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选拔任用干部上的腐败,其具体表现是:有的不顾党的原则,搞权钱交易,受贿卖官;有的不坚持用人标准,不搞五湖四海,“以人划线”或“以地域划线”,凭个人好恶、恩怨、亲疏、关系取人;有的为了小团体的利益,置干部政策规定于不顾,因人设事,因人设职;有的不按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办事,推荐干部不走群众路线,仓促委任或搞“临时动议”。  相似文献   

2.
一、昔日干群之间的鱼水关系,如今在少数农村产生了裂缝。其主要原因: 一是家族干部的出现。目前,少数农村选拔干部,不考虑“德才兼备”和“四化”标准,而是谁家弟兄多,谁家势力大,谁家当干部。他们说什么“亲不亲一个姓,远不远一个坟”。这样,干部成了少数人的干部,他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只顾少数人的好处,这是干属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二是少数干部以权谋私。有些人一当干部,就把集  相似文献   

3.
乌兰夫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培养的问题,没有局限于培养干部是第一要务的理论层面,而是积极落实于实际行动。创办干部培养学校,培养、选拔与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加强干部之间的团结,思想认识与实际行动彰显了乌兰夫在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培养问题上“从少数民族地区来,到少数民族地区去”的理论特点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真干与假干     
现在我们强调“真抓实干”,要求干部敢担当、善作为,就是要干部务实重干,说真话、真干事、出实绩。但也还有少数地方、少数部门、少数干部存在“假干”现象:遇事“难得糊涂”,把对付和糊弄当成工作要诀,拉花架子、搞形象工程、捞政治资本、粉饰太平;热衷于搞小圈子、党同伐异,谋划工作没有长远眼光和可持续性,只求眼下热闹光鲜,哪管以后洪水滔天。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干部驻村作为多途径锻炼干部的一种有效形式,既为基层解决了不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也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富有实践开拓精神的年轻干部。但是,也有少数干部驻村当“客”,令群众十分反感,应当引起重视。  少数干部驻村,一是当“攀客”,一进村就住进富人家,很少进五保户、贫困户家中看看、问问,百姓称之为“嫌贫爱富”干部;二是当“稀客”,名义上驻村,实际上一年到头进不了几次村,村民很少见到他们的身影,百姓称之为“下乡镀金”干部;三是当“说客”,指手划脚,评…  相似文献   

6.
“治国之道,唯在用人”,用人是领导的基本职责之一。但领导在用人实践中极易陷入以下误区:“排队等位”、“依赖拐棍”、“嫉贤妒能“、“求全责备”、“主观恩赐”、“因人设事”、“派系平衡”、“重用轻管”等。这些误区事关领导工作的成败、事业的兴衰,领导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的一些地方,干部与群众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干群关系冲突的事时有发生。农民对干部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有看法,气愤地说干部“不像话”;而干部则对农民不服从管理有想法,委屈地说农民“不听话”。一个说对方“不像话”,另一个说对方“不听话”。“不像话”与“不听话”反映了当前农村一些地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状况。 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的表现:部分干部太凶,农民负担太重.少数群众义务意识不强 一是部分干部太凶。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意识淡漠,官僚主义思想严重,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能和风细雨地做群众工作,而是斥责他…  相似文献   

8.
政策月报     
《先锋队》1998,(5)
政策月报中组部人事部发文予以规范乡镇机关不设正副科级非领导职务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发文要求做好乡镇机关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和参照管理工作。文件强调,乡镇机关的职位设置工作,要在机构改革“三定”的基础上进行。不得因人设事,不得超规格超职数设置领导职...  相似文献   

9.
在下基层调研时发现,有些基层干部,虽然整天身在兵中,却不敢听基层官兵的意见,不敢让群众议论,一听到“不同声音”就给扣上“不讲政治”、“犯自由主义”、“不保持一致”的帽子。这种现象表明,在少数干部中存在一种不敢讲真话、不爱听真话的风气,甚至少数干部为求提拔,弄虚作假、编造政绩,汇报工作,讲成绩头头是道、  相似文献   

10.
目前,有些干部早就为政不廉,仍在推荐、考察和讨论决定等环节时却未能发现问题,导致其中少数人继续得到提拔重用。人们称这种现象为“带病上岗”。为什么不廉洁的干部在提拔使用时没有被过滤剔除出来,反而“带病上岗”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少数地方党组织选拔任用干部没有正确把握用人标准。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急于改变落后现状,在用人上片面强调大胆起用能干“大事业”、“敢闯”、“敢干”的“开拓型”干部,而对干部的“德”重视和考察不够,把一些虽然能力较强,但政治素质差,思想作风有问题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二是干部考察…  相似文献   

