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身靠什么     
春节前,一位青年同志悄悄问一位老同志:“过节一定要给单位领导送礼吗?”老同志一怔:“嗯?我工作几十年,从没给哪位领导送过礼!”青年同志纳闷:“您真不知道?咱单位有些人每年春节都给领导送礼。”老同志摇摇头。青年同志半开玩笑地说:“怪不得您的仕途不够顺呢!”他告诉老同志:自己心里很矛盾,作为一名要求入党的青年,本不该沾那些庸俗的事,可又怕领导在乎,日后真给“小鞋”穿。还说,我就是想在30岁前把基础打好,也叫立身吧。  相似文献   

2.
不久,我去息烽温泉洗澡,刚进浴室门便有一位朋友笑问:“您亲自洗澡呀?”当我惊诧之际,满座已响起一片笑声。显然,这是一句笑话。接着便有人谈到,时下这等笑话很是流行,“亲自睡觉”。‘亲自吃饭”,事至‘亲自生病”等,都经常听到。为何流行此类笑话?笔者‘令自”思索一番,略有所悟。不必言及“亲自”而言及“亲自”的,原非始于笑话。某单位领导倒一直属单位了解工作情况,那个单位的负责人说:“首长亲自来着望大家,是对我们的鼓舞和鞭策。”一级之差,百步之遥.价内之事,‘守自”岂非“添足”之语?还有某部门的一位办公室…  相似文献   

3.
“余权”当消○傅作栋日前,在某机关碰到一位老领导,他已于去年退休,但还“常到上面跑跑”。当问及此行的“使命”时,他说:原单位要建楼,办审批手续比较难,而主管审批的某领导原来是我的老下级,所以,我就亲自出马给做做工作……当时一听,觉得这位老领导的精神挺...  相似文献   

4.
几年前,一位县纪委书记曾这样说:“作为一名县纪委书记,要对审理工作高看一眼,对审理人员厚爱一分。”我觉得这朴实的话语体现了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对审理工作的重视、支持,也体现了对审理人员的理解、关心。我从事纪检监察工作 15年中有 11年专门从事案件审理工作,后任专职委员常委,仍分管审理工作。多年的审理工作实践使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在新形势下,审理工作更需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一、审理工作责任重如泰山   第一,案件审理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越来越显示出了案件审理工作的责任重大。违纪案件…  相似文献   

5.
纪检监察机关是专门的监督机构,在监督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那么,纪检监察机关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监督职能作用呢?我认为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处理好与纪检监察机关的关系 纪检监察机关与同级党委、政府是被领导和领导的关系,纪检监察机关对同级党政“一把手”进行有效监督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做到,这是不可否认的,由于上级党组织也很难经常地、及时地监督,这是形成监督职能失控的一个主要原因。对于各级党政“一把手”监督失控这一问题,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焦点”,带有普遍性。“一把手”在一个地…  相似文献   

6.
前几天,我去医院输液时,听到邻床两位老人的对话。 大爷问大妈:“你是建国前参加工作还是建国后参加工作的?” 大妈回答:“什么建国前建国后的,有什么区别?” “这不是要涨工资吗?要是建国后,差别就大了。”大爷说。  相似文献   

7.
在各种经验交流会上,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领导重视是做好XX工作的关键”。这话是对的,现实情况也是如此。领导对某项工作不重视,工作人员付出几倍的努力也很难做好或成效不大。但是,“领导重视”能不能作为一条经验来谈呢?结论应该是否定的。为什么?因为每项工作都是党和国家整体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是工作性质、分工不同,单位大小、人员多少不同而已,它们都是不可缺少的,都很重要,哪项工作出了问题,党和国家都会受到损失。所以,不论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地区的领导人,还是行业、部门、单位的领导人,都应对自己所负责…  相似文献   

8.
最近,笔者在一个单位复核党员时,听到这样一段“佳话”:该单位“七·一”前准备发展一名新党员,而老张和小李都是多次申请且条件合格的人选。小李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找到支部书记,一再要求将入党机会让给老张,而且理由很充分,态度很恳切:“他是老同志,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我还年轻,今后还有机会。”听到这话,笔者哑然。入党还能谦让?入党为什么?显然,入党意味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一句话,党员应该是奉献和牺牲的代名词。理解了这一点,就应该能正确回答为什么入党和为什么入党不能谦…  相似文献   

