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12,(5):126-126
东汉光武帝十九年(公元43年),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奴仆“白日杀人”。洛阳令董宣下令追捕杀人犯,可没想到这个奴仆躲在湖阳公主的宅院里。不久公主外出,那个奴仆随行。董宣趁机拦住公主的车队,以刀划地,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呵斥那个奴仆下车,当场砍下他的头。  相似文献   

2.
张德宽 《正气》2000,(2):42-42
东汉光武帝刘秀时 ,董宣为首都洛阳令。都城里居住着一大批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他们仗势横行 ,不守法度 ,甚至杀人越货 ,扰乱治安。光武帝的大姐湖阳公主的家奴仗着主人的势力 ,杀人行凶。杀人之后 ,躲在公主府内 ,企图逍遥法外。一天 ,董宣得知湖阳公主外出 ,赶车的家奴就是杀人罪犯。董宣派人在公主车队所经路途 ,缉拿了那个罪犯 ,并将其正法于市。刘秀得知后 ,大怒 ,抓来董宣问罪 ,要董向公主低头认罪。可董宣认为 ,自己依法行事 ,并无过错 ,拒不叩头 ,刘秀让侍者强行往下按董宣的头 ,董宣就是不肯低头认错。从此 ,他更加强硬 ,搏击豪强…  相似文献   

3.
《后汉书·董宣传》中的主要人物董宣、光武帝刘秀,都有其可爱、可学之处。董宣任地方官时,铁面无私,执法如山,被刘秀破格提拔为洛阳令。没曾想他刚上任便遇到一件棘手大案:皇姐湖阳公主府  相似文献   

4.
正(1)董宣任洛阳令时,有人向他控告,湖阳公主的心腹家奴杀人后躲藏在公主府中。董宣闻讯即派衙役在公主府外秘密监视,伺机捉拿杀人家奴。(2)一天公主外出,杀人的家奴陪同乘车。董宣带衙役拦住了公主的车驾,要求公主交出杀人的家奴,公主傲慢地拒不交出。(5)董宣奉诏进宫,向光武帝严肃地说:"臣既入仕,只知依法办事,早将生死置之度外,皇亲国戚犯法,有法不依,要法何用?要我死容易,我自寻一死!"说完一头撞在柱子上,头破血流。  相似文献   

5.
刘秀的理智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汉光武帝刘秀的大姐湖阳公主,靠着兄弟做了皇帝,不仅自己骄横非凡,不可一世,就连她的奴仆也跟着狐假虎威,横行霸道。然而,令湖阳公主没有想到的是,她却偏偏遇上了一个不畏权势、严明执法的洛阳令董宣。据《后汉书·董宣传》记载,湖阳公主的一个家奴仗势行凶杀了人。凶手躲藏在公主府里逍遥法外,董宣无法上公主府去搜查,就天天叫人在公主府门外守着。有一天,湖阳公主坐着马车外出,跟随她的正是那个杀人凶手。董宣得到了消息,就亲自带人在夏门亭等候。一见公主车到,董宣立刻拦车叩马,拔出宝剑往地下一划,当面指责公…  相似文献   

6.
正东汉光武帝时,洛阳令董宣将皇帝姐姐滥杀无辜的奴仆处死了,公主不依不饶。光武帝无奈,命人按着董宣的项部,向公主磕头道歉。结果董宣宁直不曲,死也不肯低下他的头,被光武帝赐了个强项令的美称。清末也有这样一名强项令,他不仅刚直不阿,执法如山,而且对大部分国人都惧怕的洋人,依然耿直如初,驳其骄横和无理。巧平"大人"称谓纠纷附贡出身的徐赓陛曾在多地任县令,尤其是光绪七年(1881年)他担任广州属下的南海县令后,与洋人打交道的机会多了,相应的涉外纠纷也多了起来。鸦片战争之后,大清国门洞开。当时驻广州的外国领事馆很多,来到中国  相似文献   

7.
东汉初期,洛阳令董宣清正廉明、执法公正,对作奸犯科者从不手软,不管其背后势力多么强大,都与之作坚决彻底的斗争。为此,他曾多次遭到贬官、罢官,两次险些性命不保。然而,即使在朝堂上,面对光武帝刘秀的盛怒,他仍仗义执言,被光武帝称为"强项令"。平民百姓则因他在朝堂上被内侍按倒时仍然高昂着头,仿佛一只被按住的老虎一样,形象地称他为"卧虎令"。至今,仍有多个剧种的戏曲《卧虎令》《强项令》传唱在神州大地。在董宣身上,有着诸多从政为官的优秀品质,其中最值得称颂的是他的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8.
制度与执行     
制度与执行孙豹隐偶翻《后汉书》,看到一则郅恽拒开城门的故事,很发人深思。东汉光武帝时,郅恽出任京都洛阳的东门侯,执掌守城门之责。一天,光武帝刘秀带领随从出城去打猎,半夜时分方回到东门外叫门。郅恽命令兵丁不得开门,并高声告诉叫门的皇帝亲随道:"天黑了就...  相似文献   

