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铭 《台声》2003,(1):42-43
在北京待了12年,看到了无数的台商们,兢兢业业地努力奋斗,为的只是想在祖国大陆的一隅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或成就,以能回台湾光宗耀祖一番;当然祖国大陆遍地的无限商机也是吸引着无数台商前来投资的主要因素。台商会将祖国大陆作为离开岛内投资经营的首选,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应是两岸属同文、同种、同文化背景所致;台商们来到祖国大陆,沟通上无障碍,也使得台商们很容易发挥自我的专长及专才。但是同样的辛苦付出却换来了不同的结果,这其中是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大多数的台商们经常所言都是“我们是来经商的,不是来搞政治的,所以…  相似文献   

2.
龚济洲先生1926年5月出生于陕西省旬阳县长沙乡狮子岩村,1948年去台湾。四十多年来,他虽远居孤隅,然无时无刻不以桑梓为念,他给五个子女所起的名字中均有一个"华"或"秦"字,镌刻着他对故乡魂牵梦萦的情怀。近十年来,龚先生携太太和子女5次回归故乡,前后8次为家乡公益事业捐款46万多元人民币,支援家乡经济建设。在台湾,龚先生有一个美满  相似文献   

3.
《两岸关系》2023,(6):48-49
<正>5月30日至6月1日,由台湾新竹、苗栗等地民众组成的台湾基层参访团一行32人来沈,这是3年来首个来沈的岛内交流团组,参访团成员大多是首次来大陆。在为期3天交流参访活动中,台湾同胞领略沈阳市容市貌、体验中街夜经济,感受沈阳城市活力;参访沈北孟家台村,参观稻梦小镇,到皇姑牡丹社区交流座谈,亲身体会沈阳乡村振兴成果和社区治理模式;走进沈阳故宫、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张学良旧居陈列馆,感受深厚文化底蕴。“这次来沈阳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这里飞速发展的经济、美丽繁华的都市风貌、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精细优质的社区服务让人印象深刻,祖国大陆的发展超乎想象。”这是参访团成员几天来的普遍感受。  相似文献   

4.
朱晓颖 《台声》2023,(1):64-65
<正>“这几年,我看到整个祖国大陆在快速发展,而我刚好也参与其中,并深获祖国大陆给予很大的帮助、关怀,我由衷感到幸福,这无疑加深了更多台胞的认同,增强了更多台企在大陆永续发展的决心!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可以让更多台胞能够参与整个祖国大陆的发展建设,为推进祖国统一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台湾青年卓胜笳在观看二十大报告后的心得。5年多来,卓胜笳在南京不只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彩,近年来抖音和直播等快速崛起,作为“80后”的他也不落人后。对于他而言,在大陆的飞速发展下,不断学习,是个必然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陈斌华 《半月谈》2005,(3):32-33
2005年1月29日上午7时.40分许.国航CA1087班机从首都机场起飞.飞往台北。这是56年来首架飞往台湾的祖国大陆民航飞机,也宣告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6.
田园 《台声》2011,(9):64-65
6月28日,在台北桃园机场起飞的长荣班机上,依旧是靠着窗的位置,连身边的人都没变,我死死地盯着脚下这个城市,看着高耸的101,看着这一片我已爱上的土地渐渐没入云海,才死心地拉下了遮阳板。回想在台湾的4个月,刹那间感觉像梦一场。而那一幕幕鲜活的记忆,却在不断提醒我这4个月来台湾岛带给我的冲击与感动。  相似文献   

7.
在山西省潞城县洞口村,有」位四十多年义务为农民作主祭的古稀老人,被人们称作是「今开追悼会的人」这位老人叫王延星,是一个有着四十六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他为去世的农民开追悼会,是从一九五开始的。那年秋天,村里有个名望较高的教员病逝,县里区里都来了人,要开追悼会,当时人们推有文化的王延星为主祭。虽然整个丧事只花了五元钱,但收到的效果却非常好,村民们从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都认为去世了,能开个追悼会是件体面的事。这件事对王延星触动很大,从此他便主动担负起为每一个去世的农民开追悼会的义务。近年来。尽管社会上在…  相似文献   

8.
继去年首次来大陆探亲扫墓之后,郝柏村先生及夫人等于今年6月第二次来到祖国大陆进行参观访问。郝先生1948年曾在沈阳小住过一段时间,对东北这些年来的发展变化很是关心,所以第二次的大陆之行,他首先选择了美丽的东三省……。  相似文献   

9.
陈越骏  李茂泉 《台声》2000,(10):24-24
蔡世明先生来祖国大陆已经10年了。1992年他到苏州投资房地产;1996年,他到上海投资注册上海永然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主要服务对象是欲来大陆投资的台商。蔡总说:“两地的制度不同,在许多问题上的观念差异很大,不少台商不了解大陆的法律、法规,给投资者带来障碍。本公司可为台商投资投石问路,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10.
在19世纪初的美国淘金热中,曾有一位名叫亚默尔的商人另辟蹊径,靠卖水获得了成功。在20世纪末,在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热潮中,台商胡蔡安也成为一位成功的“卖水人”。慧眼识得新商机早在1989年,毕业于台湾淡江大学会计系,时任台湾YTM集团公  相似文献   

