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笑不笑由你     
不及女佣丈夫看着太太骂完女佣之后,对女佣说:“你不要生气!我和你都是一样的命运2”女佣说:“先生,你哪能和我一样,我一点也不怕她,我已告诉她明天起不干了,你敢不干吗?”(高伟辑)妙答妻子噪唤不休,在关灯时又问:“喂,家里窗子、液化气瓶都关好了吗?”丈夫极有  相似文献   

2.
有个女孩生性胆小,见到毛毛虫也会吓得大喊大叫,更不必说宰鸡杀鸭、走夜路了。然而,有一个人走进女孩的世界里,她奇迹般地胆大起来。女孩婚后两年,度完了3个月的产假,又回到了车间上三班倒。产后第一次上夜班,丈夫怀抱婴儿看着室外漆黑的夜,用商量的口气说:“让孩子一个人在家睡一会儿,我送你上班!”她一口回绝:“不,你照看宝宝,我自己走!”说完旋风似地推着车出门了。午夜,路上行人极少,她骑得飞快,脑中早忘了做姑娘时的胆怯。开门进家时,丈夫惊讶地问:“夜这么深了,你怎敢一个人回来啦!”“想到要给儿子喂奶,什么也不觉得怕了!”  相似文献   

3.
余婧 《民主与法制》2013,(27):57-59
暗设“金屋”双妻争宠又争房 回到安徽以后,董倩立即质问丈夫:“你们分手明明是因为你父亲,为什么骗我说是她抛弃了你呢?还有就算要给她买房子做补偿。你也要跟我商量啊,这些钱可有我的一半啊!”  相似文献   

4.
1973年,尹玉萍中学毕业。那一年,她18岁。刚出校门的她和两个同伴一起,到当时的东莞县莞城镇北隅居委会帮助做宣传工作。当时刚刚建成的县殡仪馆正在招工。在老场长黎达的动员下,这3个女孩子一同报名到殡仪馆工作。 殡仪工在东莞县被人称为“棺材妹”。受传统观念和习俗的影响,许多人忌讳和他们交往。得知尹玉萍报名到殡仪馆工作以后,在香港工作的父亲提醒她“别干这一行!误了前途,误了青春,找不到丈夫。”家里的哥哥姐姐们也有的责怪她好不做,歹不做,偏偏做个“棺材妹”。不少邻居和亲朋好友也纷纷劝她别进这一行。在一…  相似文献   

5.
据《信息参考报》载:某县人代会上,一位女乡长(县人大代表)因实行差额选举被县委领导安排作为“陪衬”的候选人。县委领导对她说,叫你当那个“陪衬”,就是对你的信任,你要跟县委保持一致,你自己也不要投自己的票,你要是得个零票就是最大的胜利。结果,代表们没有投她的票,这位女乡长也没有投自己的票,她得了零票。这位女乡长得零票令人吃惊。从候选人确定的过程来看,既然这位候选人(不论是主席团提名,还是代表联名提名)能列为正式候选人,当然经历了一个酝酿、讨论的过程。在这个不少于两天的酝酿中,能成为正式候选人,肯定…  相似文献   

6.
几年前,北方某县人代会上,一位女乡长(县人大代表)因实行差额选举被县委领导安排作为副县长选举的“陪衬”候选人。在确定候选人时,县委领导就对她说,叫你当那个“陪衬”,就是对你的信任,你跟县委保持一致,你自己也不要投自已的票,你要是得个零票就是最大的胜利。结果,代表没有投她的票,这位乡长也没有投自已的票,她因得零票而“落实”了县委领导的意图。  相似文献   

7.
梦生子妻悬梁高明刚吃过早饭,张铁五对妻子秀兰说:“你今个带女儿赶会去吧,给她买身衣服。”“咱一块儿去吧。”“我就不去了,见熟人又该喝酒了。”秀兰知道丈夫嗜酒的毛病,就没有多说,带着两岁多的女儿赶会去了。张铁五等妻子走远,也偷偷来到会上。会上人很多,你...  相似文献   

