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黄晶 《法制与社会》2010,(22):106-108
国际贸易救济措施是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在动态博弈中的均衡:一方面,国际贸易救济措施是贸易自由化的产物和保障,其价值取向的归宿是贸易自由;另一方面,国际贸易救济措施具有适度的自我保护性质,在客观上存有沦为新贸易保护主义工具的危险。正是在"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这一矛盾体中,国际贸易救济措施才逐步形成、发展。面对金融危机下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的威胁,正确把握国际贸易救济措施的二重性对于我国保护国内产业安全、化解国际贸易摩擦、推动公平贸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严重恶化了全球的贸易环境,并且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继续下去,近几年难以消除。在这种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有蠢蠢欲动的趋势。我国作为贸易顺差大国,对外贸的依赖程度较高,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会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介绍金融危机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关系,分析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国际贸易环境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这种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摩擦的发展趋势,最后针对我国应对贸易摩擦能力的不足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王蓉 《法制与社会》2010,(29):92-93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仅直接引发了贸易量的收缩,也造成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这将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国际贸易中贸易保护的含义、特征、发展演变极其影响等方面阐述贸易保护,从而探索出我国在当前条件下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保护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4.
美国贸易政策制定权力由《美国宪法》明确界定,所以开启贸易自由化的"1934年体制"本质上是一个宪政体制。该体制的形成是基于后危机时代重构政治平衡与摆脱经济危机的现实需要,而其变迁是围绕国会"授权-控权或监督"的宪政路径展开的,并由贸易保护主义力量与自由贸易主义力量之间的宪政博弈推动的。这种宪政博弈实质上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贸易立法博弈,而具体表现为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四位一体"制度架构。对正在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的中国而言,这种源于宪政博弈的贸易制度创新实践可资借鉴之处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即后危机时代贸易自由化立法范式的创新和自由贸易与不公平贸易二分法的立法体例的引入。  相似文献   

5.
涂丹 《法制与社会》2010,(20):103-103
目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实体和第二大出口国的中国,更是遭遇史无前例的"双反双保"浪潮。历史经验表明,世界经济低迷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催化剂。但贸易争端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有时也会成为某些领导人将国内政治经济矛盾"国际贸易化"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6.
潘巧红 《法制与社会》2010,(25):108-108
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者频频对我国采用特保、反倾销与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本文以事实为依据介绍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现状、概念、做法及应对策略,希望对维护国际贸易秩序和我国国际贸易良性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卜英莲  刘昕 《行政与法》2014,(9):120-124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脚步的加快,国际贸易的发展势头也愈来愈强劲.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在给融入国际贸易体制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机会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新的风险与不公平.近年来,国际贸易救济规则不公平竞争、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主义势头愈发猛烈.;因此,对中关贸易救济制度进行比较,为我国贸易救济制度的完善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是法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全球主要发达国家无一幸免。中国政府抓住契机,以其居高不下的外贸进出口量成为当之无愧的国际贸易大国,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各发达国家纷纷转向贸易保护主义求自保。本文先从探究新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的原因出发分析新贸易保护的特点,后基于中国的现况,分别从加强双边对话机制、实现区域自由贸易、提升政府职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提高企业自身素质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全球危机下频发的国际贸易战,虽有WTO相关协议规则的框架约束,但仍使以中国为代表的制造业出口国深受其害。其中既有危机所逼迫出来的各国国内政治、社会压力的因素,又有WTO协议规则过于原则、留出很多弹性空间以及针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诸多不利条件义务的设定等因素。中国要摆脱当下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态势,从自由贸易区路径上寻找突破更为可取和现实。当前不断扩大的自由贸易区签订范围和数量,都是在地域历史、语言文化、经贸法律等方面没有太多相近性的国家间进行,实事求是、逐步推进规则安排,更符合国际社会务实、求同存异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影响着贸易活动的发展,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转向各种灵活的贸易形式,如劳务贸易发展迅速。劳务贸易是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形式之一。目前我国也正在积极创造条件,参加国际劳务贸易的竞争。  相似文献   

11.
国际投资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国际投资法治建设亟待加强,以促进国际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投资秩序、推动全人类的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当前,国际投资法治建设以双边和区域安排为主导,缺乏多边统筹,不成体系,导致投资法治的功能缺失,滞约了国际投资发展。与此同时,国际投资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投资条约内容的趋同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的创新为国际投资法治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为此,我们应创新国际投资法治变革的路径,以多边投资实体规则为国际投资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推动国际投资法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WTO原产地规则协议与反倾销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产地规则渗透到国际贸易的很多领域,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已经成为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创造公平的贸易环境,应将反倾销等非优惠贸易措施统一纳入WTO原产地规则协议的适用范围,WTO原产地规则协议的统一和普遍适用,有利于国际和国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外贸法律政策的完善,所以我国制定和运用原产地规则以抵御贸易保护主义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以来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不适应性和不公平性凸显,变革迫在眉睫。发达国家的国际经济法律制度变革主张具有片面性,不能有效解决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不适应性问题,也不能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客观揭示了国际经济关系的本质特征,确立了“共同繁荣”的发展目标,明确了解决发展难题的基本途径和法律原则,指明了实现共同繁荣的途径。它冲破了发达国家学者的传统窠臼,成为人类解决发展问题的重要思想源泉;其中的目标设置和原则确立,对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可以成为国际经济法律制度变革的指导性思想。“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实施显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威力。依据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进行国际经济法律制度变革前景可期。  相似文献   

