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 “文化大革命”被毛泽东视为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毛泽东的阶级观与革命观。这一阶级观、革命观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毛泽东1926年3月发表于“中国青年》第116—117期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时作了重大修改。不少在建国初期看来不大合适的论点被删削了。然而,从毛泽东本人后来的言论与行动可以看出,这些被删削了的论点事实上仍然继续潜藏在他的思想深处,而且不断地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代表性著作,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性成果。1930年问世以来,该文先后经历了诞生期、公开期、定型期与校订期,出现了1930年油印版、1941年《秘密文件》版、1951年《毛泽东选集》版等10个版本。该文精要剖析了“四个重点”和“八个内容”,在理论上阐释了以农村为中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科学性、必要性与可行性。面对新时代的强国建设目标和民族复兴重任,从经典文献中不断汲取历史之思、理论之力、思维之法与实践之方,对于更好把握中国国情、发挥中国智慧、推进中国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由谭克绳、欧阳植梁主编,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史简编》是一部水平较高的著作。这部革命根据地斗争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在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发展道路所进行的英勇探索的感人的历史事实。在将近50万字的篇幅中,写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立的历史背景,及其形成、巩固、发展的途程和实际斗争的各个方面。再现了  相似文献   

4.
叶俊  赵俊良 《传承》2014,(8):28-29
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基础,其理论原则指导我们踏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步——实现民族独立,这是无产阶级政党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是中国现代社会革命经验的哲学概括,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不能忽略毛泽东诗词学习。学习毛泽东诗词对加深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认识有重要作用。《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两首词中,通过描绘长沙的秋景和陕北的雪景,回答了中国革命由谁来领导、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沁园春·长沙》创作于党在大革命时期的1925年"寒秋",这是中国革命斗争处于异常激烈的年代。代表中国工人阶级革命行动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势如暴风骤雨,猛烈地冲击着旧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6.
《实践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理论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虽然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却并非照搬照抄,而是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紧密联系起来,再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最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用于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实践论》中结合中国实际所阐述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观点,一直作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要原则。《实践论》发表距今已经有75年的历史。这75年来,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都充分论证了《实践论》的正确性。如今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闭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对于领会、贯彻十八大的重要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龙岩市是福建的“西大门”,通称闽西,地处闽粵赣三省交界。下辖新罗(原龙岩)、上杭、永定、长订、连城、武平、漳平7个县(市、区),都为原中央苏区县。从1929年3月开始,毛泽东先后六次来到闽西,在这里工作、战斗了近500天,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实践总结和理论创新,主持起草了“古田会议决议”,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乡调查》《调查工作》(后改为《反对本本主义》)《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重要著作,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潘妮娜  褚娇娇 《传承》2010,(3):22-23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坚持心系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工作作风,形成并通过了中共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党建军决议——《古田会议决议》。这一决议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入贯彻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也为群众路线这一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指导原则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1930年5月,毛泽东针对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错误撰写了《调查工作》,并寄予强烈的政治效益期待,但由于种种原因,原初接受失败,文本也遗失。1957年《调查工作》重被发现,1964年以《反对本本主义》为题重新出版发行。此后,人们对《反对本本主义》的接受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反对本本主义》接受的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中国社会变革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0.
杨柳 《新东方》2013,(3):77-79
1856年,托克维尔出版了其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在此书中,托氏提出了著名的"托克维尔悖论",即繁荣导致革命的观点。对于"托克维尔悖论",笔者认为,首先,它颠覆了传统革命观,即革命与社会财富分配关系;其次,它仍然在20世纪的政治实践中不断上演,也极有可能在21世纪重演;更重要的是,托德维尔的这一观点对于当代中国的改革攻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1856年,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出版。他写信给英国的妻子说:"我这本书的思想不会讨好任何人……只有自由的朋友们爱读这本书,但其人数屈指可数。"出乎他的意料,短短三年,这部著作就在法国重印了四版,在英国、美国和德国等地也极为畅销。一百二十年后,法国另一位研究大革命的专家弗朗索瓦·傅勒指出,《旧制度与大革命》是近代民主政治史文献中的"可怜的长  相似文献   

