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月间的北大百年校庆,其纪念之隆重,之热烈,令海内外人士刮目相看,难以忘怀。笔者虽不是北大学子,也为此盛况而欣欣然。但在欢快之中,又念及于10年前去世的爱国老人梁漱溟,并由此联想到当年任北大校长伊始便破格任用24岁的梁漱溟的蔡元培。由于笔者在梁漱溟最后26年岁月中与其交往密切,深知倘若没有蔡元培当年对梁漱溟  相似文献   

2.
薛锋 《中国人大》2013,(15):51-52
1918年1月19日,由校长蔡元培倡导成立的北京大学进德会正式宣告成立,此时刚好是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第二年。与某些大学校长有所不同的是,蔡元培既没有急于给自己弄房子、车子和票子,也没有急于给自己弄一级教授、两院院士、博导之类的学位和职称,而是在全校教师员工中倡导创办起北大进德会,积极提倡进德,与社  相似文献   

3.
我觉得这只北大"旁听猫"得益于北大的旁听传统。北大旁听传统由来已久,自从蔡元培校长主校北大以来,北大允许旁听逐渐成为北大约定俗成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北大,是蔡元培和马寅初成就事业的摇篮。挥之不去的北大情缘,也成为他俩深厚情谊和北大历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5.
艾红玲  张福臻 《前沿》2013,(15):175-178
蔡元培对北大学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任北大校长期间,对北大的旧学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如充实和调整师资队伍,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严明学校纪律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蔡元培的这些改革措施在今天高校学风建设中仍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蔡元培辞职出京殷小未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是蔡元培出长北京大学两年半以后的事。蔡元培到北大后,奉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原则,大力进行各项改革,提高了北大的学术水平,创造了新的学风,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是这一切都遭到了...  相似文献   

7.
王海荣 《前沿》2013,(8):56-57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其个人成就中最被称道的就是他在北大任校长时期开创了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思想,由此不难看出蔡元培的德育思想具有深厚的底蕴。基于此,笔者试就蔡元培德育思想体系中的个人道德修为为论述的着眼点,通过对其在个人自我道德修为的价值理念进行论述,旨在为深入研究蔡元培德育思想以及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及价值观做些有益的研究论述。  相似文献   

8.
蔡元培于1916年12月22日从上海到达北京,准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为了改造旧北大,他决心聘请一批有真才实学又富有革新精神的教员。他认为陈独秀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决定聘请陈任北大文科学长(即文学院长)。12月25日,蔡元培就到陈独秀所住的前门中西  相似文献   

9.
古今中外,成功者甚多,我们不难从中遴选出自己推崇的对象,但若将某人推崇为大师、完人,这肯定是一件容易离谱的事情。在现代中国,除了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还有谁能无愧此誉?这并非笔者私见,而是蔡元培同时代众多学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陆茂清 《传承》2010,(25):38-39
蔡元培于1917年1月初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当时的北大,正处于"晦雾时期"。虽然经历了辛亥革命的洗礼,但校园里封建官僚习气依旧,腐败生活作风如前。蔡元培以革命家和教育家的气魄大力整顿创新,其中的一项举措便是组织"进德会"以挽奔竞游荡之恶习。  相似文献   

11.
这位北大老校长,确系有功、有种、有义、有情的非常之人。熟知蔡元培、胡适而鲜知蒋梦麟者,不妨一读——  相似文献   

12.
<正>1916年,23岁的梁漱溟将自己所写的一本哲学书送给蔡元培,希望换取来北京大学读书的机会。某次,两人见面,蔡元培不等梁漱溟发问,主动说:"你的大作《究元决疑论》我拜读过了,有胆识,有立论,见解独到。我这次到北大当校  相似文献   

