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日本少子化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少子化是日本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首先分析了日本少子化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然后重点探讨了日本政府的少子化对策并阐述了日本政府在少子化对策上存在的问题。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为日本政府解决少子化问题在政策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通过对日本家庭育儿费用的支出进行数量分析,阐明育儿成本过高给日本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进而导致日本女性少育或者不育是日本少子化趋势加剧的首要原因.日本政府及企业只有对这一因素进行充分认识和切实把握,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才能解决少子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日本人口减少及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使日本面临严重的人口安全问题。日本人口安全问题的基本特征为日本人口减少及少子老龄化趋势严重、生产年龄人口及劳动力严重短缺、人口过疏地区及限界村落急剧增加。日本人口安全问题已对日本国家财政及国民生活带来沉重负担,国内政局受“银发民主主义”影响趋于保守,自卫队兵员及国防安全受到影响,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削弱。日本正在通过“老龄社会对策”及“少子化社会对策”增加人口数量,改善人口年龄结构,增强人口综合素质,保障日本人口安全。同时,还力求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举措,如社会保障与税收一体化改革、构建地域综合照护体系等措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地域共生社会,缓解人口安全问题及其对未来走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10年,日本"无缘死"纪录片播出以后,日本学界将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指向了传统共同体的解体。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的单身和独居人口不断增多,这似乎印证了日本的传统共同体解体一说。然而,深入分析这些数据发现,日本社会的主要单身群体并不是由离婚造成,而是由未婚导致。如果婚姻关系的成立意味着家庭共同体的再生,那么未婚就并不意味着家庭共同体的解体,而意味着家庭共同体没有再生。除了血缘以外,以地缘和业缘为基础的日本传统共同体也因为"无缘死"现象而暴露其面临的问题,但是否能称为解体则需要重新商榷。通过对日本官方数据的重新整理和分析发现,日本的"无缘死"现象所反映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传统共同体的解体,而在于共同体再生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亚洲最早完成人口转变、目前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日本的人口转变具有典型的“东亚模式”特征,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城镇化,以及地区间的人口迁移,使得日本一直面临区域人口增减分化和老龄化地区差异扩大问题。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的叠加使得这一趋势持续扩大和强化,加深了人口因素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日本政府开展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包括打造生育友好环境、实施地方振兴战略、实施过疏地域活性化措施和完善国民基础社会保障体系等。中国刚刚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少子化、老龄化和区域人口增减分化将成为现阶段人口发展的基本特征,需要借鉴日本经验,从鼓励生育、加大农村投入、缩小地区差距等角度开展政策储备。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日本经济陷入了萧条漩涡,剖析导致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深层次原因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实证分析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90年代以来日本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相对下降趋势。微观生产效率和要素配置效率的下降是导致日本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的重要原因。微观生产效率下降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与国际市场份额萎缩导致企业技术进步减缓所致,要素配置效率下降主要源于结构调整滞后造成要素难以从低效率产业和企业转移到高效率产业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抑制了潜在产出的增长,并与需求不足引发的产出缺口一道,导致了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在中国目前提出供给侧管理的背景下,研究日本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原因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对于步入新常态的中国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民俗学中的死亡文化日本人的生死观与丧葬礼仪[日]山折哲雄/著熊淑娥/译2015年2月/33.00元日语"死生观"的表述将死用在生的前面,言外之意是"接受死亡即是向生,生即是对死的觉悟。"日本人自古以来是如何认识"死亡"的?本书追溯日本人遗骨崇拜的源流,通过对死亡与丧葬礼仪的结构进行分析——其中不乏天皇的事例,揭示了日本人生死观的特色。此外,作者对天皇生理性死亡与社会性死亡差异的考察也为王权及其继承的视角增添了新意。  相似文献   

8.
高春常 《美国研究》2003,17(2):87-113
在北美殖民地时期 ,烟草经济的成长导致切萨皮克地区的奴隶人口出现了不断增长和地区扩散的势头 ,并最终实现了奴隶人口的自然增长 ;反过来 ,人口因素的变动又推动切萨皮克地区的奴隶制在运行效率、法律体制和黑人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9.
"无缘死"现象经日本NHK电视台传播以后迅速成为日本社会学界关注的热点,其相关研究在近五年来也层出不穷。日本学界将"无缘死"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结于共同体解体,即包括家庭功能的衰退导致的家庭的解体、雇佣制度变革带来的大规模失业等,日本正迈向个体化时代。从这些研究结论不难看出,日本社会学界并未摆脱共同体主义意识形态预设,依然将共同体看作是稳固、静态、有凝聚力的集团,认为"无缘死"是日本家庭、村落、企业等共同体凝聚功能失效的后果。然而,这一意识形态预设不仅在理论上存在矛盾,也与日本社会的经验不相符。  相似文献   

10.
人口做为生产国民财富、创造国民收入的本源力量———劳动力的自然母体 ,其本身又构成了对产品进行消费、提供消费购买动力的基础 ,因而与经济发展有着深刻关系。战后日本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急剧变化 ,形成一种既别于发达国家 ,亦有别于发展中国家的独特人口年龄结构。这种独特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各种指标比较显示 ,目前中国亦处于这种独特的人口年龄结构之下 ,因此独特人口年龄结构下的就业政策及其启示便成为我们关心的问题。一、 5 0~ 70年代日本独特的人口年龄结构及其成因。当今世界普遍存…  相似文献   

