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族是一个能歌善唱的民族,从生产劳动到婚丧嫁娶都充满着优美的山歌,壮族山歌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壮族山歌反映了壮族自然至上和人与自然和谐平等关系的自然生态意识,它在客观上致力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与发展民族经济有相通之处。吸取壮族山歌的自然生态意识,发扬生态保护实质,对壮民族地区民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湾又多……"4月4日上午,在悠扬动听的《山歌好比春江水》歌声中,2019"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主会场活动在广西民族博物馆盛大开幕。今年"壮族三月三·桂风壮韵浓"系列文化活动,弘扬"歌海"文化,打造"歌圩"品牌,传递八桂情韵,赞颂和谐家园,全面展  相似文献   

3.
许晓明 《当代广西》2009,(17):56-57
壮族人民以好歌善唱而著称,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然而,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承载了壮旅民歌及其“涛性思维”的壮语却渐为式微,“欢”、“嘹”、“歌圩”等似乎要成为远去的记忆。为传承壮族文化记忆,一些壮族年轻人以网络为平台,悄悄发起了壮语“保卫战”。他们除了在壮族门户刚站“壮族在线”上建立专门的壮语文学习板块外,还通过流行歌曲这种年轻人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承母语。这些年轻人先用壮语翻译或改编歌词,  相似文献   

4.
<正>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这首流传广泛的壮族山歌,是歌海广西以歌传情、以歌迎客的真实写照。一年一度的“壮族三月三”歌节,给山清水秀人好客的广西带来了一个旅游高峰。自治区旅发委透露,2017年“三月三”小长假期间,广西旅游收获颇丰,6天时间广西重点旅游目的地旅游人数和总收入均大幅增加,全区共接待游客约1296.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83.63亿元。如何以“壮族三月三”歌节为抓手,提升广西旅游业的文化品位,是一个值得我区重视和研究的课题。一、“壮族三月三”歌节提高广西旅游  相似文献   

5.
壮鄉歌圩行     
《今日广西》2010,(5):56-57
壮族青年男女在歌圩上或赶圩过节时,选择对歌之人,交朋结友,寻求配偶。壮人自古好歌、善歌标志着最具聪明才智,并以此衡量一个人是否值得尊敬和爱慕。民间传说,漂亮的姑娘,虽有众多的追求者,但她们只嫁给在赛歌中唱得最好的小伙子。“倚歌择配”反映了壮族的传统文化心理和婚姻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6.
钟振 《当代广西》2011,(20):19-19
平果嘹歌以其久远性、民族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流传于以广西平果县为中心的右江中游地区,是以壮族人民生产、生活为背景,缘事而发,有感而歌,众口传唱的以五言四句的山歌形式汇成的体系,被誉为"壮乡天籁"。2005年,经过搜集整理散落民间以古壮字记录的原始歌本,  相似文献   

7.
两汉刘向在其所著的《说苑·善说》篇中,记载了春秋时期楚国令尹鄂君子晰在游船上听榜枻越人唱歌的情景及越人所唱的《越人歌》一首。这首《越人歌》的族属问题在学术界一直有争论,莫衷一是。《壮族文学史》认为.“《越人歌》是一首有文字记载的、距今已是两千多年历史的著名的古老壮歌。”壮族语言学者韦庆稳先生从语言  相似文献   

8.
吴武 《今日民族》2008,(9):39-42
“山歌越唱越开怀.井水越打越出来。歌场老将齐上阵。不是英雄你莫来。”这首水族民歌朴实干脆而又充满挑战性,你敢应战么?  相似文献   

9.
张文芳 《当代广西》2009,(10):48-49
“大走访来着实妥,公安搭桥群众乐;多年冤家来握手,山乡到处和谐歌。”这是群众唱给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公安局民警的一首山歌。在大走访活动中,他们立足于本县实际,以“大走访、化矛盾、促和谐”为目标,扎实深入开展走访工作,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由此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0.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山歌享誉全球,具有强大的传承力。壮族山歌传承的基本动因,包括山歌融入几乎所有的壮族节庆活动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山歌良好的全民参与性等民族艺术传承的社会基础;以及深厚的山歌文化积淀、婚恋情歌的催化作用、多种社会功能的集中体现、特色鲜明的民歌韵律、独特的壮语特点为山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等人文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他从小在山歌的环境中耳濡目染,13岁学会唱壮族山歌;20岁开始创作壮族山歌,已有数百首民歌在全国各大刊物发表;60岁后全身心投入到搜集整理和谱写壮族民歌的工作中,搜集和整理壮族民歌千余首,并用汉语翻译了10多万字。  相似文献   

