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炮台图志     
《学习导报》2010,(14):48-48
舟山定海炮台舟山定海炮台位于浙江舟山西南晓峰岭。1841年9局下旬,英军出动29艘舰船、4000多兵力进攻定海,葛云飞等三总兵率5800名将士迎敌,历经六昼夜,最后弹尽援绝,全部壮烈牺牲。定海炮台也因此成为鸦片战争中抵抗最激烈、死亡人数最多的古战场。定海沦陷后,舟山人民奋起反抗,粉碎了英国侵略者企图把舟山变成“一个大不列颠的商业中心”的图谋,迫使英军“以香港易定海”。1846年,英国侵略军被迫退出舟山。定海古炮台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2.
1840———1842年,英国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这次战争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在这次战争中,许多爱国官兵不畏强敌,英勇抗击,血洒疆场,为国捐躯。其中史称“定海三总兵”中的郑国鸿就是在保卫定海的战役中阵亡的。郑国鸿(1777———1841年),字雪堂,湖南凤凰人,出身于军人家庭。1840年,他由宝庆协副将升任浙江处州镇总兵。1840年6月,英军以兵舰封锁珠江口,发动了侵略战争。随后,英军舰队北上,炮击厦门,未能攻下,遂又北上。1840年7月5日,英军攻占浙江省舟山岛上的定海县并建立起…  相似文献   

3.
港岛最南端的赤柱军营内,有一处古炮台。关于它的历史,刚进港时官兵们就曾有过争论,有人说它是清朝军民为抵御英国人侵略而修建的,也有人说它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为了防止日本人从南端袭击香港所构筑的。带着对历史的兴趣,我来到古炮台。说是古炮台,其实更像是一个炮的“掩体”。它由石灰与岩石筑成,呈巨大的一个圆形,内侧的墙壁里有装炮弹的小室。那圆形的铁轨,应该是挪动炮身的轨道吧。从建筑风格和质量上来看,似乎由英国人筑造更为可信。站在岩石上,目睹芳草萋萋的炮台,眺望烟波浩淼的南海,我不由得生出许多感慨。历史上,想来这炮台扮演…  相似文献   

4.
卷入历时漫长的伊拉克战争已经是英国人难以言说的苦痛,而最近几天英美媒体的报道却更令人触目惊心,“8名英国士兵一天丧生”,“英军在阿富汗的战死人数超过伊拉克战争中的死亡人数”,引发英国媒体再次激烈辩论。右翼报章《每日邮报》呼吁英军撤军,《泰晤士报》认为英军近日的惨况令人回忆起英军在马岛战争形势最差的时候。在媒体的带动下,英国反对派借机对英国政府的政策大肆抨击。  相似文献   

5.
一“特民”的反侵略思想鸦片战争时期;面对英国侵略者的武装挑衅和馒略,一些疆臣和有识之士主张组织、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来抵抗馒略。林则徐到广州后,一面严厉禁烟,一面加强防备。人民群众抵御侵略的斗争热情,更坚定了他的禁烟决心。道光十九年(1839年),他在妻折中写道:“臣等察看民情,所有沿海村庄,不但正士端人衔恨刺骨,即渔舟村店亦俱恨其强梁,必能自保身家,团练抵御。”①他在广东募水勇,雇练勇,行团练,“协防”炮台隘口,补水师兵丁之不足,“壮军威而助兵力”。定海陷后,林则徐向道光帝建议,重赏军民击杀侵略者。…  相似文献   

6.
1840—1842年,英国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这次战争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在这次战争中,许多爱国官兵不畏强敌,英勇抗击,血洒疆场。为国捐躯。其中史称“定海三总兵”中的郑国鸿就是在保卫定海的战役中阵亡的。  相似文献   

7.
蒋介石丢了厦门,丢了海南岛,又丢了万山群岛,他的“海上锁链”,就剩下舟山群岛这个大环节了。舟山群岛虽然不属于台湾海峡,但它是台湾海峡的锁链中的链条。蒋介石深知舟山不保,对“反共复国”将极为不利。中国四大群岛之一的舟山,是宁沪杭地区的海上屏障。它位于杭州湾东海,是通向台湾海峡的南北航线的要冲,东南沿海的重要基地。它以定海为中心,星星点点,浮在茫茫大海之中。周围500平方米以上岛屿1399个,明礁3350多个。从主岛定海高空向下看,它象是一条大船,泊在群岛之中。不知何人最早发现,并命名为“舟山”。康…  相似文献   

8.
历尽沧桑庆回归香港百年史话徐庆全1841年1月25日上午8时15分,英国“硫磺号”军舰在舰长拜尔丘的率领下,擅自在香港的“占领角”登陆,进入香港。26日,伯麦率领英军,在香港举行了“占领仪式”。“日不落帝国”和“米”字旗,从此飘扬在本属于中国领土的香...  相似文献   

9.
炮台图志     
《学习导报》2010,(24):54-54
江门崖门炮台江门市崖门古炮台在崖门海畔,位于崖门海东岸银洲湖出海处,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此后历代得到保护和维修,所以得以比较完整地留存至今。  相似文献   

10.
望台炮台     
《学习导报》2010,(4):52-53
望台炮台位于旅顺东鸡冠山北堡垒西约一公里处,海拔一百八十二米,是旅顺口东郊的制高点。甲午战争时期,清军设炮台于此并称其为‘将军台’沙俄。统治旅顺时扩建了该炮台,称其为“大鹰窠山炮台”(视为守卫旅顺的东大门,西大门是二0三高地)。  相似文献   

