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古代保辜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鹏飞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9(2):124-126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保辜制度进行考察 ,分析了保辜制度的含义 ,并对保辜制度的具体内容予以归纳。 相似文献
2.
牛忠志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3,15(4)
保辜制度是我国古代刑法中一个独特的法律制度,对刑事法治现代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当前,借鉴保辜制度应首先转变传统的社会义务本位法律价值观,确立人权保护、人权保障的观念。其次,在刑法方面,必须创立一个新的犯罪复原制度;在刑事诉讼法方面,必须进一步扩大自诉案件的范围,把犯罪复原案件纳入自诉案件之中。 相似文献
3.
保辜制度是我国古代刑法中的一项创举,是旨在保护人身伤害案件中的受害人、追究加害人的法律责任,进而整合社会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由于保辜制度中的因果关系理论与现代理念存在冲突,且没有在现代性法体系中得到解决,保辜制度被以现代刑法理念为基础的刑法典否弃.保辜制度的消亡虽然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但其本身蕴含的“被害救助”功能亦被不合理抛弃.通过分析制约现代迁移保辜制度的因果关系因素所在,尝试着在现代刑法理论基础上,重构保辜制度中的因果关系构造. 相似文献
4.
保辜制度“被害救助”功能的迁移理论与承接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军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8(2):71-78
保辜制度是指在保护人身伤害案件中的受害人、追究加害人的法律责任,进而整合社会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由于保辜制度中的因果关系理论与现代理念存在冲突且没有在现代性法体系中得到解决,保辜制度被以现代刑法理念为基础的刑法典否弃。保辜制度的消亡虽然符合社会与法律的发展趋势,但其本身蕴含的被害救助功能亦被不合理抛弃,且现行法律制度不能很好地涵盖、替代保辜制度所具有的被害救助功能。因此,如果要在构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中成功地迁移保辜制度的被害救助功能,就必须对保辜制度中的因果关系困境进行突破,以及在现代刑事法律体系中构建承接制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行刑文化及行刑制度与儒家传统慎刑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蕴含于其中的合理性因素,如鼓励宽仁治狱;法、理、情相统一的囚犯教育感化制度;录囚制度等。文章旨在通过分析中国传统行刑文化价值核心及其对古代行刑制度的影响,探索其中的合理成分,为当前的行刑制度改革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录囚制度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英伟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3(3):73-77
"录囚"是建立于我国西汉时期的一项司法制度,其功能是纠正冤狱、督办滞狱(久悬未决的案件),它在整个法律机制运行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国家通过录囚活动检验和监督司法的合法性,从而维护了法律的威信,同时也推进了法律的文明进程.录囚制度符合法律理念、顺应民心,在社会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故能为后世确认并继承延续.录囚制度中蕴含着法律公平正义的基本理念,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录囚亦是一种受司法非法侵害时的公权救济,国家通过录囚制度纠正执法偏差,拯救无辜,匡扶正义,社会效果彰显.故此,录囚对于整体法律制度而言意义重大,是法律宏观调控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7.
郑昱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109-115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已在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得以确立,由于刚刚步入正轨,规定尚不周详,仍存在花钱买刑、规则未妥善衔接等问题,需要立法的完善与社区矫正、国家扶助等机制的跟进。其中,检察机关任重道远,通过设立内部专门和解机构、分阶段确定启动条件与程序与构建程序重启机制等方法可更大程度发挥刑事和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职红艳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64-67
中国刑事和解是刑事案件处理的一种司法革新方式,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和促使加害人回归社会。根据现有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国刑事和解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在犯罪预防、法律权威和司法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构建中国刑事和解制度中,要注意分层次、分阶段依法进行,刑事和解的适用对象、适用范围不宜盲目扩大,同时要考虑经济弱势犯罪人的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9.
