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前进》2006,(3)
“2005’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年7月26日至30日在大同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港台地区近300位知名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山西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治国题为《云冈石窟科学保护与考古研究50年》的宣讲,掀开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正1973年9月,一位特殊的欧洲客人来到了山西大同,他在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下,用一种别样的心情参观了世界著名古迹——云冈石窟。他就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法国元首,也是西方元首访华第一人——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在一篇杂文中这样记载:在下台阶的时候,周总理问道:"总统阁下,您怎么知道有个云冈石窟?"蓬皮杜总统微笑着回答:"我爸是这儿的传教士!我从小就知道中国有一个大同。"原  相似文献   

3.
若干年前,曾去过敦煌莫高窟,戈壁中被风蚀尘掩的石窟早已辉煌不再,只留下黄土残壁撼人心魄,令人心酸。那年,朋友邀请我们去与敦煌莫高窟齐名的云冈石窟,没动身之前,心里一直疑虑,云冈石窟莫非也是那样?从山西大同向西16公里,便到了武周山麓,终于邂逅了这东西绵延1公里的石窟。  相似文献   

4.
正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城西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十里河北岸,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大小窟龛254个,主要洞窟45座,造像5.9万余尊,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宝库、公元五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也代表了公元五世纪至六世纪世界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云冈石窟博大精深,研究资料卷轶浩繁,芸芸众生不可能都有意愿成为专家学者,而只是  相似文献   

5.
经过一年半的酝酿准备,云冈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进入了最关键的考察评估阶段。3月3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派,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拉菲克·姆高博士在大同市对云冈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进行最后的实地考察评估。云冈石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我国三大石窟,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之一。为了更好地保护好这一人类历史遗产,进一步扩大云冈石窟的知名度,促进云冈石窟乃至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1999年10月,大同市正式提出云冈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  相似文献   

6.
山西古文化建筑与古文化遗址是一个总的概念,具体说,它包括了古长城遗址,著名的石窟石刻,重要的宗教寺观、庙宇、塔楼,古代名人纪念建筑物,泥塑与壁画,历史文化名城,建筑风格独特和艺术水平很高的民居民宅等。在上述这些古文化建筑与遗迹中,有著名的古长城上的雁门关(新、旧关),山阴广武城和宁武阳方口。石窟、石刻有大同云冈和沁县涅水等。寺观、庙宇和  相似文献   

7.
云冈旅游节     
以“游云冈石窟、登北岳名山、看北魏文化、观塞外风光”为内容的首届大同云冈旅游节落幕了。  相似文献   

8.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3,(11):10-13
“城”在中国人的印象中,首先是要有城墙,城墙外还有护城河;城内,则是青石板铺出的长街,古藤老树,小桥流水和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筑。记忆虽有,城却无踪。而耿彦波在当下的大同,却投入巨资改造出了一座古城。2013年春节期间。大同市长耿彦波的离任引发了市民签名、游行活动,耿彦波再次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人物。耿彦波是个什么人,他是如何来到大同的,又在大同做了什么?市民为何多次签名挽留他?关于他有哪些争议?他的“造城”活动,能引发哪些思考?本期“封面话题”给您详细解答。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同市对外宣传工作眼光向外、发挥优势、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在“服务经济、推动开放、树立形象”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为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大同市每年都要推出许多文化旅游节招商会,对外宣传已经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先后直接参与和配合了连办五届的“中国大同云冈·恒山”旅游节,通过节庆活动,不仅扩大了大同的对外影响和知名度,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他们还重点组织了以大同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煤炭深加工精加工培育非煤支柱产业,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主题的对外宣传;以大同城市定位,发展加…  相似文献   

10.
信息短波     
●亚洲最大的储煤仓在大同建成 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大同矿务局云冈矿洗煤厂目前初具规模:两个直径为40米、高度为54米、储煤能力均为6万吨的亚洲最大的储煤仓已建成.标志着该矿在提高煤  相似文献   

