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式温暖     
林中洋 《法制博览》2011,(14):19-19
不久前,我接到一位编辑的邮件,他们的杂志转载了我的文章,想给我付稿费、在邮件的最后,这位编辑写道:“初春时候,乍暖还寒,请注意保暖!”看罢,我小小地吃了一惊。我与这位编辑素昧平生,就连对方是男是女都不知道,他竟然嘱咐我这个!尽管我知道类似的客套在中国不算什么,而且这位编辑肯定会给所有他的作者都送上同样的祝福,可我还是感到了一丝淡淡的温暖。  相似文献   

2.
李北方 《南风窗》2014,(9):96-96
李敖说,世界上最恐怖的动物是前妻。我没有前妻,对此论断不敢妄评.但我知道有一种动物比较恐怖,而且可以肯定地说,很多人会跟我有同感。这种动物叫“马院老太太”。  相似文献   

3.
路人甲     
麦小麦 《法制博览》2011,(16):80-80
采访一位城中名人,聊到我们有位共同的熟人,没想到他竟然动容:“她是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如此煽情的话,自然会被我传到她处,谁知道她的反应完全不在意料中,她淡然说:“他?路人甲而已。是不是他的重要他人太多了?  相似文献   

4.
从浮躁到烦躁“我不知道我今天在干什么我不知道我明天会做什么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广州环市东路上一间幽暗的酒吧里,一名外  相似文献   

5.
朱慧憬 《法制博览》2010,(12):66-67
中国人的文化决定了中国人有独特的婉转的语言表达,这种表达并不是说谎。有时候我迫于环境,说了“假话”。其实,你怎么知道说真话的“我”是真的,还是不说真话的“我”是真的呢?  相似文献   

6.
黄毓璜 《法制博览》2010,(10):70-71
小时候,读那篇就世界级著名童话改写的关于“狼来了”的课文,知道了说谎会有些严重后果,也深深同情那个孩子的不幸:估计其年龄跟自己相仿,我正天天背起书包上学校呢,他却已经担当起了牧羊人的差事。那个“狼来了”的诳语。或许缘于难耐山上的孤独寂寞,或许出于孩子们通常会有的好奇心理,或许竟不过是害怕狼会突然袭击过来——就是一种发自自我保护和责任意识的几度“演练”也未可知。稍后,又读到一个关于“烽火台”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不知道为什么,凌晨偶尔会醒来,偶尔还会胡思乱想。有一天,脑子里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题目。“趣味”忽然想到这题目,不过是想起了鲁迅自己说的一段话:“我从前也很想做皇帝,后来在北京去看到宫殿的房子都是一个刻板的格式,觉得无聊极了。所以我皇帝也不想做了。做人的趣味在和许多朋友有趣的谈天,热烈的讨论。做了皇帝,口出一声,臣民都下跪,只有不绝声的Yes,Yes,那有什么趣味?  相似文献   

8.
郑贺秀 《法制博览》2011,(7):F0002-F0002
上中学那会儿,学校让写大字报,内容是批判“孔老二”的“学而优则仕”。语文老师则悄悄叮咛我,批是批,可不能当真啊!我就问,既是批了,为何又不能当真?老师说,以后你就知道了。 后来,就真知道了。点灯熬油十几年,考了大学,分了工作,还混了个小官当。就特感激那幂老师。否则,现在可能还顶着阳婆在地里锄玉蔓呢。“学而优则仕”,“孔老二”说得没错!  相似文献   

9.
怨自己     
鲁迅的母亲说鲁迅“实在是气极了才骂人的”。我不知道鲁迅骂完人之后会不会后悔?也许不会.他临死前仍是坚称“一个都不宽恕”。而我骂完人之后经常很后悔。前几天写了一篇骂余秋雨的文章,现在看来觉得真是无聊。我为什么要骂他呢?是因为晚饭后犯懒。没出去散步,而是靠在沙发上看电视,结果就看到了他,就想起要骂一骂他。这种文章能有什么好效果吗?  相似文献   

10.
朱坤 《法制博览》2010,(16):57-57
10岁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读错了一个字。我听了马上站起来,大声说:“老师,这个字你读错了。”老师很不高兴:“你怎么知道我读错了?”“昨天晚上我哥就告诉我这字怎么读了。”从那以后,这个老师就不喜欢我了。为此,老师说我“不成熟”。  相似文献   

