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敦琴 《党史文苑》2009,(11):4-6,33
资本家在建国初的公私合营中之所以持积极心态,最为重要的原因:一是政府政策的感召。是否实行公私合营采取资本家自愿的政策,利润分配方面采取逐步限制的办法,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和平“赎买”政策具有双赢性,对资本家的改造较为人性化;二是时局使然。国内既有利又复杂的形势使得公私合营势在必行,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有利公私合营,资本主义生存发展的空间已相当狭小.工农群众对社会主义的热切态度。  相似文献   

2.
英帝国主义占领香港后,一方面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使香港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香港工人阶级也迅速成长壮大起来;另一方面,对香港同胞实行殖民统治,残酷剥削和压迫香港工人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香港爱国同胞自从香港被占后,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香港的繁荣进步,不断掀起反帝斗争浪潮,成为中华民族反帝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一、“无产阶级贫困化消失论”的出现和代表人物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著作中提出了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恩格斯曾在19世纪中期写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翔实地记载了当时英国工人阶级极度贫困的情况。但是随着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逐渐变化,马克思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遇到了多方面的挑战。上个世纪末,在巴黎公社以后的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修正主义的鼻祖伯恩施坦就曾在德国党内与考茨基、倍倍尔等人展开过激烈的论战。伯恩施坦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好转了,消费水平提高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过时了。“不是资本家的数目愈来愈相对地减少和无产阶级愈来愈富裕,就是一个人数众多的中产阶级,这是生产的不断提高容  相似文献   

4.
三,资本家用什么办法扩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 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主要从两方面下手。一方面,靠扩大可变资本,也就是说多雇工人(相应地当然也要增加不变资本),扩大剥削的范围;另一方面,则靠提高对在业工人的剥削程度,从每一个工人身上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大小,马克  相似文献   

5.
赵光辉 《求实》2003,1(Z1):140-142
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剥削制度的社会,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这是马克思阐述而且已经被实践所证明了的。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资本主义社会是否还存在剥削?机器人能不能创造价值?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研究、分析。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本家剥削工人的过程,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十九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机器大工业时代,随着经济危机的产生,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已经升到首要地位,工人起义、工人运动标志无产阶级已经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而庸俗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在理论上美化资本主义制度。为了在政治上武装无产阶级,深  相似文献   

6.
余斌 《学习月刊》2012,(17):28-29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引起世界性经济危机和衰退时,西方一些国家的政要和资本家不得不压制住内心的厌恶和恐惧捧读《资本论》,就连罗马天主教会也不得不承认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有理。在过去,人们把《资本论》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为什么西方国家的资本家和他们的代理人即西方政要们要去读这样一本"圣经"呢?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员雇工问题,是近几年我国城乡出现的一个新问题,议论不少,褒贬不一。我认为共产党员和雇工剥削,水火不相容,要当共产党员、就不能剥削他人;非要剥削他人,就不能当共产党员。理由是十分清楚明白的: 第一,共产党的性质不容许共产党员雇工剥削。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是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工人阶级的使命是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最终解放全人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创造出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改造形式.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均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利益攸关的重要群体,他们在改造中呈现出不同的社会心态.总体而言,资本家出于自身和家庭的种种考虑,最终由动摇、不满到接受、配合;工人阶级由不习惯,不适应到完全支持和拥护党的改造政策.深入研究他们的心理,不仅对党和政府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同时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把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出售给职工后,有人说,国有资产流失了,社会主义要私有化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马克思恩格斯界定的私有制是伴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余原始社会没有私有制外,后来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是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是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占用权及分配权统统归资本家私人占有,工人阶级一无所有,实行按资分配为主,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无偿占有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这就是完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分离是在以共同的最终所有者权益所体现的共同利益的总前提下相对地存在的.劳动者购买部分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从而成为股民,其实是一种由劳动群众创造  相似文献   

10.
由于国际形势和时代条件的变化以及新科技革命的推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得到了迅猛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也随之发生了引人注目的新变化,但是,工人阶级生产、生活状况的改善并没有改变其雇佣劳动者的性质和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劳资关系的缓和并未消除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马克思主义关于“两个必然”的理论在今天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大战以后,特别是六、七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相对稳定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多数居民和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生活水平也更加明显地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了所谓“富裕社会”。但很多人或则通过亲身感受,或则通过较认真的观察,发现这些富裕社会仍然存在不少贫困现象,而且随着七十年代后半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衰退,贫困呈现了加强的趋势。这样就产  相似文献   