蒋宪平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7,(4):16-20
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一项新的刑事司法和犯罪预防模式,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但由于我国目前的社会治安形势仍不容乐观,因此,刑事和解工作应当在有限的范围内开展。目前适用的案件范围应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侵犯人身权利的过失犯罪案件、部分轻微刑事案件,至于重罪案件中,民间同事纠纷、婚姻家庭矛盾引发的人身损害、侵犯财产犯罪案件可以进行刑事和解。刑事和解适用的诉讼阶段,在公安机关侦查阶段应当仅适用轻伤害刑事案件,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则对符合条件的案件均可适用。关于达成和解的法律后果,对于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仍应当从严把握,对其他案件则可依法从宽处罚或适用非监禁刑。另外,应当设计严格的工作程序和各种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调解主持人也应以办案机关以外的人民调解组织为宜,以保证刑事和解工作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刑事和解制度与中国语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林源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1(3):61-64
以恢复正义与纠纷解决多元化理论为基础的刑事和解制度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和意义。但是,作为西方经验的产物,它与中国的语境诸如传统观念、国家本位价值观、实在法的基本原则、制度环境等存在着一些冲突,因此,要成功移植刑事和解制度,就必须对上述的冲突进行必要的协调。 相似文献
11.
郭武轲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105-107
宪政的理论和实践为何最初源于西方而不是中国?从宪政的民主、法治、人权等要素出发,与中国古代的民本、人治、家族本位两相对比,探寻中国古代无法生发宪政观念的缘由,并由此论证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邓琦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8-10
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是重新审视西方法治思想及其理论涌动的一把钥匙。在审视了古希腊时代、启蒙时代和当代的法治思想之后,以这一视角同样可以对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及其时代价值进行反思。在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今天,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国人的法观念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更新,但这种更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总有改革派与保守派的论辩,既得利集团与人民大众的针锋相对的斗争,但我们应当坚持批判传统法文化中与社会悖离的旧观念,坚持并发扬其价值内涵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13.
浅析我国婚姻法中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阳阳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12(4):75-80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指配偶一方违法侵害他方的合法权益 ,导致婚姻关系破裂 ,离婚时过错配偶对无过错配偶所受的物质和精神损害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制度。我国 2 0 0 1年颁布的《婚姻法》专设“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一章 ,新增了这一制度。这标志着我国婚姻家庭法制建设又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使法律对婚姻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更进一步 ,使司法机关对相关案件进行裁判有了法律依据。本文首先对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现实意义和内容加以介绍 ,又着重阐述了其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经验理性、中道和谐以及真善美的人文主义追求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三大品质,这是与世界其他法文化的区别。了解中国法文化的品质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传统法律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正义精神、民本精神、人本精神、和谐精神及平等精神等与现代法律精神相契合。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既要移植外来法,但更应立足本国传统文化,挖掘本土资源,并大力弘扬其精华部分,传统文化中的法律精神正是本土资源中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6.
吕妍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短短的24个字,涵盖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深厚的渊源,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文化资源.考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三个层面,无不渗透着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对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鲜活的时代内容,继承并超越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出了与时俱进的思想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冯桂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
不动产财产权的转让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其信用体系之保障向为各国法律所关注。普通法系的不动产登记制度是英美国家确保本国不动产财产权转让信用秩序的重要制度。普通法系的登记法有四种类型 :通知型、登记优先型、登记优先 -通知型和宽限期型。进行了登记的不动产契据对不特定第三人具有优先效力 ,按照推定通知规则 ,只有履行了查询义务的买受人才能成为善意买受人受到登记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历代刑法志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勤华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8(2):14-20
本文通过对二十五史中的各刑法志对儒家思想的贯彻 ,对以刑为主、以刑去刑、法先王、天人合一等精神的强调 ,对刑罚世轻世重、处刑时宽时严、行政与司法一体等中国传统法律发展规律的体现等问题的分析 ,比较细致地阐述了中国古代各朝法律文化的演变规律 ,揭示了其中体现的一种对恶法和酷刑的批判精神 ,并进一步说明了其对我国当前法制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冯桂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9(2):83-85
不动产财产权的转让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其信用体系之保障向为各国法律所关注.普通法系的不动产登记制度是英美国家确保本国不动产财产权转让信用秩序的重要制度.普通法系的登记法有四种类型通知型、登记优先型、登记优先-通知型和宽限期型.进行了登记的不动产契据对不特定第三人具有优先效力,按照推定通知规则,只有履行了查询义务的买受人才能成为善意买受人受到登记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敏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0(2):34-38
在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中 ,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永远是其不可或缺并起决定作用的内源力 ,因此 ,如何看待自己的传统法律文化 ,如何将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文化实现科学合理的承接 ,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型法制 ,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课题 ,本文试从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的角度 ,找寻传统法律文化中对中国法治化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 ,并就此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