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今报业竞争格外激烈,县市报面临着区域面积小、受众面窄、人才资源缺乏等弊端,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惟有采取做强本地新闻的策略,利用更接近寻常百姓、同广大读者最接近的优势,从深度报道、独家报道等着手,提高报纸可读性,增强报纸影响力。县市报身在基层,与基层、与读者最接近,最容易直接了解掌握基层的情况和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综观县市报的发展,一个鲜明的特征是其具有较强的新闻优势与贴近性,即真正了解市民之所想,努力满足读者之所需,而加强本地新闻的组织和策划则是县市报扬长避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60年代,计划经济诞生日报;上世纪80年代,改革大潮孵化晚报;上世纪90年代后期,市场经济催生都市报。如今,为了自下而上在各个地、县市,特别是省会城市,这三类报纸(乃至经济类报纸)异曲同工,都在瞄准综合类市民生活报的坐标,展开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对人才、实力薄弱的县市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就县市报如何应对都市报、晚报改革取向谈一些粗浅看法。一、县市报面临的挑战挑战之一:激烈的媒体竞争冲击着县市报的发展空间3G手机的上市,网络电视的推广,数字电视的开播,更多博客、播客的涌现,对传统信息传播和采集方式具有颠覆性。同时…  相似文献   

3.
现代报业竞争激烈,县市报要想在激流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办出特有的风格,营造独特优势。尽管经过治理整顿后保留下来的县市报其性质已不再是机关报,但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县市报仍然承担着地方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的宣传任务。活动多,会议多,行政部门的工作性、动态性报道多,尤其是头版,版面显得过于严肃、呆板,仍然是县市报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把县市报办成一张既令地方满意、又受读者欢迎的报纸?《常熟日报》近年来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其中于2006年元旦正式出版对开大报之时推出的“今日视点”栏目,成功地擦亮了头版这个“新闻橱窗”,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4.
营销策划近年来已成为晚报、都市报做大搞活广告经营市场的创新手法,地方县市区域报更是如此。江苏县市报研究会举办的广告经营研讨会,已连续3年将研讨主题定为“营销策划”。  相似文献   

5.
广告经营对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报业竞争正不断从中心城市向地市级城市延伸和扩散。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国内强势都市类报纸在跨区域扩张战略的驱动下,相继涌进地市报市场,争夺地市报的市场空间与份额,由此引发了我国报纸新一轮区域化竞争的热潮。在内陆中小城市,制约地市报广告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广告资源匮乏。由于受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总量、市场规模、市区人口、消费群体以及广告市场管理等因素影响,内陆中小城市地市报广告经营受到严重制约,此外,一些本埠有实力的大企业一般在起步初期还有广告投入,一旦翅膀硬了,也着眼于…  相似文献   

6.
地市报的优势在本土新闻,如今已成为地市报人的共识。但是,怎样把本土新闻这一地市报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最大限度地把本土新闻做好、做充分乃至做到极致,是摆在地市报面前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报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报纸,地市报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市报,既承担着重要宣传任务,又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不在办报、管理诸方面出一条新路,就会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因此,我们地市报新闻工作者,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善于学习,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做到不辱使命,从而开创出两个效益双丰收的新局面。一、构建学习型团队,切实增强采编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当前,包括地市报在内的一些新闻…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0,(17):125-126
为提高《党课》编刊质量,搭建刊社与读者沟通交流的平台,使刊物更好地为基层党组织、党员和广大读者服务,我社决定在《党课》读者中建立特约评刊员队伍,定期参与《党课》评刊活动。  相似文献   

9.
母子报结构是目前地市报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报系结构。这种结构既有利,也有弊。在当前报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环境下,母子型结构地市报如何发挥结构优势,同时避开结构性弊端?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消除内部竞争,整合资源,抵御入侵,拓展市场。具体而言,应对报社发展战略、新闻业务、技术手段、组织制度和人才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反思和重构,再造报业流程,提升办报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报纸出版事业发展迅速,出版了许多为广大读者欢迎的报纸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读者和社会的需要,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是有的报纸刊发了一些导向有问题、格调低俗、报道失实、虚假违法广告等社会影响不好的内容。我们知道,各级各类报纸在当地都拥有广大读者,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党报,在为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建设服务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同时,报纸出版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监督,  相似文献   

