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司法》2013,(8):23-23
近年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不断拓展法制宣传教育平台,增强了法制宣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截至目前,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以单位名义在新浪、腾讯等网站开办的官方微博已超过1000余家。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数据表明,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新媒体时代,网民越来越多、移动上网越来越普及、网上信息对现实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截至2012年12月,我国网民人数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提高到  相似文献   

2.
论政府上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信息大潮席卷全球、网络技术方兴未艾的时代,上网已是一股历史潮流.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构,承担着大量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职能,政府上网已势在必行.我国于99年正式启动"政府上网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本文试从政府上网的概念、发展、积极作用和所需注意的问题来探讨政府上网,力求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政府上网工程".  相似文献   

3.
一、我们进入了网络时代 毫无疑问,我们进入了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工作离不开互联网络。 据有关资料表明,2000年,国际互联网上将有100万个接入网络,一亿台计算机和10亿个用户,而我国的CNNIC在1999年12月31日统计出如下数据:我国上网计算机共350万台,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41万台,拨号上网计算机309万台,我国上网用户人数有890万,其中专线上网的用户数约为109万,拨号上网的用户人数为666万,除计算机外使用其他  相似文献   

4.
数字滚雪球 近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本公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老龄化数据显示:到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1.44亿,占总人口的11%.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得以建立起来,全国各地和各级政府均出台诸如电子政务、新闻发言人、政府上网工程等信息公开制度,推动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保障的是公众的知情权抑或其他?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受到限制,政府信息公开缺乏监督机制和制度保障,司法救济途径不明确等。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最后一个年头,我国政府信息技术应用又掀起了新高潮:省级以上政府都将在1999年上网。这无疑将给我国网络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加速我国Internet的发展。毋庸置疑,Internet的发展必将加速信息的传播,开发我国丰富的信息资源;Inter-net的发展也必将带动整个IT产业的发展,缓解我国就业危机,为更多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机会。但是,与此同时,Internet也会将大量的色情、暴力信息提供给“信息时空”的“冲浪  相似文献   

7.
政府上网工程的法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政府上网工程及由此引发出的问题   1999年 1月 22日,由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信息中心主办、联合 48家部 (办、局 )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在北京举行,揭开了中国政府上网工程序幕。①半年之后,据设在中国电信数据通讯局的政府上网工程服务中心调查,我国各级政府域名下的网站已经达到 1564个,是 1998年的 10倍多。其中 720个政府部门拥有网络主页、国家部委上网 63家,省级政府开通站点 174个,地市级以下建站点 467个,电信部门为此开通专线 198条。通过上述网站的初步运作,已使部分网民开始感受到…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截止2009年6月底,网民规模、宽带网民数、国际顶级域名注册量这三项指标中国均位居世界第一,其中网民规模达3.38亿,较2008年底增长了13.4%。在全球人口为60亿的情况下,全球上网人数大约在10亿人以上。  相似文献   

9.
第一条为了加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管理,促进互联网上网服务活动健康发展,保护上网用户的合法权益,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和有关法律、其他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办、经营、使用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及对其实施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是指通过计算机与互联网联网向公众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的营业性场所(包括“网吧”提供的上网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化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网络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各个领域。企业上网,学校上网,医院上网……从1999年开始,中国政府上网工程也开始启动。 放眼世界,政府上网已不是时髦举措,早在30多年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了政府网络建设,而今已经发展到信息化建设。如今,网络技术应用的领域已渗透到政府职能的各个方面,政府信息化建设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全球这样一种国家信息化的趋势,人们开始沉思,中国政府的上网之路到底会不会很难?  相似文献   

