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职工说她是天山脚下的"梅莲";同事说她把别人的命看得比自己还"金贵";丈夫说她总是顾"大家"舍"小家";儿子说她:"你对别人的孩子比对我还好";她自己说:"我干工作不求轰轰烈烈,不求惊天动地,只求踏踏实实把工作干好。"这个"她"就是农七师2010年度敬业奉献模范、一三○团九连卫生员母新玲。  相似文献   

2.
正七师一三○团育才路社区常明臣、张爱云夫妇热爱公益,乐于助人,把社区居民当作自己的亲属和朋友,谁家有困难都会及时伸出援手,夫妇俩像一根蜡烛,默默燃烧自己,在社区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张爱云今年71岁,丈夫常明臣72岁,都是1968年3月支边来疆的老军垦,他们扎根兵团、建设兵团、热爱兵团、奉献兵团,执着地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抛洒在一三○团这片热土上,先进生产者、拾花能手、播种能手  相似文献   

3.
春节前夕,七师首届胡杨河冰雪文化旅游节在一三○团共青镇盛大开幕:惟妙惟肖的主题冰雕,华美缤纷的盛世花篮,气势恢弘的书画作品,多姿多彩的冰上运动吸引了奎屯周边地区和该团万名干部群众前来观看、游玩。成功举办首届胡杨河冰雪文化旅游节是一三○团坚持"强团富民、文化先行"理念、全面加强团场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一三○团以提高干部职  相似文献   

4.
临近冬至,七师一三○团处处呈现着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天寒地冻"这个词成为团场职工最常说的一句话。但是,十连职工赵桂英的心里却是热呼呼的:去年在奎屯市区新购的楼房,上个月已经装修好,新年可以在里面过了;这个月夫妻俩又不远万里从江苏徐州开回了一辆新车。今年46岁的赵桂英,原本是昌恒公司棉纺织厂一名女工,2004年调入团加工厂当上了一名质检员,2010年转岗分流到十连当了农工。  相似文献   

5.
1994年春天,齐瑞丽与丈夫陈三帅领着4岁的女儿陈文静,从河南来到农七师一三○团七连,当年他们承包70亩棉花,从春耕到春播,从放苗到管理,辛勤劳作了一年,收获  相似文献   

6.
家和万事兴     
正今年44岁的敬菊琼曾是七师一三○团棉纺厂的一名普通职工,丈夫也在厂里工作,后来,精明的敬菊琼瞅准商机,于2000年开了一家雪儿商行。2008年,胡军权在厂里工作时,不慎被机械砸断了脚背,敬菊琼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悉心地照顾丈夫,为丈夫买来营养品,并按照医生的嘱咐督促丈夫按时服药,经过她的悉心照顾,很快丈夫胡军权就康复了。2014年,敬菊琼、胡军权夫妇开  相似文献   

7.
一个男性化的名字,却又天生一副柔弱相,这便是于永强了。作为一名纺织女工,于永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被大家称颂为闪光的织女星。爱岗敬业,使“织女星”初绽光芒1998年,适逢一三○团昌恒公司棉纺织厂技改工程招工,刚刚高中毕业走出校门的于永强就带着父母“只要功夫真,行行出状元”的嘱托来到了织布机旁。没想到的是,困难、考验、挑战接踵而来,进厂  相似文献   

8.
在农七师一三○团昌恒公司棉纺织厂,有一位技术员,他每年为企业节约的技改资金不下几十万元。他就是多次获得“兵团QC技术成果奖”,师、团“经济技术创新能手”称号的顾文明。 1977年,年仅22岁的顾文明来到昌恒公司棉纺织厂,成了前纺车间一名梳棉保全工。他虚心向同事和有经验的师傅们请教,同时还自费购买技术方面的书籍,认真学习理论,研究业务。短短几年时间,他由一名普通的梳棉保全工很快就被车间提拔为该工序设备技术员,并负责日常的设备维修管理。 FA221梳棉机龙头齿形传动带属专用带,改造前该皮带使用寿命短,一个季度就需要更换一次,每根皮带价格600元左  相似文献   

9.
夏日的一天,在七师一三○团医院B超检查室外,5、6个病人正在排队等待;检查室内,一位中年女医生正在有条不紊地为病人进行检查,然后撰写病历。患者葛成瑞看着忙而不乱、态度和蔼的医生孙俊芳对老伴说:"孙医生对待病人和亲人一样,难怪大家都喜欢找她看病。"1991年到一三○团医院工作的孙俊芳,20年间,她早已记不清有  相似文献   

