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达元 《行政论坛》2005,2(2):49-51
公共行政道德在公共行政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公共行政人员的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当前的公共行政实践中,存在着相当一部分的公共行政道德失范问题,急待解决。因此,如何对公共行政道德进行建构是当前一个较为紧迫的任务,需要社会成员共同努力。加强公共行政道德建设包括制度建设和行政人员个体建设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2.
浅谈公共行政人员的公共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行政人员以公共利益代表者身份实施管理,并且要努力实现公共利益目标。这就决定了公共行政人员具有公共性这一属性。从公共行政人员的产生及其来源来看,公共行政人员是受人民的委托产生的,是代理人角色,他的权力是公众作为委托人让渡所得的;从公共行政人员行政的对象来看,他所行政的对象是社会公共事务;从选取公共行政人员的宗旨来看,社会需要公共行政人员是因为其能为人民办事,实现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3.
从行政哲学维度来看,价值与技术的分离奠定了行政学独立的学科地位,但亦成为当下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陷于困境的根源。我国公共行政价值与技术分割导致的困境集中反映在政府和社会两个层面。调整公共权力边界与运行方式;培育公民社会自治能力;重建公共行政伦理,实现公共行政价值与技术的辩证统一,是我国公共行政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试论公共行政理论的范式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研究对象和价值诉求两个维度出发,对公共行政理论的基本范式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解读。并系统地探讨了官僚制行政、公共管理、新公共行政、民主行政等四个范式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相似文献   

5.
"依存张力"与"非离散性"是对公共行政参与主客体交互两种矢量的描述。它作为公共行政参与的整体表征,参与过程性内容与参与结果实质就是"依存张力"与"非离散性""发酵"反应与效应体现。然而,过程性内容的边际性与"依存张力"及"非离散性"效应的脆弱性,构成公共性检视之必要性。公共行政"善"之诉求与公共性要求的同一性,构成公共性检视之实然性,而公共行政参与的自主性价值与终极性价值的联结则构成公共性检视之对象性;公共行政参与之公共性检视旨在以公共理性维系"依存张力"与"非离散性"效应,促使公共行政参与的过程性内容体现公共性规则,从而实现政府与社会这对行政生态关联持续和谐一致的公共行政生活。  相似文献   

6.
公共行政道德化的双重向度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公共行政道德化问题是当代公共行政研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也是行政改革和构建新型公共行政模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公共行政的道德化包括两个向度:其一是公共行政的制度和体制的道德化,即在制度安排中有着道德化的合理规范,包含着道德实现的保障机制,同时,已经确立的制度又是有利于道德因素的生成和成长,能够对行政人员的道德修养的提高有着鼓励的作用;其二是行政人员的道德化,要求行政人员以道德主体的面目出现,在他的行政行为中从道德的原则出发,贯穿着道德精神,时时处处坚持道德的价值取向,公正地处理行政人员与政府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和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没有制度的道德化,行政人员个体的道德是不稳定的;但是,如果没有行政人员的道德化,那么制度的道德就会成为空洞的教条.  相似文献   

