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的机构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厦门经济特区成立以来始终以邓小平机构改革思想为指导,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标,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关键,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改革,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为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经济特区机构改革必须有特区的特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也是指导我们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进行机构改革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在经济特区行政管…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经济特区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不但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 想,而且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总框架。首先,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帮助人们冲破了旧传统观念的束缚,纠正了长期 以来社会各界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的偏差,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大解放。其次,在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指导 下,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促进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加速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 程。再次,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目标的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帮助中 国人民闯出了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第四,邓小平经济特区 思想的延伸和发展,形成了"一国两制"理论,使中国成功地从经济特区向政治特区探索,实现了香港、澳门的顺 利回归,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伟大创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中相当一部分政策、重大举措和理 论,都是从特区建设实践和邓小平特区经济思想基础之上延伸、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经济特区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江泽民同志不久前在海南建省办特区五周年庆祝大会(93.4.13)上说,“创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设计并始终关注和支持的一项崭新事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决策。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为全国的改革开放一直发挥着试验、探路和积极推动的作用,并以自己的宝贵经验丰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贡献。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特区的‘排头兵’作用将会不断地以其特有的光芒而闪耀史册”。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这一点在经济特区更具迫切性和特殊性。笔者认为,经济特区意识形态建设应遵循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则。一、坚持与发展相统一特区建设是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特区的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把坚持和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在坚持和发展相统一中,应特别重视坚持。这是因为:首先,邓小平同志在创办特区时,其指导思想就非常明确,我们是“经济特区,搞政治特区就不好了。”《邓小平文…  相似文献   

5.
举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一项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性决策。16年来,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和广大特区干部群众积极开拓实践,经济特区迅速发展,由原来的边陲小镇成为今天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发挥了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和改革的试验区作用。最近,中央领导同志一再明确指出特区还要办下去,重申中央对经济特区工作“三不变”方针,  相似文献   

6.
深圳经济特区二十年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伟大历史进程的时代缩影;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世纪低谷时,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典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成功实践。二十年深圳的辉煌成就是以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两代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二十年深圳的沧桑巨变是特区人民艰苦奋斗和全国人民共同支持的不朽伟业。二十一年前是邓小平同志审时度势,综观世界风云,总结“文革”教训,规划改革蓝图,深谋远虑地倡议“深圳,就叫特区吧”!希望特区能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排头兵”,使身陷计划经济泥潭的共和国能够从市场经济中夺路而出,为社会主义的中兴“杀出一条血路”;特区建立二十年后的今天,是江泽民同志因势利导,在新世纪全球化浪潮,知识经济时代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中,高瞻远瞩地要求深圳“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期冀我国在二十一世纪,为实现自鸦片战争以来几代入的强国之梦而向现代化发起最后冲刺时,深圳人能再次担负起领跑者的重任。如果说邓小平同志开创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特区的发展模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探索了一条现实的道路;那么江泽民同志则是在明确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模式后,沿着邓小平同志开辟的前进方向,为深圳特区的未来发展和再创辉煌指明了新的更加宏伟的奋斗目标。在纪念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二十周年之际,深圳人民在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的同时,也深深地铭记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创造特区建设的世界奇迹所付出的巨大心血。  相似文献   

7.
《求是》2004,(16)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经 小平会见日本公明党第十三次访华代表团时,明确济特区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深圳经济特 提出经济特区要走外向型道路。他说: “我们特区区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邓小平同志 的经济从内向转到外向,现在还是刚起步,所以能对深圳经济特区有着很深的感情, 1984年、1992年曾 出口的好的产品还不多。只要深圳没有做到这一步,两次前来考察,指导深圳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 它的关就还没有…  相似文献   

8.
10多年来,在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的中国经济动态变革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沿海特区经济的异军突起,它为总设计师邓小平所筹划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添了绚丽光辉。一我国经济特区的建立,经过了10多年的风雨春秋。寻觅其发展的足迹,我们发现其间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年至1980年,这是经济特区的初创时期。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序幕。1979年1月,广东省委在传达这次会议精神期间,首先提出了要在广东创办特区的设想,并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向中央汇报了这个设想。当时中央同意这个意见,决定在广东和福建两省试办特区。中央在对创办特区问题进行决策的过程中,首先得到了邓小平的赞同和倡导。在4月中  相似文献   