9.
“居富贵不易糟糠”,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撰的《东坡志林》中的一句话。说是一个人一旦地位高了,也不应该抛弃贫贱的共过患难的妻子。这一句话虽非名言警语,但却牵引着古人在婚姻家庭上所表现的高尚情操。 东汉初年,专管监察、执法的大臣宋弘,是一个颇有政绩而又才貌出众的佼佼者。当时光武皇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死了丈夫,便在刘秀的面前对宋弘夸个没完,说他“从仪  相似文献   

10.
梁发芾 《廉政瞭望》2009,(12):62-62
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阳湖公主年轻守寡,皇帝决定给她找一个股配的丈夫。一天,刘秀与他姐姐谈论朝中大臣,姐姐说,太中大夫宋弘的威容德器,各位大臣中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刘秀就决意给姐姐当一同红娘。有一天,刘秀让阳湖公主坐存屏风后,然后召见宋弘,对宋弘说:“俗话说,贵易交,  相似文献   

11.
强项令董宣     
张淦 《前线》2021,(2):86-88
董宣,字少平,东汉陈留圉县(今河南开封杞县)人。纵观董宣七十余载人生,共历经西汉衰落、王莽改制和光武中兴三个时期,可谓跌宕起伏。董宣为官多年,曾任北海相、江夏太守以及洛阳令等职。不论身处何位,他始终以打击权贵、造福百姓为己任,对违法乱纪之徒严惩不贷,从不向权贵低头,被汉光武帝刘秀赞誉为强项令,是不可多得的治世能臣。  相似文献   

12.
邓忠强 《学习导报》2011,(22):34-34
东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光武帝刘秀有一天到郊外打猎,返回时已夜静更深了。  相似文献   

13.
当年那碗粥     
开国皇帝大都善于用人,不然,也打不下江山。东汉光武帝刘秀用人的一个诀窍就是,善于与部下叙温情,拉近与部下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陈啸虎 《党课》2020,(3):73-75
东汉光武帝刘秀对太学的博士(官名,主要负责教授太学生)非常重视和爱惜,每逢腊月三十,都会特别下诏赏赐每位博士一只羊,让他们高高兴兴地过节。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 《学习导报》2012,(23):60-61
【新华社郑州五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 《新湘评论》2012,(23):60-61
【新华社郑州五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体"与"制"为理论框架,考察东汉光武帝刘秀一朝的郊祀活动和郊祀制度的建设.认为刘秀祭祀天地活动,既依凭"元始中故事",又有自己的创设.郊祀制度的构建方面,重在洛阳南郊坛形制.说明东汉的郊祀制度既是汉代阴阳五行现念盛行的产物,又是向传统礼经回归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睢阳县县令任延,因为政绩突出,治理有方,被汉光武帝刘秀提拔为武威郡太守。召见时,刘秀告诫任延说:“善事上官,无失名誉。”不料任延回答道:“臣听说忠臣不应随声附和,随和的臣子不一定忠诚。走正道,秉公办事是臣子的气节。上下雷同,随声是非,这并不是陛下之福。陛下要微臣善事上官,臣断不敢从。”光武帝听罢叹息道:“你讲得对啊!”  相似文献   

19.
在今天的中国,再没有一种商品能够像房子一样牵动人心。它让无数年轻人甘心为"奴",不仅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而且掏空了父母多年的积蓄。  相似文献   

20.
李世民有两段自我评价很有名。一段出自贞观九年(635),他说:“自古以来,能够在乱世成就帝业的.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中年男人.只有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三十三岁起事。本人十八岁就起兵,二十岁就已经平定天下.二十九岁就当上皇帝了。从武功方面来说.我已经胜过古人。年轻的时候我带兵打仗.没有时间读书。登基以后可以说我是手不释卷.了解了教化的根本.政治的基础。行之数年,天下大治,移风易俗,子孝臣忠.所以说在文治的方面我也超过了古人。从周朝秦朝.周边民族时有入侵。如今周边民族都已经臣服.就是说从怀柔远人的方面看.我又超越古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