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伤害未成年人事件在媒体频频曝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海南万宁等多地发生的女童性侵案件,引起社会反思。当前曝露出来的未成年人受伤害案件从发生环境和对象上看,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家庭暴力。包括亲生父母对子女的忽视和虐待,父母间家庭暴力对孩子的不良影响,以及继父  相似文献   

2.
陈金柱 《人权》2007,(4):46-48
前段时间,笔者作为未成年人保护专职律师代理了一起继母虐待继子案,因该案的典型性和社会影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笔者专门查阅了相关案例,发现再婚家庭中发生的类似涉及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伤害案件特别多,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的情形相当普遍,受暴经历对未成年人在心理、自我认同及行为方式上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父母即使出于教育目的使用暴力,未成年人仍将产生消极情绪,难以关注父母行为真正想传递的正面信息。社会公权力应该更积极地为未成年人免受家庭暴力伤害提供切实可行的救济和帮助,改善未成年人生活环境,构筑家庭、学校、社区等多层次良性互动机制,从生理、心理、认知和行为习惯方面引导和培养未成年人,以保障其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我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主要针对外来因素对青少年的伤害,忽略了家庭暴力对未成年人造成的伤害。家庭暴力致使家庭教育缺失,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示范作用,造成未成年人严重的心理创伤,影响其个性成长和行为方式,应该高度重视针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行为。面对家庭暴力,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存在事后处罚措施乏力、立法缺乏未成年人视角、强制报告制度缺失、刑事自诉制度的限制等法律困境。因此,应该努力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在《反家庭暴力法》的司法解释中完善涉及未成年人的相关法条、构建完善的事后处罚体系、建立强制报告制度、改进未成年人家庭暴力案件的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家庭暴力犯罪在我国日渐突出,不仅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而且危害社会的正常秩序。反思一起家庭暴力案件,有三点启示:无须提高虐待罪的法定刑,须明确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要合理考虑理性民意,化解非理性民意的干扰;完善我国社会救助机制,防止家暴悲剧的续演。  相似文献   

6.
剧剑涛 《前沿》2001,(10):113-114
20 0 0年 4月 12日 ,北京房山区一名 8岁的小男孩王闯 ,只因没有完成作业 ,被母亲骆淑平打成重伤 ,引发肾功能衰竭。这是一起严重的家庭暴力案件 ,后经房山区人民法院立案审理 ,以故意伤害罪判处骆淑平 3年有期徒刑缓刑 4年。在我们为这母子二人惋惜的同时 ,可发现 ,以往一提到家庭暴力 ,受害的往往是老人、妇女 ,而今 ,家庭暴力已殃及到未成年的孩子。尤其是父母对子女使用家庭暴力造成子女人身伤害 ,甚至诱发青少年 (特别是未成年人 )犯罪的案件在不断增多。有鉴于此 ,本文就家庭暴力与青少年犯罪间的关系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一、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7.
家庭暴力案件具有发生范围的广泛性、施暴手段的多样性和残忍性、发生地点的隐蔽性、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及违法性。男女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不平等、受害者的忍让、情感因素、暴力的周期性循环、公力救济的软弱等是家庭暴力产生和存在的主要根源。遏制家庭暴力的主要途径是社会预防和依法治理。  相似文献   

8.
张宝山 《中国人大》2014,(19):41-42
未成年人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康。然而近些年,奸淫、猥亵、拐卖、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案件屡屡曝出,引发人民群众的极度愤慨和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2014年4月至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检查,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撑起了法律的保护伞。全国人大常委会历来高度重视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据了解,全国人大常委会自1991年制定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后,分别于2006年、  相似文献   

9.
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第一条:“禁止歧视、虐待、残害妇女。”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八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第五十二条:“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虐待未成年的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现行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四条:“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  相似文献   

10.
民发[2015]18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妇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妇联:为加大反对家庭暴力工作力度,依法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特别是遭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人身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现就民政部门和妇联  相似文献   