11.
为彻底改变煤灰粉尘对山西云冈石窟所造成的污染,109国道将改变路线绕行26公里。今年4月,改线工程已全面开工,工期约需1年。109国道是北京连接拉萨的主要干线公路,是晋煤外运的主要通道。为保护文物国道改线,在我国尚属首次。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西郊,与敦煌莫高窟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在世界文明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春暖花開時節,我去訪問了山西省大同市郊區的雲岡石窟。我到達目的地時,但見長達一公里的、依山鑿石雕佛的大小石窟,由東向西地延伸在一個名叫武周山的南面斷崖處。它的五十三個主要洞窟雕刻了五萬一千多個栩栩如生的佛像、飛天以及宗教故事的浮雕。那裹每天都吸引着許多中外旅遊者。雲岡石窟是一千五百多年前北魏王朝(三八五——五三四年)創建的。據史書記載,平城(卽令大同)曾經一度是北魏王朝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之“四”四都:东都洛阳、南都南京、西都长安、北都太原。四大佛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山东五台山。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川中四绝:夔门天下雄、剑门天下险、峨眉天下秀、清城天下幽。黄山四绝:...  相似文献   

14.
丰立祥 《前进》2013,(12):38-39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中国梦是强国之梦、富民之梦,是由各个省区市的具体实践汇集而成的梦。当前,山西大同市作为中部地区的资源型城市,站在“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新起点上,正在加快打造“魅力大同、美丽大同、实力大同、创新大同、幸福大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部城市特点、资源城市转型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正5月11日,习总书记视察云冈石窟,肯定了我们在文物保护、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作出重要指示:云冈石窟是中华文化的珍宝,是多元文化汇聚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加强云冈石窟文物保护工作,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继续进行云冈石窟窟檐修建。我国石窟寺的窟檐,既是一种传统建筑规制,也是一种确保石窟雕刻长久保存的有效方式。云冈石窟第5、6窟外的清代窟檐便是例证。2014年建成的云冈第9、10窟窟檐,避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冈石窟考察时深刻指出,要"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我们彰显文化自信、深化文旅融合,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在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上迈出了新步伐,努力为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乘势而上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注入强大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7.
日前,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受聘担任山西首席科学顾问。 6月11日,隆重的颁发聘书仪式在历史文化名城大同举行,山西省省长孙文盛将写有“山西省首席科学顾问”的聘书交到李政道教授手中。这是山西加强科技决策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仪式结束后,就职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李政道教授为山西科技界做了“21世纪科技发展”的学术报告。并就建设山西清洁能源区与山西有关部门进行座谈。  相似文献   

18.
张佃生 《前进》2003,(2):44-44
在古老神奇的三晋大地的北部,镶嵌着一颗璀璨夺目的塞上明珠,这就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已进入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的大同市。大同位于晋、冀、蒙交界地区,居内外长城之间,市区与首都仅距三百公里,堪称北京的“西花园”。大同旅游的深厚文化底蕴,集中体现在“一佛一山一龙城”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云冈石窟,建于公元460年,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工艺精湛,雕像仪态万千、人物神情逼真、线条飘逸圆熟,融汇中外文化于一体,是世界上公元五世纪以前仅存的三处石窟艺术瑰宝之一,现存…  相似文献   

19.
光辉的跨越     
勇于奉献争创一流江泽民于大同矿务局一九九0年元月十九日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是经山西省政府批准,在原大同矿务局基础上改建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山西省政府授权经营以煤炭生产为主业,机械制修、化工、建筑安装等多业并举的特大型企业。煤田面积1827平方公里,总储量376亿吨,总资产166亿元。公司现有15个生产矿井,核定生产能力3405万吨。现开采的侏罗纪“二号弱粘结煤”煤质稳定,灰份<10%,含硫<1%,发热量为28兆焦/千克,是低灰、低硫、高发热量、挥发水份适中的多用途优质烟煤,素有“工业精粉”的美誉。不仅适用于火力发电、冶金…  相似文献   

20.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印度石窟的格局大抵是以一间方厅为核心,周围是一圈柱子,三面凿几间方方的“修行”用的小禅室,窟外为住廊。中国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的,多建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从北魏(386-534)至隋(581-618)唐(618-907),是凿窟的鼎盛时期,唐代以后逐渐减少。这个时期,黄河流域是中国政治、丈化、经济的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石窟无论从应用和结构上都逐渐离开了印度的原有风格,融进了中国传统的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