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福建省青年闽商服务中心、闽侯团县委、闽侯县青年创业促进会等联合举办了以"约会春天·创赢未来"为主题的2018年福建省首期闽台青年创客沙龙联谊会。来自金融、电商、设计、房产、公益机构等不同领域的70名两岸青年参加了联谊会,大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昙石山遗址博  相似文献   

2.
编委风采     
《青年探索》2012,(3):F0003-F0003
黄志坚,安徽省黟县人,1932年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市。曾任江西省德安县团县委书记,九江地区团地委组织部长兼地直机关团委书记,中央团校青年工作教研室主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工作系主任,青少年研究所所长,团中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领导成员(副局级)。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第二届全国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3.
<正>东兰既是革命老区、岩滩水电站库区,又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经济基础落后,贫困点多面广。如何让老区人民甩掉贫困帽?东兰县委、县政府依托宜人的气候和良好的自然环境,结合推进河池市"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确定了发展以东兰乌鸡为首的"十大扶贫产业",增加贫困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助力脱贫攻坚,造福老区人民。"我们现在主要通过发展东兰乌鸡养殖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4.
<正>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青少年群体服务工作是关爱青少年群体、助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经过江苏省丰县团县委多年的努力和探索,丰县青少年群体服务已经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未来,丰县可以围绕以下五个抓手进一步加强其青少年群体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5.
苏星 《当代广西》2013,(18):M0001-M0001
美丽的“将军之乡”东兰,红水河穿境而过,河道蜿延曲折,河岸百里翠竹葱葱。多年来,“建设生态之乡”成为东兰发展的主旋律,树好“革命老区、铜鼓文化、生态之乡”三大特色品牌,是东兰人勾画的未来发展蓝图,也是东兰上下团结一心的行动。经过东兰人民的不懈努力,“处处呈现绿色、事事体现绿色、人人享受绿色”的美好愿景,已播种在东兰生机盎然的沃土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农村青年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是:青年难组织、活动难开展.这一难题突出表现为青年工作的舞台缩小了,共青团联系青年的纽带松弛了.就在全团上下苦苦探索振团兴团良策之际,河北省邢台市内邱县兴起了周末文化经济夜市这一新生事物,团县委及时抓住这一机遇,正确引导、精心组织、艰苦工作,终于建立了一个青年工作的宽阔舞台和活跃纽带.对此,我们以极大的兴趣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文化经济夜市中青年群体的起因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对象是青年群体,而目前农村共青团工作"雷声大雨点小"的症结正是在于共青团工作缺少青年群体依托,在团组织  相似文献   

7.
由东兰县委、县人民 政府组织本县有关部门参 与编写,县委党史研究室负 责主编反映东兰老区人民 改革开放20年来取得的建 设成就的《东兰改革开放20 年》一书带着淡淡的墨香出 版。 该书由中共东兰县委 书记、县长作序,县委副书 记杨斌亲自撰写东兰建设 成就概况一稿。全书共收入 69篇系统反映东兰改革开 放20年来政治,经济、科 技、文化、教育、卫生发展变化的文章,共27万字。该书既是一部县情资料书,又是一部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深受县内外各界人士的青睐。《东兰改革开放20年》出版@黄好业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6,(3)
广西东兰武篆是韦拔群的故乡,是中国农民运动重要的发祥地。东兰有45处极具教育意义的革命遗迹遗址,被誉为"没有围墙的革命博物馆",是广西红色历史资源积淀最深厚的地区。其中,东兰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和东兰革命烈士陵园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这些革命遗迹遗址是传承红色历史、发扬优良传统、传播廉政思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廉政教育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9.
在上级党史部门的指导和中共东兰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东兰县委党史研究室编纂人员历时两年的辛勤劳动,《中共东兰党史人物传略》和《东兰革命斗争简史》于2003年5月正式出版。《中共东兰县党史人物传略》主要收录东兰籍当年在右江革命根据地和赤卫军、红七军担任区营级以上职务的干部;当年的职务尚不高,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担任团级以上职务的干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省军级以上职务的原红七军老干部。编入该书的人物共94名,其中百色起义和红七军主要领导人(1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5人)、省军级人物(2人)、革命英烈…  相似文献   

10.
张俊 《当代广西》2011,(3):57-57
1月4日至5日,严寒中的东兰透出浓浓喜气,老区人民收到了一份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电影家协会送来的新年礼物30多位全国知名电影、歌唱、曲艺演员齐聚东兰,倾情演出,为期两天的“送欢乐、下基层——情系东兰老区”公益慰问演出,将素有将军之乡美誉的东兰县装点得暖意融融  相似文献   

