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仇荀 《行政论坛》2008,(6):31-33
行政问责制要求政府及其官员必须承担政治、行政、法律以及道德上的多重责任,接受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和控制。我国行政问责制面临的困境是:问责文化建设相对落后,制度文本设计不完善,缺乏统一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撑以及配套措施供给缺失。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对策在于:培育行政问责文化,制定行政问责法和完善问责制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
民主行政视野下的问责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主行政是完善问责制的重要向度,它有利于重构政府的责任链条,培养官员的责任意识,增强公民的监控能力。与传统官僚行政模式相比,民主行政理论更强调人民在国家公共行政事务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政府及其官员对人民的责任。政府责任范围应以公共利益为重,问责标准不应仅由上级政府或领导单方面决定,它的确立是一个公众讨论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细化到具体官员的过程。当前推行问责制应重点从公开政务信息、鼓励公民参与、向社会及基层下放权力、完善程序规定等方面努力,进一步促进行政的民主化,以行政民主化带动问责制的健全,实现民主行政与问责制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行政问责制与行政自责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行政问责正由“权力问责”走向“制度问责”。而问责制要真正产生实效,必须有相应的行政问责文化来支持。在行政问责制的建立健全过程中,加强行政自责文化的培育十分重要和紧迫。为此,必须积极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及行政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塑造公务员的现代品格,加快行政自责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及政治环境,推进责任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4.
伊强 《学理论》2009,(30):38-40
行政问责制的推行早已成关注的热点。政府和公众都意识到,要使政府及政府官员真正的担负起公共管理责任,必须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笔者认为,行政问责制的建立与健全,一方面需要完善的法制体系作支持,同时需要完善政府责任、信息公开、异体问责、行政救济等制度。  相似文献   

5.
《求知》2011,(5):47
吴传毅在《湘潭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撰文认为,行政问责制在我国实施以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问责制的各个阶段都存在问题。事前阶段的问题是问责触发的非常态化,问责主体不明确,问责客体范围不全面;事中阶段的问题是问责标准弹性过大,问责配套制度供给不足;事后阶段的问题是缺乏对问责的救济制度的规定,缺乏对问责官员去向的制度规定。为了使问责制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就需要从立法上完善问责制体系,使其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化。第一,要明确问责主体及其权限。作为一种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的活动,行政问责必须由特定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唐祖琴  朱静 《学理论》2011,(21):32-33
行政问责制是现代政府强化和明确责任以及改善政府管理的一种有效制度。作为民主制度的组成部分,行政问责就是通过各种方式让掌握公共权力的政府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切实为其行为负起责任来,其实质在于防止和阻止政府机关及其行政人员滥用或误用公共权力。但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在理论和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行政问责制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7.
后非典时期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非典危机中我国政府启动了官员问责制,查处了许多防治非典不得力的干部,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问责制的启动成为我国战胜非典危机的转折点。那么非典过后如何让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走向了制度化的轨道,真正使行政问责制的理念在中国的行政改革中得到全面推行?本文试从我国现行的责任追究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出发,初探行政问责制在我国真正实行所必须处理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变革措施来促成行政问责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长沙首推行政问责制:政策文本解读及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仲秋 《理论探讨》2004,36(3):93-95
针对我国行政责任制度不完备,普遍存在重权力轻责任的弊端,特别是一些地方和部门的行政权力实际上处于无责任、无风险运行的状态,长沙市人民政府率先出台、实施行政问责制。行政问责制突出了行政管理中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一致的原则,是政府实现其行政责任的一种自律或自我控制,其实质在于防止和阻止行政官员"滥用或误用公共权力"的失职行为,也将着力强化"无功便是过"的新为官之道。实施行政问责制是我国干部制度改革和行政体制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必将大大拉近市民与政府之间的距离,大大提升政府形象,加快推进高效政府、诚信政府和责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行政问责制在现实运行中出现了诸如:重官意,轻民意、重副职处罚,轻正职问责、重执行不力,轻决策失误、重行政问责,轻民主问责;重有错问责,轻无为问责等问题。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认识存在偏差,问责心理欠佳、法律规定缺位,难以依法问责、体制权责不清,造成问责困难、制度机制不全,影响科学问责、信息公开不够,影响公众知情等。为此,我们要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社会公众众对政府及行政人员责任的追究机制;政府责任划分明确化;完善问责法制和程序;建立责任评估体系;实行信息公开,建立公众投诉体系;加大监督力度,构建立体监督网络;加强行政文化建设,实施对政府官员的美德教育与提升政府的"信任"社会资本存量;对无为问责制不断进行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庞大的行政人员队伍中,具有决策、指挥职能的官员,肩负着政府的重要职责,其责任感和承担责任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政府责任的履行和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本文主要从当今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官员问责制所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从而为我国官员问责制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一些相关性的论证和反思。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5)
在我国,行政问责制不仅关系着责任政府的建立,同时也关系着政府形象地塑造以及公信力的提升。行政问责制应当是行政问责主体依据相关法律,遵循其特定的程序,在全社会的共同监督下,追究问责客体责任的制度。其所蕴含的行政道德核心理念是"正"。公平、正义是我国行政问责制良性运行的灵魂所在,并且它是我国行政问责制所追求的最高伦理境界。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语境下的行政问责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洁 《行政论坛》2006,(6):32-34
行政问责制是我国建构法治政府、有限政府、效能政府的重要前提。作为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新动力,行政问责制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和困难。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对问责制的理解存在误区;职责划分不明确;问责主体存在缺位;行政问责的制度建构不完善,随意性大;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完善行政问责制的对策是:理清党政关系,实现“权责对等”;强化异体问责力度,实现问责主体多元化;信息公开,政府透明;完善问责救济制度;建立行政责任考评和追究机制,规范各级官员的行政责任。  相似文献   

