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1年,王明在延安生病了,治疗期间,发生过一次医疗事故,使王明出现药物中毒症状。这件事本不稀奇,王明在国内工作期间从未重提这件事情,但他在1971年写的《中共50年》中翻了出来,诬蔑说这是毛泽东指使人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2,(3):63-65
干一行、爱一行,并用心干好一行;做一件事、像一件事,并竭力做成这件事——这是辽阳石化公司铁路运输部机务车间检修班班长仇安良始终遵循的工作原则。在机车检修岗位上,他已工作了40年。在这40年的平凡工作中,支撑他工作和人生的是——  相似文献   

3.
梁磊 《党史纵横》2002,(2):30-31
王明,这个曾是毛泽东最大的对手,却于1940年写下了《学习毛泽东》,这是怎么回事呢?王明生于1904年,安徽六安人。1924年,王明入武汉商科大学预科学习。在校期间,先后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1925年,王明被党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入学后,王明很快得到中山大学校长米夫的赏识,当上了中山大学学生公社主席,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打下基础。1929年,王明回国,仅被任为上海沪东区委宣传干事。很快王明就时来运转。1931年,王明在米夫的提携下,当上了江南省委书记(习惯称为江苏省委书记)。不久,…  相似文献   

4.
张家康 《党史文汇》2013,(10):34-39
毛泽东曾经对师哲说过这样的话,“王明问题的关键症结之所在,就是他对自己的事考虑得太少,对别人的事却操心得太多了。”所谓“别人的事”,指的是中国之外苏联的事,真是精辟之至,一针见血。大革命时期,王明的出发点、着眼点是共产国际,这才产生出教条的“左”倾冒险错误;抗战时期,王明又为苏联着想,惟恐得罪国民党,才产生妥协退让的右倾错误。  相似文献   

5.
一、拒写承认错误声明书1942年至1943年的延安整风运动和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在中共党内统治长达4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和抗战初期的右倾错误进行了彻底纠正。期间,王明为逃避中央让他进行检讨,借口生病住进了医院,公开场合他很少露面。紧接着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之后,在为召开党的七大的预备会上,中共中央依据“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仍提王明为中央委员候选人。七大上,在毛泽东等说服动员下,王明以321票再次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在44名中央委员中排在倒数第二位,仅列博古…  相似文献   

6.
徐恒足 《新长征》2007,(6):64-64
大连市公汽联营公司702路双层巴士司机黄志全,在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第二件事,把车门打开,让旅客下车;第三件事,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子和乘客的安全。然后,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这前后只有一分钟。这一分钟爆发出的生命能量,足以彪炳千秋,感动中国。  相似文献   

7.
孙金根 《世纪桥》2000,(2):40-44
1937年隆冬时节,陕北高原寒气逼人。11月29日,在苍茫的天空中,一架飞机呼啸着向延安飞来。机舱里,靠窗坐着一位派头十足的年轻人。他个子矮小,看上去不过三十三四岁。此人便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委员和候补书记王明,又名陈绍禹,从莫斯科归来。他满面春风,不时与身旁的康生谈天,不时观赏窗外的冬景。一、“喜从天降”:“神仙”王明奉命回延安,毛泽东在寒风中迎接。这是王明从莫斯科第二次归来。第一次是1929年4月,王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结束后回到上海。1930年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后,他…  相似文献   

8.
这是发生在我大学期间的一件事,至今犹记在心。  相似文献   

9.
流沙 《求贤》2010,(1):50-50
偶遇一位旧时同事,现在他是一家千人大公司的人事立管。这大半年来,他一直在忙一件事——招人。他说上个月公司招一个行政秘书,总共来了116人,“简直太疯狂了”。  相似文献   

10.
莫斯科中山大学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这里群英荟萃,人才济济,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批新秀,在此崭露头角。在这学习期间,正是王明个性塑造的关键时期。他棱角分明,锋芒外露,师承其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其政治生涯贴上了醒目的标签。中山大学毕业后,王明虽然  相似文献   