11.
止震之殇     
史冠楠 《工会博览》2008,(14):43-43
人们常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也不知道是我嫁错了郎,还是老公入错了行。七年来,只有我和婆婆还有一天天长大的儿子组成的“三口之家”,过着柴米油盐的日子。因为老公也是工程人。  相似文献   

12.
武骏 《法制博览》2011,(18):54-55
网上流传一个段子。公交车上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对旁边的小女孩说:“谁说不能预测未来?至少我能知道以后我的孩子姓什么,可是你就杯具了,你的孩子姓什么还是未知数呢!”小女孩反唇相讥:“哼哼,那是!但是,我的孩子肯定是我的孩子,你的孩子就未必了?”  相似文献   

13.
汪金友 《法制博览》2009,(12):38-38
10岁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读错了一个字。我马上站起来,大声说:“老师,这个字你读错了。撑应该读‘cheng’,不读‘zhang’。”老师很不高兴:“你怎么知道我读错了?”“昨天晚上我哥就告诉我这字怎么读了。”“那等我回去查一下字典吧。”从那以后,这个老师就不喜欢我了。尽管我在班里考第一名,她也不表扬我。  相似文献   

14.
石童 《法制博览》2010,(10):44-45
在美国留学的我,一天走进一家银行申请信用卡。接待我的是一位手托着下巴、满面愁容的中年男子。 我递上申请表格,他瞅也不瞅,突然抬头直愣愣地盯着我说:“太累了,你知道吗?我太累了!”没等我回话,他接着说:“多少年来,我一直以为是我的高血压、我的体重、我的糖尿病使我体力不支、精神憔悴。今天我才明白,原来是我的工作使我痛苦万分、生不如死。”  相似文献   

15.
汪志 《工会博览》2023,(8):52-53
<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由唐朝诗人李绅(一说是夷中才)作的悯农诗,可谓妇孺皆知,令人难忘。我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那个年代我国农业经济落后,粮食紧缺。记得我刚上学不久,语文老师就教会了我们这首古诗,要求人人都会背诵,其用意不言而喻,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古诗词。上三年级暑假时,我去县城的大伯家,在省城读大学的堂姐知道我喜爱古诗词,  相似文献   

16.
杨汉光 《工会博览》2003,(18):69-69
大姐的女儿小琼从师范学校毕业,面临分配难题。大姐知道教育局长是我的老同学,便请我帮助活动活动,她放下五百元钱,作为我的活动经费。大姐问:“五百元够不够?”我知道大姐生活困难,就说:“够了。”  相似文献   

17.
少壮与老姜     
日前,广西桂平市一名信访办退休主任因住房被强拆而踏入了上访的道路。他得到的仅有的“优待”是,工作人员给“老领导”倒茶,让他快点签上名,好排得靠前一点。他自言“我是搞信访工作的,知道上访没太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接到议员办事处的电话,约我第二天下午4时见面。知道这事以后,一位香港朋友说:“见他有什么好处?这些议员,口水多过茶(意思是:只会耍嘴皮)!”另一位年轻朋友则说:“你应该会一会他,这人能干得很,我真想不通人家为什么年纪轻轻就能打开偌大一个局面。”我当然要去会一会这位年轻的立法局议员谭耀宗先生。议员并非“全脱产”他的办事处设在港岛的南洋商业大厦1202室。门开了,我意外地看到了几位熟人,一些年轻热情的社会工作者,原来,他们是谭议员的竞选班子。  相似文献   

19.
两面看特区     
特区是一个诱人的字眼,给人以变革的希望和发展的机会,勿庸讳言,也有“发财”的梦想。否则谁会舍弃半生经营的天地南下呢?但是,“福兮祸之所倚”,特区之“特”,还在于其风险性和不安定感都很大,“财不包发”嘛。我只是不知道。如果孙玉芳再有一次选择机会的话,是肯留在内地安安定定呢,还是会再来一次可能被“炒”的特区?我认为我们在宣传上要  相似文献   

20.
“咱们艺术团今天演出,不知道都有啥节目?”“不管有啥,我最期待的还是咱们杨主席出的题、唱的歌儿、说得暖心话!”如果是在其他企业,昕到这样的对话,您肯定会纳闷,这位“杨主席”到底什么“来头”,竟然有这“十八般武艺”.可是北京金隅的职工都知道,这些对于身兼金隅艺术团、合唱团团长的集团工会副主席杨淑红来说全都不在话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