8.
林岚 《文明大观》2001,(7):16-19
苏华是1931年7月1日在家乡福建省莆田县入的党,那年她23岁。参加革命以前,她叫黄德馥,长得娇小玲珑,花一样美丽。傅围村一位恶霸看上她,想娶她做小老婆。她不从,恶霸就围追堵截,甚至扬言要将她所任教的那所小学烧掉。被逼无奈,她想到了死,半夜奔到河边,最终被巡逻的警察拦住送回。同校一位老师的丈夫是地下党,得知她的情况后找上门来悄悄对她说:“不要去死,还是有路可走的。”这位同事丈夫所说的“路”,就是革命之路。  相似文献   

9.
克劳迪娅是一位律师,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有一天她感到自己快要“崩溃”了。那天晚上,当她正在为第二天的出差做准备的时候,她的丈夫走过来对她说:“为什么不现在就走呢?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天?你不是想一天24小时都工作吗?”听到这话,克劳迪娅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泪水,失声痛哭起来。  相似文献   

10.
角色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劲松派出所社区民警王敏说过一个她和儿子的故事。一天,儿子突然对她说:“妈妈,你工作忙,放学就不要接我了。”事实上,王敏在八棵杨社区的工作非常忙.能够开车去接放学的儿子的次数非常有限。丈夫也是民警.几乎也没有时间接儿子。“孩子大了,懂事了。”王敏暗忖。  相似文献   

11.
老舍之死     
《春秋》1997,(6)
“文化大革命”爆发时,老舍在北京市文联工作。老舍出事的前两天,北京市文联开会,老舍问茅盾先生:“明天的斗批改大会你参加不参加?”茅盾先生没有作正面回答,只轻轻地向他摇了摇手。第二天,老舍问我:“今天是红卫兵学生们‘帮助’我们文联搞斗批改,你看我参加不参加?”我说:“没有通知你就不参加。”老舍接着说:“文化大革命是触及每个人灵魂的一场大革命,我怎么能不参加呢?”我无言以对。于是他就去了。谁知他一到那里,早已做好准备的“造反派”们就贴出了标语,宣布了老舍的所谓三条罪状:美国特务、反革命分子、修正主义分子(说  相似文献   

12.
杨桂兰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爱国街居民,蒙古族邻居们都亲切地称她为“额吉”(妈妈人盯是,注守在兴安盟的许多汉族战士也这样称呼她。这是因为,数十年中,杨桂兰就像妈妈一样关心着战士们。杨妈吗今年68岁,丈夫已去世,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经济并不宽裕,可是她月月节省一些钱买布料做鞋垫送给驻军。多年来,缝制鞋垫几千双。每年新战士一入伍,她都要及时到驻军营地看望。她怕新战士想家.常到新兵连帮厨,给新战士做可口的饭菜。杨妈妈最喜欢听军营歌曲《说句心里话》,常让战士们唱给她听。战士们唱她也唱,歌声驱散了战士们对…  相似文献   

13.
许 多年前 ,我曾读过一篇小说 ,写的是一对夫妇 ,丈夫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了,在极度悲伤和思念中 ,妻子在丈夫的遗像前发下了“永远爱你”的誓言。之后 ,妻子把对丈夫的爱全部倾注到丈夫的父母身上 ,恪尽孝道。当地妇联及时地抓住这个典型 ,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她。她的誓言被反复强调 ,她对烈士的父母的尽心侍奉也被上升到对烈士感情的忠贞不渝上来。她成了传统美德的象征。然而 ,生活是现实的 ,在以后的岁月里 ,心力交瘁的烈士妻子是那么渴望有人来帮帮她 ,而且 ,她也碰上了让她心动的人 ,她也想向新生活迈出新的一步。然而 ,已经不可能…  相似文献   

