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外延界定的分歧在于:是否包括经济责任;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界定的分歧在于:是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责任,还是促进企业各相关主体利益的责任。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为股东谋求利润最大化之外对其他利益相关者所负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可以被划分为两种层级: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2.
王晓红 《法制与社会》2010,(29):283-285,291
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如今已被国内外主流观点所认同。虽然学者们和有关机构至今并未能就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性质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企业应在追求利润之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张,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也从最初的道德责任,演变成为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二者并重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3.
论公司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韩艳英  张胜魁 《河北法学》2005,23(12):140-143
公司不仅要为股东营利,而且要对社会承担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正确处理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营利性之间的关系是界定公司社会责任含义的关键。公司社会责任理论是对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一理论的修正和补充。我国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司社会责任立法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从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之勃兴着手探讨该理论的价值内涵及正确的价值导向,为企业社会责任之道德责任、法律责任的践行奠定正确的理论起点。针对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之法律责任目前的立法状态分析司法介入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的可能性及面临的几大难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构想以期待学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向司法领域的延伸。  相似文献   

5.
企业社会责任具有法律和道德的双重属性。法律责任必须履行,不因企业规模大小及其发展程度高低有别。道德责任以自愿为前提。企业社会责任受制于企业本性、科技发展水平、市场机制及其理论渊源。营利性决定了企业职能和政府职能的界限,营利水平决定了其承担道德责任的程度。科技发展水平决定企业社会责任的特定时空范围。竞争机制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本身的不确定性使企业社会责任限于守法义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分析入手,结合经济、道德、法律等角度综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进行综合界定,明确其在经济——道德——法律上的层面区别,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途径、模式与范围等方面提出初步的方案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承担环境社会责任。环境社会责任包括环境法律责任与环境道德责任,由于企业是否应承担环境道德责任颇有争议,因此,本文以环境道德责任为核心,对环境社会责任进行了应然与实然分析。  相似文献   

8.
企业的社会责任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声 《法治研究》2009,(2):97-100
21世纪发生的大量自然灾害和社会危机对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其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重视人文关怀与人类福祉关涉到企业的社会责任。现代企业概念所指的社会责任是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统一体,包括对员工、消费者、社区、环境的责任,以及科技创新和协同国家应对危机的责任等。现有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需要完善,包括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治理结构,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激励,以及加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监督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本质和设定方面,对公司的社会责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公司社会责任的核心问题即是营利性与其社会责任的矛盾;指出在公司社会责任体系中,法律责任居于首位,而道德责任是其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公司的环境保护责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马燕 《现代法学》2003,25(5):114-117
公司在实现自身目的的同时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包括环境保护的责任。公司的环境保护责任源于公司对社会的影响和公司目的的实现,其主要表现为环境道德责任和环境法律责任。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实现环境公平和正义,保障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多方面强化社会成员(包括公司)的环境保护责任。  相似文献   

11.
立法责任引入我国宪政制度建设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责任制度是保证各位阶立法质量的预防性机制,也是为公民提供救济的一种制度性保障。立法责任在性质上属于法律责任,其法理基础在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立法责任的成立需要具备一定的要件。在我国的宪政制度中有必要引入立法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2.
论经济法责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律责任、义务、制裁是三个不同的概念。经济法责任在产生原因、责任形式和制裁方式等方面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不同 ,弥补了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局限性。经济法责任的实现机制包括行政执法机制、诉讼机制 ,这两方面都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特殊性的法学心133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与一般企业社会责任有着根本区别,是目前推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关键问题.国有企业由于其本身"公益性"与"营利性"并存的性质,决定了其社会责任的内涵具有特殊性.从法律角度来看,应该通过产权制度明晰化、社会责任内涵法制化、评价体系科学化、监督主体独立化和多元化等多种途径来确保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4.
公司社会责任的重新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社会责任中的公司应作广义理解,将各类公司、企业、分支机构均包括在内。公司社会责任中的社会应指公司对一般社会公众的责任,可以具体体现为公司对利益相关者承担的责任,利益相关者包含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公司社会责任中的责任,在形式维度上,既可以表现为法律责任,也可以表现为道德责任;在内容维度上,公司社会责任除公司环境责任、劳工责任等之外,公司经济责任也是公司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公司法语境中的社会责任价值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特殊的企业法律文化语境中,利益相关者的表述远不如公司社会责任的表述更能与政治文化结构无缝对接,以彰显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利益的崇高地位和精神文明的价值追求,与时下中央倡导的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政治方向的正确是公司法规定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价值.对公司社会责任概念的外延进行严肃的学术梳理.便会清楚地了解公司社会责任首先是法律责任的经典结论.公司社会责任中的道德责任引领法律责任的制度形成路径,引道入法或道德责任法律化从法律发展的历史逻辑看是符合规律的.共同的人道精神和人类共同的道义具有普世性价值,全球公司公民都有义务按照宏观社会契约来开展经营活动,尊重人类自由、社会公平和商业组织从属于人类利益等价值观.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条款完全具备司法适用条件.在公司中,股东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与和谐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建构公司社会整体和谐的法律基础,而公司法关于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规定的确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从"个人本位主义"到"董事会中心主义"的演变,使得公司责任主体虚化。但同时公司社会责任不仅意味着公司对社会的贡献,更是公司发展,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必要前提。本文以《公司法》对公司的社会责任界定为契机,从公司社会责任的具体法律制度的构建为视点,立足公司社会责任的界定,分析社会责任的性质,并从一个实用法学的角度,探讨社会责任具体形态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现在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的ATM网点频发假钞事件,社会公众对此非常震惊,透过该事件,如何从法律责任的视角来探寻商业银行这类特殊企业的社会责任呢?通常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责任.其中,经济责任是基础,法律责任是底线.本文所指的商业银行应做广义上的理解,是指除中央银行以外,一切以盈利为目的的营业性银行机构,包括:储蓄所、信用社等等.  相似文献   

18.
廖娟 《法制与社会》2010,(35):226-227
现代社会中的公司在为股东赚取利润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和强调公司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本文梳理了公司应当对消费者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论证了公司对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的实现机制,探讨了法律责任的社会化与社会责任的法律化,结论认为法治需要道德与法律协调并举,软法与硬法的协调并用,道德所倡导的社会责任能够以柔克刚,其软力量在适合其作用的领域绝不亚于法律强制的“硬”力量。  相似文献   

19.
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性质、特征和内容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王玲 《法学家》2006,(1):136-142
企业社会责任是建构现代企业与社会和谐关系的一种重要思想和制度.新修订的<公司法>第5条首次在法律中明确了公司(企业)的社会责任主体地位,无疑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然而第5条毕竟是一个原则性条款,旨在宣示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性质、特征和内容等并没有明确地予以界定.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性质,特征和内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给出了作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演进与社会形态变化对环境法律责任机制提出了新的需求与深层考验。环境法律责任必须突破"禁锢于‘复仇与报应’、局限于‘事后追责’、拘泥于‘损害赔偿’"的传统思维惯性,否则必将面临效力不彰的境地。从重整的路径看,环境法律责任机制应从"责任根据、责任功能、责任内容、责任方式"等不同层面展开,形成一个相互联动的体系。通过推进"从复仇到报应到该当"的责任根据演进、环境权益的"恢复、赔偿或补偿"的责任内容复合、社会连带的责任方式填补,将有利于环境法律责任机制在联动体系中实现优化,夯实与彰显环境法律责任机制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