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仓颉造字到秦汉书同文,中国文字实现了形义的一致;从汉代的雅言到民国时期的国语,中国语言一直在寻求全国通用的共同交际语。新中国建立不久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现如今"请讲普通话"已成为各级各类校园相当普遍的标语。毋庸置疑,谋求文字与语言的统一,于民族、国家的统一功莫大焉,于文化教育事业的拓展功莫大焉。但是,在普通话越来越深入人心的当下,越来越多的方言开始日趋式微,温州方言亦不例外。越来越多的孩子不会讲温州方言,越来越多习惯讲温州方言的老人开始尝试学习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让温州方言处于危机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就是民族平等的一个重要体现。因而,各少数民族成员会把自己是否平等地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作为衡量是否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标准。因此,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立法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从立法保护的必要性入手,深入分析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立法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立法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情况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少数民族文化的存续状况。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846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民族语言基础,对其本民族语言表现出明确的心理倾向性,具备了传承其本民族文化的基本条件。但是,在汉语普通话的冲击之下,大学生对其本民族语言的使用频度和广度却表现出明显的收缩趋势。因此,应该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继承和保护其本民族语言,拓宽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范围,提升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影响力,维护文化的多元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的研究普遍认为,作为民族文化体系"地方性知识"的一部分,少数民族的"神山"崇拜观念蕴含有丰富的生态内涵,体现了各民族群体对自然的关注和敬畏.然而,通过对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念青贡嘎日松贡布雪山的深入考察,却发现:当原本自在为之的少数民族群体通过日益扩大的与外界的各种交往而意识到保护本民族文化之重要价值时,地方少数民族的文化体系也正从往昔的一种不自觉的地方性知识体系而演变成为自觉的掺杂了各种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话语、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13个世居民族中,基诺、拉祜、布朗、景颇、佤5个民族为"直过民族",其中基诺族为特有民族。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双版纳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有语言无文字,以"口口相传"方式传承的优秀少数民族文化濒危,抢救与保护这些优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带来少数民族人口的变动和迁移,一方面为了适应城市社会他们需要学习普通话和当地语言,另一方面人口迁移带来了语言使用人群结构变化和语言代际断层现象,这都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生态平衡产生一定的冲击。维护少数民族语言生态平衡,不仅要加强普通话的推广,保证不同民族之间实现有效沟通和交流,消除城镇化建设中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阻力。也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多样性的少数民族语言及地方方言,注重动态使用过程中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7.
王永华  蜂燕 《创造》2023,(11):72-76
<正>2021年8月27至28日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这是新时代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基本遵循。新时代,随着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繁荣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使用,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得到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并用标牌标识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等的亮点。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00,(4):87-8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我国目前21个少数民族有现行的本民族文字,包括27种文字,精通民族语和汉语的双语人越来越多,民族语言文字也迅速与现代化、信息化接轨,正在越来越广阔的舞台展示各民族自身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9.
省内信息     
《今日民族》2016,(11):61-63
正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在云南举办11月1日,"民族遗珍书香中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全国巡展活动(云南站)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幕。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昌平宣布展览开幕。云南省副省长高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据悉,云南站是全国巡展的第3站,将持续至11月30日。展品包括书籍、铭刻、文书、讲唱等四大类古籍,涵盖东巴文、彝文、藏文、西夏文、毛南文、察合台文等17种少数民族文种。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民族宗教事务部门、民族古籍机构、民族宗教研究机构的200余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少数民族人民翻了身,成为国家的主人;生活上也逐渐得到了改善。除在民族地区兴办学校、发展文教、卫生等事业外,又执行了一条马克思主义民族语言平等的原则,这是使少数民族在文化上真正彻底翻身的有效措施。一九五六年,先后为只有语言而无文字的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他们的民族文字,并批准试点推行,新创民族文字的诞生,在我们民族地区的确是一项亘古未有的创举,也是我们党为少数民族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这不仅使所有的少数民族人民发自内心的爱戴和欢庆,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仓颉造字到秦汉书同文,中国文字实现了形义的一致;从汉代的雅言到民国时期的国语,中国语言一直在寻求全国通用的共同交际语。新中国建立不久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现如今“请讲普通话”已成为各级各类校园相当普遍的标语。毋庸置疑,谋求文字与语言的统一,于民族、国家的统一功莫大焉,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金石是档案家族中的重要门类,是一种特型载体的档案。其中很多记述了少数民族的社会活动或个人活动,就其内容来说,应当由档案部门收藏。虽然在理论上我们承认金石文字是档案的一部分,但实际上金石文字却长期被作为文物而拒之门外。金石作为重要文物由博物馆、文管所、文化馆发掘、保护、征集、管理、陈列是理所当然的,但也决不是档案部门的份外之事。少数民族金石具有民族文物和档案的双重性,这就决定了档案部门对其不能坐视不管。搞好少数民族金石的收集和管理,使这些珍贵的金石史料为民族研究服务,为民族地区服务也是档案…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讲实事求是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制订方针政策的出发点,从而使各条战线的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出现了新局面。