11.
望台炮台     
《新湘评论》2010,(4):52-53
望台炮台位于旅顺东鸡冠山北堡垒西约一公里处,海拔一百八十二米,是旅顺口东郊的制高点。甲午战争时期,清军设炮台于此并称其为‘将军台’沙俄。统治旅顺时扩建了该炮台,称其为“大鹰窠山炮台”(视为守卫旅顺的东大门,西大门是二0三高地)。  相似文献   

12.
炮台图志     
李树荣 《学习导报》2010,(12):42-42
江阴要塞炮台“江阴要塞”是由吴淞口溯江而上的咽喉,水深流急,两岸山峰峙立,黄山、鹅山锁住江口,东有狼山、福山为其屏障,扼苏州至常熟、福山之线,泰有“江海门户”、“锁航要塞”之称。其炮台分设于大石湾、东台、西山、黄山、鹅山五处。  相似文献   

13.
《兵团党校学报》2008,(3):F0002-F000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二一团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底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天山北坡经济带中段沙湾县境内,玛纳斯河中下游下野地垦区。团部驻地炮台镇,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213公里、绿洲明珠石河子78公里,北距石油名城克位玛依110公里,南距奎电市120公里。古新县道、克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素有“炮台明珠”之称。  相似文献   

14.
随着香港回归倒计时的数字在一天天的减少,我们伟大祖国的百年耻辱将被洗刷。全国人民都在翘首以待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普天之下凡是有爱国之心的华夏子孙都在为此欢呼雀跃。 然而,在这告别耻辱的时刻,我们中华儿女切不可忘记曾使我们蒙受百年耻辱的重要原因——愚昧无知。我们究竟是怎样的愚昧无知呢?让我们从历史记载的鸦片战争中我们抗英的几个镜头来看看吧。一是在英军攻占广东沙角炮台后,清廷急调“百战老将”杨芳赴广东助战抗英。杨芳闻知英军的大炮射击很准,认为其间必有妖术,故想出和使用如下“妙计”来抗击。即派人遍收民间妇女用的马桶,将其载于木筏之上,让桶口对向敌舰,想“以邪制  相似文献   

15.
1841年1月25日上午8时15分,英国“硫磺号”军舰擅自在香港的“占领角”登陆,进入香港。26日,英军在香后举行了“占领仪式”。“日不落帝国”的“米”字旗,从此飘扬在本属于中国领土的香港的上空。运今已有156年的历史。1994年12月19日,在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历史博物馆前,一块引人注目的巨大的记时牌树立起来。它从1997年7月1日──这个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日子开始倒记时。它每跳动一下,都牵动了全世界炎黄子孙渴盼祖国统一的热切目光。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伤痛:圆明园荒凉的废墟,刘公岛上锈…  相似文献   

16.
电岩炮台     
《学习导报》2010,(4):53-53
一八八一年,德国人汉纳根设计并督建了旅顺海陆炮台。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用黄金山炮台上二十四厘米的重炮重创来犯日军,但由于守台统领乘船逃遁,炮台落入日军之手。一八九九年,强租旅顺后,为加强旅顺口要塞的海上防御体系,沙俄将旅顺港口东侧黄金山原渚军海岸炮台扩建成本炮台。  相似文献   

17.
电岩炮台     
《新湘评论》2010,(4):53-53
一八八一年,德国人汉纳根设计并督建了旅顺海陆炮台。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用黄金山炮台上二十四厘米的重炮重创来犯日军,但由于守台统领乘船逃遁,炮台落入日军之手。一八九九年,强租旅顺后,为加强旅顺口要塞的海上防御体系,沙俄将旅顺港口东侧黄金山原渚军海岸炮台扩建成本炮台。  相似文献   

18.
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但是,英国资产阶级并不甘心,英国政府借此发动侵华战争,决心用炮舰轰开中国的大门。一八三九年十月一日,英国内阁正式作出向中国出兵的决定。翌年二月,任命乔治·懿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六月,懿律率英舰队到达中国广东海面,宣布封锁广州,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林则徐徐在广东组织军民严密防守,英军无机可乘,  相似文献   

19.
干涉与骚乱不得人心所谓“西藏问题”是新老帝国主义一手制造的 ,是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的赤裸裸暴露。制造所谓“西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主要是英帝国主义和美帝国主义。英国开其端 ,美国步其后。先说英国 :1888年、 190 3年英国先后两次发动入侵中国西藏的战争 ,目的是想直接占领和完全控制西藏。在第二次侵藏战争中英军凭借其军事实力 ,一度攻占了拉萨。军事上得利 ,英帝国主义便迫使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拉萨条约》。但清政府外务部始终未予承认和签字 ,条约无效。190 7年英、俄签订《英俄同盟条约》,条约把中国在西藏的主权改为宗…  相似文献   

20.
英国同中国贸易中的垄断权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1830年,市场商品充斥,境况艰难。1831年到1833年,连续不振;东印度公司对东亚印度和中国贸易的垄断权被取消。”(第一卷第498页)马克思又写道:“大家知道,英国东印度公司除了在东印度拥有政治统治权外,还拥有茶叶贸易,同中国的贸易和对欧洲往来的货运垄断权。”(第一卷第82O—821页) 16OO年英国在印度设立了商业垄断组织——东印度公司。1637年这个公司的商船首次来到中国,就发生了英船炮击虎门炮台、击沉中国水师船只的事件,造成了中英之间严重的冲突。16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了商馆,成为对中国贸易的垄断机构。从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起,到1839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中外贸易主要就是中英贸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