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一些行政机关把政务公开作为廉政勤政建设的一种有效措施,并投入精力开展这项活动。但在政务公开中,报喜报成绩的多,报忧报失误的少,特别是公开工作和决策上的失误很少。“政误”为什么难以公开?一是有些领导怕承担责任。有失误必然有原因,而追究原因就会导致追究责任。二是有些领导怕失去威信。决策失误公开多了,下属会对领导失去信任感。三是有些领导怕影响“士气”。他们认为,公开了“政误”,下属会觉得领导失误,自己干得再好也白干,所以不会尽心尽职。其实,“政误”也是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是落实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毛…  相似文献   

2.
中纪委在今年的工作要点中要求,在继续抓好村务公开、乡镇政权机关政务公开和厂务公开的同时,要在县级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这确实是廉政勤政建设的一项有效措施。但就目前情况看,有些地方在政务公开中,报喜报成绩的多,报忧报失误的少,特别是工作和决策中的失误很少公开。说没有“政误”是不切合实际的。可是“政误”为何难以公开,究其原因,不外乎有几点:一是有些领导怕担责任。既然有失误,就会有原因,追究原因势必有责任问题。二是怕失去威信。失误公开多了,下属就会对领导失去信任感。三是怕影响士气。公开了失误,…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乡镇实施政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部分干部怕麻烦,怕失去权力,怕暴露问题,影响着政务公开的质量。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加以解决,保证公开工作取得实效。着力解决组织领导问题一要落实工作责任。乡镇党委书记要自觉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切实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做到组织、领导、措施和责任落实。乡镇党委和主管部门要经常沟通,相互配合,无论是条条管理的部门,还是块块管理的单位,只要是在乡镇履行职能,都要服从乡镇党委的统一协调和指导。二要严肃工作纪律。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做…  相似文献   

4.
时下,一些机关部门把政务公开作为勤政廉政建设的一种有效措施,并投入精力开展这项活动。但在政务公开中,报喜的多、报忧的少,特别是公开工作和决策上失误的更少。  相似文献   

5.
目前,政务公开已成为朝野关注的热门话题。这不仅仅是因为党的十三大提出“要提高领导机关的开放程度”,更主要的是因为我国初步发展的商品经济日益产生出对政务活动公开的需求。这一需求决定了政务公开必然要在我国实行,同时也决定了实行政务公开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本文且就这两方面的问题略作些探讨。 (一) 政务公开化就是国家各级领导机关的政治事务和活动在法律的范围内向社会公开,  相似文献   

6.
正与中央公开透明的行政体制改革坚定决心相比,不少地方公开政务时,喜欢遮遮掩掩。编制预算说明时,动辄在"亿元"单位后加个"等";在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里,蜻蜓点水列出一个支出项目,用"等等"代替几十个项目的情况比比皆是。信息公开里的"等等"之做派,不过是避实就虚、糊人眼目、怕被纠错心态的折射与反映。政务公开里这种遮遮掩掩、闪烁其辞的"等等"现象,一方面看,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农二师三十团坚持政务公开,凡团场、连队重大决策都向社会公开,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呈现出民主管理的良好氛围。同时,该团不断完善"点答式"政务公开栏,并由职工群众和专职机构对公开的事项不定期进行监督和检查,职工只要把热点、难点问题和需要了解的信息以书面的形式放在公开栏的信息袋里,每天早上,单位领导上班前  相似文献   

8.
时下,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有的地方在政务公开中习惯于只亮出自己的"政绩",而对于工作和决策中出现的失误却遮遮掩掩,不敢公之于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公开"政误",其实是政务公开的内容之一。政务公开并不只是单一地公开政府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应公开政府的不足和失误之处,这才能构成政务的全面展示。公开"政  相似文献   

9.
朱佩霞 《学习月刊》2012,(12):121-121
随着创建法治型国税和服务型国税的深入推进,随着纳税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国税机关而言,不断深化政务公开,显得越来越重要。当前,基层国税机关在政务公开方面仍然存在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公开内容不够全面、公开效果不够理想、公开机制不够流畅等问题,影响了政务公开的效果。一、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基层国税机关政务公开的意义(一)推进政务公开是深化和谐国税建设的客观需要。推进基层国税机关政务公开,  相似文献   