几年来民族语文工作取得成绩,最基本的一条经验是,开展民族文字学习符合民族地区的实际,符合少数民族人民心理上的要求,所以群众拥护。 用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在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在不通汉语或基本不通汉语的民族聚居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者深入民族地区,开展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贵州民族研究》创刊40年来刊发了大量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面的论文,值得认真梳理并加以归纳综述。综合分析主要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文字、"双语"教育、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翻译、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等几个方面,在综述分析的基础上,对今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州民族师范学校是一所培养少数民族师资的摇篮。现有在校学生73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616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83.8%,主要来自傣、哈尼、布朗、基诺、拉枯、彝等16种少数民族。其中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边远山区的定向民族生比例较大。由于成长环境的影响,汉语基础差、拼音能力低、民族方言音重、口语表达能力弱。诸上原因表明,在民族师范推行汉语普通话(以下简称“普通话”)工作,任务重,困难大。但普通话作为教师的职业语言,口语表达能力,又是教师职业技能结构中最基本的能力,推行普通话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中师教…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贵州又是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字的山区内陆省份,少数民族人口1200多万,仅次于广西和云南,居全国第三位,占全省总人口的34.7%二全国55个少数民族,我省就有48个;其中世居的16个少数民族,除回族和土家族已部汉语外,其他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语言,并以母语为主安交际工具,苗、布依、侗、彝等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少数民族地区面积占总面积的55.5%。因此,做好贵州民族语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为促进我省民族文字的总结验收和全面推行使用工作谈点意见。一、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语…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使用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持续增加,当事人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入诉讼程序的法律案件不断增多,且呈持续增加的趋势。司法机关因司法资源有限,各方面准备不足,影响了《宪法》及其他法律关于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这一权利在侦查、检察和审判的过程中的严格实施,并存在制度的、结构的和法律技术的严重缺陷。着力解决当前缺少国家通用语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法律人才、少数民族法律翻译职业化不足、少数民族法律翻译用语统一标准难等问题,亟待从制度、程序和组织上,完善少数民族语言法律翻译、法律双语人才引入机制、法律翻译职业化的政策法律,建立起双语法律人才库的培养机制,统一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诉讼法律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是党和国家对各民族的极大关怀,是对各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在法律上给予的地位和保障。 为了帮助有语言而尚无文字的少数民族创立文字,建国后,党和政府制定了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如批准了前国务院文教委员会、民族语言文字研究指导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帮助尚无文字的民族创立文字问题的报告》;在中央的领导和关怀下,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中国科学院和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召开了“民族语文科学讨论会”,拟定了调查少数民族语言的全面规划,帮助需要创立和改进文字的民族完成文字方案的设计工作;国务院于一九五六年三月十日发出《关于各少数民族创立和改革文字方案的批准程序和实验推行分工的通知》和国务院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十日《对“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讨论壮文方案和少数民族文字方案中设计字母的几项原则的报告”的批复》等等。这些政策和原则都是民族语文工作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9.
《今日民族》2006,(2):F0002-F0002,I0001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边疆省。有25个少数民族世居于云南的土地上,这些民族中,除满、回、水3个民族已使用汉语外,其余22个少数民族操26种语言,有14个民族使用着22种文字,其中彝、纳西、傣、藏4个民族拥有自己的传统文字。这些民族文字,记录和传承着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为此,云南成为了我国民族语言文字资源最为丰富多彩的园地。在还有650多万少数民族不通汉语的云南,民族语文工作尤为重要。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承担着全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翻译、应用、指导和管理工作。由18个民族成份组成的53位成员中,80%以上具有大学本科学历,24人获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主要从事: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语文政策法规;配合省级有关部门和民族自治地方做好民族语文的法规建设工作;做好民族语文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开展民族语文应用和有关培训工作;调查研究、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编译和审定民文教材、读物;配合教育部门指导开展双语教学;负责全省少数民族语文翻译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管理民族语文对外合作与交流事宜。省民语委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民族语文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科学普及、扶贫脱贫、扫盲脱盲、文化交流、弘扬民族文化中所起的特殊作用。学术成果卓著,扫盲、调研、学术研究等多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省民语委的工作为云南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国务院曾授予“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称号。在省民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民族语文工作成绩斐然。为把党中央的精神传达到边疆村村寨寨,组织译制15个民族16个语种的“十六大报告”VCD,实施“十六大精神进边寨”工程。所承担的《西部大开发中云南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调研课题,荣获2002年度国家民委调研报告一等奖。出色完成“中英艾滋病、性病防治项目”等重大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20.
<正>古籍整理,经常被误以为是与世隔绝的书斋工作。事实上不是,云南省民族古籍办少数民族文献的收集、整理,诠释了我们对"文化惠民"极为深沉的理解。"文化"这个词有很多的理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有"文化"的人,通常还是指具备读写能力的人。换句话说,在中国这个古代崇尚读书的国度,文字和书籍几乎就等同于"文化"。在这个意义上,少数民族古籍的收集、整理,就是保存民族文化的"种子",我们放宽历史的视野,这就是"为往圣继绝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