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长征》2014,(1):F0004-F0004
2013年我省粮食总产量达到710.20亿斤,比上年增产41.6亿斤,增长6.22%,高出全国增幅4.12个百分点;全省粮食单产达988.49斤,高出全国单产271.59斤,继续位居全国第一位,比全国增幅高出0.84个百分点;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78.99万公顷,继续位列全国前十位,比全国增幅高出3.2个百分点。全省上下坚持把粮食生产摆上农业农村经济重中之重的地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和全省农  相似文献   

2.
郑诗岩 《奋斗》2013,(3):47-48
正作为农业大省,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首要任务来抓,大力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升工程,深入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2012年战胜了多年少有的春旱、秋涝、台风和虫灾等多种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夺得特大丰收,实现"九连增"目标,全省总产达到1152.3亿斤,比上年增加38.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全国第一产粮大省地位得到进  相似文献   

3.
按照国家粮食战略工程的总体规划,河南省粮食核心区的建设分三步走,分别在2010年、2015年、2020年,使我省粮食总产量分别提高到1100亿斤、1200亿斤、1300亿斤。这不仅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给我省粮食流通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新长征》2008,(12):F0002-F0002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粮食产量连续跨越200亿斤、380亿斤、400亿斤、500亿斤4个台阶,2008年达到570亿斤,人均占有粮食、粮食商品率、粮食收购量以及玉米出口量连年居全国首位。畜牧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步入了牧业强省的行列。1998年以来,全省人均肉类占有量连续10年居全国首位。2007年,我省肉、蛋、奶总产量分别比1978年增长21.7倍、27.7倍和19倍。  相似文献   

5.
河南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在连续六年增产的高基数上,今年小麦有望继续增产,这个成绩来之不易。这些年,河南农业为全国作出了重大贡献,河南粮食总产量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其中小麦产量超过四分之一,邑经连续十年居全国首位。2003年,河南粮食产量是714亿斤,从2006年开始连续四年超过1000亿斤,而且每年都增产,去年达到了1078亿斤。  相似文献   

6.
程延 《廉政瞭望》2004,(9):16-19
近年来,全国农业连年丰收,然而粮食减产的幅度却很大:去年我国粮食产量为4.3亿吨,比上一年减产2639万吨;粮食种植面积14.9亿亩,比上一年减少6720万亩:由于生产锐减,每年形成的粮食缺口高达250亿至350亿公斤,去年更高达500亿公斤:粮食生产亮起了“红灯”: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已引起国家高层的高度重视一今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此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频顿入访农家,鼓劢农民种粮,并承诺以“不低于0.7元一斤的保护价收购”:但令人忧虑的是,中央的好政策,到下面执行时却走了样.  相似文献   

7.
青海从国内外调入粮食的比例已由上世纪90年代的25%左右扩大到现在的56%;广西的粮食产销缺口从2001年的36亿斤扩大到2005年的60多亿斤;其他一些省、自治区也开始从产销平衡区向粮食销区转化。据预测,“十一五”末期我国粮食总需求将达到10600亿斤,而2005年我国粮食总供给为9680亿斤,相差约1000亿斤。一般按照总需求的5%进口粮食不会影响安全,那么到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应达到10000亿斤。”  相似文献   

8.
李希荣 《奋斗》2008,(11):48-49
耕地是发展粮食生产赖以生存的基础.耕地质好坏,直接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哈尔滨市现常用耕地2700万亩,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食生产能力保持在180亿斤以上,2008年粮食总量跨上200亿斤大台阶。在全球粮食供应趋紧.地、水等资源约束日趋增强的情况下,如何提高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当前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农业要面向市场“九五”期间全国要增产1000亿斤粮食,到2000年,我们有13亿人口,1万亿斤粮食并不多;到2010年,人口如达到14亿,还要再增加1000亿斤。现在农村中有个问题需要研究,一边是农民,一边是市场。过去不需要农民去考虑生产什么、生产多...  相似文献   

