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胜 《台声》2000,(9):9-10
已经下台的李登辉不甘寂寞 ,一直在为“台独”招魂。7月25日 ,李登辉与日本右翼学者中岛岭雄抛出《亚洲的智略》一书。李登辉在书中不但招供了他在台湾执政12年间 ,不惜一切 ,全面推动分裂路线的种种作为 ,而且还推出了较“两国论”更为恶劣的所谓“第二共和”论 ,并妄图让其继任者沿着其分裂路线继续走下去。这本书既是李登辉分裂祖国的自供状 ,也是妄图让台湾新领导人继续从事分裂活动的“教战手册”。更让人吃惊的是 ,此人还有狂妄症 ,以前曾把他个人的分裂言行强加给台湾同胞 ,称之为“台湾的主张” ,现今更进一步把此膨胀为“亚洲…  相似文献   

2.
邓亭 《台声》1998,(10)
“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一年来的成功实践,受到了香港及国际社会的普遍肯定,台湾民众对“一国两制”的认同率也比香港回归前有明显升高。可是,最近台湾当局有些人却不顾事实,肆意低毁“一国两制”,胡说什么“一国两制”具有“暖昧性、矛盾性、不民主性”,声称“一国两制”“不适用台湾”,台湾“坚决拒绝一国两制”,并表示只有用台湾的“民主制度”统一中国才是解决两岸问题的“唯一出路”。台湾当局认为台湾不同于香港,因而“一国两制”不适用于台湾的一条主要理由是“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国家”O这里涉及到一些基本的理念与概念,…  相似文献   

3.
吴亚明 《台声》2013,(5):60-61
位于台湾新北市新店区秀朗桥下的“景美看守所”,花木扶疏,屋舍俨然,虽然现在的名字叫做“台湾人权景美园区”,但走进去还是有一种阴森可怖、寒意浸人的感觉,因为戒严时期,这里曾是台湾令人闻之色变的军事法庭与监狱,李敖、柏杨在这里被囚禁过,蒋经国的小舅子也在这里被关过,吕秀莲、施明德等人因“美丽岛”事件在这里受到军法审判。甚至当年主导刺杀作家江南的台湾情报头子汪希苓也一度被禁锢在这里。这里还藏了哪些秘密?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美国方面陆续传来各种“毁台论”,如美国安全事务专家克里斯多福·布斯在美国海军研究所出版的杂志发文主张,如果解放军“攻占”台湾,美军必须协助摧毁台湾基础建设尤其是网络设施,阻挠解放军“监控”台湾,台湾军队可以在废墟里跟解放军打“游击战”。美国陆军战争学院发表的论文主张,美国和台湾地区应制订有针对性的“焦土”计划,最有效的办法是威胁摧毁台积电的设施。美国媒体人曾披露,拜登表示在乌克兰危机之后已经准备好了“摧毁台湾的计划”。前白宫国安顾问奥布莱恩在美国智库“苏凡中心”全球安全论坛上宣称,  相似文献   

5.
一说“倒计时”,人们自然想起发射卫星、大江截流时的情景。“倒计时”似乎成了重大科学实验、宏伟建设工程进入攻坚阶段成千钧一发之际的计时专利。殊不知,这种计时方法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诸如在竞技场上,在为迎接历史时刻到来之前人们无不采用“倒计时”。“倒计时”使用领域的书庆无疑是必需的,也是受人欢迎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倒计时”却是令人不齿的。这便是饱含着越轨与罪恶的“倒计时”。近些年,党政机关、企本业单位实行了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在有期任职的考验面前,绝大多数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  相似文献   

6.
“想在我眼前蒙混过关,你的算盘打错了。”警官贾了才随后便去他的住处找到了一张“全家福”。正是这张“全家福”让他哑口无言,原形毕露,而且引出他的累累罪恶。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抗祖国统一,特别是对抗以武力来解决台湾问题,台湾军方近年来通过更新作战理论,调整军队编制,发展并扩充军事装备等各种手段,以图提高军力。但是,先天不足的客观条件,使这些用台湾同胞血汗钱养起来的军队,永远走不出被动挨打的局面。现在在台湾军队中流行着的“四怕”,正是其恐惧心态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台北“故宫”博物院时代去台湾之前,就听说台湾也有个“故宫博物院”,所以,我一到台北就向亲友们提出参观“故宫”的要求。因为我曾先后五次参观过北京的“故宫博物院”,这次来台北参观,对具有同样名称和内容的展览,完全是出于好奇的对比心态,想看一看这个被盗运来...  相似文献   

9.
“钢铁猛男”十分郁闷:邀游网络中,他刀锋所至,一切敌人和障碍尽除,无所不能。而现实生活中,他生存维艰,处处碰壁!如何改变目前的状况?惟有钱才能解决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3,(4):62-62
今年3月l1日是日本福岛核灾两周年,核电未来发展的讨论持续在台湾发酵,包括“核四”的停建或续建等,成为社会大众最关切的议题。3月9日,全台反核大游行,民众参与踊跃,“反核”俨然成为全民运动。  相似文献   