14.
孙长宇  申文奇 《行政与法》2010,(12):126-128,F0003
"合规性"贸易壁垒的大量应用已成为当今新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的最明显特征。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国纷纷利用"合规性"贸易壁垒对本国对外贸易进行保护,这对我国的国际贸易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本文从金融危机下我国频遭"合规性"贸易壁垒入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对我国的影响,从而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应对之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对和平与安全的期盼使得国际法治成为国际社会的理想与目标。为了建立以和平为目标的国际法律秩序,凯尔森提出了国际法治理论,即通过有强制管辖权的国际法院和确立个人违反国际法的责任来构建世界和平。本文将以此为基础,探讨凯尔森的国际法治理论对国际刑事秩序法治化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分析国际刑事法院在实现国际刑事法治化过程中面临的政治制约因素,以期国际刑事法治和国际法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积极应对绿色壁垒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明 《行政与法》2006,(7):109-111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全球性环境保护运动的开展,加之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新形式为广大发达国家所利用,这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的对外贸易提出了挑战。本文分析了绿色壁垒的涵义、成因及表现形式,指出了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自由主义与国际经济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危险性使人们对新自由主义产生了质疑,某些现行国际经济法制度的缺陷也日渐显露。WTO体制内各国保护主义可能抬头,国际金融体系的破绽使得加强监管和完善体制成为当务之急,从而弱化了自由主义色彩。国际经济法律秩序面临重组,这给各国提出了新的课题。但是在全球性经济衰退到来之际,新自由主义所体现的国际经济自由和开放仍然十分重要,其制度性的缺陷可以通过在危机之际建立国际经济合作机制得以修正。由于中国对外开放是在新自由主义的国际大环境下进行的,所以金融危机对新自由主义的冲击,对于中国也是一场严峻的挑战。但是,以中国的经济规模和成就,中国在国际经济法律制度和秩序的重组中也获得参与国际经济规则创制的难得机遇。  相似文献   

18.
秦国荣 《法律科学》2007,25(3):79-86
国际经济法乃是随着国际市民社会的产生而逐步产生的,在古代社会和近代国际强权政治体制下都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得以发轫的内在根源在于国际市民社会成员在通过相互经济合作与交流过程中为自身私人利益的实现而产生的普遍规则需要,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维护国际贸易与利益共同体存在的一般利益诉求.国际经济法作为从事国际经济贸易的市场主体在长期的外贸合作中所形成的交易惯例和贸易规则,作为这些成员通过多边谈判所达成的彼此共守的行为准则,它所调整的乃是国家间及国际贸易主体之间的具有私法意义的经济利益关系.WTO及其争端解决机制的建立,则为维护国际经济秩序和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欧盟技术法规体系的建设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玫 《河北法学》2008,26(4):159-164
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合理性、复杂性、隐蔽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其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和应用,正在逐步成为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中的主要形式,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世界贸易组织承认各国为了正当目标制定本国技术法规的权力,但条件是不能用这些措施作为变相限制国际贸易的手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以技术法规和标准为核心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屡见不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技术壁垒的挑战,建立并完善我国技术法规体系是发展的需要,是形势的要求。同时,我国的法制建设也进入了进一步深化的阶段,这是我国完善技术法规体系的最好时机。为此,我国应该按照WTO/TBT协议的要求赋予技术法规和标准新的内涵,借鉴欧盟所确立的完备、周密、层次清晰、相互配套的技术法规体系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技术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20.
论国有企业与国家豁免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玲 《时代法学》2003,1(2):76-79
国家豁免是国际法中一个古老的问题 ,但随着国家政府经济职能的扩展及国家在涉外贸易中地位的不断增强 ,国家豁免原则被赋予新的内容 ,其理论与实践也显现出分歧与新的发展动向。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自 1978年开始着手起草《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 ,历经二十余年取得不少阶段性成果 ,但目前仍存在若干悬而未决的问题。其中 ,国有企业与国家豁免原则的关系一直是各国普遍关注与争议的焦点问题 ,也是我国代表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就与此相关的三大基本问题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分析评述 ,以期对我国在该领域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应对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