10.
方志斌 《共产党人》2005,(18):23-24
政务公开是加强民主管理和实施群众监督的有效形式,近年来,各级政府、纪检监察机关加强了,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监督检查,使政务公开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党建》2005,(1)
全国政务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在北京召开国政务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议2004年11月中旬北京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勇在会上强调,政务公开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要认落实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政府办公厅(室)组协调、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  相似文献   

12.
大同市司法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司法厅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将司法行政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为扎实推进源头治腐工作,促进依法行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调动了干警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了各项业务工作。一、领导重视是推进政务公开的关键因素局党组把推行政务公开作为改革司法行政工作,创新工作机制的重要内容,成立了政务公开领导组,制定出台了《关于司法行政机关政务公开的意见》,明确了政务公开的内容、范围和形式,把政务公开列为目标考核和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局系…  相似文献   

13.
1今年要在县级行政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县以上各级行政机关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公共服务业及事业单位,都要推行政务公开,不断扩大政务公开的覆盖面。县以上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都要成立以行政正职为主要负责人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保证政务公开及时、顺利推进。在公开有关事项及目标要求的同时,要公开相关分管领导、分管业务部门和具体办事人员的姓名、职务、职责,公开联系电话或举报电话,以便群众监督;要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服…  相似文献   

14.
定西县内官营镇从1998年开始,在全镇广泛推行了政务公开制度。几年来,通过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强化监督,使这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主要做法是:——坚持“四个规范”,严格公开程序。一是规范公开内容。镇上把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明确为9项,并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作为公开的关键。特别把财务公开作为公开的重点、监督的重点、检查的重点,坚持常抓不懈。政府主要公开当年社会发展计划的重大决策、主要人事任免、重要项目安排、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使用等重大事项和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公开宅基地审批、救灾款物发放、机关财…  相似文献   

15.
前全国许多地区的政府机关都在推行政务公开。有的地方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和特点,探索实现政务公开的形式,开展得比较好,收效比较大,社会反响很好。也有的地方由于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力,致使政务公开流于形式,形成表面的公开而实际上的未公开。因此,很有必要探讨如何有效地推进政务公开。 明确公开的内容 一般讲,政务公开是全面的。全方位的公开。既包括政府机关具体行为过程的公开,也包括其行为所依据的信息资料的公开。既包括在本系统、本机关内部的公开,也包括向社会的公开。具体说来,其公开的内容有:第一,与国家政府机关政务…  相似文献   

16.
正7月31日,一师十四团工会对全团各单位政务公开情况开展一次集中"拉练"活动,全面检验各连队、学校、社区、加工厂等18个行政单位政务公开工作,充分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该团还不断延伸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在政务公开栏里新增了"点答台"和"回音壁"等栏目,连队的大小事务、财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农一师塔水处在推行政务公开中着力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有效地促进了全处政务公开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使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效性和真实性得到充实体现,赢得了职工们的广泛好评。 --实施领导分片负责制度。处政务公开工作协调小组16名成员明确分工,分片负责指导、监督21个单位的政务公开工作,把具体工作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18.
职工论坛     
莫让“公开”变“空开” 政务公开是一件好事,它可以实施民主监督,避免暗箱操作。 但好事不好好办,便会走了样。一些单位,实行政务公开后,意见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原因就在于这些单位政务公开要么避重就轻,只公开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对事关单位和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避而不宣,用虚假数字蒙骗愚弄职工;要么虎头蛇尾,前热后冷,热闹红火一阵子后,便偃旗息鼓,杳无声息;要么开空头  相似文献   

19.
关于政务公开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级政府机关政务公开工作 ,对于建立公平竞争的经济发展软环境 ,密切政府与群众的关系 ,铲除腐败得以滋生的温床 ,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对此普遍关注 ,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但是 ,也有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政务公开工作步入了误区 ,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改变了政务公开工作的初衷。对此 ,如不切实地予以指出和纠正 ,政务公开工作有可能因流于形式而夭折。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是政务公开宗旨不明确、内涵模糊。目前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 ,认为政务公开只是整顿机关工作作风的一种手段 ,而没有意识到政务公开的终极目的是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  相似文献   

20.
9月5日至6月,全省政务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平凉市召开,在会上,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韩忠信强调,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抓政务公开工作的自觉性。韩忠信说,近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中央、省上的决策和部署,不同程度地推行了政务公开。从总体上看,政务公开的推行面逐步扩大,正在从乡镇向县(区)、市(州、地)、省直部门延伸;政务公开的载体建设得到加强,形式不断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