13.
我国行政问责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问责制一直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研究主题之一。在我国推行行政问责制既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研究,综合各种观点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对我国行政问责制未来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来寻求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行政问责制:政治意蕴、现实困境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问责制蕴涵着深刻丰富的政治价值与理念,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逻辑必然,是改善中国政治生态的现实需要.但目前各级政府在实施行政问责制的进程中面临着问贲要素界定不合理、问责环境发育不全、问贲配套制度缺失等诸多困境,因此亟须创新其制度设计,通过合理界定优化问责要素,培育良好的问责环境,健全配套制度等途径实现行政问责制度创新,使行政问责真正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5.
论完善行政决策问责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决策责任是指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制定符合人民利益和意志的行政决策并推动其执行的职责及未能履行职责时应受到的谴责和制裁;行政决策责任包括道德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完善我国行政决策问责制,须从明确行政决策权限、责任,完善行政决策的道德责任制、监督机制以及依法追究行政决策责任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问责制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制度创新,是我国迈向责任政府的重要一步.行政问责既是民主政治的一种基本理念,也是公共行政的一种制度安排,蕴含着深刻的政治价值和政治理念.它要求政府必须承担道德、政治、行政以及法律上的多重责任,接受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和控制.问责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现行制度与行政道德之间的空白,对我国因袭多年的官本位思想将产生巨大的冲击,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公共行政的道德诉求和责任理念.但是由于行政问责制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无论是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还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尽管目前行政问责制已初有成效,但总体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加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7.
我国行政问责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行政问责制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运用,对其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从研究情况可以看出,责任政府的建立是行政问责的逻辑起点.问责制、行政问责和行政问责制是从不同角度对行政问责的界定.问责主体包括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有权机构等,问责的客体包括行政机关、行政机关的领导者和公务人员.行政问责的范围是研究的一个重点,有人认为任何违反法律的行政行为都可能遭遇问责;也有人认为行政问责可以包括法律问责、政治问责、等级管理问责和职业道德问责四个方面;等等.在行政问责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异体问责中的具体措施及法律保障研究不够;对问责对象的范围和行政问责的救济方式与途径的研究也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推行行政问责制既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行政问责的理论尚不成熟,本文在择要介绍各国行政问责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法治发达国家在行政问责方面的基本特点,归纳出西方国家行政问责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以期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构建提供理论及立法借鉴。  相似文献   

19.
行政问责制的实施是为了使履行政府职能的公共管理主体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公共利益的维护离不开有效的公共行政,而有效的公共行政必然是责任行政.从前赡性视角审视行政问责制的构建,则意味着政府能够积极主动地发现行政问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有预见性的提出相应对策,以达到完善行政问责体系.服务公共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建构官员问责制,是我国塑造责任政府、推进问贵新政的重要前提,是推进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政府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这一制度建构缘于责任政府的本质要求。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人民主权学说、社会契约论、委托一代理理论等民主政治思想构成了政府官员问贵制的基本理论基础,同时,建构政府官员问责制还呼应了来自于法治、善治、积极政府、行政伦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