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有一次,作家张抗抗在江苏省常州市签名售书时,收到了一位老读者给她的一封信。信中列举了她书中的文字差错。张抗抗看过后,发现那些错误全都存在。她不仅找到了这位老读者,当面表示感谢,而且在以后的书中和许多场合,都提到这件事,多次检讨自己。她说:“有许多是我原本疏漏或是无知。那太多的瑕疵,至今令我汗颜。我虽已写了几百万字的作品,但许多汉字的正确用法,尚未掌握。面对别人的批评,我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还有敬佩和惭愧。”一个在文坛上有名的作家也有败笔的时候,那么一个从政当官多年的人呢?工作中是不是也有“败笔”…  相似文献   

2.
有一次,作家张抗抗在江苏省常州市签名售书时,收到了一位老读者给她的一封信。信中列举了她的书中的文字差错。张抗抗看过之后,发现那些错误全都存在。她不仅找到了这位老读者,当面表示感谢,而且在以后的书中和许多场合,都提到了这件事,多次检讨自己。她说:“有许多是我原本疏漏或是无知。那太多的瑕疵,至今令我汗颜。我虽已写了几百万字的作品,但许多汉字的正确用法,尚未掌握。面对别人的批评,我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还有敬佩和惭愧。”   一个在文坛上有名的作家也有败笔的时候,那么一个从政当官多年的人呢 ?工作中是不…  相似文献   

3.
5年前,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了林广成同志主编的《从政提醒——党员干部不能做的150件事》。该书以简洁的文字,归纳了党和国家对党员干部行为规范和遵纪守法的要求,读来一目了然,甚为实用。此书作为党员干部的必备书、案头书,受到广泛欢迎,引起热烈反响。前不久,中国方正出版社又推出了作者一部新著《从政再提醒——不犯错误的智慧》,该书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廉洁政治的任务和“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要求,从男一视角切入,抓住新形势下需要执政智慧这一话题,全面具体地阐述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如何远离腐败,规避从政风险的问题,让读者耳目一新,颇受启发。  相似文献   

4.
生宜 《党建文汇》2001,(1):36-36
在中国,我敢说没有一个部门和单位公开敢讲他们不和党保持一致。然而,一遇到具体问题,就把和党保持一致置诸脑后,而只要求下级和自己保持一致。最近,江西省发生收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手册》一书的事,说明该省“有关部门”就是不和党保持一致的样板。  相似文献   

5.
著名作家张抗抗在江苏常州签名售书时,收到一位老读者的信。信中说,你的书中有文字上的差错,都在信上,请你拿回去看看。当  相似文献   

6.
《企业党建》2012,(5):42-43
《人民日报》刊登郭震海的署名文章,分析“领导干部该读什么书”。在不少为官者的办公室里,书橱内确实放了不少书,多是精装版的《官经》、《厚黑学》、《中国历代君臣权谋大观》等,甚至如《阴阳风水学》、《八字与官运》也堂而皇之地摆在那里。书犹药也。书籍自产生以来就良莠并存,有精华也有糟粕。读书好、好读书更需要读好书。读书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古往今来,一些落马的为官者,  相似文献   

7.
通过学习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笔者感触颇深:每个干部实际上都是一本“打开的书”,看你如何让职工群众读懂这本“书”。领导干部这本“书”,拥有相对固定的读者群。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就是这个单位职工群众的“必读书”。职工群众多半从领导的讲话、决策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读出领导干部思想境界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和形象的好坏。不管你愿意与否,职工群众都要阅读你。这也是领导干部与普通群众的区别。而且,领导干部的职位越高,他那本“书”的读者面就越大。反过来讲,领导干部的一个败笔,有时也能把人引向歧途,或使一个…  相似文献   

8.
【内容简介】《漫山遍野的今天》是叶舟的一部散文集,为“西部散文系列”甘肃篇,分为《内陆高迥》、《一般见识》、《引舟如叶》、《诗叙述》四个部分,内容紧贴青海、甘肃为主的西部地区。作者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引人人胜的文字,带领读者走进西部,仿佛置身于作者所营造的生活氛围之中,每一篇散文都被作者赋予其独特的场景,让你闭上眼睛便能感受到那人、那景、那情,但不变的是文字的细腻,描画的生动。作者好似一位画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并对其进行细致的刻画。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都令人灵魂激荡,产生强烈的共鸣,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尤其对生长在西部的读者来说,相信更是一场精神的饕餮盛宴,读家乡的书,让心回家。  相似文献   

