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党课》2013,(1):4-4
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深化改革开放,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3,(8):57-58
法治是凝聚改革共识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从法治原理来讲,恪守法治与深化改革总体上是统一的、一致的,但在某些方面也会有不统一、不一致的现象,尤其是一些地方和部门搞的“先行先试”的试验性改革,一些敢闯法律和政策“禁区”的探索性改革,一些涉及合法性的改革尝试,必然会挑战既有的法治秩序和法治权威,出现所谓“良性违法”等改革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凝聚改革共识。一方面,全社会应当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尽可能达成为什么要改革、改革什么和怎样改革的共识,从而为深化改革、突破改革难关提供充分的民意支持和合理性前提;  相似文献   

3.
吴强 《学习月刊》2012,(19):20-22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垄断行业改革有明确要求:“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当前,在关于垄断行业改革的讨论中.存在不少似是而非的观点.有的观点有误导作用.不利于凝聚改革共识.有必要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4.
王春 《廉政瞭望》2012,(23):14-16
党的十八大说:“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如何实现?改革就是一把钥匙,能凝聚我们社会最大的共识与勇气。我们看到,近日的舆论媒体频频发声,为社会症结与改革密集地鼓与呼,实际上就是带着历史温度与民众期待,在传递这样的共识。而十八大后,无论是书面报告还是新领导人口头上对改革的强调,更是将改革共识再升温。本期策划中,我们带着探寻顶层智慧的思考走了基层,力图呈现近十年来国家多个层面改革思维的生机与脉络,并继续叩问下一站的方向与未来。  相似文献   

5.
2013年热词     
11月9日至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全面改革。绘制的壮丽蓝图举国振奋。党中央的智慧与勇气、全社会对改革的共识与支持,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坚实基础.中国一定会有更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习近半总书记指出,改革一定婴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克服部门利益的掣肘,以积极主动的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举措。全面深化改革,不能坐而论道,要从各条战线、各个领域,以及我们每一个人做起。因此,质监系统的改革也要从实际出发,不等不靠,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往前走:  相似文献   

7.
改革,下一站     
《廉政瞭望》2012,(12):14
党的十八大说:"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如何实现?改革就是一把钥匙,能凝聚我们社会最大的共识与勇气。我们看到,近日的舆论媒体频频发声,为社会症结与改革密集地鼓与呼,实际上就是带着历史温度与民众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能力。”然而.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的能力,关键是提高决策决断能力.核心是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基础是提高凝聚共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2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深化改革遇到的困难和阻力越来越大。当前,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方位,我们不能设想再有一次“南方谈话”,值得记取的是“南方谈话”以思想转变和认识统一推动改革的特别意义。面向未来,必须凝聚改革新共识,推动改革再出发。  相似文献   

10.
深刻理解“四个伟大”重要论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进行伟大斗争”是勇气,需要我们敢于直面挑战,勇于化解各类矛盾;“建设伟大工程”是基石,需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伟大事业”是旗帜,需要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建设;“实现伟大梦想”是目标,需要我们凝聚改革共识,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1.
孙立平 《学习月刊》2012,(11):19-20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改革的呼声再起.改革共识又重新开始凝聚。这一波对于改革的重新呼唤.发生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中: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历时30多年的中国改革一定程度上已经处于停滞状态。而在这种停滞状态背后.就是“在改革和转型过程中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阻止进一步变革的过程.要求维持现状.希望将某些具有过渡性特征的体制因素定型化.形成最有利于其利益最大化的‘混合型体制’”。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将其称为“转型陷阱”.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和社会问题在不断积累.危机日益显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目前改革共识的重新凝聚.是基于对改革停滞所形成的现状和问题的不满。  相似文献   

12.
《改革是最大红利》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内容简介]《改革是最大红利》鲜明地定位于通过改革推进中国全面发展的主题,从“凝聚改革共识”“推进全面发展”“改革惠及民生”“改革红利专家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阐释。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改革的阐释,也可看到当前中国社会关注的重大改革问题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中国,要真正达成改革认同,凝聚改革共识,必须有效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改革共识的引领作用。文章从内涵同质、思想同源、目标同构、实践同一四个方面,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改革共识的可行性;从国家、社会、个人等三个层面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凝聚改革共识的引领力;从改革共识的难点问题入手,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改革共识难点问题的解决路径,实现对凝聚改革共识的引领。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3,(7):9-9
中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主要动力是改革开放,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两个首年”的奋斗目标和振兴中华的“中国梦”,主要动力还是改革开放,这个法宝不能丢。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改革共识,打破部门,  相似文献   

15.
现行宪法,即82宪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主席制度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突出表现为由“虚位元首制”向“三位一体”实权元首制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对建国初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制和54宪法的回归,更与古今中外政治历史的常识相暗合.在由“强人政治”向“常人政治”过渡的“宪法时刻”,经由历史常识凝聚改革发展的宪法共识,无论在学术思辨还是政治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铜仁是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最艰巨的地区之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上来,坚定改革信心,凝聚改革共识,紧紧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一子落而全盘活”的关键环节,大胆先行先试,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举措新成效努力开创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汉朝初年,有个才子叫贾谊,18岁名扬天下,20岁被汉文帝重用,无论撰文、谋事,都出类拔萃。但雄才大略却遭朝中权臣排挤、谤毁,不断地被贬谪, 在33岁上就郁闷而死。究其原因,是他不善处理与皇帝的关系,也不善处理与权臣的关系,却想在一朝之间实施自己的改革措施,受挫后便自伤哭泣,又缺少基本的政治勇气。苏轼说他:“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相似文献   

18.
姚晓东 《实践》2013,(5):37
医保全覆盖后怎样再提升?异地高考破题后如何保障公平?今年全国"两会"上,改革再次成为关键词。"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代表委员争相为改革献策建言,努力让"两会"成为凝聚改革共识的平台。小组讨论时,有代表说,过去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变成了问题,这是改革的成就之一,体现了中国社会向更高层次发  相似文献   

19.
公车必须改革,这是全社会上上下下多年来的共识。但笔者以为,公车改革既是一个“经济命题”,也是一个“制度和价值命题”。改革的意义不仅要讲“小道理”,算经济账;而且要讲“大道理”,算政治账,要从反特权腐败、树立公仆形象、凝聚民心的政治高度来认识。  相似文献   

20.
改革话语不能凭空出现,新时代改革话语的建构既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新时代改革话语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话语阐述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思想。新时代改革话语有利于凝聚改革共识,掌握改革开放领导权;推进改革进程,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的选择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