11.
一、如何认识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出现的转折 从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所走过的道路可以看到,人类以往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会带来两重性的后果,GNP增长的高速度往往与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困素相伴而生。(因此,对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分析,同时可以用来说明日本经济为什么转入低速增长)事实上,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跌宕起伏,反映了人类进入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所普遍遇到的问题,即能源保障与环境问题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在传统工业化的经济增长方式下一些曾经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同时也潜伏着阻碍经济持续发展的危机。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发展速度很快。印尼人口在发展中国家排次较前,仅次于中国和印度。其后便是巴西、孟加拉、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墨西哥和泰国。 总的来说,贫穷和发展中的国家对世界人口增长的“贡献”要比发达国家大。例如,墨西哥的人口增长数就大于美国和加拿大的人口增长总和,菲律宾大于日本,巴西与苏联相等,尽管苏联的人口远比巴西多。  相似文献   

13.
洪流 《新民周刊》2012,(27):88-88
当老百姓为了国家而多生时,没人告诉老百姓谁来为多出来的人口买单;当老百姓为了国家而少生时,同样也没人来告诉老百姓谁将为无儿养老者买单。最近的两则消息让人震惊。一则是关于生的。讲的是一个怀孕七个月的孕妇,因违反了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而被强制堕胎。事后,当地有关官员被予以"纪律处罚"。一则是关于死的。讲的是一个被照顾了十八年...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日本加入"科伦坡计划",以准赔偿的形式开启了对东南亚国家的援助历程,这促进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增长。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贸易开放、技术创新、组织效率等五个方面探讨日本官方发展援助对受援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并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其对东南亚五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官方发展援助在长期内有利于东南亚五国的经济增长,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及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均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丰裕的资源禀赋反而成为受援国经济增长的阻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日本经济从战后以来到20世纪90年代初,基本处于高速增长或平稳发展状态,就业状况也非常稳定,失业率很低。即使在70年代初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欧美各国失业率迅速升高,多数欧洲国家的失业率已达到2位数,日本也始终保持在2%左右,最高年份也不超过2.8%。按照凯恩斯经济理论,2%左右的失业率被认为是不存在非自发性失业的"充分就业状态"。但是,自"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经济一蹶不振,失业人口剧增。完全失业率自1998 年4月突破4%大关以来,一直攀升,2001年终于突破5%大关。失业人口自1994年底为194万,到1998年底上升为294万,增加了整整一百万,1999年突破300万大关,到2003年一直居高不下。从衡量就业状况的另一重要指标"有效求人倍率"来看,1990年为1.43,到  相似文献   

16.
70年代以前,日本经济的特征是高增长、低失业;7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转入低速增长阶段,但仍保持较低的失业率,即使经济危机时也不例外。例如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中日本所受打击最深,工业生产下降20.6%,而失业率仍最低,只有2.2%;在90年代的长期萧条中,失业率也维持在3.5%以下。为什么在国土面积只有美国的1/25,而人口却相当于美国的一半、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的日本,能长期保有如此低的失业率?在世界失业人口将近10亿,即近30%的劳动力找不到工作的今天,研究日本低失业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仅就日本低失业的成因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日本经历了战后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国内不仅金融领域危机重重,而且各种政治、经济矛盾错综复杂,为此日本政府为恢复经济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与金融手段,但收效甚微。尽管日本拥有4万多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基础雄厚,但近年来企业设备投资大幅下降,库存增加,金融体系不稳,经济增长十分乏力。尽管2002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出现了缓慢复苏的苗头,但从下半年开始,经济增长连续出现下降趋势。2003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增长继续萎缩,金融状况进一步恶化,全年经济和金融形势仍难以乐观。  相似文献   

18.
越南的腐败与其经济高速增长相伴而生,腐败在其经济高速增长中是扮演了促进经济增长的"润滑剂"作用,还是阻碍经济增长的"沙子"角色,这有待实证的检验。本文基于世界银行2005年和2009年对越南企业的问卷调查,通过OLS和IV方法,研究发现越南腐败阻碍了其企业生产率的提高。相对未卷入腐败活动的企业而言,卷入腐败活动的企业生产率要低11.7%左右。越南腐败主要是通过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及扭曲企业家稀缺才能的时间和精力配置来降低企业生产率的。作为投资东盟的重要目的地,我国企业在投资越南之前应充分考虑和认识到腐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生产率的影响,未雨绸缪做好相应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刘迪 《新民周刊》2012,(16):24-24
日本全国上下都试图温故以知新,找到通往"下一个社会"的道路。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随之而来的是长达20年的经济停滞,GDP长期徘徊不前。对于"失去的20年",日本各界时有探讨,但笔者认为,导致日本停滞的最大的根源在于整个社会的保守心态,日本不愿打破"坛坛罐罐"。回顾历史,引导日本政治、经济、社会的巨大革...  相似文献   

20.
1999财政年度日本经济增长 0 5% ,是时隔 3年首次转为正增长。这种增长主要是由政府的巨额财政投入和超低利率政策的刺激所致。从目前情况看 ,尽管日本经济的景气状况改善缓慢 ,但可以说已经出现了以民间需求为主导的自律性恢复迹象 ,这是 2 0 0 0年日本经济能否摆脱长期低迷的关键。一、日本经济自律复苏的迹象首先 ,在全球IT革命的带动下 ,日本的电信、通讯、半导体等IT相关企业开始大规模扩大投资 ,增加移动电话、电子零部件生产。NEC、东芝、日立制作所、富士通大公司等均投资 1 0 0 0亿日元以上开设新工厂 ,加上三菱电机 ,这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