11.
王明以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执行“左”倾冒险主义,以及在抗日战争时期执行右倾投降主义而闻名于世。与此同时,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一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负责人,在这期间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对于他所作的一些工作,特别是他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和宣传,应该实事求是地加以肯定。王明在1945年4月20日写给任弼时请他阅转毛泽东并扩大的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各位同志  相似文献   

12.
张家康 《党史纵横》2014,(12):11-14
正毛泽东曾经对师哲说过这样的话:"王明问题的关键症结之所在,就是他对自己的事考虑得太少,对别人的事却操心得太多了。"所谓"别人的事",指的是苏联的事,可谓精辟之至,一针见血。大革命时期,王明的听命共产国际,这才产生出教条的左倾冒险错误;抗战时期,王明为苏联着想,惟恐得罪国民党,才产生妥协退让的右倾错误。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毛泽东的出发点、着眼点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面对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他们之间分歧明显,这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3.
<正>"村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来自贵州师范大学的驻村第一书记马正江常说的一句话。2016年4月驻石阡县中坝街道万屯村后,他牢记使命,扎根山村,真蹲实驻,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一件一件去落实,一事事去解决,以实际行动赢得当地群众的充分信任。驻村三年多年来,马正江坚持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做到牢记使命真驻村,扎根山村办实事,为万屯村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驻村期间,他先后被评为省教育工委、教育厅"优秀村第一书记""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并入选铜仁市"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14.
亮出你自己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2012年,单位组织了一次赴美考察,考察期间,接待方在华盛顿商务部就相关内容安排了一次专家演讲. 演讲前,我发现了在国内难得一见的一件事:周围落座的人在随身携带的手袋里拿出一张纸片,中间对折一下,让它可以立着,然后用颜色鲜艳的笔且用粗体字写上了自己的名字,放在了桌子上.我问坐在一旁的戴文,这是为什么,他笑笑说":这是为演讲人准备的,演讲人在演讲时,经常要与听众互动,他如果要哪一位听众回答问题,可以通过纸牌直接叫出他的名字."  相似文献   

15.
在中共领导成员中,王明是对东北抗日斗争施加过重大影响的人物之一.从1933年1月起,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的王明,取得共产国际的同意,以中共中央的名义,直接向东北党组织发出指示.这以后,东北地区党组织接受中共中央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西方面的领导。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长征开始后,东北地区党的工作完全由王明为首的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领导,直到ig37年11月王明回国.这期间,主要是按照王明的决策,党在东北抗日斗争中的策略、游击战术、领导机构,作了重大调整。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和抗日斗争的高潮,也恰在…  相似文献   

16.
那是援越抗美战争如火如荼进入第二年的1966年春节前夕,大队f团)政治处宣传股周茂典股长推荐我去支队(师)政治部参加筹备一份叫《战地黄花》的小报,以便在全师交流战况和各种信息。这期间,经历了一件使我终生难忘的事:我参加接待并见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胡志明主席。在越南,我们中国战士和越南人民都习惯称他胡伯伯。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举行“皮定均生平暨治军思想研讨会”,讴歌颂扬他的光辉一生,缅怀追思他的优秀思想和品德,祭奠英烈,激励后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皮定均同志是我的老首长,从1949年3月渡江战役前夕一直到抗美援朝,这期间,  相似文献   

18.
《支部生活》2011,(6):51-51
1956年,王明以“到苏联治病”为由到达莫斯科后再也没有回国,并陆续在国外发表一系列文章攻击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他在1971年写的《中共五十年》一书第二编第五节《蓄意毒害王明并摧残他的健康》中大肆造谣污蔑,对延安整风时期的所谓“王明中毒事件”进行恶意歪曲,攻击毛泽东强迫他住院治病,“然后通过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李富春,指示主治医生金茂岳用含汞的药物逐渐毒害他”。  相似文献   

19.
片石抵千金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期间,为官清廉,有口皆碑。离任后的一天,他突然反省自己曾做过一件不能饶恕的愧心事,便作诗一首:“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叶。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至今,中国的经济学家有很多,但是作为教育学家、教授经济学长达70年的只有陈岱孙一人。他80多岁时还给本科生上课,90多岁还带博士生,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一代宗师”。回顾自己的一生,陈岱孙说:“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教书。”有人感叹,就这一件事,足以让人景仰百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