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声》2002,(4):12-12
著名台籍爱国人士、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黄顺兴先生,因病于2002年3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黄顺兴先生遗体3月13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蒋正华、王兆国、罗豪才、张克辉以及全国人大办公厅、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台盟中央、全国台联等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和在京台胞代表、黄顺兴亲属、生前友好参加了遗体送别仪式。钱其琛等领导人也以不同方式向家属表示慰问。黄顺兴先生1923年3月12日生于台湾省彰化县,早年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反对国民党当局的独裁统治,主张…  相似文献   

2.
安东 《台声》2010,(2):86-96
二月一日 1976年2月1日,《夏潮》杂志创刊。 在台湾。《夏潮》杂志是一份有影响力的刊物.它的封面是“社会的、乡土的、文化的”.几乎没有第二份刊物像它一样把台湾历史系统地写出来。《夏潮》杂志宣扬民主和爱国主义.以促进中国统一、政治民主、经济平等、社会正义、乡土关怀、文化提升为宗旨,主张反帝反独,认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王津平 《台声》2002,(4):15-15
在台湾戒严与解严交替的20多年前,有一天晚上,几位好友聚在我北投山居的小屋中为黄顺兴先生的书《永不退却》做最后的校订工作。当时,作为返台决心为祖国统一大业牺牲奋斗到底,“俯首甘为百姓牛”的我,还没有完全投入唤醒群众的大事业;当时的我,虽是满怀理想与激情,却是稚嫩而无章法。那天晚上,黄顺兴先生文如其人的《乡土童年》手稿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着迷不已。黄顺兴先生是岛内统派的一面大旗,我心仪之而视为榜样。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第一手真正“艰苦人的子弟”的自传,透过他敏锐的观察,“日本帝国主义下的台湾农民”,…  相似文献   

4.
杨和杰 《台声》2003,(1):36-37
时值新年之际,恰逢《台声》杂志创刊20周年,谨致以衷心的祝贺。1999年4月2日,《台声》记者就广大台湾同胞十分关心的在大陆投资的法律问题,对台湾事务法律咨询中心的领导进行了采访,5月号的杂志发表了《从“亲情投资”“长官投资”到依法投资》的专访文章。1999年8月,《台声》聘请台湾事务法律咨询中心为该刊的法律顾问,并在杂志中设立了“法律园地”专栏,由台湾事务法律咨询中心提供稿件,从而合作构筑了《台声》杂志与台胞之间进行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法律实务、相关信息交流的平台。3年多来,在台声杂志社领导、…  相似文献   

5.
1月22日,北京市委统战部、市台办、北京晨报、《诤友》杂志社联合举行征文征歌颁奖大会。北京台联秘书长蔡怡应邀出席大会,大会对北京台联精心组织在京台胞参加《爱我台湾、心系统一》征文征歌活动给予了表扬。在这次活动中,台胞洪仪的诗歌《思念》获二等奖,北京台联顾问何标的散文《家乡的雾莲》获三等奖,北京台联副会长叶芳的散文《送爸爸回家》获3等奖。为此,主办单位出版了《海峡两岸的心灵之约》征文征歌选集。除以上三篇获奖作品外,北京台联顾问周青的诗歌《我的故乡》也收录其中。《爱我台湾、心系统一》征文征歌活动@王…  相似文献   

6.
著名台籍爱国人士,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黄顺兴先生,因病于2002年3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黄顺兴先生,1923年3月12日出生于台湾彰化县埔心乡。1938年留学日本,先后在日本矢部高等学校肄  相似文献   

7.
那是1996年春天的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一通来自台湾的长途电话让我久久感动不已。电话是鄂籍台胞欧阳一打来的。其实,在此之前,我对欧阳一所知甚少,我仅仅知道他是台湾《远望》杂志的社委,毕业于国立中兴大学法律系,在台湾某公司任副理职。他在电话中告诉我:他从《远望》杂志上得知我的一篇纪实散文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第八届“海峡情”征文中获了奖,特意打电话来向我贺喜。热诚的鼓励与赞美,有如一股温馨的风,吹得我浑身暖乎乎。可见,人世间的一切深情厚意,都是从小小的理解或共鸣开始的。从此,我便开始注意欧阳一这…  相似文献   