11.
刘廷智 《当代广西》2009,(14):55-55
忆东兰往昔,想起的是那个红色的革命战争年代——大革命时期,东兰人民跟随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革命领袖,举起红旗,拿起钢枪,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人民政权,闹红南疆,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2.
《当代广西》2013,(18):30
东兰,红水河畔,将军故里。昔日,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今朝,这是一片涌动着发展浪潮的热土。2003年-2005年,乘着"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东风,东兰各族人民日夜奋战,基础设施迎来了一场变革。2007年-2009年,借助韦拔群诞辰115周年纪念活动,东兰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掀起新一轮建设热潮。如今,东兰以开国上将韦国清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把先烈精神转化为强大发展动力,走上了经济发展快车道。  相似文献   

13.
蓝英参 《当代广西》2011,(12):51-53
东兰位于云贵高原南缘群山王国之中,红水河自北向南穿过东兰全境115公里,早在青铜器时代,壮族先民们就在红水河沿岸生息繁衍,狩猎农耕。面对险山恶水,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民众,产生了许多幻想,于是铜鼓被先民们当作"神物""灵器",最早流传于红水河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铜鼓与东兰各个民族的经济、社会、文化、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密切相连。  相似文献   

14.
韦绍仕 《当代广西》2012,(11):48-48
东兰县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东兰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贫困面广度深、产业发展能力脆弱等依然是制约东兰县加快发展的瓶颈。东兰县要改变欠发达后发展现状,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赶超跨越,必须紧紧围绕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五区”建设目标任务,立足县情实际,发挥独特优势,全面打造“红色东兰”、“绿色东兰”、“金色东兰”。  相似文献   

15.
<正>县(区)级共青团组织,是浙江省青基会在全省各地实施希望工程的基层执行力量。了解团县委书记对希望工程的认知、参与及评价,是全面客观地评估希望工程品牌影响力的重要依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希望工程对共青团的影响和对中国公益事业的影响。基于此,课题组把基层团县委  相似文献   

16.
"‘幸福家园’建成后,在这里可以随时检查身体,又可以学习养殖、种植实用技术,真的很好。"在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幸福家园",村民们赞道。整洁的环境、温馨的装饰、崭新的书籍,在东里村"幸福家园",每天都有村民来咨询身体健康知识,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还可以学习到优生优育知识、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幸福家园"是近年来东兰实施民生工程的缩影。多年来,在中央、自治区各部门的支持下,东兰县的民生不断改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7.
绿色东兰     
苏星 《当代广西》2013,(18):59-59
山是青的,水是绿的,天空是洁净的。2010年除夕,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河池市东兰县视察,盛赞东兰为"生态之乡",并撰联"山青水秀生态美,人杰地灵气象新",对东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给予高度赞扬。确实,绿色是东兰最大的优势,这里有全区甚至全国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这主要是得益于东兰县多年来以"山青水秀生态美"为目标,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当代广西》2013,(18):31
生态立县,是东兰的首要发展战略。绿色生态作为东兰的立县之本,为东兰经济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作为石漠化山区的东兰县,因地制宜通过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重点挑选板栗、八角、油茶、桑蚕、核桃等见效快的经济林果品种进行种植,做到生态建设与增加收入两不误。目前,全县治理石漠化170万亩,种植经济果木林达41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75%,不仅山青水秀生态美,让山区群众享受美好家园,还让山区群众每年因  相似文献   

19.
壮乡丰碑     
韦俊生 《当代广西》2005,(19):61-61
硝烟散尽,东兰的山岚露出了她清秀的面容。2000多个烈士英灵歇息在这里的江岸山间。这里是桂西北地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中心! 这里是广西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东兰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东兰县城西郊更闹坡上。这里苍松翠柏,绿树葱茏,坡形上下起伏,凭高远眺,像是一排凝固了的绿色波浪  相似文献   

20.
正个人简介王宁王宁,男,1960年12月生,汉族,山西清徐人,1987年2月入党,1983年3月参加工作,北京师范大学第一分校经济学专业大学毕业,在职研究生(北京大学金融学专业),经济学硕士,高级政工师。现任北京市副市长。曾任大兴团县委书记,团市委郊区部副部长、部长,团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市体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党组书记,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部长、开闭幕式工作部常务副部长兼开闭幕式运营中心主任,宣武区区委书记、西城区区委书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