11.
亚洲金融危机对两岸经济影响实质有所不同,最象征性的是人民币不贬而台币贬值四分之一。不同外汇策略来自两岸经济特性之差异,1998年是实证两岸外汇策略与经济特性效应的一年。这一年来,在经济危机中两岸外贸动态的消长,呈现祖国大陆经贸的优势远超过台湾,台湾产业再升级离不开祖国大陆市场,经济出路和前途在祖国大陆,两岸中华经济势必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周游神州的勇士一举成名陈春华是那种追求“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人。他1987年从韶关教育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在家乡的一所中学当了一名美术教师。但他认为“铁饭碗”羁绊个性发展、束缚个人自由,于是他辞掉公职单枪匹马地来到深圳,在一家广告公司端上了“泥饭碗”。8年后,他又回到韶关,开办了一家影楼,成为一个个体老板。照相生意虽然红红火火,但他依然不安分。1999年陈春华关闭了自己的影楼,着手筹备一个宏伟计划。他想骑摩托车带着照相机,绕祖国边境跑一圈,用照片记录下沿途的风景名胜和风土人情。时间共需3年,即2…  相似文献   

13.
35岁的胡大峰,是吉林省通榆县兴隆山镇东封河村一位普通的农民,多年以来,他借助“春风工程”的实施,外出务工,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并且富不忘本,每年都回乡组织有致富愿望的农民兄弟外出务工,带领他们共同走向富裕之路。目前,他靠外出务工积累的资本组建了一个建筑队,在辽宁、内蒙等地承揽建筑工程,还在白城、沈阳的繁华地带开了两家女装店。  相似文献   

14.
张蓉 《人民公安》2008,(15):42-45
1.远远地.末班车顶着橘色的顶灯开了过来,在空旷的街上发出巨大的声响.小莲伸手跟龚先生道别.冰凉的手指触到他的手心.尽管只一瞬.但使她顿生温暖,在这牵刀冬异乡空旷的夜里,一个同乡男子手心的温度格外让人留恋。  相似文献   

15.
蔡世明先生来祖国大陆已经 10年了。 1992年他到苏州投资房地产; 1996年,他到上海投资注册上海永然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主要服务对象是欲来大陆投资的台商。蔡总说:“两地的制度不同,在许多问题上的观念差异很大,不少台商不了解大陆的法律、法规,给投资者带来障碍。本公司可为台商投资投石问路,指点迷津。”   永然公司积极推进两岸法律界人士的交往, 1998年邀请上海法学会组团访问台湾, 1999年邀请上海法制报社记者组团访问台湾,今年又准备邀请上海仲裁委员会组团访台。蔡总认为:这些年台湾人士到大陆参观很多,但大陆组团访台…  相似文献   

16.
<正>怀惴·初心很多朋友都很好奇,我在台湾有稳定工作,发展得也不错,为什么会离开台湾,来到广西在百色学院工作?其实,作出到祖国大陆工作的决定,并非偶然的突发事件。来广西之前,我已参与两岸学术交流10多年,亲眼目睹祖国大陆快速发展,亲身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祖国大陆过去5年工作成就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对祖国大陆进步和变化的了解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17.
陈金烈先生是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香港厦门联谊总会创会会长、香港?年国际有限公司集团主席,但他最看重的还是“厦门人”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称谓,“永远是厦门人”是他对故土的承诺。四次荣登天安门陈金烈先生20世纪50年代在厦门市工作时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任金融支部主任,还被选为厦门市人大代表。由于工作成绩卓著,1959年,被特邀作为侨批业代表赴京参加国庆大典。1964年,他移居香港,白手起家,成立“汉顺公司”,主要经营化工原料兼做电器、电子等生意。上世纪70年代末期,祖国大陆开始的改革开…  相似文献   

18.
樊宁 《统一论坛》2003,(5):39-41
2003年7月16日,台湾云林科技大学6名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从台湾飞抵苏州市,开始了为期1个月的祖国大陆暑期实习。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涌向祖国大陆?全球巨大的市场和商机在哪里?为了寻求渴望已久的答案,为了亲眼见识真实的祖国大陆,台湾岛内非典型肺炎疫情一解除,云林科技大学6名同学就迫不急待  相似文献   

19.
丁夕平 《群众》2014,(7):48-49
<正>"甲板起飞"理论,是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镇江经开区)站在国家级开发区新的发展平台,创造性提出的新时期开发区发展理论。这一理论将镇江经开区的发展类比于航母上战机起飞,强调要充分把握好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以科学的能够达到的极限速度跨越发展,并实现持久的竞争力。近年来,在"甲板起飞"理论的引导下,镇江经开区在已有基础上,提出加快新兴产业集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为战机打造性能优越的  相似文献   

20.
《当代广西》2006,(1):8-8
看点一:实现新跨越经济要起飞看点快读:2006年起,广西经济发展将进入由艰难爬坡向经济起飞重要转变时期。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在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之后,社会经济就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如果举措得当,就可以实现经济起飞和社会平稳进步。2005年,广西人均生产总值已经跨过了1000美元这道坎,标志着全区经济将开始由艰难爬坡向经济起飞转变。经过“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