11.
如今的地市级党报几乎都扩增到每日十几个版,不少报纸还办了各种类型的周刊,有的是社会生活、有的是文化生活、有的是经济生活等等。相对于日刊,周刊在时效性上自然稍差一些,这使得有的地市报在办周刊不久便撤换了,而有的地市报又觉得周刊有其独特的优势,相继办起周刊。如何更好地办好周刊,结合在邯郸日报经济生活周刊编辑部6年来的工作经历,我们认为,除了要始终坚持围绕当前党的工作重心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外,还要坚持从生活的角度入手,聚焦社会热点,关注百姓生活,发挥周刊相对独立,周期长,时间比较充裕的长处,在新闻的深度挖掘和一次性满足上寻求突破,扬长避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12.
刘丛 《共产党人》2007,(19):18-19
近年来,随着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实施,县级广播电视台(站)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我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最基层的新闻媒体立足当地,挖掘新闻资源,说一县之事,报一县之情,记录特  相似文献   

13.
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不同时期的读者对报纸的需求大不相同,这在报史上明显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作为地市报,不同时期要有不同的办报特色,以满足特定时期读者的一定需求。纵观建国50年来,襄樊日报的办报特色不同时期在全国相当大的范围内都产生过深刻影响乃至轰动效应,这些经验也代表了一定时期地市报的办报格局。有着50年报史的襄樊日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办农民报、办开放型报、办现代气息报、笔者试从襄樊日报不同时期的办报特色来论述特定时代的读者需求方位。办农民报——满足农民读者生产建设及阶级斗争实践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和改革开放,特别是通过中央多次报刊治理整顿,江苏所保留下来的12家县市报,坚持办出特点、办出优势、办出成果,无论是从新闻宣传还是报业经营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骄  相似文献   

15.
面对我国加入WTO的形势,很有必要对地市报的生存压力和发展空间作点理性思考。新闻出版业中,新闻宣传的一块,不会也不可能完全开放,但根据中办发的17号文件精神,新闻出版业的改革已拉开序幕,开放新闻出版中的发行、广告业,已是摆在眼前的事实。如德国贝塔斯曼出版集团的资本已进入上海一家发行公司,可以料想,随着作为报业发展基础的发行、广告业的开放,势必会给整个报业的发展带来影响,有的会走向良性循环,有的会陷入恶性循环。人世后新闻出版业的市场竞争,对地市报来说,既带来了较大的生存压力,也带来了拓展发展空间的良好机会。一、地市报面临的生存压力加入WTO对地市报带来的生存压力,来自于方方面面的直接挑战和间接挑战,目前间接挑战大于直接挑战。 1、直接挑战。这是指国外大的新闻出版集团进入我国报刊市场,读者市场、广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既是推动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新世纪新阶段提高新闻宣传工作能力的重要指导方针。作为最基层的县市报新闻宣传如何把握内容,把握方向,关键是看能不能真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实实在在把促进新闻宣传的科学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完成。这就对我们的县市报新闻宣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征求意见     
《共产党人》2009,(22):55-55
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广大读者的支持下,本刊2009年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荣获宁夏优秀期刊和中国北方十佳期刊。光阴荏苒,2009年度又接近尾声,为了使《共产党人》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本刊就下列问题征求意见,并将整理编发。通过编者和读者的交流沟通,不断提高办刊质量。(意见一经编发,即付稿酬)  相似文献   

18.
编辑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中介和桥梁,应该比作者更了解读者,比读者更了解作者。然而,就目前而言,各报刊社及其编辑人员对读者的需求及心理研究比较重视,而对作者种种心态的分析、研究明显不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报刊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而,分析和研究作者心理,就成为编辑为作者和读者服务的必要前提。只有善于窥视作者内心活动的奥秘,才能更好地优化其稿件质量。编辑的服务工作,应针对不同作者或作者不同时期的心理,围绕优化稿件质量来进行,以充分发挥作者潜力,开掘更多的优质稿件。  相似文献   

19.
报纸发行是一种市场销售行为。产品的销售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企业的生命线,这条生命线只能操纵在自己手里。面对走向市场的县市报,把销售权交给邮局,只能是特定时期的权宜之计,只有自办发行,把销售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谋求今后发展的长久之策。  相似文献   

20.
夹路相逢勇者胜,这是军事家得出的成功经验。上有中央和省级报纸,下有县级媒体(尽管近年压缩了不少县级报纸,但就全国而言县级报纸还是一支不小的队伍),处在二者之间的地市级党报可以说是夹路相逢。勇敢正视现实,善于抓住发展机遇,地市报就成功就发展,面对竞争大潮徘徊观望,怨天尤人,束手无策,地市报就必然被淘汰被消亡。愚以为,中国地市报人只有在不懈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牢牢树立三种意识,才能在夹逢中突出重围,得到生存发展。自觉扔掉“铁饭碗”多些竞争意识中国地市报的发展步伐几乎与共和国同行。长的已创办50多年,短的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