11.
付冬梅 《前沿》2004,(4):147-148
家庭暴力是近年来全球普遍存在的丑恶现象之一 ,为遏制这一丑恶现象 ,文章从家庭暴力的历史发展、家庭暴力与虐待的区别以及家庭暴力的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以促进对家庭暴力的制止。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家庭暴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家庭暴力的定义: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造成其中一方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所谓暴力行为,指的是会引起害怕,恐惧,不安全感,冲突等后果的行为。 (2)家庭暴力的类型: 家庭暴力从形式上来看,可分为: a.身体暴力:包括所有对身体的攻击行为,如:殴打,推操,打耳光,脚踢,使用工具攻击等。 b.语言暴力:以语言威胁恐吓,恶意诽谤,辱骂,使用伤害自尊的言语,从而引起他人情绪难受的言语。 c.性暴力:故意攻击性器官,强迫发生性行为,性接触等。 从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来看,可分为: a.虐待配偶:…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我国于199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章规定了父母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应尽的义务,主要有以下几条:第八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第九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  相似文献   

14.
家庭暴力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侵犯人权的行为.在我国,受传统文化以及警察对家庭暴力案件的态度、认识和工作技巧等因素的影响,警察在家暴案件处置中的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调查显示,警察性别、所接受的相关培训以及单位领导对家庭暴力案件处置的重视程度等因素与家庭暴力案件的处置效果之间存在显著联系.在家暴案件处置中,由男女警察共同参与的处警组合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提升家暴案件办理的整体效果,公安机关应尽量安排男女民警共同参与此类案件的处置工作,将社会性别教育、家庭暴力处置技巧等内容纳入警察培训课程,并建立健全家暴案件处置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5.
《协商论坛》2012,(10):26
家庭暴力是一个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第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在整个婚姻生活中曾遭受侮辱谩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等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我省妇联系统2010年受理2160件家庭暴力投诉案件,占婚姻家庭类信访案件的32.2%。在我省两所女子  相似文献   

16.
《协商论坛》2012,(10):26-26
家庭暴力是一个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第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在整个婚姻生活中曾遭受侮辱谩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等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我省妇联系统2010年受理2160件家庭暴力投诉案件,占婚姻家庭类信访案件的32.2%。在我省两所女子监狱中,  相似文献   

17.
据全国妇联权益部部长蒋月娥介绍,从妇联掌握的情况看,近年来,各级妇联每年要接待和处理4万至5万件家庭暴力问题的投诉,并且数量和所占比例连年上升。(11月25日新华社)我国对于家庭暴力的制裁,原来主要是套用《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故意杀人、伤害和虐待罪等条款,虽然新婚姻法总则中也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暴力或以其他行为虐待家庭成员",但是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用于制止家庭暴力的单项立法。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面临许多问  相似文献   

18.
李全彩 《理论月刊》2012,(3):150-152
家庭暴力的社会影响不容忽视。家庭暴力已经是离婚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不仅仅是母亲,往往会殃及家人尤其是未成年人。这个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是各国政府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试从社会心理的角度、从受暴妇女的个人和社会公众角度探讨了家庭暴力产生的根源,继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一是加强和完善反家庭暴力的立法工作,二是要设立专业的机构为受害者提供直接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家庭暴力犯罪主要指使用暴力杀死、伤害家庭成员或者是与家庭有牵连的亲属以及情人等。由于因家庭矛盾发生的伤害案件大多私了不报官,故无准确的统计资料,本文仅以天津市公安局1989年至1991年5月发现的100起家庭暴力犯罪案件进行分析研究。在两年零五个月的时间里,发生的这100起家庭暴力犯罪案件。为这一时期全部杀人案的38.5%。它不亚于其它杀人案件对社会的危害。在这百起案件中,死121人,伤26人,使一些完整的家庭变成残缺家庭,更有甚者使有的家庭遭到毁灭,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安定。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各地校园欺凌虐待事件频出,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由此也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深究校园欺凌的原因不难发现,其与家庭教育、学校管理、社会环境等息息相关,但同时又形成了"学校不敢管、家长管不住、社会管不了"的监管真空状态,导致校园欺凌愈演愈烈。就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福建省多名人大代表近日呼吁,尽快出台反校园欺凌的地方性法规,并通过多方联动,完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救济等一系列配套举措,更有效地遏制校园欺凌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