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一名党史工作者,从事党史工作多年。自2000年退休后,便自费订阅了《党史纵横》杂志,直到今天,是《党史纵横》的忠实读者。其实,与《党史纵横》“结缘”已经有许多个年头了。早在退休前,从事党史工作的时候,就十分喜爱这本杂志。因为它不仅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而且题材广泛,很有权威性,加之运用了生动的形式,使人读起来兴致盎然,爱不释手。每期必读《党史纵横》,常常沉浸在她丰厚的知识内涵中。我总是在阅读的时候,准备一支笔,一个笔记本,把杂志中有用的知识摘录下来,日积月累,光笔记就写下了厚厚的好几本。党史知识丰富了,工作起来也觉得…  相似文献   

2.
我是《党史纵横》的忠实读者,对该杂志可谓情深意切,这不仅是刊登的文章历史真实性、生动可用性强,而且与我三十年的军队工作有关。长期的军旅生涯,长期的军营政治生活环境,是我对《党史纵横》杂志倍感亲切的主要原因。同时,它对于我们了解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过去,加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一部难得的好教材。 《党史纵横》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它再现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让历史告诉今天与未来”,昭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忘记井冈山的星星之火,长征的雪山草地…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按理说从去年就已经进入所谓的“最后冲刺”,全部心思都应放在所学课本上,复习,复习,再复习。但是,由于读书,特别是对文史方面的偏好,我一有机会,就顺手拿起文史读物阅读,有时,一口气能把很长的一篇文章读完。对《党史纵横》杂志,我也是这样。我结识这本杂志也十分偶然,是一次爸爸下班带回的。当时,有五六本杂志,但只有这本上的一些文章题目十分吸引我。这些题目很有文采,很能打动人、吸引人。当时,正值纪念“五四”运动 80周年,我急欲想了解“五四”运动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恰在这期《党史纵横》…  相似文献   

4.
《党史纵横》杂志,一直是我从事党史工作必不可少的案头书。 在史料征集、编写和研究阶段,《党史纵横》中的许多文章给我以重要启示。如:1998年第5期《牢记“民以食为天”的国策》对于研究60年代的农业政策,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往事珍闻”、“名人轶  相似文献   

5.
我离休后专门从事撰写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帅、名人传记作品,经常为全国各地党史刊物撰搞、投稿。几次从武汉到沈阳,与《党史纵横》总编接触,看到辽宁省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和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辑出版的《党史纵横》月刊。在全国众多的党史刊物中,我觉得《党史纵横》办得相当不错,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6.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有幸和《党史纵横》相识。 那一次,我到老同志张绍玉家串门,他向我介绍了贵刊《党史纵横》。当我翻开杂志,即被栏目中的每一个标题所深深地吸引住了。他见我爱不释手的样子,便又找出几本送给我,并说:“你也当过兵,也是一名党员,有必要读读《党史纵横》。”我知道他  相似文献   

7.
《党史纵横》自1988年创刊以来,越办越好,越办越活,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广大读者。 刊物的品位高。《党史纵横》广征博采,每期不仅有比较典型的重点文章,也有三五百字的独家珍闻,而且,集可读性、知识性、情趣性和资料性于一体。  相似文献   

8.
省委机关印刷厂承印期刊杂志十几种,就各种刊物的广告宣传力度及其发行量比较而言,《党史纵横》杂志不在上乘。但我们的干部、工人对《党史纵横》却情有独钟。多年来,我们“近水楼台”免费阅读《党史纵横》的种种现象足可表明本短文所拟标题并非夸张。现象之一:我和印刷厂厂长、业务人员的办公桌上、书柜里都存放着《党史纵横》杂志的半成品或成品,一有时间就仔细翻阅,品味其丰富的内涵。现象之二:我不常深入生产车间,但每次到车间参加生产劳动、了解工作情况时,常看到校对人员,印刷、装订工人在翻阅《党史纵横》杂志的半成品或成…  相似文献   