10.
岳德荣 《新长征》2011,(10):12-14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为了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国家连续实施了《全国粮食生产发展规划(2006--2020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1》。  相似文献   

11.
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物质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粮食工作及粮食产业的发展。作为宁夏的粮食主产区,灵武市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及自治区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两大主题,以工业的经营理念促进了粮食行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截至2005年底,全市发展水稻12万亩,玉米11万亩,小麦10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78亿公斤。全市有各类粮食经营户60家,形成了新华桥、崇兴、郝家桥等3个粮食产购销集散中心,培育发展了兴唐米业、桂林精米、泽发荞麦、丹富面粉等6个粮食加工业龙头企业。粮食加工业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2004年全市粮食行业实现总产值5.37亿元,其中粮食加工业3.8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的12%。然而,近年来受行业加工技术落后、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以及产加销机制不完善、区域优势发挥不充分等因素的制约,灵武市粮食加工业发展的步伐又有所放缓,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我省粮食生产在战胜严重自然灾害情况下获得了1078亿斤的好收成,连续4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今年,我省将通过五项措施突出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总产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  相似文献   

13.
《新长征》2008,(11):F0002-F0002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之际,我省农业战线又传捷报——今年粮食丰收已成定局,预计全省粮食总产量达500亿斤以上,比去年增产50亿斤以上,增产幅度达1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粮食连年丰收。1959年,由于全国粮食紧张,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提出,从当年下半年至第二年上半年,从四川调出55亿斤至60亿斤粮食。时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的李井泉同意了中央的意见。这一年,四川的粮食库存被挖掉了三分之二以上。然而,就在1959年,四川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遭受了历吏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5.
数字     
1000亿斤 据省政府消息,预计今年全省秋粮总产和上年相比持平略增,全年粮食总产量继续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这将是我省粮食总产连续第五年超千亿斤。  相似文献   

16.
今年,河南全省夏粮总产历史上首次突破600亿斤,连续6年实现增产,连续5年创历史最高纪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河南,用占全国1/15的耕地生产出了占全国1/10的粮食,不仅解决了自身占全国1/13人口吃饭问题,而且每年为国家提供300亿斤商品粮。从1984年到2008年,夏粮产量的3个100亿斤的跨越,分别用了12年,8年,4年,时间跨度的不断缩短,全球粮食危机中的丰收,其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玄机。  相似文献   

17.
黄俊毅 《求是》2012,(20):64
最近几年,国际粮价持续上涨,中国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了吃饭问题,实现了粮价基本平稳,对稳定世界粮食市场做出了贡献。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连年增产是后盾。我国粮食从2004年以来,连续8年增产,年均增产350亿斤。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四个首次":首次迈上1.1万亿斤新台阶;首次连续5年稳产1万亿斤以上;粮食人均占有量,首次达到850斤;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实现连续8年增产。连年增产,保障了粮食供求平衡。二是国家储备是利器。目前,我国粮食库  相似文献   

18.
田恃玮 《奋斗》2011,(12):25-27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省积极实施粮食干亿斤产能工程,粮食总产持续攀升,继2010年突破1000亿斤大关后,今年又实现“八连增”,预计总产达到1150亿斤,超过产粮大省河南,居全国之首。随着农业产能提高和连年丰收,农民收入也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9.
略谈农业现状及加强农业的对策王秉节改革开放以来,农业逐年发展,粮食上了几个台阶,到2000年,粮食生产要再上新台阶,粮食总产达10000亿斤,粮食增产1000亿斤。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目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限,其增长相对滞后于其...  相似文献   

20.
希望,在这里升腾—农安县农业综合开发散记□高中国1996年金秋时节,从全国著名产粮大县——农安县传来喜讯:全县粮食总产达到43.5亿斤,蝉联全国产粮“状元县”。农安县地处松辽大平原中部,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粮食总产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九五”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