11.
石稼  李立 《台声》2006,(10):32-33
自施明德宣布9月9日为百万人“倒扁”静坐的开始日后,岛内外围绕“倒扁”与“挺扁”结果及影响的讨论也日趋激烈。以陈水扁的流氓本性和对权力的极尽贪婪而言,无论施明德率领的百万民众静坐到何时,无论有多少人静坐,只要没有人、没有武装的力量把他从“总统”大位上强制赶下来,陈水扁是不会主动离开的,这不能不说是台湾社会的悲哀。如倒扁不成,败在哪里呢?恐怕非单纯的“倒扁”事件和运动本身所能讲清楚的,要从台湾社会发展的根源上探询答案。其一,“历史悲情”和族群撕裂下形成的台湾民众的特殊心态,是“倒扁”难成的根本原因。台湾社会的…  相似文献   

12.
王智  王玲 《民主与法制》2007,(4S):22-23
他曾经是一名法庭上慷慨陈词的律师,7年前为了扬名他不惜以身试法。7年后,他再次在沈阳“扬名”,只不过这次他却走向了罪恶的深渊……  相似文献   

13.
胡必松 《台声》2002,(12):20-21
“喜欢乱讲话”,这是岛内许多媒体对李登辉的评价。李登辉的“乱讲话”,常常表里不一、自相矛盾,比如他在口口声声称“爱台湾”的同时,却总是提出一些“害台湾”的主张。之所以如此,其实是源于李登辉内心深处的“皇民意识”。了解李登辉的人都知道,虽然他常以“台湾之父”自我标榜,但念念不忘的却是自己“20岁之前是日本人”。在李登辉的思想意识中,被扭曲的“台湾意识”只是表象,背后隐藏的浓厚的“皇民意识”才是实质。这种思想意识的二重性,正是李登辉胡言乱语的根源。最近李登辉抛出的所谓“脱古”等系列言论充分证明了这一…  相似文献   

14.
“文化台独”及其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必松  颜君烈 《台声》2001,(4):16-17
长期以来,岛内分裂势力一直将“文化台独”作为制造分裂的一种重要手段,企图割断台湾与祖国的文化联系,进而改变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和“统独”心态。民进党上台执政之后,在祖国大陆、岛内民众及国际社会反“台独”的强大压力之下,不得不调整其“台独”策略,由“急独”、“硬独”、“明独”变为“缓独”、“软独”、“暗独”,将争取“实质台独”作为推行“台独”主张的主要策略 ,并鼓吹“台湾的前途必须由台湾人民自己决定”,企图为其“台独”主张披上“民主”的外衣,以此迎合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实际是想以“民…  相似文献   

15.
在台湾,居然有这么一位“头面人物”,“包二奶”一包就是30多年,他不仅没有因此受到什么惩罚,反而荣升为当今台湾的“行政院长”。用台湾媒体的话说,他可以“申报个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相似文献   

16.
由于辛亥革命,10月10日成了中华民国的国庆节。蒋介石国民党政权逃到台湾后,仍延续了这个节日。每到这一天,台湾地区的领导人都要开个会、讲讲话。然而,2004年的这个“国庆节”,却由于陈水扁故弄玄虚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连续几次谈话中,他都声称“国庆日”将就两岸议题发表“重大”讲话,这个讲话绝对是正面且具有建设性的,他将以自信、负责、诚意、开创、前瞻等五项原则提出具体方案来降低两岸的紧张与对立,追求两岸关系的正常化。10月10日上午,陈水扁在台北“总统府”「」前广场上发表了他的“重要讲话”。讲话语音刚落,台湾…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08,(3):15-15
台湾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近日向台湾民众发出呼吁,要求他们既要支持民进党的“入联公投”,也要支持国民党的“返联公投”。他还声称,“爱台湾就不要让台湾受到伤害.公投案若无法过半,将是对台湾的最大伤害”。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07,(1):70-71
一场本属经济范畴的银行挤兑风波,突然在台湾政坛上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浪潮,将陈水扁与其“行政院长”苏贞昌之间的内斗推到了最前台。有关陈水扁要撤换苏贞昌的传言久而有之,但这一次先有陈水扁五度隔海点名批苏,后有苏贞昌阵营以“满城尽带狼牙棒”和“我们在救火,却有人在旁看热闹”进行针锋相对地还击,显示斗争之激烈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19.
韩愈在《原毁》一文中说:“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凡事业上有了成就,人格上有了名望,总是随之带来别人的毁谤。这是为什么呢?韩愈分析道,“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就是说,毁谤诬告别人的人不是懒惰者就是忌妒者,这两种人只看人家的过去,不看人家的现在,惟恐人家出了名。韩愈之说,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干部提拔前表现尤为突出。据说在有的单位,如想整谁,只要传闻此人将要提升或者看到干部提拔任命前公示的公告,立马就有告状信飞向上级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和各级领导的案头。这种提谁告谁现…  相似文献   

20.
5月29日,苏贞昌在接任民进党主席周年前夕,说出“台湾是主权国家,现在重要的是建设国家,不是走回头路搞独立”。苏贞昌说,作为民进党主席,他的“中国政策”立场就是民进党全代会通过的“台湾前途决议文”,至于策略上怎样做,就是‘中国事务委员会”要做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