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理国 《台声》2002,(7):41-42
台商赴大陆投资风起云涌,有成功,也有失败。而在成功的台商中,最被传诵的是“顶新康师傅方便面”。顶新的成功经验,足堪作为台商市场经营的最佳示范。顶新系于1992年7月18日正式在大陆发售产品,但在此之前,顶新做过清香油、康来蛋卷等产品,其间的过程,“等于是摸着石头过河”,顶新在1994年成为大陆外资百强企业,营业额成长3倍。就像摸着石头过河其后,顶新集团分别于1995年生产赢得最畅销国产食品金奖小虎队点心面;1996年生产米果、小点心、饼干产品、饮料产品;1997年生产福满多方便面、小虎队卷心酥;…  相似文献   

2.
在台湾与祖国大陆分居方便面市场龙头的统一与顶新集团4月27日宣布,双方将携手合作,由统一斥资新台币40至50亿元,买下顶新集团旗下顶益公司33.14%的股权,此一合作案将在近日敲定。这是两岸台商旨宗大型并购案。 顶新集团以“康师傅方便面”写下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传奇佳话,一夜之间“康师傅”在大陆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3.
受祖国大陆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潜力的吸引,台湾食品业无不看好大陆食品市场,近年来纷纷将经营重心转移到大陆。岛内食品厂商赴大陆投资自9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热潮,发展至今已成热络局面。台湾食品业上市公司中,“统一企业”、顶新集团已发展成集团规模经营的态势;另外“味全”、“卜蜂”、“中日”、“台荣”、“久津”、“大成”、“益华”、“福寿”在大陆投资事业皆已批量生产。1996年岛内多家食品厂商投资祖国大陆又进一步扩大规模,形成了群体台商逐鹿神州的形势。机会均等,大小企业争起跑一位北京台商说:“大陆是一个重新洗牌的…  相似文献   

4.
晶晶 《台声》2003,(2):12-13
一位在上海有多年工作经验,曾为宏仁集团负责开发市场的人士称,大陆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台商是好是坏,大家都还在观察。大陆入世后,欧、美、日等外商大举进入,对台商冲击很大。直接面对跨国集团挑战处在“大上海”的台商,看似站稳大陆未来最具“明星像”的市场,却感觉到更大的挑战。一名黄姓上海台商说,过去多年来台商即使早已经营内销市场,还是要承受很大风险。不过他表示,“在大陆还有机会,在台湾就是等死”。针对近来台湾“行政院”院会正式将“戒急用忍”政策松绑,黄姓台商还是相当怨叹地表示,如果“政府”早点松绑,在银行…  相似文献   

5.
鳄鱼的眼泪     
王晓波 《台声》2014,(11):46-46
<正>最近台湾岛内食安问题真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袭。自9月初岛内知名食用油生产企业被爆"地沟油"引爆全台食安风暴。10月初,又爆出岛内知名食用油生产企业涉嫌用饲料油制成食用油贩售。而此次事件的主角正是在大陆打造出家喻户晓品牌"康师傅"而发家,旗下还包括德克士、味全、全家便利店等品牌的顶新集团。从昔日彰化一家小小的制油厂,到依靠大陆市场迅速成长为今日大型食品业集团公司,顶新集团曾被形容为"鲑  相似文献   

6.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商温世仁先生在谈到目前台商在两岸经济中的作用以及他们所处的处境时说,过去10年台商在大陆真的做到了两岸双赢。如有些技术,产业在台湾已经没有竞争力了,但移植到大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祖国大陆在很短的时间里得到台商过去30年所累积的技术、经验,还有经营概念,造成两岸双赢的格局。 事实上,祖国大陆的市场很大。我们常这样分析,首先看它是重内销还是外销。过去,我的资料做外销几乎没有问题,因为在台湾本来就做外销,到  相似文献   

7.
檀江林 《台声》2002,(6):16-18
从“亚太营运中心”到“全球运筹中心”1995年前后,台湾李登辉当局为阻挠岛内厂商大量转移祖国大陆设立生产基地,制定“戒急用忍”政策,采取种种手段限制厂商西进,而鼓励他们“南下”东南亚投资,并进而提出将台湾建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但随着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风暴,大批台商在东南亚的投资血本无归,所谓构建“亚太营运中心”随之成为泡影。相反,那些敢于到大陆吃第一份螃蟹的台湾厂商却获得巨大的成功。其中如统一、顶新、旺旺、汤臣等集团不仅在祖国大陆站稳脚跟,获利丰硕,而且也成为最受大陆欢迎的品牌。近年来…  相似文献   

