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拓农村市场的若干问题一、农村消费出现新趋势1消费货币化程度提高。首先,农村消费支出中货币化份额逐年提高,而实物份额逐年下降。这种趋势在1997年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一年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17元,比1996年增加50元。货币化支出占696%,...  相似文献   

2.
在晋西北老区宁武、神池等县的农村调研时发现,老区农民对中央建设新农村的举措非常欢迎。但与此同时,他们认为要加快老区新农村建设步伐,首先要来一场“消废”革命。2005年,晋西北八县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5%左右,农村市场已开始成为拉动消费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农村消费环境以及广大农民消费维权意识令人堪忧。农村消费品市场几乎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倾销地,以致农村消费品市场被戏称为消“废”品市场。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已成为广大农民难以承受之痛。调查表明,农村消费变成消“废”的成因主要有五个:一是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消费环境以及广大农民的消费维权意识令人堪忧,给农村的消费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二,农民群众的消费维权意识淡漠,农民消费法律知识相对匮乏,消费维权成本高,信息不对称,商品知识欠缺;三,生产者经营者缺乏诚信  相似文献   

4.
武仙梅 《前沿》2004,(12):56-57
如何开拓农村市场 ,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是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从消费发展的规律来看 ,对住房和汽车等高档耐用品的消费 ,无疑应逐渐成为城镇居民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刺激对住房和汽车等高档耐用品的消费 ,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固然重要 ,但更为重要的是 ,大力开拓农村市场 ,积极刺激农民的消费需求 ,使农民的购买力能有明显的增长 ,农民的消费结构能尽快实现升级 ,这对经济增长的推动 ,将是持久的和不可估量的。一、农村市场需要开拓农民消费需求不足 ,农村市场扩张乏力 ,是我国经济发展中…  相似文献   

5.
农村市场是经济大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长期以来,由于农民收入低,购买力水平低,农村市场没有启动或启而不动,农村市场也没有受到高度的重视。随着农村扶贫工作的深人和奔小康建设的迅猛发展,农民购买力水平的逐步提高,在城市一般消费品基本饱合,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买方市场出现的情况下,启动农村市场,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农村市场启动的主要问题 l.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趋缓,这对农民的消费产生了很大影响。1…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充分考虑广大农村的实际,把我国农村变成一个广阔而又良性发展的、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我国近9亿人在农村,与城镇相比,农村消费能力较差,无论是各种家用电器还是IT产品,农民的使用水平都比城里人低得多。其主要原因在于使用的环境较差,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消费不起。前几年国家投资1000多亿元用于农村电网改造,基本上实现了农村和城市同网同价,刺激了农民对电器等大宗商品的消费。由此可见,只有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了,农民消费能力增强了,农村消费标准提高了,农村市场才会得到有效扩张,生产过剩的矛盾才会大大缓解,外…  相似文献   

