙所重建的历史文本不应当受版权保护。由该案进一步合理延伸,我们认为,不论是客观事实还是有关客观事实的理论都不应当受版权保护。  相似文献   

6.
王平 《中国司法》2005,(3):108-108
司法部司法研究所副研究员孙业群同志的又一部力作《司法行政权的历史、现实与未来》,近日由法律出版社出版了。作者站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历史转型时期,采用实证主义、比较分析、定量定性的研究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视野,从中外比较法的角度,从司法体制的大框架出发,研究各个时期司法行政权静态的主要三大构成要素:法律依据、机构设置、职能,归纳抽象出司法行政权的基本概念、范畴、范式及支持着司法行政权独立存在的思想或理论等,并用这些基本理论构建未来的司法行政权合理配置和监督制约机制。《司法行政权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主要…  相似文献   

7.
刑事证明标准问题的激烈争执,在学界持续了多年,但仍未达成共识.这可能不是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而是因为争执中存在着诸多误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案件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误区、真理与事实之间的误区、事实的主客观性与"事实确信"的主客观性之间的误区、哲学主义与证明标准之间的误区等,使我们无法看清中国刑事证明标准与西方国家刑事证明标准之间的实质差异,及其在这种比较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我们所要直面的问题本身主要是:中国刑事证明的基本标准是否应当从科学和经验常识意义上的不得不相信为事实改为虽然不一定为真但仍愿意相信为事实;怎样调整证明方法;如何建设对裁判者的制度信任.  相似文献   

8.
“事实是根据,法律是准繩”是偵查、起訴和审判工作的基本指导原則,它是我們党根据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要求,并总結我国司法实践的經驗而提出来的。所謂“事实是根据”,就是說,案件的真实情况是客观存在的,是离开我們公安、檢察及审判人員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毛主席教导說:“我們是馬克思主义者,馬克思主义叫我們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針、政策、办法来。”因此,对人民公安、檢察  相似文献   

9.
法律事实及其与事实、客观事实、要件事实、裁判事实等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法律事实研究的基本线索.法律事实是事实的一个种类,二者之间的种属关系是界定法律事实的基础.客观事实并不是法律事实在宏观上的对应范畴,只有在微观层面,相对于可能受主观因素影响的要件事实和裁判事实才有其意义.要件事实与裁判事实存在着质的区别,对法律事实的研究必须区分这两个概念才能够得到深入.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著作《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1940年1月。当时,正值国民党顽固派掀起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这篇著作有力地驳斥了反共顽固派发出的反对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种种谬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深刻地阐明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这篇著作从发表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它的基本思想,阐述的许多理论原理和原则,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实践所证明,是正确的。今天重新学习这篇著作,对于我们理解和坚持四项  相似文献   

11.
长篇小说《李自成》的新一卷和第二卷都出版了。这是一部比较优秀的引起读者强烈反应的长篇历史小说。作为历史小说,必须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而《李自成》基本是符合了这一要求的。但也不无存在着些问题。现在,我想就已出版的两卷,围绕小说的历史依据与艺术加工问题,谈谈自己的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2.
对行政自由裁量概念的再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弄清行政自由裁量的概念,我们必须首先简短地讨论一下在西方法律文献中具有广泛影响的哈特和赛克斯。德沃金对裁量的定义,特别是伽利根对行政裁量的理论分析模型,关注上述学说的合理性和理论缺陷,然后,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寻求对这个概念的较为妥当的把握。本文的基本观点是行政自由裁量的核心是选择行为方式(包括作为、不作为以及怎样作为)的自由,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上虽然有着某种选择的余地,但却不是我们所说的行政自由裁量。  相似文献   

13.
宪法是一个政治结构。美国宪法诞生于18 世纪,对它来说,如何能够合众为一,将十三 个分散的“主权人民”联合为一个统一的“美国人民”是从独立之后一直到内战期间的核心问题。联 邦主义是这个政治结构的核心。对于美国宪法中任何特定的制度,包括司法审查制度,都必须以这个背 景和框架作为基本的出发点来进行理解。只有从联邦主义的角度出发,我们才能够真正明晰司法审查 在制宪后大约一百年间的美国历史和美国宪制中所处的位置,即维护联邦的统一,约束各州的离心力。  相似文献   