9.
英超 《党史纵横》2001,(11):1-1
我是一名基层党委的党务工作者,1995年与《党史纵横》杂志偶然结识。从那时起,《党史纵横》就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每期必读,每篇必读,爱不释手,喜爱之至。7年来,我感到《党史纵横》作为名副其实的党刊,没有框框,不呆板,办得非常有个性。她一直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内容健康,形式活泼,格调清新。从阅读中,我体会到了贵刊编辑们的敬业精神,每个栏目都办得很精彩又各有特色,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党刊以一种生动活泼,亲切可信的风格走近广大读者,使其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几年来,《党史纵横》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使我…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位法律工作者,平时,除了熟悉法律条文外,也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其中,很愿看一些文学、历史书籍;同时,也愿意自己动手写一些有关历史钩沉之类又与法律讼诉有关的短文。因此,很想看一些既有历史性又有文学性的书刊,其中《党史纵横》便成了我中意的一种。它的显著特色是能够把历史史实与文学性的记述有机地结合起来,生动感人,十分耐读,耐看。有些文章不长,讲明了一个史实、一个事件,给人以深思;特别是文章题目起得很有深意,引人入胜,使你不得不看,不得不读。“编辑功力在题目”,这话一点不假。许多文章就是因为题…  相似文献   

11.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80周年的时候.我作为《党史纵横》的一名热心读者,向贵刊表达我的美好祝愿;愿我所钟爱的《党史纵横》永葆青春,永具特色,越办越红火! 《党史纵横》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是主体对客体的真实映象。她以正确的观点,翔实的史料,生动的文笔,记载了我们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她宛如一棵参天大树的年轮,在苍桑岁月中刻下了我们党80年风雨兼程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她“生动可读,真实和信,考究可用,珍贵可存”,以其选材的深刻性,史料的可靠性,引证的权威性.服务功能的借鉴性,赢得了众多读者的青睐。 因为工作的…  相似文献   

12.
“读《党史纵横》,能借古论今,以史育人.” 这是我们公路处职工对《党史纵横》月刊的评价.我们从那些生动、具体的史实中受到了教育,增长了知识,得到了鼓舞,受到了启迪.《党史纵横》用她博大、浩广的内容,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借鉴的空间,使我们吸取了有益的精神营养.每期《党史纵横》,我们都能从头至尾细细品读,并把其中有典型意义的文章,推荐给党员同志们.一些能指导我们工作的文章,我们就结合实际,通过上党课、办培训班、搞政治学习等方式,与全体职工同志共同学习讨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利用《党史纵横》中一些高品位的文章进行理论教育.如97  相似文献   

13.
我与《党史纵横》月刊结识是一种偶然.1995年年初的一天,我去图书馆阅览室阅读报刊,随意中从报刊架上取下《党史纵横》翻看.刚看完栏目,就被她深深地吸引上了.从那时起,《党史纵横》这本刊物就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每期必读,每篇必读.从阅读中,我体会到编辑同志们的爱岗敬业精神,每个栏目都办得很认真,各有特色;编发的每篇文章,经过编者的精心修饰,有如流畅的清泉,出现在读者面前;她融文史性、知识性、哲理性、可读性于一体;起到了政治上引导、思想上启发、精神上鼓舞的积极作用.我把这本刊物推荐给其他几位离退休干部阅读,他们读后也都赞不绝口.大东区工商局离休干部邹福茂说:“《党史纵横》不但我爱看,我老伴和子  相似文献   

14.
《湖南党史》至今已办了170多期了,总的来看是好的,是在不断地进步和友展。但是应该扯到,在当前印刷品走向市场,刊物如林的情况下,要做到以刊养刊,确非易事,不但要拓展发行渠道,刊物本身的改革也刻不容缓。我的看法是:一、刊名要改,不要局限于湖南地域。现在全国很多地方的党史刊物打破了地区的界限,如湖北的《党史天地》。河南的《党史博览》、辽宁的《党史纵横》、山西的《党史文汇》等等,我们也可以改为《党史望》、《党史窗》之类的刊名。二、党史文章的采用和取向也要改革,要打破以人取文的框框。文章不一定要重“史’,…  相似文献   