7.
行政伦理妥协以择恶弃善、择小善弃大善为基本表现形式,是行政人员面临价值冲突时的一种特殊价值选择形式。从起源上来考察,行政伦理妥协的存在有其客观的必然性与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它却真切地威胁着行政系统的良性运行。减少乃至消除这些冲击,关键在于通过提高公共行政人员的素质以及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内外兼施,实现对伦理妥协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对于时下的中国不断出现农民耕地被征用而引发失业的问题,可以从"形上"思辨和"形下"思考两个层次进行关注,就"形上"思辨而言之,应着重解决好公共行政制度安排的应然价值取向,这是公共行政的一个根本问题;就"形下"思考而言之,将围绕"行政伦理视域下失业农民救助的制度安排审视"和"行政伦理视域下失业农民救助的流程再造审视"两个维度而展开。以上诸多措施的开展将对市民化进程中我国农民失业救助制度的缺陷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差序格局"是对中国社会关系的一种描述,包括横向的亲疏差等和纵向的等级序列两个维度。这种格局,在行政中容易造成行政人员的自私性与行政责任公共性冲突、等级序列下淡漠的行政责任意识、行政责任界限模糊等问题,进而给行政责任的履行带来困境。要突破"差序格局"带来的行政责任困境,在行政道德上,要以行政人员的官德消解行政自私性;在行政制度设计上,融入人性的内核;在行政文化上,借助"差序格局"的推浪形式,优化公共行政环境。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公共行政在对传统官僚行政的变革中,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行政两种理论分别从管理与治理两个方面对传统官僚行政的组织管理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作出理论上的扬弃,从而导致管理主义与治理主义之争.其实管理与治理对于变革中的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实现管理与治理的统一是当代西方公共行政变革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11.
伦理化是继科学化、法制化之后,公共行政现代化的第三个标志和归趋。其基本假设就是诉诸行政伦理可以保证行政人员自觉主动地实现公共责任。行政伦理除了能够督促行政人员自觉遵守行政道德规范和准则之外,还可以促使行政人员正确看待和处理行政关系、形成角色自觉和责任意识、秉持先进的价值理念和公认的伦理原则,从而保证行政行为的合目的性。现代行政伦理化一方面是救治科层制行政体系弊端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现代行政组织应对信息社会压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杨平 《行政论坛》2012,(6):26-30
中国行政学在表面繁荣下存在着身份危机,本土化不足是其身份危机的重要原因,加强行政学的本土化有利于中国行政学获得其学科尊严,更好地发挥其实践指导作用。政治与行政是行政学非常重要的命题,可从功能和价值取向两个维度进行审读。行政学的发展,大致历经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整体性治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直接或隐含的逻辑起点均是从功能或价值取向的角度对政治与行政认可或重新认定,在这个意义上,政治与行政是行政学的元命题。对行政学元命题的本土化便显得特别有意义,我们可以通过批判性吸收和本土化改造实现对这对元命题的超越,从而有助于缓解直至最终摆脱中国行政学的身份危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德治为本”的社会,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光辉的行政伦理思想和丰富的行政伦理实践,其作为一种道德资源在现代公共行政管理中仍有其重要的价值。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传统的行政伦理思想不能满足现代民主政治和公共行政的要求,需要对之进行现代的诠释和整合,促进其现代转化,方能成为现代公共行政的基石。具体来说应该从伦理精神、伦理生活和伦理制度等三个层面来探讨传统行政伦理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14.
行政伦理观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观,是国家公务员和各级政府、各类行政机关等公共行政主体在公共行政领域中关于行政伦理之价值追求的总体观念。行政伦理观以其深刻的內涵体现在公共行政的各个实践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实践价值;此外,行政伦理观还具有重要的行政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自威尔逊提出、古德诺系统阐述以来,一度成为公共行政学的支柱理论,但理论界对其批判之声不绝于耳,新公共行政学派指责其倡导者漠视政治与行政的密切关联,过于天真地强调政治与行政的截然分离。然而,通过对二分法的深度解读,可以发现诘难之声背后隐含着重大的理论误读,新公共行政的批判并没有超越和突破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本身。  相似文献   

16.
裴晓勇 《行政论坛》2010,17(5):15-18
公共性是公共行政的本质属性。公共行政缺少了公共性会导致政府的一些部门和官员在行政过程中为牟取私利而非法侵犯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公共性的缺失。我国应该在建立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基础上,从构建民主政府和强大市民社会两个途径来重塑我国公共行政的公共性,这对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行政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概述公共管理所经历的统治行政和管理行政两个阶段或模式的基础上,介绍了全球性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理论和内容,探索新公共管理中所蕴含的新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并提出了适应这一全新公共行政模式的方向,当代公共行政者必须具备的行政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公共行政学的知识应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公共行政的实践.重新思考公共行政研究的思想基础,重新反思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所内含范式的不足,并提出替代的方案是现实之需.以奥斯特洛姆为代表的当代政治经济学家时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所造成的范式危机提出了挑战,并且提出了官僚制理论的替代范式就是民主制行政理论.同时,民主制行政理论也对当代大都市区的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我国行政责任制度的完善与行政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敏  王忠 《行政论坛》2003,(2):52-53
行政责任是现代公共行政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取向之一,建立一个负责任的行政主体体系,是现代民主政治国家的共识。而加强行政道德建设,则是提高我国行政人员整体责任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20.
苏曦凌 《行政论坛》2011,18(2):58-62
行政决策非理性维度研究的思想背景包括理性观的进化、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和公共行政学范式的转换三个方面。行政决策的非理性维度研究的学术价值集中体现为这一研究是对行政决策的理性维度研究的重要补充。综览现有研究成果,需要在人性假设、致思取向、研究思路等方面予以改进。建立在对其思想背景、学术价值、理论基础的分析、梳理和概括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提出了行政决策非理性维度研究框架的构想,主要包括:行政政策的非理性维度研究的逻辑起点,行政政策的非理性研究的理论假说,行政决策的非理性维度研究的基本内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