8.
魏艾 《台声》2002,(5):12-14
过去10余年来,两岸经贸和民间交流迅速发展,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根据台湾方面的估算,2000年两岸间接贸易金额达312.3亿美元,其中台湾对大陆出口值为250亿美元,进口值为62.3亿美元。台湾对大陆贸易占台湾对外贸易总值的10.84%,其中对大陆出口值占台湾外贸出口值的16.87%,进口值占台湾外贸进口值的4.44%。在投资方面,1991年至2000年台商经“投审会”批准赴大陆投资件数累计达22974件,投资金额达171.03亿美元,大陆已是台商海外投资最主要的地区。在民间交流方面,2000年…  相似文献   

9.
沈正一 《台声》2000,(11):15-15
前些日子,台湾有关方面提出要对赴大陆投资的台商课征“国家安全税”,立即遭到广大台商的强烈反对,认为这种做法不但抹杀了台商的贡献,也侮辱了台商的尊严。台湾各界人士都纷纷提出质疑和强烈抗议。这个风波刚刚过去,最近台湾“经建会”和“经济部”又宣布将采取“总量管制”来规范大陆投资,规定台商赴大陆投资不能超过岛内生产毛额(即 GDP) 2%;还规定台商赴大陆投资应是其全球布局的一部分,如果台商仅是“外移大陆”,并非进行全球化布局,“政府”就不准其赴大陆投资。这是继李登辉 1996年 8月提出“戒急用忍”之后,又一次…  相似文献   

10.
经营之道     
台商的经营策略中国内地以其广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大批台商,他们运用有效的营销策略在祖国大陆掀起了一阵阵台商投资热潮。抢占先机,粗放经营目前在内地颇有名气的台商产品——“康师傅台湾担仔面”、“顶好清香油”,是顶宏集团施行抢先战略的杰作。顶新公司首先于1990年在北京合资成立顶好制油公司,推出“顶好清香油”造成轰动,取得意想不到的销售业绩。于是两年之内,新加坡、济南、秦皇岛、天津、北京、辽宁及台北等多家公司相继成立,台  相似文献   

11.
问:目前,投资大陆连锁经营的台湾厂商已有不少,且不乏卓然成功者,您能否举例剖析一下他们进军大陆的策略?他们成功的秘诀或许能对其他人有借鉴作用。 答:目前在大陆各大都市,均有台商餐饮业及速食业连锁经营,投资不大,但收回快。针对上班族及居民,平均每餐10元人民币,颇受欢迎。供应中西式快餐速食,要符合中国人口味,包括供应炸鸡、汉堡、猪排饭、鱼排饭、牛排、饮料等。另投资台湾口味小吃饭馆,仍有特色,如供应鲁肉饭、鱿鱼羹、贡丸汤、刈包等,口味要调整,符合当地习惯,只要地点好,东西新奇,服务好,成功有希望。如开设中餐馆必须克服口味问题、客源问题,还有员工训练、政商关系。如顶呱呱炸鸡速食店,在上海经营非常成功,除了产品有特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88年起,顶新集团就开始在大陆进行不同的投资尝试,1991年底时,最终决定投资做方便食品。后经考察,选中了天津经济开发区作为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3.
提起“康师傅”方便面,大陆的男女老幼,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提到使这鼎鼎有名的台湾食品落户大陆的创业、经营者们在大陆的生活情况,就很少有人了解了.近几年,来大陆投资的台商越来越多.其中有不少是只身前来、节假日往返于两岸间的“空中飞人”;也有不少是携妻带子、举家迁至大陆的“定居者”,像生产“康师傅”方便面的顶新集团副董事长魏应行先生,就是在199O年把全家搬到北京来住的.来往于两岸间的“空中飞人” 固然一身轻松,不必为安家操心发愁,但毕竟有诸多不便,个别人还衍生出一些问题和麻烦.那么,举家迁移者们,从遥远的彼岸搬来,他们适应吗?大陆买房贵吗?妻子买菜方便吗?小孩上学,课程进度和台湾一样吗?  相似文献   