12.
王卫 《传承》2011,(8):76-77
《清宫秘史》是一部历史性题材的电影,最早于1948年在香港上映,1950年传入到中国内地。毛泽东看了之后说这部影片是宣传"卖国主义"。"文化大革命"中,对《清宫秘史》的批判成了批判刘少奇的一颗重磅炸弹。通过论述批评《清宫秘史》的由来及过程,分析所谓的《清宫秘史》的"卖国"之处,探讨电影中历史背景的真实,试以澄清对《清宫秘史》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西方学者对《矛盾论》思想的阐释影响最大的当属阿尔都塞,他利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对《矛盾论》思想进行了重新解读,在对"矛盾的特殊性"和"不平衡发展法则"的阐释中重构了《矛盾论》的思想并形成了"多元决定"的矛盾观。阿尔都塞对《矛盾论》思想的重构不仅帮助其完成了对黑格尔的辩证法、斯大林的教条主义及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矛盾论》的思想,进而为研究"毛主义"的西方学者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推动了毛泽东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娟  陈淑琼 《前沿》2012,(6):57-58
以《实践论》《矛盾论》为代表的哲学理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化的哲学基础。《实践论》《矛盾论》从认识论和辩证法上为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化作了哲学的论证,是沟通欧洲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之间的理论桥梁。  相似文献   

15.
人和人类社会自始至终都是与时间同在、同一的,人的存在(此在)、人生恰恰是在时间之流中显现(或度量)出来的。"时"是《周易》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开创中国文化先河的《周易》是人文型时间观的缔造者。《周易》的"时"观显示出"人文性"、"时势性"和"应因性"等等特质。  相似文献   

16.
在《延安颂》的首映式上,唐国强谈起再度扮演毛泽东感慨激扬:“延安十年,是中国革命黄金的十年,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十年。扮演这一时期的毛泽东,整部戏对我的考验很大,是我艺术生命和政治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笔。”唐国强先后在《三国演义》、《雍正王朝》、《战国红》等剧中出色地塑造了诸葛亮、雍正皇帝等历史人物形象,又在《长征》、《开国  相似文献   

17.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人民日报》第八版刊发了八首优秀廉政歌曲,其中有一首《<清贫>颂》:“《清贫》是风,放飞理想与信念:《清贫》是雨,冲刷豪情更凛然。一身正气,清正廉洁,高风亮节写肝胆”读了这首《<清贫>颂》歌词。我不禁想起方志敏在狱中写的《清贫》一文。  相似文献   

18.
《大连干部学刊》2012,28(5):62-62
1942年5月,为解决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共中央邀请在延安的作家、艺术家举行座谈会。毛泽东同志分别于5月2日和23日两次到会发表讲话,就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文艺理论问题和文艺政策阐述了意见。1943年10月19日,《解放日报》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题正式发表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两次谈话。《讲话》总结了“五四”以后我国革命文艺运动历史经验和基本文艺思想,对于当时渴望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中国人民而言,是非常及时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旧制度与大革命》在中国的流行应是作者托克维尔未曾预料到的事情。据闻这部经典著作自上世纪90年代翻译为中文后,中译本的销量已超过了其他所有语种,包括法语原著的总销量。可见阅读热潮并非始于领导人的推荐。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与普遍问题,注定了这部经典无法寂寞。今天的世界,很大程度上仍是革命塑造的。虽然不停有人呼唤"告别革命",但革命的影子似乎未曾远离。这部杰作究竟是怎样对革命产生的原因作出了"最深刻分析"?笔者特意专访了清华大学法学院许章润教授。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1937年针对黄克功杀人一案写作的《致雷经天》蕴含着丰富的法学思想,这些思想包括:对共产党员、革命干部要求更高,才能真正体现革命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政府的法律、革命的纪律、人性的统一;革命的法律服从革命的大局等。这些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服务大局的法治理念,以及天理、国法、人情的统一,人民司法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等思想都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