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孙文建 《传承》2009,(20):100-101
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得到了繁荣的发展,这主要是北洋政府的宽松政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作用和辛亥革命的思想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对这一时期思想文化发展原因的研究,对我们深入了解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的状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新东方》2016,(1)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的"诚信",在中西历史上都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传统中国在思想领域、政治领域、商业领域里都有丰富的思想资源。西方传统里,诚信的思想资源主要蕴含在古希腊、罗马法和中世纪基督教的三大传统里,而西方近现代社会的诚信思想资源突出表现在商业活动之中,并逐步形成了现代的诚信制度。当代中国社会的诚信文化建设,就在于要充分吸收中西方文化传统里的诚信思想资源,以有效的制度化方式推进当代中国的诚信文化建设,进而促进当代文明中国之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得到了繁荣的发展,这主要是北洋政府的宽松政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作用和辛亥革命的思想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对这一时期思想文化发展原因的研究,对我们深入了解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的状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俄国社会在政治和经济等领域完成的一次由内而外的历史性蜕变,是旧社会各类矛盾的集中解决和新社会因素集中迸发的必然结果。而在此前后,俄国社会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既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状况的直接反映,也对革命的走势和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透过列宁对于各种文化思潮追根溯源和发展走向的分析,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全面系统地认识俄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根源和影响,而且有利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牢牢把握思想文化的时代脉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民主与科学》2011,(5):5-11
由九三学社中央民主与科学杂志社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报共同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近日在京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台湾地区的30多名专家学者就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会议主题进行了多视角的研讨。与会的九三学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协研究中心、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以及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关于孙中山的社会建设思想、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文化遗产、辛亥革命前后的文化现象、反思历史文化观、从辛亥革命看改革与革命、辛亥革命与政治发展、辛亥革命与现代中国、辛亥革命的上海因素、辛亥革命的史料研究、近代中国人对民主共和的理解、辛亥革命前后的内政外交、晚清是否能走上君主立宪道路、从辛亥革命谈知识分子的品格等课题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6.
吴智刚 《传承》2008,(14):84-85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革命,是中国政治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经过这一役,中国政治逐渐开始步入现代政治发展的轨道,在国家政治结构乃至政治思想文化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中国政治从此迈上了探求自身发展道路的艰难旅程。  相似文献   

7.
一武昌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八十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首先在这里发动了武装起义,并成为辛亥革命的指挥中心。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封建制度,推进了社会民主发展的进程,而且创造了灿烂丰富的辛亥革命文化。如果说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先驱们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那么,辛亥革命文化则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瑰宝。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文化又是整个辛亥革命文化中生动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革命,是中国政治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经过这一役,中国政治逐渐开始步入现代政治发展的轨道,在国家政治结构乃至政治思想文化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中国政治从此迈上了探求自身发展道路的艰难旅程.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文化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文化思想沿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逻辑进路展开其理论、历史和实践轨迹,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基本遵循。文化自觉引领中华民族在现实世界中批判反思民族文化的历史和现实,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这三个文化主体的新构建,推动了中华文化与人类文明发展接轨,构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起点。文化自信是以价值观自信为核心,包含对内自信和对外自信两个向度,并区分为独特性自信和普遍性自信两个层次,成为贯穿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主线。文化自强是立足于世界文化格局重塑的现实语境,以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新的文化生命体,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旨归。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统一于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人类文化史上创造了新的中国文化叙事。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中国媒介文化的困境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媒介文化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过程,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之中,中国文化和相应领域的媒介文化,不论在实践模式还是理论精神上,都面临着种种冲突和裂变。而媒介承担了社会象征形式生产与传播的主要功能,意识形态的战场也逐渐以大众媒介为中心展开。中国媒介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在场",对我们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同时保持中国文化独立性,增强我国的文化影响力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刑事政策思想产生的重要根源,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以儒家思想为主干,以法家思想为内隐的特征,其实质就是义务本位,这种义务本位又是通过国家本位与家族本位的伦理价值模式具体体现出来的。中国传统社会这一文化背景,反映到刑事政策思想领域,就是因时而变的刑事政策思想、刑罚不平等的刑事政策思想以及罪刑擅断的刑事政策思想等。  相似文献   

