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和重要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证了宪法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揭示了宪法生成发展的中国逻辑、宪法精神的政治属性、宪法治国理政的战略思维和宪法实施机制构建的实践指引、宪法制度以及向治国理政效能转换等问题,提出了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观点,涵盖丰富的宪法要素,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宪法理论具有严密的逻辑理据,蕴含深厚的政理和法理、博大精深的宪法思想、与时俱进的宪法内容、求真务实的话语风格,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和实践,深刻揭示了宪法独有的特质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宪法理论特征。一是规范性和政治性统一;二是延续性和创新性统一;三是世界性和中国化统一;四是学理性和实践性统一。这不仅标志着党对宪法和中国宪法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而且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话语体系和推动世界宪法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加强中国宪法理论研究,完整准确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需要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宪法理论及其特征,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一百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持续探索,不断推进法治建设,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已成为我们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光辉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继续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3.
法治政府的宪法根基——以“看不见的宪法”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宪法的高度概括性导致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宪法文本中难以找到直接的答案。劳伦斯·却伯教授在《看不见的宪法》一书中,基于独特的视角给我们做了解答。依宪治国是法治政府的核心理念,却伯认为,法治政府的理念不仅存在于可见的宪法文本中,也存在于看不见的宪法中。从看不见的宪法中可以推导出合法性来源、积极义务及权力边界等法治政府的根基。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却伯教授的主张对于推动我国的法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的权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冯玥 《长江论坛》2018,(2):10-13
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最有最高的法律权威。确立宪法宣誓制度有助于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尊崇宪法、维护宪法,向人民进行庄重承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蓝图的实现。从宪法宣誓的价值意蕴来看,其彰显宣誓人对宪法至高无上地位的尊重,传达出任何人无论其职位多高、权力多大都要受宪法约束的理念;从宪法宣誓的法条逻辑来看,宪法第二十七条的三个条款之间互为关联、相辅相成,共同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制度的实现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坚定的宪法信仰才能更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从宪法宣誓的信仰铸就来看,应当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理念,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履职行权。  相似文献   

5.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色。当前公安机关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贯彻和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推进法治公安建设和公安工作现代化。调查发现,基层公安民警的宪法知识储备比较厚实;但重视宪法的程度不够,理解宪法不深入;缺乏深入感受宪法、学习宪法、运用宪法的机会;现有的宪法宣传普及方式和机制没有为公安民警提供条件;实用主义思维方式还在作用和影响,较低的宪法思维水平制约了法治公安建设的进程,浅层次的宪法意识和宪法观念影响到公安工作的现代化推进。  相似文献   

6.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7.
宪法宣誓制度是现代法治国家宪法文本中普遍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向宪法宣誓有利于维护宪法的地位,增强宪法的权威,使权力的行使在宪法的框架之内。《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在我国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在实践中,我国虽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法官、检察官及其他公职人员的宣誓实践活动,但这些宣誓活动尚缺乏统一的规范。回顾宪法宣誓制度的起源和形成,借鉴其他国家宪法宣誓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构建宪法宣誓制度,对于贯彻依宪治国、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维汉 《浙江人大》2014,(11):17-18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法治中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提供了根本遵循。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60年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为年轻的共和国奠定了法制基础。现行宪法自颁布至今已逾30年。30多年发展历程证明,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根本法制保证。依  相似文献   

9.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注定要成为我国法治建设史上一个重大的标志性事件。因为这意味着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宏大的背景下,宪法的地位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宪法的实施也由此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相似文献   

10.
汪习根 《当代广西》2014,(22):14-15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表明,我们党对宪法权威在法治建设中重要地位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宪法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缘起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出现了社会主义宪法和资本主义宪法的分野。从历史上看,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和法治体系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法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得以建立和完善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家宪法日"由来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1982年的这一天,八二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32年过去,社会主义中国的法治建设,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抵达一个新的高度。作为厉行法治的一个象征,国家宪法日的确立,再次彰显执政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也意味着宪法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12.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14,(22):20-2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史无前例地吹响了建设法治中国的集结号。法律不能只印在纸上,其生命力在于实施,其权威也在于实施。"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亦在于实施。  相似文献   

13.
<正>12月4日,我们迎来了第一个国家宪法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设立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必将进一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为法治中国的进程再添新动力。  相似文献   

14.
杜德印 《中国人大》2012,(23):16-16
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隆重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对于进一步贯彻实施宪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政协天地》2014,(12):1-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相似文献   

16.
李洪欣 《桂海论丛》2002,18(3):92-94
在依法治国的方略确定之后 ,宪法至高无上地位的确立和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 ,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党的组织 ,是维护宪法至上的最主要力量。宪法最能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 ,宪法由人民制订是宪法至上性的根本所在。按照中国特色的执政党与宪法的关系理论 ,宪法至上不仅不会动摇执政党的地位 ,反而会巩固和提高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陶波 《新东方》2005,(3):58-61
"观念是制度的灵魂,是法律制度得以产生和正常运转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建设法治国家有赖于良好的法律文化环境,有赖于全体公民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全面提升,而其中最重要和根本的是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公民宪法意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公民自由之保障、权利之源泉,是其他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的本源,是最高层次的法律规则。它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现代法治的灵魂是依宪治国。因此,公民的宪法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  相似文献   

18.
梁国栋 《中国人大》2014,(21):21-2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刚刚闭幕,全国人大常委会便立即开启了贯彻全会精神的大幕。在10月27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草案)》的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在作草案说明时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强调要加强宪法实施。为此,有必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宪法日。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迎接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的到来,我院科研处、法律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及辽宁省宪法、行政法研究会于2014年12月4日下午1:30,在我院多媒体会议室召开了以"树立宪法权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主题的  相似文献   

20.
宪法思维里的法治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联繁 《湖湘论坛》2009,22(1):85-88
法治理念不同于法律观念、法治观念、法律理念、法治精神等概念。要坚持知行统一,以树立法治理念为基础,以实践法治理念为关键,推动法治理念的普及与应用,从而促进法治建设。同时,要以动态的眼光看待法治理念,倡导宪法至上的宪法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