12.
纳西族春节 过年时荡秋千为纳西族所喜爱。不过,立秋千时要由当年结婚的新郎去立,结秋千绳则是新娘的事。傈僳族春节 泸水县的傈僳族,春节期间喜欢在温泉举行赛诗会,俗称:“澡塘会”,兰坪县和泸水县的傈僳族都远道赶来参赛,先洗澡后赛诗。诗会连续七天七夜,有唱古代民歌的,也有唱新民歌的。壮族春节 壮族与汉族一样,过的是农历新年。除夕夜,壮家人做好次日一天用的米饭,叫“压年饭”,希望来年丰收。过年包的粽粑,有的长达尺余,重五六斤。有的地方还举办“歌墟”,附近壮族青年男女聚在一起对唱山歌。拉祜族春节 在沧源县拉祜族的村寨,春…  相似文献   

13.
陈贻琳 《前沿》2012,(15):177-179
仫佬族是广西独有的少数民族,以其民歌为代表性传统民族文化.仫佬民歌分为“随口答”“古条”和“口风”三种基本形式,每一种山歌都有其特定的内容和用途,但从根本上说,唱仫佬歌是仫佬人凝聚族群的有效途径,同时,仫佬歌也体现了仫佬民族对汉民族——中华主流民族文化的接受和认同.  相似文献   

14.
壮歌与歌圩     
农敏 《当代广西》2008,(14):56-56
壮族是一个能歌善唱的民族。许多壮族人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在农村,无论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青年男女间的社交恋爱等,  相似文献   

15.
何新莲 《当代广西》2007,(18):50-51
“从小长在壮山坡,外婆教我唱山歌.清早唱得云雾散,夜晚唱得星星落,唱得画眉跟着走,飞到门前来做窝;壮人生来爱唱歌,山歌唱来天琴合,琴声引得百鸟唱,山歌飞过九重坡……”  相似文献   

16.
丹业 《今日民族》2009,(3):F0002-F0002,I0001
3月29日,在昆壮族同胞和来自北京、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地的壮族同胞及各界嘉宾共1200余人欢聚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共同欢度“三月三”暨《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首发式、演示会。  相似文献   

17.
当你进入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所辖的漠沙坝、戛洒坝时,一定会被那奇妙的傣族支系花腰傣人的歌声所吸引。生活在芳草萋萋的哀牢山下、红河岸边的傣族支系———新平县花腰傣人,据2001年末统计有人口41020人。花腰傣人能歌善唱。他们的歌唱形式主要有独唱、对歌、赛歌等。其唱法有“说络”(放声歌唱)、“唤哈”(吟唱)和“哎滚歹”(唱挽歌)。歌唱的内容有古老的叙事长诗、生产生活习俗歌、婚姻爱情组歌和即兴而歌。歌唱,是花腰傣人最为喜爱的娱乐活动。他们上山放牧、割草、砍柴要唱;下田劳作、田头地尾小憩也要唱;夜幕降临后他们来到寨脚万年青…  相似文献   

18.
正年年山歌歌不同,今年山歌特别红。4月1日-11日,贵港市覃塘区"三月三"文化活动精彩上演,11个场次的民族文化活动连番上演,精彩纷呈的节目引来各地20万余游客。位于樟木镇文化广场的主会场,顶竹竿、"大象"拔河等传统民族体育表演和"三月三"歌圩对唱让广大观众感受壮族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在荷美覃塘的龙凤江畔,山  相似文献   

19.
鼓楼对歌     
鼓楼对歌是侗族最主要的对歌形式。鼓楼对歌的程序非常复杂,而且各式分明。鼓楼对歌的双方是一个男歌队和一个女歌队,如果客人来的是女歌队,主人则以男歌队与客人对唱;如果客人来的是男歌队,主人则以女歌队与客人对歌;如果客人来的有男歌队和女歌队,则客人的女歌队优先在鼓楼与主人男歌队对歌,客人的男歌队则在另外的地方与主人的女歌队对歌。鼓楼对的主干是唱大歌,但是并不是全部的内容。客人一到寨,主人先让客人到鼓楼里坐下,客主双方以歌互致问候。主人唱的内容是对客人到来表示欢迎,一路辛苦了,村寨条件有限请多包涵等等礼谦之词;客人则…  相似文献   

20.
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宜州市,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题材编写了大量的山歌传唱,把抽象的政治理论、生硬的理论说教具体化、形象化,使党员群众喜闻乐唱的山歌成为推动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载体。现辑录部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