12.
田杰 《青年探索》2010,(1):11-18
当代中国青年文化与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最紧密的联系。它承续了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政治革命的传统,经历和参与了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全部过程。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它成为现代性风险社会中的一种政治仪式,并在自己的各种文化表达和诉求中实现对社会政治和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同时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和思想品格。在建国后的30年中,青年文化具有单一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色彩,是社会一元文化系统的附属物。政治紧张中的文化焦虑一度成为青年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巨大矛盾。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国青年文化发生根本转折的重要契机,红卫兵以自我燃烧的方式宣告一个青年文化时代的终结。改革开放后的30年,是青年思想解放、自我解放的30年,是青年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和自由表达权利,在新型青年文化与青年社会运动中实现新的民族/国家认同的30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增长、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的情形下,青年对社会以及民族国家的认同将出现某些新的问题,青年文化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联系亦将形成某些新的格局。因此,中国青年文化的发展首先仍属于社会政治领域中的文化认同问题,或文化认同过程中的社会政治问题,且其中蕴涵着诸多的风险和机遇。  相似文献   

13.
金冲及 《政策》2011,(11):19-23
●有着几亿人口和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要发生一场历史性巨大变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革命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要千百万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作出巨大自我牺牲,更不是哪个人或者少数人的鼓吹就能办到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到辛亥革命前夜,民众对清政府的不满和愤怒已发展到十分普遍的地步。辛亥革命的发生到这时是不可避免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进程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奋斗目标,这个意义非同小可;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这是其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了不起的事情;在思想领域内也引起十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民主精神高涨和思想得到很大解放。●辛亥革命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也没有结束。这是当时中国新旧社会势力的力量对比所决定的,也是中国还不成熟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从正反两个方面教育了中国的先进分子,起了某种阶梯的作用。10年后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显示出中国以往任何政党不曾有过的全新特点。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目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14.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它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社会发展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建设先进文化,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取国外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统一战线各领域工作都与先进文化建设有着紧密联系,统一战线在先进文化建设中可以发挥独特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强对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学习马列主义、毛泽…  相似文献   

15.
邱淑云 《长白学刊》2012,(2):147-149
李大钊文化发展思想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中文化领域的重要成果,对此进行探讨并继承发扬,对于当前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李大钊文化发展观的特征有三,一是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二是民族立场与世界眼光的有机结合;三是现实性与未来性相统一。它为我们正确处理中外文化以及传统与历史文化的关系,认识文化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的联系,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发展与前进方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新华 《前沿》2005,(7):227-228
20世纪初,无论是在思想领域还是在社会生活领域,中国社会明显出现了文化发展多元化的倾向。造成这种多元化的原因有四个方面:晚清以后人们观念的日益开放;清王朝政策上的调整;清末留学生的推动;清朝灭亡后中央政府权威的失落。  相似文献   

17.
高校党的思想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对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导向作用,是中国人民思想领域的巨大财富。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整合,会对高校党的建设及其他工作的发展发挥巨大的功效。文章主要对传统文化对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及高校党的思想建设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而警惕不良传统文化的影响等内容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党的性质和任务的根本要求;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王晓初 《创造》2001,(8):29-30
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我们党只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可以使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清醒、准确地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的、科学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也是少…  相似文献   

20.
姜丽 《前沿》2012,(17):26-28
文化自觉自信说到底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的关键,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影响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的因素主要有西方社会思潮和社会经济转型期对我国高校文化的冲击,教育产业化带来的挑战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社会思潮,立足本土文化,加强人文教育,树立文化安全意识,以及进行网络安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对策可以提升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