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食品安全是当前我国乃至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制定《食品安全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保民生"的迫切要求,是"保稳定"的必然需要,是实现"保增长"任务的重要体现。2009年的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确立了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统一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建立食品召回制度,明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强化了违法生产经营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正式替代原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开始实施。《食品安全法》虽然与《食品卫生法》只有两字之差,但却体现了政府对食品安全所给予的高度关注。由“卫生”到“安全”,两个字的改变,折射的是我国食品安全从立法观念到监管模式的全方位巨大转变。即从注重食品干净、卫生,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外在为主,转变为深入到食品生产经营的内部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3.
尽管2007年公布实施的我国《食品召回管理规定》确立了食品召回制度,2009年公布实施的我国《食品安全法》又进一步提高了食品召回制度的法律效力及许多配套措施.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层出不穷,同时问题食品的召回也遭遇了执行难的困境.真正落实我国现有的食品召回制度,其核心在于明确食品召回制度中各主体的法律责任,明确监管主体的责任、强化监管对象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不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损失和影响。为了减少和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2009年2月28日通过,并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与以往有关规范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相比,《食品安全法》在许多方面有所突破,尤其是在监管部门的设置、监管制度的设计及监管职能的规定上体现得更为明显。这些突破为监管部门依法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彰显了我国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决心,是有关监管部门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新依据。  相似文献   

5.
沙敏 《北京党史》2009,(4):50-52
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从1953年卫生部颁布的单项法规《清凉饮食物管理暂行办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国的食品卫生管理立法走过了近60年的漫长路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首次统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首次明确无害添加剂也不能擅自添加到食品中等条款.为解决百姓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法律保障。 回首关于食品卫生管理立法历程.从国家到北京市地方政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建立到不断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最近,农业部与卫生部联合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该标准将成为我国监管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唯一强制性国家标准,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以来,农药残留标准制修订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有效解决了之前农药残留标准并存、交叉、老化等问题,实现了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的合并统一。  相似文献   

7.
《北京支部生活》2009,(11):70-70
依据《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北京市工商局从9月1日起对全市范围内的商场、超市、市场、食杂店以及影剧院、加油站、报刊亭等有从事批发或零售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的经营企业和个人实施食品流通许可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方面存在食品生产、销售监管乏力,食品安全恶性案件层出不穷等较为严重的问题。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食品安全立法不足,安全监管不力等。针对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现状,文章认为应采取出台《食品安全法》、优化监管组织结构、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等措拖。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法领域的自我规制手段具有弥补政府监管专业性不足和效率低下的重大作用,同时在类型上也发展出以标准与认证、流程监管、与第三方签订合同为代表的形态。中国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明确了自我规制的基本思路,并确立了三种具体类型,有着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的鲜明特征。食品安全治理中的自我规制也会面临民主正当性不足和政府不作为的潜在风险,需要我们在实施《食品安全法》的时候予以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10.
孙鹏 《奋斗》2013,(7):54-55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已开始实施,《食品安全法》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监管的全过程,对涉及食品安全的相关问题作出了全面规定,从机制体制上全方位构筑食品安全法律屏障。但是各地监管部门依旧周期性地曝光问题食品黑名单,在流通领域进行的食品例行检查中,不合格的食品仍源源不断地进入流通市场。  相似文献   

11.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李克强强调,对于侵害公众食品安全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此次修法将建立最严格的监管处罚制度,加大处罚力度,并加重问责地方政府负责人,力求保证人民"舌尖上的安全"。"舌尖上的安全"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提及,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迅速建立监管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只有"说"还不够,后续的行动才是关键。贯彻最严食品安全法,关键要突出三个最严。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9号主席令予以公布。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13.
2009年2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是我国对食品安全进行的第一次专门立法,也是对世人高度关注中国食品安全的一个卓有成效的回应。《食品安全法》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对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权限分工进行了具体的说明,把各部委的分工进行了界定,并提议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来进行总体协调。  相似文献   

14.
杜谦 《江淮》2011,(8):47-48
三聚氰胺奶粉、化学火锅、苏丹红……媒体接连曝出的食品安全事件,让人感到"没什么可吃了,吃什么都不安全"。而2009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替代了之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从"卫生"到"安全",两个字的改变,表明我国食品安全从立法观念到监管模式的全方位重大转变,食品卫生法关注食品外在的东西,即是否卫生干净,而食品安全法防范的是食品吃了以后产生的潜在危害。该法运行已经两年有余,虽然没能从根本上遏制住食品安全事件,却也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实在的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食品安全关系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是民生的基础和最重要的保障。在此对《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作以解读,为全民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增强企业守法经营意识、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奠定法律基石。  相似文献   

16.
<正>全省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新《食品安全法》,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更好地为全省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切实维护食品公共安全,为贵州同步小康提供强有力的食品安全保障。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新《食品安全法》)已于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堪称"史上最严"食品法典。全省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新《食品安全法》,依法  相似文献   

17.
王萍 《实事求是》2012,(2):81-83
我国已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自1997年颁布实行,讫今为止已修正了8次,其中涉及食品安全的几个重要罪名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罪;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等,对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建议进一步完善刑罚设置,在现有罪名的基础上,对危害极大的行为增设相应的罪名,对食品安全犯罪进行更有效的打击。  相似文献   

18.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指出,保障食品安全关系每个消费者切身利益。修订食品安全法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高度重视。修订草案重点作了以下完善。一是对生产、销售、餐饮服务等各环节实施最严格的全过程管理,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完善追溯制度。二是建立最  相似文献   

19.
仅仅因为3包过期饼干,却付出了被罚5万元的惨痛代价。北京市通州区一家超市因销售过期食品,再加上自身管理存在很多漏洞,被工商执法人员依据《食品安全法》对其作出了5万元的行政处罚,这是食品安全法中相应罚则的最上限。  相似文献   

20.
要讯     
食品安全拟建最严处罚制度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指出,保障食品安全关系每个消费者切身利益。修订食品安全法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