9.
张丽珊 《党课》2012,(10):87-88
案例: 王微(某连锁企业的客户经理) 王微哭红了双眼来到我这里,她的委屈是:做好人怎么这么难呢?王微是个热心肠,“你坐着,我来干”是她的口头语。领导安排她做客户经理时,她觉得领导知人善任,工作中始终牢记公司的口号“让客户满意”。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申请入党人,同我一起递交入党申请的三位同志都比我工作年限长,其中有一位还是部门领导。虽然工作中我积极肯干,业绩也比较突出,但总觉得与其他申请人比起来,自己优势并不明显。我觉得,组织上会优先考虑担任领导职务的同志,我只能往后排,所以最近自己工作的劲头儿比以前有所松懈。我也知道这样做不太好,但应该怎样做我心里也没谱,您能给我出出主意吗?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0,(19):118-118
【求助邮件】本人大学毕业两年了,换过两三家单位,其中的苦辣酸甜一言难尽,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如何与人相处的学问。因为缺少这方面的经验,我吃了不少亏。就在前几天单位内部岗位竞争时,我还被一位平时称兄道弟的“哥们儿”告了黑状,他得到晋升而我却下岗了。其实,他在背后和我一起的时候骂单位骂领导最多,可到最后他把那些话都加在了我头上,做人怎么能这样呢?请“三T公司”告诉我,在职场上该如何辨别“小人”?  相似文献   

12.
我有位朋友在一个单位做主要领导工作已经两年多了,没听说有什么政绩,领导水平也没见有什么“长进”。最近在一次聚会中我发现,此君唱歌、跳舞的水平有惊人的提高,不仅早已摘掉了“歌盲”“舞盲”的“帽子”,甚或可以与“专业水准”相媲美了:我惊奇地问道:“你老兄这‘两手’是什么时候练的?”他神秘兮兮回答:  相似文献   

13.
初见付凌云,不由得被他爽朗乐观的笑容所吸引。他豁达、开朗、谦虚、大度,对在纪检监察战线工作奋斗了9年,他只有朴实的一句:“该做的事做了就对了,组织给我的荣誉,我还觉得受之有愧。”  相似文献   

14.
“五一”期间我外出旅游,在异地偶然碰见一位曾经教过的学生,说见到我分外高兴。他现在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已经成为这家企业的技术骨干,待遇不错。他还说:“老师,参加工作以后,真的很怀念过去的学校生活,您是最关心我的。如果可以重来,我愿选择好好学习,知道吗?我变了很多,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不成熟的孩子了。”听到这些,作为一名老师,真是感到无比欣慰!  相似文献   

15.
时下,经常听到这样一些对领导的褒扬:某领导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了本单位的民主生活会;某领导任期内未安排一名亲戚工作;某领导亲自为党员上党课;某领导顶风冒雪为群众送温暖……诸如此类对领导“先进事迹”的表扬还有许多。对此,笔者要问:难道领导做了分内工作或遵守了基本的行为规范也需要“称颂”吗?  相似文献   

16.
我的香椿树     
我在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工作。在我们馆有一棵香椿树,我每天上班都要看看它。同事们开玩笑说:“这是小宋的香椿树。”您可能觉得奇怪,这博物馆里的香椿树怎么成了我的?这还得从博物馆开馆时说起。  相似文献   

17.
在笔者的采访经历中,曾听到过这样一段对话——那是跟随一位副省级领导外出调研.在中巴车上,领导询问陪同的市委书记:“从省城到你们这的高铁明年能修通吗?”市委书记说:“据铁道部门说.明年底就能通车。”领导点了点头:“有了高铁,往来省城就更方便了。”  相似文献   

18.
韦凡 《前线》2008,(3):35-35
小蔡编辑:您好。我是一个企业集团的宣传干部。前不久,在集团进行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教育活动时,我听到一些公司的老总们交流学习“以人为本”的体会,往往将其理解为“以企业职工为本”。起初,我觉得很在理,可仔细想想又觉得有失偏颇。究竟“以人为本”在企业中应该如何体现?能否请专家给我们作些解释。  相似文献   

19.
陈雄 《廉政瞭望》2010,(13):51-51
和朋友到一家单位办事,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女领导,精明干练且深谙人情世故。朋友与女领导较熟,办完正事,他们就开始闲扯,年过40的女领导突然来了一句:“我离婚了!”旁边没有别人,朋友和我一下子怔在那里,有点突然和尴尬。但我想女领导既然对我们说她的私事,说明没把我们当外人看的,于是和朋友洗耳恭听。  相似文献   

20.
鼓与呼     
《正气》2001,(9)
不能把“三公开”变成雾里看花“荒芜地”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花费了相当精力,相继实行了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并且搞得轰轰烈烈,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笔者作为一名操作者从实践中感到,以下几种不良现象应引起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而使“三公开”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一是重形式而轻内容。一些单位在推行公开工作中,热衷于搞门面工程,公开栏设计精美,但公开内容却是空话套话,言之无物,有的还经过技术处理,群众看公开栏犹如雾里看花,不知所云;有的部门还为此花费大量的装修费、设计费,使公开的效果适得其反,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