8.
郭晓珺 《台声》2004,(11):64-65
2 004 年 10 月 25 日的上午,阴雨霏霏,仿佛天也在哭泣,为了 告别的伤悲,为了沉痛的悼念。不幸于 2004 年 10 月 19 日 10 时 45 分病逝于北京医院的前台湾《夏潮》杂志总编辑苏庆黎女士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纪念堂举行。告别仪式的现场笼罩在一种肃穆而庄重的气氛之中,那种宁静,那种素雅,好似苏女士生前的节操,让人愈发怀念,怀念苏女士不懈奋斗的一生。 参加告别仪式的有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国务院台办主任陈云林,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楼志豪,民革中央前主席贾亦斌,中共中央台办前主任杨斯德,全国人大常委、…  相似文献   

9.
吴国祯 《台声》2002,(4):13-14
黄顺兴先生于2002年3月5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去世,噩耗传来,令人惊愕。就在几日前,在京参加九届五次会议的全国人大、政协的同乡们还正在商议如何给黄先生过80大寿。没料到仅隔数日,竟遭此变,令人唏嘘!真叹世事之不可逆料,而今人神两世界!悲夫!黄老是台湾知名人士,曾任台东县长与台湾之“立委”。七八十年代台湾的“党外运动”中,黄老是要角。当时,我们70年代台湾留美学生参加“保钓”、“统运”的一群,在地理上和黄老所在的家乡远隔太平洋,而在年龄上也是相隔一代人。但是大家和黄老却是“故旧相知”,因为大家都…  相似文献   

10.
2月3日下午,生活在北京的台湾省籍青年学生和在北京就读的台湾大学生,与来自台湾的“华夏青年交流协会2002年寒假冬令营”的营员共80多人欢聚一堂,畅叙乡情。全国台联副会长郑东宁、北京台联会长卢咸池到会并对来自家乡的青年朋友表示欢迎。来自台湾的大学生们,大多是第一次来到北京,在7天的参观、旅游中,他们的感慨颇多,他们说:“百闻不如一见,北京不愧是中华5000年的灿烂文化与现代科技文化融为一体的世界大都市,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到处都洋溢着大陆人民对台湾同胞的热情与友好。”两岸青年学生用他们熟悉的语言亲…  相似文献   

11.
各地传真     
各地传真重庆市委常委与党外人士交朋友3月18日,中共重庆市委发出《关于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市委常委与党外代表人士交朋友制度的通知》,提出了市委常委(包括市政协主席)重点联系的39位党外人士名单,要求市委常委按“尊重、信任、关心、帮助、融洽、耐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又是一年春来到。本着拓展两岸新闻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共识的愿望,两岸新闻媒体再度聚首,探讨两岸关系的现状与走向。2002年1月29日祖国大陆《两岸关系》杂志、《统一论坛》杂志、《台声》杂志与台湾《海峡评论》杂志,在北京国际饭店联合举行“两岸关系座谈会”。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及相关媒体主管、新闻记者6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台声》杂志社社长苏民生、《海峡评论》杂志社副总编毛铸伦共同主持了座谈会。探讨两岸关系的发展走向《统一论坛》杂志社社长王克斌首先代表祖国大陆3家杂志社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热烈欢迎远道而…  相似文献   