15.
翻阅完2002年的《四川党史》(1~6期)杂志,从封面到内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内容看,每期的“卷首语”短而精,围绕中央和省委的工作重心鼓与呼,导向正确,旗帜鲜明;每期刊载的内文,许多都突出了党史党建的特点,也有不少可读性较强、很珍贵、很有教育意义的党史资料。比如,第一期刊登的《充分发挥党史在党的建设中的作用》、《邓小平生前四次回延安》、《张爱萍拒餐》;第二期的《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10周年》(编者按和组文);第三期的《毛泽东给陈毅讲印象最深的四川人》;第四期的《留得丹心一点红》;第五期的《毛泽…  相似文献   

16.
退休之后,我就开始阅读《党史纵横》, 5年来, 60期《党史纵横》的文章我都看过,有些文章还反复看了几遍,特别是"伟人风采"、"名人传略"、"往事珍闻"等栏目文章更是百看不厌。读《党史纵横》使我受益匪浅。 我之所以对《党史纵横》情有独钟,是因为她是一本可读性很强,集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于一体的好刊。她告诉人们,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思想斗争史,艰苦创业史,前辈奉献史,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发展史,推动社会的进步史;她告诉人们,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每一个胜利成果都来之不易,我们不要忘记昨天,更加珍惜今天,…  相似文献   

17.
在神州浩瀚的刊海中,我最喜爱的是《党史纵横》。每期到手,差不多都是三天读完,绝不漏掉一页一字。重点篇章,甚至要重读两到三遍。《党史纵横》至少有七大特点:一是“精”。由于资料精确,运笔精练,篇篇文章都十分精彩,以至期期都是精华、精粹,毫无水分。二是“丰”。内容丰富,丰盛,期期都丰美,丰盈。诚如扉页题词所称,“民族沧桑,往事风云,一刊在手,尽收眼底”。三是“严”。按照“读者第一,作者第一,质量第一”的办刊宗旨,史料把关严格,严肃,编辑、排版、校对严谨,严正。四是“活”。文章不拘长短,皆生动、鲜活。排…  相似文献   

18.
收到《党史纵横》五期后,我即将杂志转寄北京。我的同学骆瑛(原光明日报高级编辑)、刘愈太(曾到延安求学、医生),阅后,就在电话中告诉我:“《党史纵横》不仅是青年的宝贵材料,对我们老干部也教益不浅。它激起我们回眸历史,进行历史的思考,重新抖擞精神,迈向新世纪。”并嘱我代告你刊:“向全体编辑致敬。祝愿你们继续贯彻质量第一的原则,不断向真、善、美的顶峰迈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马侠教授看了《广东党史》杂志后给我省肇庆市人口学会原会长钱青同志写信,钱青同志特转告本刊编辑部: 《广东党史》1999年第4期刊登有广宁县坑口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幕剪影”彩色照片和《为了永久的纪念》报导一文,我也寄了一份给北京马侠同志,他收阅后,回信说: “《广东党史》中数篇文章,我都读了,十分感人,尤以若干回忆录及拨乱反正的文章最为可读。我觉得《广东党史》办得不错。今后该刊如有重要文章,你读后请再寄我一读为盼。”(本刊编辑部摘)钱青转马侠教授来函  相似文献   

20.
丰富历史知识,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是每一种党史刊物的主旨。在这方面,《党史纵横》不失为成功的实践者。第 9期刊物所载的“忠昭千古”、“一次大规模的渡海作战”等文章,容量都在 1万字至 2万字。如此不惜篇幅,浓墨重彩华夏历史,在当今党史刊物中尚为不多。读者阅后掩卷,对谢晋元与“八百壮士”英勇抗战的悲壮历史,有一个详尽的了解,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51年前,我军以木船渡海作战,一举解放海南岛,也是华夏史上的一曲壮歌,读者难得阅到如此史料翔实、内容丰富,能自始至终知晓这一史实的文章。   本人热衷于党史文学的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