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赵志超  肖剑平 《湘潮》2006,(2):20-22
1969年国庆节,毛泽东正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来自全国各条战线的模范。这时,一位身着戎装的独臂军人走到毛泽东面前,向他敬了一个军礼。毛泽东笑容满面,亲切地握着来人的手说:“你是我的真老乡啊,是瓦子坪的,是个看牛娃!”这位被毛泽东称为“真老乡”的人叫彭绍辉,1906年7月出生于湖南省韶山市离毛泽东故居韶山冲仅4公里的杨林乡瓦子坪村。因在战斗中失去一只手臂,被称为“独臂将军”,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彭绍辉虽身居要职,但仍时常挂念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关怀着家乡的生产和建设。他曾4次回到家乡视察,看望乡亲,留下了许多桑梓情深的动人故…  相似文献   

2.
访问人:中国农业合作化的高潮是在1955年。这一年毛泽东的思想变化比较大,党内的争论也比较大。省市委书记会议上,毛泽东曾激烈地批评当时的中央农村工作部,特别是点名批评邓子恢,说他犯了右倾错误。这个问题现在中央已经作了结论,认为邓子恢当时的主张是符合实际的,并为他平反。这件事已过去38年了,人们回想起来,都认为1955年这场争论来得很突然,您现在怎么看? 杜润生:1955年的事情,从毛泽东同志本人说变化并不突然,他在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已经完成了两个革命转变的思路。过去人们在许多场合听过中央领导说,非社会主义因素将存在一个较长时期。此期间要  相似文献   

3.
方城 《党史天地》2006,(10):58-63
他是红二方面军的一员战将。1955年人民解放军授衔,他是原红二军团中唯一授上将军衔的将领。他曾经11次负伤,身上留下了16处伤痕。他在当师长的时候打断了右臂,这时红二、六军团刚刚开始长征。他,就是毛泽东赞誉过的独臂将军贺炳炎。  相似文献   

4.
1955年12月毛泽东主持选编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出版。他为这本书写了序言和104条按语。其中为《中山县新平乡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青年突击队》一文写的按语是:这一篇很好,可作各地参考。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  相似文献   

5.
正毛泽东历来重视调查研究,不仅自己经常到全国各地考察调研,体察民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还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掌握第一手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特别注重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出去搞调查,无论是秘书还是警卫部队的战士,都让他们调查农村情况。在他看来,不懂得中国的农民,就办不好中国的事情。为深入了解农村实情,1955年初,毛泽东提出从全国每个省份选调一名军队干部,天津、上海、广州、重  相似文献   

6.
1948年2月,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中各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随即发往全国。中央要求各地认真讨论并将意见迅速汇报中央。此后,毛泽东就等候关注着各地的反映。3月的一天,毛泽东突然问起东北方面调查土改和讨论规定的材料来了没有。担任秘书的胡乔木告诉他说早就来了。毛泽东追问道:“来了为什么不及时送给我看?”叶子龙说:“大概还没有来呢!”可胡乔木说清楚地记得电文已经来了。叶子龙连忙去找,结果从文件堆里翻了出来。他见电文上画了许多钩,因为当时领导人阅看电报、文件后,就在头一页上画上…  相似文献   

7.
毛胜 《湘潮》2018,(12):10-13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毛泽东与陈云共事、交往40多年。毛泽东把陈云看成自己难得的战友,称赞他是个好人,也是个能人,比较公道、能干、稳当,看问题有眼光,多次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特别是在财政经济工作中,毛泽东非常倚重陈云,在延安时期、新中国筹备和成立初期、“大跃进”运动遇挫后3次点将陈云。  相似文献   

8.
正在1955年人民解放军的首次授衔中,39岁的萧华成为最年轻的开国上将,也是迄今为止人民解放军中最年轻的上将。在漫长的革命和建设岁月里,萧华一直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的关爱和提携。本文着重披露毛泽东和萧华上将在漫长岁月中的密切交往情况。你就是那个很能干的萧华?1929年4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一部来到了兴国,萧华第一次见到了他。毛泽东来到兴国后,住在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一生很少坐飞机。据毛泽东专机组柳昆尚同志回忆,建国后至1958年,毛泽东乘飞机42次,共计156小时8分钟。当时,党中央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严格控制毛泽东乘飞机出行,于是,火车就成为毛泽东到全国各地考察的主要交通工具。在毛泽东为数不多的飞机之行中,有3次格外值得关注,那就是他有生之年第一次坐飞机、建国后第一次专机之行和最后一次专机之行。第一次坐飞机  相似文献   