13.
沙蓬 《台声》2010,(9):40-43
8月1日至10日,由台湾夏潮基金会董事长宋东文为团长的“台湾作家河北采风交流之旅参访团”一行13人,赴河北省采风交流。此项活动是全国台联与台湾夏潮基金会连续多年共同举办的文化交流活动,旨在通过参观考察自然人文景观,促进两岸作家的交流互动,增进了解和共识,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4.
那是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一个来自台湾的长途电话让我久久感动不已。电话是鄂籍台胞欧阳一打来的。在此之前,我对欧阳一所知甚少,我仅仅知道他是台湾《远望》杂志的社委,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法律系,在台湾某公司任副经理。他在电话中告诉我:他从《远望》杂志上得知我的一篇纪实散文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第八届“海峡情”征文中获了奖,特意打电话来向我贺喜。热诚的鼓励与赞美,有如一股温馨的风,吹得我浑身暖暖的。可见,人世间的一切深情厚意,都是从小小的理解或共鸣开始的。从此,我便开始注意欧阳一这个名字。果然,欧阳一这个名字很不平…  相似文献   

15.
许辉 《台声》2014,(6):83-84
4月21日,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牵头,台湾夏潮基金会负责接待,安徽籍作家一行14人赴台采风交流。飞机一落地,就看到夏潮基金会董事长宋东文先生和执行秘书张晓平小姐在机场等候,我们一行先在机场吃了一碗很实在的牛肉面,然后乘车出发拉开此次赴台采风之行。在台湾各地采风、  相似文献   

16.
台湾人创业大上海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雨文  杨胜云  张敏 《台声》2002,(8):16-18
从6月22日到7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台声》杂志、《今日中国》、“海峡之声”、“金陵之声”5家媒体,以“台湾人创业大上海”为主题,联袂到上海采访多家台资企业,透视台商投资上海热的现象。到上海来是为了求发展2000年,讲述一个台湾人在上海10年商海坎坷经历的书———《我的上海经验》,在岛内十分畅销。时隔两年,该书作者陈彬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开始我在上海做生意失败了,可每次到上海去,我都是很愉快。但是回到台湾时,我感受到的不是天灾、地震,就是贪污、八卦新闻之类,台湾的气氛我感觉不怎么样…  相似文献   

17.
图片报道     
《台声》2002,(10):45-45
由上海市台联等单位发起的“海峡情深”两岸京剧名家名票联合演出,8月25日至27日在上海逸夫舞台连演3晚。来自台湾的名票黄惠英、陈宛燕等与北京名家于万增、萧润增,上海京剧院的萧润年、王小砖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同台献演了《玉堂春》、《凤还巢》、《夜探浮山》、《徐策跑城》和《穆桂英挂帅》。黄惠英女士是台湾第一位单独执业的女会计师,1999年被上海仲裁委员会聘为台籍仲裁员,为两岸财经交流做出具体贡献。黄惠英女士从小受家庭熏陶,对京剧艺术情有独钟。近年来得到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老师的亲自指导,在北京和…  相似文献   

18.
9月14日,北京的深秋虽见冷意,但从台湾、香港、深圳等地赶来的理事们给《台声》带来了无限温暖。“2011年《台声》杂志协作理事会暨发行广告年会”在北京国际大厦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9.
《黄埔》2019,(2)
正去年年底,本刊编辑部收到一封来自台北的信,上书:感谢这几年来《黄埔》杂志社寄给我《黄埔》杂志,谢谢大家珍惜一段缘。几年来我读这本杂志,记下一些笔记整理成书,名《我读北京〈黄埔〉杂志的笔记》,在台湾出版,大约11月可寄来30本,给大家、校友分享,请查收。祝平安健康陆官44期退伍老兵陈福成2018年10月24日  相似文献   

20.
林岷 《台声》2002,(6):42-44
2002年4月8日晚,我在北京的家中接到黄启芳教授电话(台北私立世新大学文学院院长,他是我在台湾教育界德高望重的姑父徐鸿彰教授得意高足和义子,故称我“岷姐”,我叫他“黄弟”),告诉我他陪同台湾孔孟学会会长李焕先生一行下午刚到北京,住在钓鱼台宾馆。我告诉他,我曾在1990年、1991年访台时,在缪全生教授(是我叔叔林纪东的博士生———叔叔在台湾享有“法学界泰斗”的盛誉)陪同下,两次拜会我纪东叔的挚友李焕先生,己10年未见,很想念他,希望此次能够见面。两天后,黄弟电话告诉我说,李焕先生很高兴接受我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