13.
安兆东  王宁 《春秋》2013,(4):47-47
蔡元培(1868—1940)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极力整治北大腐败的学风,在学生中发起成立各种学会、研究会,把学生的精力和兴趣吸引到研究学问上,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提倡科学和民主,使北大学风大为改观,成为3K Ilt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在五四运动中,北大学生多人被捕,蔡元培极力营救。当时临朐籍学生李复昌正在北大法科读书。李复昌字元一,号亚东(1895-1973),柳山镇后疃村人。少年聪慧,品学兼优。1916年考人北京大学法科,祖父修符赋诗送行。诗日:分科大学设燕京,送汝负笈列众  相似文献   

14.
一个世纪发前,当清朝翰林院的青年翰林蔡元培面对康、梁变法失败的悲剧,毅然挂冠而去时,他绝不会想到百年之后,他会成为北大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15.
<正>记得北大百年校庆时,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校友,三三两两来到未明湖畔,在蔡元培先生的铜像前合影留念,追思老校长治学育人、开一代新风的历史功绩。说实在话,百年校史,真正有所建树、永垂校史的校长能有几人,蔡元培先生当之无愧是天下第一人。余生也晚,没能见过蔡元培先生。百年校庆来校的校友中,恐怕也很少有人亲聆老校长的教诲。当年访问90高龄的严济慈,老人家回忆起抗日战争时从  相似文献   

16.
今天这一喜讯传来,蔡元培校长等先贤欣喜之余,想必也会汗颜。北大科技园在北京大学东门边兴建五星级酒店引发部分北大学生不满,学生称利用珍贵的北大校园土地建酒店的行为令人气愤。北大校产办相关负责人回应说,这块地不属于教学科研用地,而是商业用地,酒店设有会议厅、学术报告厅,对学术有帮助。(4月19日人民网)北大要建“未名湖大酒店”的消息一传出,舆论一片哗然,发对之声不绝于耳。但以笔者看来,这些人见识短浅,是非不分,实际上,北大太应该建这个大酒店了,您不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06,(Z1)
北京大学原名“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才改名北京大学。蔡元培先生来之前,校名改了,本质并无什么变化,封建主义仍然占统治地位。1913年我考人北大预科时,学校像个衙门,没有多少学术气氛。有的教师不学无术,一心只想当官;有的教师本身就是北洋政府的官僚,学问不大,架子却不小;有的教师死守本分,不容许有新思想;当然也有好的,但不多见。学生们则多是官僚和大地主子弟。一些有钱的学生,带听差、打麻将、吃花酒、捧名角,对读书毫无兴趣。那时的北大有一种坏现象:一些有钱的教师和学生,吃过晚饭后就坐洋车奔“八大胡同”。所以,妓院中称“两院…  相似文献   

18.
李岩 《中国保安》2012,(7):77-77
4月4日上午,北京大学党委隆重举行了清明节公祭活动。在该校静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北大党委书记朱善璐、校长周其凤和各院系党委书记及学生代表近百人面对蔡元培塑像,追思先贤、缅怀先烈、祭奠英灵。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文安分公司驻北大保安员精神饱满、仪表端庄,圆满完成清明节公祭活动安保任务。  相似文献   

19.
北京大学今年纪念建校100周年.总是让人想到老校长蔡元培先生、蔡元培1940年在香港病逝一蔡墓就在香港仔的“华人永远攻场”。填场依山而建,墨绿色的云石碑上,闪着金字“蔡子民先生之墓”,为叶遐庵所书。前些年就有人在人民日报副刊上发表文章,建议以萧红墓由浅水谱迁回广州之例,将蔡墓迁回现北大校园,然无人作出回应。近年在香港的文化人尤其是北大校友中,也有这样的主张,他们总觉得一代宗师的老校长,遗骨“沦落于香江一隅”,使学生和后死者于心不安,希望能归葬北京大学,与曾执教燕水大学后来病逝瑞士的美国记者斯诺之墓在未…  相似文献   

20.
<正>当新文化思潮席卷全国,矛头直指孔家店之时,有个青年站在蔡元培面前,振振有词地说:"我此来(指到北大任教——编者)除替释迦、孔子发挥外,更不作旁的事!"不久,便以大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呈现于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