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名作家林海音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城南旧事》,始终萦绕着强烈的挥之不去的故乡情。  相似文献   

2.
杨帆 《台声》2002,(1):8-8
以《城南旧事》而震动读者的心的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先生于2001年12月1日在台北病逝,享年83岁。为了缅怀林海音先生,由中国作家协会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联络委员会和中国现代文学馆共同主办的“林海音先生追思会”,12月7日上午9时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多功能厅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全国台联副会长苏民生及在京台胞、文化界人士、林海音亲属与好友等近百人出席了“追思会”。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主持了“追思会”。)北京举行“林海音先生追思会”@杨帆  相似文献   

3.
林海音论     
林海音论张默芸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亲林焕文,母亲黄爱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9年生于日本大坂回春病院。3岁时随父母回台湾,不久到北亲定居。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北师大附属小学、春明女中、北京私立新闻专科学校。毕业...  相似文献   

4.
张炯 《台声》1996,(12)
朱秀娟女士是台湾作家中有特色的一位.她在经营企业的同时坚持从事文学创作.她特别关注女性的命运.她迄今创作小说、散文二十多种,且以创作长篇小说为主.她的长篇小说《女强人》不仅荣获1984年中山文艺奖,而且连续多年成为台湾的畅销书.关于她的创作,大陆学者撰写的多种台湾文学史和小说史,都给予相当地位.因而可以说,她的名字对于关心台湾文学发展的祖国大陆广大读者并不陌生.  相似文献   

5.
论《城南旧事》的经典化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是一部"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的作品,作家运用童年视角抒写着一曲深婉的人生骊歌,平实而深远的文字复原着让人留恋的童年时光;散发着经典的光芒;小说与电影携手,为我们打造了儿童文学的经典.  相似文献   

6.
与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林焕彰先生神交之始,当是1993年,那年,正值台湾秋水诗社20周年生日,我受《秋水》主编徐静怡女士委托,在祖国大陆出版了一套诗集。这套被我定名为“台湾当代新诗星群系列丛书”的三本书中,有我编辑的“秋水星群”──《盈盈秋水》。这本书共收录了60位在《秋水》诗刊上发表过作品的台湾当代诗人的佳作,其中就有林焕彰。他的诗我收录了三首,那首《晒衣服》印象最深刻──妈妈洗好的衣服,都晒在阳光底下。我印有地球的那件球衣,正好夹在爸爸妈妈中间,也在阳光底下。而我,仰着头呆呆地看着,看着我的衣服,看…  相似文献   

7.
提起母亲林海音,夏祖丽心头常会涌起千般情思…… 她说最令人遗憾的是,本想把自己饱蘸感情,历尽辛苦为母亲写的传记,置放在林家的客厅中,然后邀文坛好友欢聚一堂,把它当作一份厚礼献给母亲的,然而当传记出版时,病重的母亲已经不能赏阅了。  相似文献   

8.
还是刚刚进入80年代,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迎来了文学艺术的春天。许多台湾作家的作品在大陆发表,大陆学术界对台湾文学走向非常关注。然而与此同时,台湾同胞对大陆的文学发展仍然很陌生,因为大陆作家的作品还不能进入台湾。海峡两岸隔绝近40年,多么需要架起一座彼此沟通的桥啊!台湾作家施叔青女士,在当初两岸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就曾经扮演过重要角色。在台湾采访施叔育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幸福而成功的中年女性形象。满面春风,佩侃而谈,面对着来自彼岸的记者放松而随意,笑意一直挂在脸上。她的小说集里收有她的不少生活照片:…  相似文献   

9.
何标 《台声》2000,(12)
林海音是情系台海两岸的台湾作家,她的这个“情”是来自她心灵的、明确而理智的两岸观。她曾经说过,自己“比北平人还北平”;也说过,自己是个“番薯仔”。我们的父辈--老北京台湾人,往往自称是“番薯人”,因为台湾岛形似番薯,台湾人在历史上经历过任人宰割的心酸,所以都有着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有一颗中国心。   “台湾人就是中国人”、“中国是台湾的祖国”,这在老一辈“番薯人”心目中是毫无疑问的。所以当 1895年 4月 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割台的《马关条约》时,在京参加会试的台湾举人和台籍官员痛心疾首地上书光绪,斩钉…  相似文献   

10.
林海音 《台声》2002,(1):7-8
舒乙(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记:1994年初,我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台湾,回来后写了一篇很长的观感散文杂记《大同中的小异———访台杂记》,其中提到“打包”、“吃尾牙”等台湾风俗。发表之后,引起林海音先生的注意,她便写了《观感的观感》。过后不久,我又收到她寄来的一篇稿件,题目叫《“打包”、“吃头牙”和“润饼”》,是对《观感的观感》的补充,实际上是一篇关于台湾民俗的散文,属于她喜欢写的《台湾生活小调》的一部分。这是林海音一件未发表的作品。由这篇文章,我们能看出林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她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永远乐观,永远活泼。现在发表出来,见文如见其人,或许是对这位可爱的人的一份珍贵的纪念。瞧瞧吧,这几样“台菜”,一定会给大家带来许多回味和微笑。  相似文献   

11.
在两岸出版市场尚未开放的今天,台湾作家走红祖国大陆文艺圈,正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去年大陆几十家媒体的主管票选年度十大文化人物,以《第一次亲密接触》走红两岸的网路作家痞子蔡——蔡智恒可是荣登第二,把大作家余秋雨远远抛在了后头。谁是知名“台湾作家”?台湾华文出版趋势观察家辛广伟指出,大陆知名的台湾作家可以分成几类。第一类是流行文学,包括琼瑶、三毛、金庸、蔡智恒、张曼娟、吴淡如、席绢等;第二类是励志文学,主要是刘墉和林清玄;第三类是  相似文献   