7.
邱宝昌 《小康》2006,(8):31-31
我国农村消费环境以及广大农民的消费维权意识令人堪忧,给农村的消费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二、农民群众的消费维权意识淡漠,农民消费法律知识相对匮乏,消费维权成本高,信息不对称,商品知识欠缺;三、生产者经营者缺乏诚信经营,制假售价,坑害消费者;四、相关的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不到位,存在执法漏洞,甚至一些执法人员与生产者经营者互相勾结,共同侵害农民利益;五、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作用发挥不够。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消费问题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谨 《前沿》2009,(7):161-166
文化消费不同于一般的物质商品消费,提高农村文化消费力,加强农村文化的硬软件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新型农民。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必要举措。本文以广州市为例,概括了新时期农村文化消费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形成农村文化消费特点的主要原因,进而探讨了繁荣农村文化市场,满足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城乡消费结构失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年来的消费呈明显的二元状态,突出表现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消费差距扩大、结构比例失衡。乡村城市化水平低,约占总人口70%的农村人口,其消费量却不足30%,城乡消费结构严重失衡。 一、我国城乡消费结构失衡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商品供给结构严重脱离市场需求的实际。主要表现为市场供给不能满足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消费偏好的消费群体的需要。前几年大多数工业企业生产的家用电器、日用化工等商品都定位在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上,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雷同,多年的重复建设形成商品的供给远远超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实力日益增强.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的消费领域不断扩大,农民的业余娱乐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彩票这种特殊的娱乐商品,也越来越受到农民朋友们的喜爱,因此,福利彩票在农村的市场潜力是非常巨大的.由于农村的经济、文化等实际情况的特殊性,农村彩票市场有以下特点:人口规模大,市场潜力大;居民居住分散,市场不集中;地区差异性大;市场具有一定示范性.针对农村彩票市场的特点,开拓农村福利彩票市场可采取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进入新世纪、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针对我国经济总量仍处于非均衡状态的现实,为保持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中央提出要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扩大内需的重点是启动消费需求,而我国农民是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村是最广阔的市场。因此,扩大内需的关键是启动农村市场,而启动农村市场的根本在于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进入新世纪、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针对我国经济总量仍处于在非均衡状态的现实,为保持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中央提出要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扩大内需的重点是启动消费需求,而我国农民是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村是最广阔的市场。因此,扩大内需的关键是启动农村市场,而启动农村市场的根本在于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农民消费的城市化转型进程不断加快,农民自身缺乏风险预防和自我保护知识、以及农村消费市场监管较松等因素的叠加,农村市场日益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聚集区。整治农村假货的呼吁时常见诸报端,有关部门集中治理多次,但"李鬼"产品仍在横行:康师傅被偷梁换柱成"康帅傅"或"康师博",特仑苏变成了"特仑特"……中国农村有9亿人口,消费市场、消费需求空间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4.
俞育民 《创造》2001,(11):22-24
根据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对40个县2400户农户家庭抽样调查资料,2000年平均每个农民纯收入达1479元,比建国初期的195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0元,增长36倍,平均年递增7.4%,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平均递增5.5%左右;每个农民平均生活消费支出1270.8元,比建国初期的39元,增长32.5倍,年平均递增7.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平均年递增5.6%左右。从各个时期的收入状况看,1978年以前的29年间,农民生活提高缓慢,存在着曲折和反复,属于低消费型维持阶段。“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农村经济停滞,l97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9.32元,比l966年的103.…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二十年,湖北农村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增加。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二千元大关,达到2102元,比改革初期的1978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2.4倍,年均递增6.6%。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力地拉动了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体消费水平由改革前的温饱不足,达到目前的温饱有余,进而稳步向小康迈进,到本世纪末农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将能够变为现实。一、改革开放以来湖北农民生活消费变化的特点l、各项消费支出成倍增长,农民生活全面改善,整体消费已实现贫…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国办发[2008]13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经国务院批准,现就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提出如下意见:一、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拉动农村消费(一)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覆盖面,2009年、2010年再新建和改造一批农家店和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强化农村商品配送中心的商品采购、储存、加工、编配、调运、信息等功能,增加统一配送的商品品种,降低经营成本。推进"万村千乡"网络与  相似文献   

17.
我国近13亿人口,有9亿是农民,占72%,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群体。不言而喻,农村居民的消费是我国居民消费的主体,农村市场的潜力和容量是巨大的。为确保7%的经济增长目标,开拓农村市场已是当务之急。为此,深入研究农村市场,寻求一条适合我国特点的开拓农村市场之路,已成为重要的课题。当前农村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有:1、市场主体的限制。从客观上来讲,受农民收入水平的限制。我国农民收入水平依然较低,增长不快,而且近年来这种增长呈减缓趋势,使得农村居民购买力水平提高相对缓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人均…  相似文献   

18.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为切入点,优化经济结构,改善消费环境,拓宽消费领域,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市场体系,提高农村市场的消费总量和比重,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促进漯河在中西部地区快速崛起。二、目标任务通过3年的试点工作,到2001年达到如下目标:(一)农民消费能力显著增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比1998年增加768元;(二)农村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形成以国合商业为骨…  相似文献   

19.
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回升,已经成为当前人们的共识。地方经济如何扩大内需,既要取决于全国性政策和全国性产业结构水平,也需要地方经济自己的努刀。其中,扩大地直性消费需求,对于繁荣地方市场,刺激地方经济的回升至关重要。一、近年来居民收入增幅的下降趋势目前,在我国社会总需求的总量份额中,固定资产投资约占1/3,而消费需求则占50~60%。可见,增加消费对于启动经济增长举足轻重。然而,有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出现增幅下降的局面。其中,1998守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幅比1997年增幅下降4个百分点,农村居…  相似文献   

20.
日前,国家统计局课题组的专家分析了今后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七大需求增长点。一是农村消费环境的改善和农民负担的减轻,将大幅度提高农民整体收入。目前能尽快见效的有两个方面:1.通过增加政府投入来改善场面民消费环境。2.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二是居民教育、医疗保健、文化消费将大幅度增加。近几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每年增加60多万人,按每人支出2万元计算,一年可扩大需求120多亿元,这还不包括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在医疗保健方面,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88元,比上年增加25.1%;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