14.
赵郁美 《台声》2000,(2):11-11
最近以来,台湾业者普遍认为:大陆加入世贸组织为期不远,台商拓展大陆内销市场刻不容缓,他们呼吁台湾当局放弃“戒急用忍”及两岸“三不通”政策,协助台商抢攻大陆市场。台湾“建大工业”董事长杨银明、东弟台商协会名誉会长叶宏灯等近日指出,现在台湾当局对投资大陆限制太多,阻碍了台商发展脚步。随着大陆“入世”后市场逐渐对外开放,预期台商加工贸易为主的经营形态将会改变。当局“戒急用忍”的僵化政策应尽快扬弃,努力营造两岸和谐关系,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台湾学者侯家驹发表文章说,台商已因“戒急用忍”而丧失许多投资良机。…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5,(13)
<正>从服装制造转战成品沙发,从中低档产品升级到中高档客制化定制,从贴牌代工到自创品牌,从全部外销到开拓大陆内需市场——作为首批来大陆投资的台商,鼓起勇气第一个"吃螃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从服装制造转战成品沙发,从中低档产品升级到中高档客制化定制,从贴牌代工到自创品牌,从全部外销到开拓大陆内需市场……谢智通始终走在前头,用决心、眼界和坚持,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纪元。谢智通,首批进入大陆市场的台商,用智慧、勤劳一路打拼,如今成为了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全球最  相似文献   

16.
纪硕鸣  童清峰 《台声》2002,(5):39-39
作为台湾对大陆投资政策重要分水岭的8寸晶圆厂投资大陆案,延宕近半年后终于定案,虽然是小规模、低度开放,但已突破台商投资大陆的敏感防线。面对诱人的大陆市场,台湾许多资讯科技企业其实早已大规模跨海登陆布局,抢占大陆的庞大商机:广达低价产品往大陆生产,台湾则研发及生产高附加价值产品;华硕大陆厂的产值直逼台湾母厂;中芯8寸晶圆厂已在去年9月投产;宏力计划明年量产;明电通看好中国大陆市场,自创品牌。北京、上海、沈阳、福州、珠海都相继引进台商投资晶圆厂。根据台北市电脑公会与数位周刊的联合调查,去年是台资高科…  相似文献   

17.
最近,台湾岛内有一种观点认为,台湾新竹科学园区高科技产业迅速向大陆转移,加上没有其他新的高科技产业诞生,台湾硅谷将出现“空洞化”现象。可以说这是岛内前些年认为台商赴大陆投资会造成台湾产业“空洞化”观点的一种延续。每当台商对大陆投资出现高潮时,岛内就会有少数人忧心对台湾经济的不利影响,提出台湾产业可能“空洞化”的警告。这与日前台湾当局高层称台商投资大陆拖累台湾经济的论调是一致的。实际上高科技产业对大陆投资不会也没有带来台湾产业或科学园区的“空洞化”,而且有利于台湾科技产业生命的延伸与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0月19日至21日,由声宝集团、中华汽车、中华航空等15家大企业负责人,赴湖南进行了为期2天的考察活动。在湘期间,考察团一行参加了2001年长沙·台湾经贸合作洽谈会和“湖南省台商投资区”授牌仪式,实地考察了湖南省台商投资区、长沙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软件开发基地———麓谷以及旺旺集团等台资企业,参观了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和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台湾企业家到湖南商务考察@刘珍瑜 @湘泰轩 @陈军敏  相似文献   

19.
杭州台商江先生问:我在大陆的企业外销比例达70%,外销商品均由台湾母公司接单,再由大陆台资企业依订单将商品销往国外。然因企业多次被大陆税务机关指为帐务不健全,是否会影响该企业在大陆的营运?应如何改善以避免同样情况重演? 答:这里首先涉及到的是在大陆的台资企业与其台湾母公司的关联关系问题。由于该台资企业的外销订单全由其台湾的母公司安排,导致其外销产品的价格(甚至有可能包括消耗原材料的价格)受台湾母公司的掌控。而购销价格涉及到该企业成本、利润水平,也会影响增值税、出口退税及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和缴纳。大陆税务  相似文献   

20.
为了不致让读者误会,我得赶紧说明,本文题目中的“统一”,指的是在海峡两岸都赫赫有名的台湾统一企业集团。 统一企业集团开始到大陆投资是90年代的事。若论台商进军大陆的时间,“统一”不是最早的。但论其规模,却可以称之为台商来大陆投资的“龙头老大”。 在统一企业台北分公司,公司发言人兼公关部经理杨雨鑫满怀信心地对本刊记者说,两岸关系紧张,小商人会担心,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受到影响,而统一企业集团早巳把风险考虑在内,不论发生什么事情,他们都会照计划来做。 我们从台湾回来之后看到了这样的数字:台湾上市公司前往大陆投资,从总投资金额看,以统一集团投资新台币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