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社会正处在深刻的变革中,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概念谈起,认为中国的法制建设离不开法律传统。中国法律传统当中有四个方面的精神:政体上的共和精神,国家社会管理上的贤哲精神,司法上的劲士精神,法律样式上的混合法精神,这些精神值得我们汲取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律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何建良 《法制与社会》2013,(20):150-15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开展法制建设,移植了许多西方法律,经过整合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然而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中国的法律不仅需要符合世界法律趋势,更需要适应本土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法学》2010,(8)
从1990年底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20年来,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关法制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梳理资本市场法制建设的历史轨迹,厘清当前法制建设的重点问题,展望未来法制建设的发展方向,我们将于2010年11月下旬召开以与法治同行——资本市场20周年法治建设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第一届上证法治论坛。本次论坛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主办,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律研究院联合举办。  相似文献   

5.
法律全球化是指正在进行的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过程的法律表现,本文通过对法律全球化进行再认识,提出中国法治应该在处理好法律全球化与法律多元、国家主权以及法律传统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正确应对法律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法治进程中的制度困境,改革、完善既有的法律制度,融入法律全球化潮流,从而推动我国法制建设、建立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6.
德治与法治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君奇 《河北法学》2002,20(1):133-136
道德与法律同为上层建筑 ,虽范畴不同 ,但相辅相成 ,联系紧密。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法律是道德的具体化。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证明 ,在国家治理过程中 ,必须德治与法治交相为用 ,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并做到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并重、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并重。  相似文献   

7.
法治之痛     
在过去这个充满巨变的30年中,几乎每一部经济法律法规的诞生和完善背后,都能看到一批商界能人黯然倒下的背影。他们都曾通过异乎寻常的手腕和想象力,创造过声名显赫的商业帝国,并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因为与法律的龃龉,他们在30年中先后离开了梦想的舞台——本刊对这些事件的描述将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在某种意义上,正是他们的失败或者成功推动了中国经济走向法治的进程,使越来越多的商界同行更加健康,与中国的法制建设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8.
和谐与法治的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制建设则必须与之相适应,如果在法制建设中得不到反映,具体的法律不能对之进行有效地规范,法治社会难以形成,就势必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宪法至上:中国法治之路的灵魂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宪法至上:中国法治之路的灵魂周叶中法治,是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尽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法制建设走向了一个崭新时期,但这十几年来的中国法治之路却叫人欢喜叫人忧。①如果说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和日益健全的法律制度,正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  相似文献   

10.
首先要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进步表示祝贺。法律体系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让我们携手为中国法治发展的下一个30年而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1.
彭程 《法制与社会》2014,(8):269-270
现代化是中国发展之必然,作为其组成部分——法制建设对现代化其他领域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分析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着手,指出法制建设中的弊端,并提出"理性地法律移植"和"吸收传统优秀法律文化"相结合的法制建设模式,以便更好地发展和升华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充分发挥法律和道德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相辅相成作用的治国方针.在依法治国进程中,法治是道德教化的保障,道德教化促进着法治的进程.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3.
马新  白萍红 《法制与社会》2012,(31):132-133
马新白萍红摘要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法治经济,是从法律的角度上对经济进行描述,它是构建现代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核心思想。,市场经济必须在法制建设基础上运行,如果法治不健全,市场经济也不可能获得成功。国际上一些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法治建设都很完善。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一起产生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就是法治建设不断完善和健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同为多元文化冲突与激荡的国家——印度,对西方法律文化的崇拜与锲入并未直接使印度本土文化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西方法律文化的移植过程中,本土文化随之不断消解却又苦苦挣扎,由于西方法律文化的根本性要素与支撑性机制未能在移植过程中与印度本土文化全面契合,造成不同法律文化间的矛盾与冲突。印度作为“本土”与“西化”折衷的典型范例,在法律文化交融中产生的经验与教训将对我国法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何平 《行政与法》2004,(1):39-42
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村小康社会的步伐,对于提升我国小康社会的水平和促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重大的意义。而要加快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必须在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合理选择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法律路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法律体系,为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6.
法律效力是法学理论和实规范是其核心.法治理念在法制建构中的最突出的功能就是引导法律价值的选择和规范的确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引领着中国特色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到今天,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改革开放30年来的法治建设,对国人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贻石 《法制与社会》2012,(24):237-238
我国传统上缺乏法治文化,儒家忠孝等级伦理和乡土社会的人情关系无法为现代化的中国提供制度支撑和文化底蕴.法治文化构建应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大繁荣的重要内容,是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法治文化构建面临诸多障碍,如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因素薄弱,熟人社会与人情关系阻滞法治文化生成,社会生活中法律权威尚未形成等.因此构建法治文化的过程中应明确如下几个问题:第一,政府守法是法治文化构建的关键;第二,法律规则成为社会生活准则是基础;第三,法治精神成为全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归宿.  相似文献   

19.
法治理念下的律师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哈罗德.伯尔曼)没有法律文化支持的法治,形同沙滩楼阁。没有律师文化的律师事业,形同无本之木。从“依法制国”到“依法治国”,中国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程。而“依法治国”必然要以“法治理念”和“法律文化”为根本,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律师更应该适应法治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建造起律师文化的基柱,以共同支撑法治中国之大业。律师应该是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弘扬法律文化的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律师文化是律师事业发展的哲学…  相似文献   

20.
张驰 《法人》2009,(2):12-15
在过去这个充满巨变的30年中,几乎每一部经济法律法规的诞生和完善背后,都能看到一批商界能人黯然倒下的背影。他们都曾通过异乎寻常的手腕和想象力,创造过声名显赫的商业帝国,并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因为与法律的龃龉,他们在30年中先后离开了梦想的舞台——本刊对这些事件的描述将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在某种意义上,正是他们的失败或者成功推动了中国经济走向法治的进程,使越来越多的商界同行更加健康,与中国的法制建设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