14.
尴尬的身份 自从儿子出生之后,甄虹一刻也没有消停过。两年以前,甄虹还是托了很多关系才找到如今这个阿姨的。甄虹对她倒是挺满意。“虽然阿姨四十多岁了,可是对于照顾小孩,她有着丰富的经验,平时呢,阿姨又勤快,我跟丈夫都很满意。”不过,甄虹也担忧道:“我怕她会突然走掉。你也知道,现在这种事可多了。  相似文献   

15.
黑洞     
第四章1早晨的阳光很柔和,透过窗玻璃洒在墙上,白花花地耀眼。王丽敏翻身从床上坐起来,转脸想去喊醒丈夫刘振汉,他昨天夜里从临河回到家时曾叮嘱过她,早上别忘了喊醒他,有重要的事要去办。但她吓了一大跳,刘振汉并没有睡着,两眼大睁着,布满了红红的血丝,看样子一夜未眠。“你咋啦振汉,是不是身体不舒服?”王丽敏伸手去摸他的额头。刘振汉拿掉王丽敏的手,坐直身子,说:“没事,你快去给亮亮做早饭吧。”王丽敏仍有些不放心,问:“看你心事重重的样子,临河那边到底出了什么事?你可别瞒着我啊!”刘振汉笑了笑,把王丽敏推下…  相似文献   

16.
晓叶 《人民公安》2009,(6):30-31
这里根本没有路,只有凛冽的寒风,只有一望无际的荒凉。司机师傅不断地鼓励她:“你又经过了一座海拔5000多米的山峰,离你丈夫又近了很多……”  相似文献   

17.
神秘的明信片 从1998年5月以来,凯特琳一家一直为一件事情所困扰。他们连续收到一个名叫桑迪的人邮来的明信片。明信片中多次询问凯特琳家近况如何。当凯特琳第一次收到盖有智利瓦尔帕莱索市邮戳的明信片时,大为惊奇,她问自己的丈夫:“这个桑迪是谁,我不记得你在智利还有亲戚或者朋友啊?他为什么对我们的家庭这么了解?”她的丈夫凯特无所适从地耸耸肩说:“所有熟人都回忆过一遍了,没有这样一个人……”  相似文献   

18.
1942年7月,南国的桂林山城,骄阳似火。郊外甲山附近的一个地母庵里,不时传出尖锐刺耳的嚎叫声。  “年青人,老实点,只要你承认是共产党,讲出你的同党,我们就放你回家,你未来的日子,一定会飞黄腾达的,你要是顽抗到底,有你好看的……”。  好一阵沉默,没有任何回答声。皮鞭抽打声,铁镣的碰撞声,在荒无人烟的郊外,显得是那么的凄凉。  这是特务们用刑拷打两天前被捕的共产党员。  1942年5月,国民党顽固派又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委事件”。中共华南地下党领导机关被特务、内奸严重破坏。桂林这座山城,顿时血雨腥风。国…  相似文献   

19.
小幽默     
为了事业经理和副经理一起去游泳。经理不慎被水淹死了,同事们问副经理:“经理遇难,你看见了没有?”“当时我在岸上。”“那你为什么不去搭救?”“我当时只是想,我们公司不能连一个副经理也没有啊。”惯窃法官:“在商店里偷了几次东西?”被告:“4次。”法官:“你偷了许多东西吗?”被告:“不多,只偷了一条连衣裙。”法官:“为了这一点东西你去偷了4次?”被告:“这没办法。我的妻子每次都不满意,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去给她换条合意的。”谁之过法官怒斥被告:“我担任这个法庭的法官以来,已经在法庭见过你7次了,难道你不…  相似文献   

20.
凤莲 《中国保安》2012,(23):73-73
自打知道她要做我的后妈那天起,我和她就没有停止过争吵,但从来没有分出过胜负。父亲跟我介绍她时,有些乞求般地表示:“希望你们以后能够相处愉快,情同母女。”我听着不舒服,生硬地回答“爸,只要你喜欢,你高兴,你娶个什么样的后妈回来,我都能接受。但我有个要求,你让我拿她当亲妈这个要求,我很可能做不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