10.
<正>在农七师一三○团机关四楼会议室里,二连农工刘泰群面对着100多名来自一线的党政领导、农业技术员、职工代表侃侃而谈:"我种植番茄最成功的经验就是采用了一水一肥种植模式,从而取得了较好的产量。"随后,四连农工王代风说":我去年种植了64亩番茄,  相似文献   

11.
<正>在农七师一三○团共青镇西面五六公里处,有一片美丽的地下世界——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胡杨河。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每年都会陪客人来这里几次,每当这时,我都会想起当年母亲为我在胡杨河中"捞"学费的情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胡杨河景区还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除了大片的原始胡杨林外,不时还可以看见野鸡、野鸭、野兔掠过,野鱼更是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2.
"以和睦幸福为荣,以伤风败家为耻;以尊老爱幼为荣,以忤逆不孝为耻"这是农七师一三○团四连制定出台的"家庭八荣八耻"中两条宣传标语,也是一三○团组织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中的一个内容.  相似文献   

13.
和谐的港湾     
今年38岁的任东山是七师一三○团建安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在他家里,同时赡养着父亲和岳父两位老人,他们五口人同吃一锅饭,同住一个屋;一家人互相关爱,和睦共处,其乐融融.2008年,被评为团和谐小康家庭.  相似文献   

14.
正她曾走进一三○团"感动共青"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社区道德讲堂,2014年8月还参加兵团卫视《快乐一线》栏目在一三○团的节目录制,成为全团干部职工、社区居民群众称赞的孝老爱亲模范。她就是现年55岁的一三○团育才路社区居民姚冬梅。姚冬梅1987年与情投意合的小伙子李新光结婚,  相似文献   

15.
<正>怎样激励职工主动偿还过去欠款?怎样鼓励职工更好地履行合同?农七师一三○团采取对职工进行百分量化考核的办法,为职工建立诚信等级,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难题。一三○团从职工参加培训学习情况、土地承包费用上缴情况、还  相似文献   

16.
天使的爱     
时间:大年三十下午 地点:平房客厅内 人物:丈夫——农十三师柳树泉农场电管所职工 妻子:农十三师柳树泉农场医院护士。 老大娘:68岁,因骨折曾在医院住院治疗,痊愈出院 道具:二把椅子、茶几,电话机、拖鞋。 丈夫:(提着年货)春节放假,人家都是夫妻俩办年货,而我们家只有我一人,结婚5年了,她平时不顾家,放假还在值班,可不能娶个护士当老婆呀!等她回来过年,那就等到驴年了!  相似文献   

17.
石小风的丈夫是农七师一二九团二连的机务副连长。自1992年他们结为伉俪以来,石小风始终把丈夫的工作放在首位,从未插手丈夫的工作,家里的事情无论多重要、多累、多难,石小风总是一个人扛着,从不在丈夫面前说句怨言。她总是说:"既然丈夫是一名基层连队的领导,就要多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家里有我你就放心  相似文献   

18.
农七师一三○团本着团场引导、职工自主经营的原则,鼓励职工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围绕特色做文章,以新见长,以质诱人,以鲜取胜,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近几年,一三○团二十三连紧紧依托靠近团部、人口流量大、交通便利、市场活跃这一地缘优势,菜农在种植模  相似文献   

19.
农七师一三○团的职工业余文化创作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一些业余文学爱好者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农场业余文化创作队伍自发形成。1966年春,《新疆文艺》副主编梁家祺、著名作家王玉胡、权宽浮来一三○团举办业余创作培训班,10余名青年作者参加了这次培训,《新疆文艺》为这次培训活动发了一个专辑,揭开了一三○团职工业余文艺创作的序幕。著名长篇小说《苍天在上》的作者陆天明这时开始崭露头角,他采写的消息《要打翻身仗思想先革命》刊登在《跃进之声》的头版头条。上世纪80年代后,一三○团的群众业余  相似文献   

20.
<正>职工素质培训是老生常谈,如何让这一常规工作开展得更有新意?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人类在学习的过程中,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参与得越多,记忆得就越长久。农七师一三○团将这一科学成果应用到了职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