11.
正确听取“一把手”意见,是全面、准确地掌握干部及领导班子情况,搞好干部考察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少数组工干部不能准确把握“一把手”意见,要么不作认真分析鉴别,对“一把手”意见“照单全收”,要么听凭个人感觉决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主要表现为少数干部“跑官要官”和个别领导干部凭个人恩怨,亲疏选人,结果使少数不够德才标准的干部被提拔和重用了。 这种不良现象出现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反映出我们干部选任制度不够健全和完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民生活改善,这与广大乡村基层干部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群众对绝大多数基层干部是拥护的,干群关系总体上是融洽的。但是,在一些地方,干群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干群冲突也时有发生。一方面,农民对干部的工作作风有看法,气忿地说干部“不像话”;另一方面,干部对农民不服从管理有情绪,委屈地说农民“不听话”。“不像话”与“不听话”,形象地反映了当前农村一些地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状况。表现:部分干部作风不细,少数群众义务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14.
2000年初,着眼适应国家和军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势,更好地扩大民主,增加透明度,建立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济南军区党委决定公开选拔高级专业技术干部。职务晋升由“少数人选少数人”到“让群众当评委”,实行“阳光作业”,晋升者坦然,落选的服气,跑要的不敢了,打招呼的望而却步,“靠素质立身,凭本事吃饭”成为广大专业技术干部的共识,学知识、钻业务、搞科研蔚然成风。部队反映,“现在的高级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头人,“上头千条线.下头一根针”,“上边分系统,下边当总统”,事杂活多.任务繁重.要当一名称职的农村基层干部,要管理好乡、村各项事务,不讲究一点领导艺术是不行的。据笔者在农村调查了解,现在一些地方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工作老是落在后边,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也与少数农村基层干部的领导方法不得当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理顺农村“两委”关系的成功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颁布以后,各地在贯彻过程中注意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建立健全农村“两委”干部产生机制、“两委”工作机制以及加强教育培训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一、创新干部产生机制,增强“两委”协调的基础。村委会实行直接选举后,“两委”干部产生方式明显不同。村委会成员特别是村主任通过公开、平等、竞争产生,村委会的群众基础和威信相应提高。而有的村党支部委员包括书记的产生,还停留在“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模式中,在群…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一些地方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对拟提拔的干部通过一定形式向社会“亮相”,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实践证明,这一举措对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彻底改变由少数人选人的用人机制,鼓励广大群众参与监督,减少和避免用人失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值得提倡推广。但笔者认为,仅在干部提拔使用前实行公示还显得不够,干部离任也应实行公示。实行干部离任公示好处有三: 首先,它有助于加强干部管理。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在干部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十分突出,究其原因,既有各级组织要求不严、管理松懈的问题,更有措…  相似文献   

18.
据1995年3月1日《贵州日报》载:在贵州省宣传部长会议上,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针对少数干部沉迷麻将、歌舞等不良习气而大发雷霆,令偌大的会议室寂静无声。读罢这则消息,不禁为省委书记的“火”叫好。 时下,不管你在繁华的都市,抑或在边远贫困县份,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十米一厅,百米一“OK”,娱乐业发展速度令人惊讶。这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无疑是肯定的。但是,在我们干部队伍中,有极少数干部开始沉迷于吃喝玩乐而不能自拔。有的干部下班打麻将,直打得天昏地暗通宵达旦,才揉揉血红的眼睛慵懒地去上班。还有的干部整夜不在歌厅里“OK”就在舞厅里“潇洒走一回”。此刻,什么“兴黔富民”、“艰苦奋斗”、“忘我工作”在他们脑海中早飞到爪哇国去  相似文献   

19.
崔玉国 《新长征》2010,(4):52-53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开选拔已成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它的独特优势在于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走群众路线充分结合起来,打破了过去“由少数人从少数人中选人”的封闭用人模式,初步形成了“由多数人从多数人中选人”的开放用人模式,不仅扩大了干部选人的民主渠道,而且促进了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小。  相似文献   

20.
<正>“90后”干部沉迷网络赌博、挪用公款千万元,“95后”干部爱慕虚荣、贪污公款千万元购买奢侈品……当大多数年轻干部在攻坚克难、摸爬滚打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本领时,有少数年轻干部却沾染恶习、步步沉沦、陷入贪腐,出现了“早节不保”“第一粒扣子不正”等问题,令人扼腕叹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