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冷艳 《奋斗》2014,(5):44-45
为大力推动企业依法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全总启动工资集体协商三年规划,现在已建工会组织的企业80%以上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重点是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在扩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覆盖面的同时,不断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通过劳动关系双方的协商来确定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有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我国的工资集体协商的推动力度加大,但在实效性方面却不尽如人意.在当前经济和劳动关系形势下,我们应该把解决问题的着眼点放在现有的政治体制框架内来探讨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效问题.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是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的突破口和发展方向,它弥补了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缺陷,抓住了行业共性问题,双方地位对等,协商更有实效.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中国社会矛盾的凸显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正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的工会是工资集体协商的两大主体之一,然而新形势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完善要求工会的积极转型和作用的有效发挥。工会地位应从依附向独立转型,工会职能应从福利型、管理型向维权型、代表型转变,以行业工会、区域工会为代表的工会组织体系创新需不断推进,工会的协商能力亦需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提升。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工会在工资集体协商中以及该制度在社会管理创新与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在2011年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活动月中,农八师一四七团工会以"规范10道协商程序、健全10种档案资料"为抓手,大力加强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截至今年3月底,全团32个建会单位按规定建立了平等协商制度,签订了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议,占应签总数的100%。  相似文献   

5.
正工资是劳动关系双方物质利益的焦点,是劳动关系最实质的核心问题。加强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协调和稳定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全总将工作重点放在了"两个普遍"的推行上,通过出台各种法规和政策,保证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落实,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前,在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成为稳定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但从目前推行的具体情况看,无论在理论上或是实践中,工资集体协商仍然存  相似文献   

6.
问:什么是工资集体协商? 答: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支付办法、工资标准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所谓工资协议,是指专门就工资事项签订的专项集体合同。这一概念的涵义包括:工资集体协商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本单位职工,职工方由工会代表或由职工民主推荐代表,企业方由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其指派的代表。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主要是与工资有关的事项。工资集体协商必须坚持平等合作、协商一致的原则,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和程序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受法律保护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7.
《江淮》2011,(8)
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工资集体协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工资协议的期限;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奖金、津贴、补贴等分配办法;工资支付办法;变更、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双方认  相似文献   

8.
工资是民生之本,工资收入分配是劳动关系的核心问题。实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正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调整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国家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目的是建立劳动关系的自我约束机制,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但是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在各地表面繁华的背后并未取得显著成效,仍然面临种种现实的困境,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屡次发生罢工甚至更为恶性的劳资冲突事件,说明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与完善。一、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面临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农十二师建筑公司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快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步伐,受到农十二师工会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深入,天正建筑公司职工队伍不断壮大,合同制职工由原来的11名增加到现在的80余名。此前,由于没有形成工资集体协商的解决机制,师属团场、企事业单位的分配方案的实现形式更多采用职代会决议、甚至行政命令的形式,既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企业的运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求贤》2010,(10):54-54
为了规范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行为.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日前。天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天津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分总则、工资集体协商代表、工资集体协商程序、工资集体协商内容、工资集体协议、法律责任、附则等七章共33条。9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2.
李因才 《廉政瞭望》2010,(15):46-46
中国总工会日前要求,各级工会要力争到2012年基本在各类已建工会的企业实行集体合同制度,全面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对未建工会的小企业,通过签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努力提高覆盖比例。  相似文献   

13.
<正>近期,农一师阿拉尔市推动非公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集中行动"取得突破性进展。据最新统计,师市27个农牧团(场、处)公司都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签订工资集体协议的非公企业31家,覆盖职工3714人。  相似文献   

14.
张余华 《唯实》2007,(8):122-124
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推进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举措,是铺就社会和谐的基石;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改善企业管理、提升劳资互利共赢的重要环节,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根基;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企业工会应发挥主导作用,夯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协商民主的内核:在党际协商与党群协商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协商民主的内核.目前学术界实际存在"党际协商论"、"公民协商论"和"折衷协商论"三种观点."党际协商论"由于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事实性而具有较为优势的话语地位,而"公民协商论"和"折衷协商论"则却处于相对弱势."公民协商论"的主要不足是缺乏对中国实践的现实考虑,"折衷协商论"则在协商概念内核的表述上较为模糊,而基于这两者提出"党群协商论"的观点是意图说明:中国协商民主的内核更可能处于党际协商与党群协商之间,党际协商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历史制度的积淀,而党群协商则更多地反映了人民民主的规范性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影响小微企业劳动关系主要因素就是员工的劳动报酬问题,因劳动报酬问题引发的劳资矛盾成为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主要矛盾之一。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协调劳资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建立小微企业工资支付、管理等制度,不断深化小微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可以有效解决小微企业拖欠和克扣职工工资的问题,确保职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一、小微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17.
<正>2月6日,三师电力公司召开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会议,就2015年职工集体合同的签订和工资协商事项进行洽谈。三师电力公司把加强民主管理,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提高职工"三权"重要抓手。每年工会代表全体职工与行政方进行集体协商并签订《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和《女职工专项合同》,完善了企务公开制度,依法产生工资集体协商代表,认真履行程序,坚持沟通、协商、签约、审核、监督五个程序。  相似文献   

18.
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给劳动经济领域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实际管理问题.其中,一个至关重要并十分复杂的敏感问题——如何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分配制约机制,已很现实地提到我们面前.现在新的探索途径已经出现,并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制度.何谓集体谈判?国际劳工组织认为,集体谈判是通过雇主代表和工人代表之间的合同来确定劳动者的工资、劳动条件的法律程序.本文从工资角度对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制度作几点思考.一、企业工资协商谈判 的特点和作用1、企业工资协商谈判的特点(1)协调劳资矛盾性.企业工资协商谈判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不管在何种社会制度条件下,劳资双方总是一对利益各异的矛盾体,双方关系的调节程度,对企业乃至国家经济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政党协商在我国协商民主体系的新格局中地位突出,对其他协商具有示范意义。推动我国协商民主整体、协同发展,需要政党协商与其他协商的协同联动,发挥政党协商对其他协商的引领、辐射作用。与政党协商制度优势及现实需求相比,政党协商实践特别是地方的政党协商需要通过明确协商双方的权责、细化协商内容、规范协商程序、健全协商机制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第三条工资集体协商遵循合法、公开、平等和协商一致的原则,兼顾企业和职工双方利益,保障职工实际工资水平与企业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及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第六条工资集体协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一)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分配形式;(二)企业职工年度和月平均工资水平、福利和调整幅度及调整办法;(三)津贴、补贴标准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