14.
孙咏梅 《中国公证》2004,(10):41-44
所谓"必须公证",是指法律规定某些法律行为必须经公证机构公证,才能成立或生效.在此,有几点须加辩明:首先,必须公证并非指一切法律行为或有法律意义的事实,都须公证.我们知道,公证是代表国家对法律行为或有法律意义的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加以证明和确认,赋以该行为或事实以法律认可的效力.  相似文献   

15.
《法学》1991,(6)
一在《民法通则》颁布五周年,修改补充后的《民事诉讼法》公布施行的今天召开座谈会,以期经过研究讨论,进一步正确认识与执行这两个法是很有意义的。这两个法是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方针、政策与现行宪法的规定,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需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修订的,是能够执行的。有人以为《民法通则》的内容不够完备,需要进一步制定民法典,修改补充后的民事诉讼法的内容也还不够完备,需要进一步修改补充。我认为这种意见不完全恰当。法律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制定法律、修订法律都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本国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想象出发,也不能是外国有什么,我们就得有什么。所谓完备也是因时、因地、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完备没有绝对的标准,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内容,今天认为完备了,明天就可能认为不完备了。只要能够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就可以说是完备了。  相似文献   

16.
对“以事实为根据”的再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事实为根据是我国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也称公理性原则。它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人民国家为人民的政治伦理理念基础上的;它更多地反映出一种理想,而非一种对现实的客观认识。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和案件事实的特殊性,我们无法达到一种客观真实。法律需要理想,理想是法律发展的源泉,但在事实方面,必须有现实主义的态度,没有事实的支持,法律理想只能是一种空想。我们要突破几十年来对"以事实为根据"的不恰当的认识。必须承认,我们达不到案件事实与客观真实的完全一致,而要公正地审理案件,也必须客观真实。新颁布的《刑事诉讼法》对有疑证据作无罪判决的规定,实际上是承认了这一 点。  相似文献   

17.
《水经注》被动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经注>中出现的被动式语例基本为郦道元个人语料.从被动式的类型及其出现频率、被动式内部的成分类别、组合关系和语法功能看,<水经注>真实地反映了南北朝时期汉语的历史面貌,因此具有较高的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梁增然 《法制与社会》2012,(34):190-191
"法律必须根据事实而不是不可靠的直觉"。在应对安全、健康和环境方面的风险过程中,孙斯坦告诉我们应当依靠理性,而非普通人的直觉——直觉往往会导致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寻求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定位出发,逐一研究了历来证据制度命名的规律和证明标准构成的规律,提出我国只能建立人类历史上第四种证据制度,也即只能建立实质真实制度.接着,本文研究了实质真实制度的基本构成,指出这一制度必须建立在实质证据观、实事求是原则、实质真实标准这样三大要素之上,认为这三大要素将铸就我国证据制度永恒的中国特色.最后,本文研究了实质真实制度下的全面创新问题,提出我国应确立"事实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证据排伪法则、证据效力双统一原则、真正的无罪推定原则,确立完整的方法体系和全面的证责体系,建立"沉默权"与"如实回答"相协调的机制,建立真实监督机制,完善真实保障机制,制定证据大法.  相似文献   

20.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创新与不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出台是我国民事证据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该司法解释在我国证据制度的规则体系、价值观念、制度理念、理论学说等方面皆有突出的贡献,对实践和理论研究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是,该司法解释依然存在多方面的疏漏———既有立法权限上的缺陷,也有立法技术方面的不当。只有从证据制度的价值体系、事实认定模式以及证据证明的基本原理出发,厘清决定证据具体制度设计的基本理论,避免某些不当观念,才能从整体上建构和完善我国未来的民事证据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