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为适应现代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新时期党在完善领导体制方面做出一系列调整与探索,包括在党政关系、政党制度、社会管理、党内领导机制方面提出的创新尝试,形成了党在完善领导体制上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以来,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战略体系不断进行创新与完善,体现在领导战略理念务实化、领导战略动力明晰化、领导战略体系完善化、领导价值体系理性化等几个方面。领导战略的不断创新,巩固加强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十六大以来,党对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体系不断进行创新与完善,体现在领导战略理念务实化、领导战略动力明晰化、领导战略体系完善化、领导价值体系理性化等几个方面。领导战略的不断创新,既巩固加强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反腐败社会机制,是指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通过多方面机制相互作用、相互补充来制约和监督腐败行为的反腐败运作方式。构建与完善反腐败社会机制,是指在我们党已经确立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基础上,针对清除腐败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这一特点,使现行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外延向社会化方向拓展,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相互配套且行之有效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反腐败工作系统,并使之成为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重要补充的过程。构建与完善反腐败机制,不是对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否定,恰恰相反,是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自身延伸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拟从理论依据、客观必要和主要构成三个方面,就构建与完善反腐败社会机制这一课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实现党的政治领导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国际国内形势迅速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是我党适应上层建筑的变化进行自我改进和完善的内在要求,是保证我党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党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方面存在不足,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正确处理好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立和完善党的各级委员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本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6.
徐琛 《唯实》2008,4(2):14-19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议事机制,主要包括重大议案的审议机制和中央领导机构的选举机制。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提高议事质量、完善议事机制方面,总体上呈逐步上升之势,同时也经历了反复和曲折。定期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保证代表能够畅所欲言,以健全的民主选举制度产生中央领导机构,是完善党代会议事机制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7.
在宁波实施市领导县体制,是改革开放初期浙江省委、省政府为适应宁波大规模开发建设需要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计划单列的实施又进一步完善了宁波的市领导县体制。市领导县体制的形成与完善是宁波改革开放以来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进行的关键性变革,不仅为宁波大规模开发建设提供了体制保障,促进了宁波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也实现国家推行市领导县体制通过中心城市带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初衷。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兵站建设主要包括兵站领导机构建设和兵站线路建设两个方面。新四军建立后,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兵站领导机构,军部成立了总兵站,其下建立了若干派出所,各支队也建立了兵站组织。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兵站隶属供给部领导。在兵站线路建设上,于华中各根据地之间建立了战略兵站线,在根据地内部建立了基地兵站线路,在根据地与敌占区之间建立了秘密兵站线。新四军的兵站建设为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运输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张书林 《唯实》2008,(7):24-26
完善党对国家政权领导方式的主要路径是:完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实行民主领导;完善国家政权机关中的党组,实行科学领导;完善依法治国,实行依法领导。  相似文献   

10.
党的领导方式改革的动因、思路与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是由党的的领导方式在党的发展中的作用、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党在领导方式方面存在的不适应状况决定的。改革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勇于探索创新,以政治动员方式、政治参与方式、政治组织活动方式和政治协调方式的改革与完善为实施重点。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州是全国唯一的傣族自治州。201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州成立60周年。6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帮助下,西双版纳州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回顾、总结西双版纳州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经验,有利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布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进行总体谋划,应确立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和发展道路。在推进人民民主方面,应健全民主制度,积极探索选举式民主与协商式民主的新形式、新渠道;在基层民主方面,提出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运行机制,形成政府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在党内民主方面,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南方 《党建文汇》2001,(5):13-13
近年来,海口市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面完善“三个延伸”.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一是公开选拔工作由企业向党政机关延伸。从1987年开始,海口市就面向全国公开选拔海口罐头厂、市工业开发总公司、市城建总公司等企业领导,在总结企业领导公开选拔的经验后。于1991年开始,逐步推行公开选拔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公开选拔工作由一般干部向领导干部延伸。  相似文献   

14.
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执政党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本文试从分析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必然性与紧迫性入手,在执政理念创新、党政关系格局的创建、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以及监督机制的完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政策措施,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全方位、深层次的理论发展和完善,其内容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时代要求。为此,需要正确处理加强党的领导与发挥人大作用的关系,进而构建和增进党与人民代表大会间的和谐关系。文章从理顺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坚持和改善党对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实现依法执政、在人民代表大会之中实现党对立法的领导五个方面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围绕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明确了需要坚持和完善的六个方面的党的领导制度,并把制度完善作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是,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构建中,基本规则的缺失是一个明显不足。对此,要正确认识健全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基本规则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健全完善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基本规则的主要思路,着重围绕信息公开规则、调查研究规则、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决策规则和责任规则进行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基本规则的构建,使规则作为配套党内法规在党的领导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纪委、监察厅高度重视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民主党派人士携手并肩,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有效地发挥了民主党派人l参政议政作用。思想上重视,从多方面保障民主党派人士开展工作。从1989年起,省监察汀领导班子成员中,先后有两位党外民主人k担任副厅长,从1990年起,共聘请了3批73名特邀监察员,其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十56人,占77%。省纪委监察厅领导不仅对在纪检监察工作中发挥民主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还在制度建设上提供了保障。政治…  相似文献   

19.
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各级宣传、教育、文化、科技、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党政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以及社会各界,都应当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尽其责,相互配合,把道德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规划,完善措施,扎实推进。”这就告诉我们,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不单是宣传思想文化教育部门的任务,而且是各条战线和一切部门的共同任务。只有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推进公…  相似文献   

20.
《党建文汇》2002,(21):74-7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定要准确地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这一论述揭示了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