9.
提起《半夜鸡叫》及其作者高玉宝,相信读者一定不会陌生。1949年至1951年,文盲战士高玉宝边打仗边“画”书,一不留神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先例——书名、主人公、作者三者同名。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国内有7种少数民族文字版本,国外有近20种文字版本。仅汉文版一种累计印数就多达450余万册。在我国出版史上,除了领袖“选集”与“字典”,几乎没有哪本小说拥有如此高额印数。《高玉宝》一书手稿,后来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收藏。《半夜鸡叫》、《我要读书》多年来一直被选入我国中小学课本,并被拍成木偶…  相似文献   

10.
张建魁 《求贤》2013,(8):54-58
本刊摘编人民日报社主办的《环球人物》杂志《李瑞环总结30多年从政经验对做官的“看法与说法”》一文,该篇文章着重体现了李瑞环同志关于党和群众间关系的深刻理解,李瑞环同志认为,为官者也算是从事“服务业”,即为群众服务。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本刊将此佳作推荐给读者。  相似文献   

11.
明红 《党史博采》2003,(9):30-32
提起《半夜鸡叫》及其作者高玉宝,相信读者一定不会陌生。1949年-1951年,文盲战士高玉宝边打仗边“画”书,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先例——书名、主人公、作者三者同名。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国内有7种少数民族文字版本,国外有近20种文字出版。仅汉文版一种累计印数就多达450余万册。在我国出版史上,除了领袖“选集”与“字典”,几乎没有哪本小说拥有如此高额印数。  相似文献   

12.
政声人去前     
中国有句古话,叫“政声人去后”,意思是对一个为官者的评价是在其去任之后。其实,有时候人们对一个为官者的评价还表现在其赴任之前。春秋时期便有这样一个例子。当时孔子将要出任鲁国司寇(即国家的最高司法官),消息传出后,许多为非作歹、哄骗欺诈,搞歪门斜道的人,有的赶快改正,有的停止作恶,有的连忙逃走,这是为什么呢?《礼记·哀公问》曾经记载了鲁哀公与孔子的一段对话,从中可见一斑。鲁哀公问孔子:“敢问何为政?”孔子答道:“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从这一段对话中,我们便可找…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古代有大量官箴之作,它们被称为"宦海指南",是古代官员的百科全书,主要讲述为官之道、从政之法和为官之德等内容。北宋理学家陈襄(1017-1080年)所撰的《州县提纲》是古代"官箴"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州县长官处理政务的重要指南。《州县提纲》内容丰富、见解深刻、发人深省,尤其是其中所提出的"廉""慎""勤"思想,既是为官者所要遵循的基本为官之法,也是他们必须恪守的基本为官之德。它不仅对中国古代官吏为官从政具有  相似文献   

14.
管住自己,天下无敌高素琴全国百名优秀县委书记之一,河北省高邑县委书记王三堂从自己从政数载的经历中得出这样一条经验:"管住自己,天下无敌"。这寥寥八字,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值得每一位"为官者"深思。管住自己,对于平常百姓来说,做起来相对要容易许多。对于为官...  相似文献   

15.
韩喜和 《奋斗》2011,(9):42-43
2010年1月18日,《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十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正式发布实施,立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并在党员干部中兴起了学习热潮。作为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纲领性党内法规,《廉政准则》“以制度促落实”的指向不言自明,其“8个禁止、52个不准”纲举目张、条理清晰,鲜有官话套话、废言赘语,字字直指要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详细规定了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八大方面的“禁止”.并详细列出52种“不准”的行为。党员干部能否认真遵守《准则》,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外因,即社会的监督和组织的问责力度;二是内因,即党员干部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根据,  相似文献   

17.
赵化南 《唯实》2003,(8):189-189
《诗经·小雅》上说:“不愧于人,不畏于天。”在我们民族的传统中,是很重视“愧”字的,并以此作为一把尺子衡量和约束自己,作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古往今来,许多为官者对黎民百姓常怀愧怍之心,令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8.
三都     
《当代贵州》2008,(21):F0002-F0002
远古贵族的玄妙“天书”—水书 水书,是我国水族的独特文字,水语称“泐(le)睢”,意即水家的文字或水家的书,是一种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父字符号,是我国17个有自己传统文字的民族独特文字之一,是水族一部古老的文化典籍。它保留着远古贵族文明的信息,成为中华民族独特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求贤》2013,(5):60-60
吴宫正同志所著的《闲来笔潭》一书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讲述了吴宫正同志为官从政之道和人生哲理。人民网文化频道就该书的出版及细节,采访了人民出版社政治一部主任、该书的责任编辑张振明。  相似文献   

20.
齐志伟 《廉政瞭望》2010,(22):55-55
今年来,隆昌县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学习贯彻《廉政准则》的高潮,在党员干部中营造出了“守准则、倡廉政、勤为民”的良好氛围,有效夯实了全县千部廉洁从政的思想基石,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