12.
逄锦聚认为,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范畴,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观点需要发展。剩余价值是与生产力、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一般范畴,资本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体现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剥削被剥削关系,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依然存在,但它不再体现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而是体现一种新的分配关系。应该科学准确地、实事求是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是否存在剥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是全体人民的代表,国家通过税收等形式对剩余价值的占有,归根结底又用于人民,所以不存在剥削的问题;个人、私营企业主即使占有了他人剩余价  相似文献   

13.
资本形态(第3页)资本是靠剥削雇佣工人而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当生产资料和货币被资本家占有、并用来作为剥削手段时,就成为资本。它体现着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资本只有不断地运动,才能带来剩余价值,才能存在和发展。在运动中,资本的具体形态(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采取了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在这里考察的是个别的产业资本在追求剩余价值运动中表现形态的变化。任何一个产业资本的运动,都要经过“购买、生产、售卖”三个阶段;资本在这三个不同阶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主是稀缺的人力资本 ,是特殊的混合型人才 ,是特殊的劳动者 ,因而他们能够得到多元化的收入。本文着重探讨私营企业主收入多元化的具体形式。一、管理劳动收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时认为 ,资本家为了以最少的资本投入剥削到最大的剩余价值 ,必然要加强对企业的管理。马克思指出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 ,生产管理是生产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并且“一旦从属于资本的劳动成为协作劳动 ,这种管理、监督和调节的职能就成为资本的职能。”[1] (P36 7- 36 8) 在这里马克思将管理劳动当做一种资本的职能…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产权是一组权利束,资本主义国家的雇佣劳动制度造成了劳动力产权的残缺,资本家的剥削收入来自对雇佣工人劳动力所有权收入的侵蚀。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传统的按劳分配面临许多现实性障碍,所以应进行按劳分配实现形式的创新,采用双层分配机制,确保劳动力产权在分配上的完整实现。  相似文献   

16.
《劳动界》是五四运动后到中共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创办的代表性报刊。它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揭露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的真相,指出工人阶级解放的方向和途径,并且真实地反映全国各地工人运动的实践和工人阶级的艰难生活,从而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7.
第一,当代帝国主义的相对稳定和发展并没有消除它们国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1)工人在生产中受剥削的程度更加严重。例如日本垄断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率,1955年为314%,1970年上升为443%。从1948年到1977年,美国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率,从  相似文献   

18.
“当代资本主义质变论”者认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不持有社会资本的人也可通过国家实行高度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济、普及义务教育、养老金、最低生活线补贴等形式,调节收入分配”,“这种再分配的形式,实质上都是由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因此,剩余价值的社会化,使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共享剩余价值成为可能。”也就是说,当代资本主义通过推广广泛的福利政策,使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发生了有利于工人阶级的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金钱与道德     
马克思认为,货币不是物,而是价值形式。因此,一般地说,金钱和价值一样,是生产关系的特种物的形式。人们如何对待金钱,如何处理同金钱的关系,人们的金钱道德观念怎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恩格斯《反杜林论》第91页)因此,我们可以说,金钱和道德都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样的金钱道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资本家活着就是为了获取金钱,获取金钱就是资本家的道德。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作为金钱所有者的资本家,要继续存在,他就要不断地进行价值增殖,要求占有越来越多的金钱,否则就会被其他资本家吃掉。因此,追求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0.
《探索》2014,(3)
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是划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界限。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一种手段,其性质取决于由哪个阶级所主导,服务于哪个阶级的利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生产资料、劳动力和消费品的充分商品化,使生产资料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使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远远高于其价值,使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交换并非等量劳动相交换,使资产阶级成为市场的主导者。而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应是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市场,是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作为统一的利益主体所主导的市场,是有计划的市场。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商品化的程度与资本主义相比都是有限的,其最根本的特征是限制乃至消灭剥削,实行基本的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只有这种性质的市场,才能在社会主义经济的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