12.
楚子 《统一论坛》2003,(3):51-52
在旧金山有一位在美国享誉很高的华裔女士,这就是方李邦琴,她的祖籍是湖北汉川。李邦琴11岁时随家人从祖国大陆到台湾,后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1960年9月到美国,并结识了后来成为她的丈夫的方大川先  相似文献   

13.
潘俊明 《台声》2001,(8):39-41
因工作之便,笔者最近在山西太原先后采访了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几位台胞,他们的年龄不同,经历各异,但对祖国和平统一、两岸加强交流的殷切期盼却那样的一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系副教授林美珍女士是一位出生在台湾屏东的大陆台胞,今年62岁,l岁时随父母来到福建,后来父母回到台湾她留在大陆读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山西,目前在山西大学生命科学系从事食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林女士只身落户到山西后,与在台湾的父母和亲人将近40年没有见面。林美珍女士回忆说:“我留在山西工作后,我父母、哥嫂和大部分亲戚…  相似文献   

14.
姚同发 《黄埔》2012,(6):82-84
她是最早到祖国大陆访问的"海归"人士,在1979年大陆改革开放初期便"回到了家";她亦步亦趋地踏着前辈的足迹,在岛内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与统一运动用生命书写着灿烂人生;她曾在美国出版专著《一国两制在台湾(英文版),并赠送给五百多位参众议员,一时引起不小的轰动。她就是台湾著名律师、中国统一联盟主席纪欣。  相似文献   

15.
自一九七九年开始,随着台湾回归形势的发展,祖国大陆对台湾文学的研究逐渐推开。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有七十多家刊物和十二个出版社分别发表了八十来位台湾和海外华人作家的二百二十余篇作品,大陆对台湾文学的评论、综述、简介等文章二百多篇,出版了台湾文学专著近四十种,这是一个引入瞩目的可喜成果。台湾文学研究表现出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刊载、出版台湾文学作品趋于系统化。过去一段很长的时期里,由于种种原因,祖国大陆对台湾文学的介绍只得暂付阙如。至一  相似文献   

16.
安东 《台声》2007,(7):44-47
20年间来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累计已逾万人,每一个来大陆上学的台湾学生.来之前都知道大陆学历还不被台湾认可,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大陆求学,他们很多人不是为学历而是为了专业和大陆的环境而来。不论是跟随父母生活在祖国大陆多年的台湾学生,还是从岛内来大陆来求学的台湾学子,以及毕业后在大陆谋求发展的台湾青年。他们来大陆求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看好了这里“市场更大,机会更多”。“在大陆才有一种中国人的感觉”.“承认不承认学历是一回事.能不能学到知识和本领又是一回事”,“掌握更多的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报效”。这些话也让记者看到了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的一份心意.一种期盼,一个梦想。值此台湾学子求学大陆20年之际,《台声》杂志邀请4位20年间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讲述他们在祖国大陆的求学、生活,工作和他们的期盼和梦想。  相似文献   

17.
方怡玲姑娘家住台湾省台中市,父母都是地道的台湾人,她本人也在台湾土生土长。不过,她的婆家却在祖国大陆的大连瓦房店市岭东办事处转角村。台湾姑娘怎么会到大陆找婆家呢?说起来还有一段鸿雁传书喜结良缘的故事呢。 1992年夏季的一天,在台资企业大连农益果菜有限公司任职的小伙子聂洪亮,接待了从山东来的杨  相似文献   

18.
《台声》1994,(1)
“当代台湾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第一辑共十卷已于1993年11月在大陆正式出版,它们是林海音的《金鲤鱼的百褶裙》、余光中的《中国结》、白先勇的《永远的尹雪艳》、琦君的《红纱灯》、黄春明的《莎哟娜拉·再见》、张秀亚的《杏黄月》、彭歌的《象牙球》、徐钟佩的《观光和观光客》、郑清文的《槟榔城》、林文月的《风之花》.这套丛书是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冰心、萧乾、林海音担任顾问.去年11月6日上午,在中华文学基金会会址——北京文采阁举行了出版座谈会.萧  相似文献   

19.
吴孟樵 《台声》2011,(5):86-86
本刊《作家专栏》中的作者之一吴孟樵,是台湾知名的作家、影评人。4月初,吴孟樵在台湾出版了又一部儿童文学作品《猪八妹》。据悉,“猪八妹”系列的前一本《猪八妹的青春日记》在台湾广受欢迎。  相似文献   

20.
已经出版了70多本图书的美籍华人作家刘墉近日与中国盲文出版社合作,在祖国大陆推出两套专门为盲人朋友制作的有声图书《在灵魂居住的地方》和《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飞扬》。在“刘墉先生版税捐赠暨有声图书首发式”上,热衷内地慈善事业的刘墉将所获版税50万元中的40万元捐给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另外10万元捐给“希望工程”和台湾爱盲文教基金会。出书缘起刘墉在大陆共捐建了34所希望小学,15所在贵州。前年,刘墉一家来到自己捐助贵州惠水县帆轩四小,看到一个叫孙琴珍的女孩子,两只眼睛的视力几乎为零,刘墉当即答应要为她治疗眼疾。之后,刘墉特地从美国纽约请了一位有名的眼科医生到村子里来,医生检查后说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怕是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