10.
五十年代初期,红军老战士李伯钊同志创作的歌剧《长征》上演后,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各方面的好评,特别是剧中出现毛泽东同志的场面时,剧场里掌声雷动,一片欢腾。中央许多领导同志和参加过长征的老战士看了这出戏,纷纷给予好评。有一次,毛泽东同志感到盛情难却,应邀看了这出戏。事后,毛泽东要自己的女儿向李伯钊转达了他的意见。他说:「写革命,写长征我都赞成,但不能拿我毛泽东当菩萨拜  相似文献   

11.
对多年来社会上有关粟裕对授予他大将的军衔不满,受到毛泽东同志严肃批评的传说,粟裕大将身边的工作人员鞠开同志撰写了<粟裕大将授衔真相>一文,刊登在<北京日报>上作了澄清.实际情况是,1955年授衔时,党中央、毛泽东原本是要给粟裕授元帅衔的,是粟裕高风亮节,自己不要,把元帅衔主动让了.作者鞠开当时并不知情,得悉邵力子说粟裕应评元帅的消息后,当作一个喜讯兴冲冲报告粟裕,并把材料指给他看,以为他会高兴的,哪知他脸一沉,脱口而出:"评我大将,就是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  相似文献   

12.
徐向前,原名徐象谦,字予敬。山西省五台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55年,在毛泽东亲自授衔授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10位元帅中,只有徐向前是唯一的北方人,也是与毛泽东相识最晚的一位。其实,早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他就奉党组织之命,四处寻找过毛泽东,只是没有找到而已。  相似文献   

13.
吴珏 《湘潮》2013,(8):16-19
1958年台海危机是1954~1955年台海危机的延续,通常被叫作第二次台海危机。在化解第二次台海危机的过程中,毛泽东无疑是最后的决策者,而周恩来则是实际的组织者,他与毛泽东联手,最终神奇地化解了这场危机。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金马局势那么严重,整个环节都是我和总理搞的。”冲破迷雾,揭穿美国政府“虚张声势,恫吓舆论”的伎俩  相似文献   

14.
正毛泽东历来重视调查研究,不仅自己经常到全国各地考察调研,体察民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还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掌握第一手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特别注重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出去搞调查,无论是秘书、卫士还是警卫部队的战士,都让他们调查农村情况。在他看来,不懂得中国的农民,就办不好中国的事情。为深入了解农村实情,1955年初,毛泽东提出从全国每个省份选调一名军队干部,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武汉五个大城市各选调一名军队  相似文献   

15.
赖毅(1903-1989),原名赖玉生,湖南省平江县人。1924年参加革命,1927年9月加入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他是永新三湾改编以来“连队建党”的首批党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被毛泽东称赞为“铁打的硬汉”,为中国革命和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16.
"卅年仍到赫曦台"1955年6月19日—20日,毛泽东回湖南调研考察。在长沙时,毛泽东为了解各地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情况,参加了湖南省委的会议,听取周小舟汇报全面工作、周里汇报衡山县  相似文献   

17.
建国后,毛泽东特别乐意外出。他说过,在北京呆久了,脑子里就是空的,一出北京去,里面就有东西了。事实似乎正是这样,建国后许多重大决策他都是在外面做出的。 1955年敲定胡风一案的时候,毛泽东正在杭州。在杭州写诗。  相似文献   

18.
出生在河南省平舆县东和店乡木香店村的李恩恕,本是一位土生土长、大字不识一个的农家娃。然而,50年前他突然作出的从军决定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在1956年至1971年的十几年间,他分别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宋庆龄、叶剑英、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有越南领导人胡志明驾驶过飞机。不久前,笔者采访了回家乡省亲的73岁高龄的退休老人李恩恕,听他讲述了自己从军后的传奇经历,以及领袖们至今鲜为人知的故事。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毛泽东问他:“见没见过我?”1955年秋,李恩恕从长春第二航校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空军独立…  相似文献   

19.
霞飞 《党史博采》2004,(12):4-10
从1975 年9 月到1976 年9 月,是毛泽东在世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毛泽东的心情是复杂的。在这一年里,他做出的重要决定虽然有失误,但他做出的一些带有关键性的决策仍然证明了他的英明。他晚年的一些行为,仍然证明他与人民心连心。1975 年9 月,毛泽东自己决定评《水浒》收场,他仍然支持邓小平整顿1975 年7 月下旬,毛泽东的眼睛做了白内障手术后,看东西很困难,便由中央办公厅找来北京大学教师芦荻帮助他读古典文学书籍。8 月14 日,毛泽东在读古典小说《水浒》时,谈了一些对这部小说的看法。第二天,芦荻把毛泽东的谈话整理成一份谈话记录。因为毛…  相似文献   

20.
李庆刚 《党的文献》2012,(5):119-122
1956年9月13日,在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陈云被提名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会上,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陈云:“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我过去还有些不了解他,进北京以后这几年,我跟他共事,我更加了解他了。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毛泽东是以政治家、战略家的眼光来评价陈云的,其中蕴含着毛泽东对陈云思想方法和品格风范的肯定与赞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