11.
据国家计生委有关部门数据统计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44亿人,已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强,伴随而来的是老年人犯罪的现象也逐渐增多,老年人犯罪问题有日益严重的趋势,但是老年人是一类特殊的主体,对他们的犯罪的惩罚要区别于一般的犯罪主体。我国目前也没有专门对老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进行立法,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对老年人犯罪进行刑事处罚才能达到更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本文结合司法实践,就老年人刑事责任的解决对策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截止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随着人们在互联网传播思想和进行交流,各种新兴媒体和信息通道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例如博客、播客、论坛、通信软件(QQ、MSN)、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平台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网络信息的产生和传播.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快,没有地域限制,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和敏感问题,瞬间通过互联网的各种媒体通道就传遍世界.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现实里的社会舆论的风向标,正深刻地改变着社会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日益展示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因此,网络舆情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政府的执政形象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2002年度抓获网上在逃人员6438名,网上作战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是,河北省追逃工作仍然存在应上网而未上网、信息质量差、上网查询比对率低以及各警种追逃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2002年度河北网上在逃人员分析抓获网上在逃人员基本情况河北全省公安机关2002年度共抓获在逃人员6788名,其中网上在逃人员6438名,未上网在逃人员350名。抓获的网上在逃人员中,外省市网上在逃人员607名,本省外市网上在逃人员146名,本市网上在逃人员5685名。抓获的未上网在逃人员中,外省市未上网在逃人员248名,本省外市未上网在  相似文献   

14.
企业上网的大潮正以一种无法想象的速度席卷全球,我国企业上网也呈“一夜梨花遍地开”之态势。纵观、分析目前的企业上网情况,可是我们不难发现目前企业的上网存在如下十个方面的误区。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电子化政府热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洁 《行政与法》2004,(8):76-79
目前,电子化政府已成为世界各国建立透明政府的热点和趋势,我国自1999年推进“政府上网”工程以来,各地政府电子化已有所推进,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程度较低,为社会提供信息的方式和渠道过少,程序方面缺乏保障和救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政府电子化的发展。通过对我国电子化政府的涵义、特征及发展现状的分析,借鉴西方国家法制和历史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提高公务员素质和行政效率,确保电子安全等有效措施,以推进民主政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蒋志培  LiaoZhenyun 《中国法律》2004,(3):12-15,65-69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网民已有7950万户,上网计算机3089万台.有近59.6万个网站,与此同时,人民法院受理涉及网络的纠纷已经层出不穷,其中网络着作权纠纷首先[登台亮相]。我国2001年修改後的着作权法确认了网络传播权,而在这部法律修改前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大潮席卷全球、网络技术方兴未艾的时代,政府上网势在必行.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和知识创新工程,政府上网对政府科学理政有着极大的意义.但是,目前"政府上网工程"虽能平稳推进,实际存在的突出问题还不少.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向纵深发展的策略,建设更加合乎其理性思维的电子化政府.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1999年我国政府正式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它是我国网络化时代的里程碑。随着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它不但密切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而且更便于政府间的及时沟通。政府工作人员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电脑网络办公,这样一来就使得政府工作人员从繁杂的手工办公活动中解脱了出来,并且大大提高了政府机关的行政效率。政府上网正成为一个时代的潮流。但是,目前在我国,政府上网也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研究和解决。 一、政府上网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观念问题。目前一些…  相似文献   

19.
黄忠 《北方法学》2012,(6):87-94
裁判文书的上网是落实审判公开的一项有力措施,但其对隐私权的威胁亦不容忽视。裁判文书的全文上网原则上应预先获得当事人的同意,当然,若裁判文书涉及公共利益,则隐私权也应受到限制。但因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将裁判文书上网时,仍应对具有可识别性的个人信息和其他重要信息予以保密。被害人、证人、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应予特殊保护。调解书原则上不应通过网络公开。  相似文献   

20.
行政论坛     
《行政与法》2002,(10):11-12
1999年,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我国“政府上网”工程全面启动。截止2000年1月,国务院有关部门已建立站点52个,gov.cn下的政府网站已经达到2479个。以构建“电子政府”为根本目的这一工程也给行政学研究带来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