9.
一、实施沿边开放战略的重要意义 邓小平同志特区建设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为全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全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经过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实践,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经济特区  相似文献   

10.
创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为了有序地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所采取的具有试点、辐射和指导意义的重大举措。这一举措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国际上普遍认为,举办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创举~一、邓小平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思想促进了中国经济特区的诞生和特区经济理论的探索广东、福建两省对外开放的设想引发出邓小平创办特区的战略构想。1979年初,广东省委在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想…  相似文献   

11.
刘琳 《唯实》1996,(12)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本世纪领导的第二次伟大革命。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渐进的、但却给中国社会带来深刻变革的伟大革命。深圳经济特区16年的巨大变化,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意义。 从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背景和经济特区承担的历史使命看,深圳经济特区就象当年陕甘宁边区那样的根据地,点燃了改革的星星之火,形成了中国改革烈火燎原之势 第一,特区是第二次布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邓小平同志提出创办经济特区,要求特区要象陕甘宁边区那样,要杀出一条血路。1979年初,广东省领导层酝酿方案:在邻近港澳和沿海地区划出一些地方,设立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以吸引外商投资办企业。在同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同志听取了上述方案的汇报,并对广东省委的领导同志说:“还是办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他把特区比作革命根据地。而创建根据地是非常艰难的,但必须在艰难险阻的重围里“杀出一条血路来”。会议确定,在深圳、珠海、汕头试办特区。1980年8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在广东省的深圳、  相似文献   

12.
一、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点及其理解上的困惑与一般人所理解的理论具有系统性不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它表现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论断c这一基本特点,在其创立的过程中也表现了出来。在南巡谈话之前,邓小平曾多次提出“一国两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经济特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思想。南巡谈话时,他的一些非常主要的思想也表现为一系列的论断。诸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中姓“资”姓“社”的问题;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要警…  相似文献   

13.
1984年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视察珠海经济特区,给改革开放不久的经济特区指引了前进的方向。他题写的“珠海经济特区好”,鼓舞了广大特区干部群众夜以继日地开拓特区事业。时隔8年,1992年  相似文献   

14.
蒋永清 《学习导报》2010,(18):64-64
今年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建立经济特区,是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1984年1月24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首次亲临深圳特区视察,这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中,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5.
蒋永清 《新湘评论》2010,(18):64-64
今年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建立经济特区,是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1984年1月24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首次亲临深圳特区视察,这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中,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是特区建设思想的创立者。江泽民特区建设思想 ,是在邓小平特区建设思想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是对邓小平特区建设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造 ,是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思想智慧的结晶。邓小平、江泽民特区建设思想 ,都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之际 ,深入学习、理解和贯彻这一思想精神 ,对指导特区全面完成党中央赋予的各项任务 ,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江泽民特区建设思想的产生和形成(一)江泽民特区建设思想产生的背景和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邓小平特区建…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国家设立利用资本主义世界资金、技术的经济特区,历史上没有先例,这是一项创造性的实践。经济特区的建立,为进一步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借鉴和经验。实行特殊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的特区,是我国体制改革方面进行综合性试验的场所。它在改革方面取得的许多成果。如:建筑工程实行招投标承包制、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的思想,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最富有特色、最有独创性的思想,因而也是这个理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时代特征,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总方针、总政策,所以它又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对改革开放的问题有非常系统的论述,一定要全面理解、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的思想,并用以指导我们的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9.
谷牧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领导者和实践者.在建立经济特区和推进经济特区发展的实践中,他提出了许多适合中国国情且行之有效的观点和意见,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经济特区思想.谷牧的经济特区思想,不仅直接指导了经济特区的具体实践,而且为邓小平经济特区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阶段,进行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以邓小平同志民主法制思想为指导。邓小平同志民主法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又具有高度党性原则和强烈的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