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心园地     
《工友》2014,(9):62-62
儿子上一年级了,为了培养他多读书,我便给他买了本《水浒传》的彩绘本。儿子很喜欢看。今天,儿子问我:“爸爸,五花大是谁?”我左思右想也没想起水浒中有个五花大,就让儿子把书拿来,书上赫然写着:“李逵一觉醒来,已经被五花大绑了起来!”  相似文献   

2.
开心园地     
《工友》2014,(2):62-62
正数学家的逻辑数学家同女朋友在公园散步。女朋友问他:"我满脸雀斑,你真的不介意?"数学家温柔地回答:"绝对不!我生来最爱跟小数点打交道。"插队今天去肯德基,排队的时候,前面有个女的,看样子很急,她拍了拍前面一猛男的肩膀,小声说:"帅哥,能让我插个队吗?"谁知道猛男回头面带怒色地粗声问:"你说什么?再跟我说一遍!"那女的一下子就蒙了,说:"能让我……"  相似文献   

3.
1996年秋季的一天,在昆明西郊被人们誉为“云南艺术第一村”和“昆明艺术后街”的麻园村,一个用粗糙的木板做成的招牌“尾巴”在靠近铁路的一间出租屋门口挂了出来。越来越多的“愤青”和寻找刺激的大学生开始涌向“尾巴”。“尾巴”的主人是在校大学生苏俊,那时候他还是一个愤世嫉俗的摇滚青年,他同样热爱摇滚乐的女朋友则留了一个出众的光头。而现在苏俊已是一家电脑公司的老板了,他很忙,忙得抽不出时间接受采访。我问自己,那个曾经对“商业”不屑一顾的摇滚“愤青”呢?他现在的头发很短很精神,他现在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自己的事业上,虽然他依然带有那种摇滚和文学青年所特有的忧郁气息……  相似文献   

4.
开心一刻     
《农村青年》2009,(10):61-61
好男人啥样 汪汪进城打工给一个老板开车。由于老板经常应酬,他也难免抽烟、喝酒、赌博,女朋友说他“不是个好男人”。有天汪汪外出办事,在十字路口等绿灯时,一个乞丐过来敲车窗说:“先生,给我点钱吧!”汪汪看看乞丐,回答:“给你抽支烟吧!”乞丐说:“我不抽烟,给我点钱吧!”  相似文献   

5.
平凡故事     
我所要说的这件事情,是关于一个60多岁老人的,一个常年在外兢兢业业奔波的老业务员。他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他是一位有两个孙子的外公,他是一位在我眼中很幸福很幸福的老人……认识他要从去年说起,那时我刚到山西营销部,在一次接待过程中认识了他,话不多总是笑眯眯的。后来,他又几次来昆接洽业务,接触多了,我们成了熟人。  相似文献   

6.
李良旭 《工友》2014,(12):56-56
正晚饭后,我和母亲拉起了家长。说着说着,说起了我的同学小黄。小黄这个人母亲很熟悉,以前我回家时,他经常和我一道,母亲还留他在我家吃过几次饭。说到小黄,母亲关切地问道,小黄怎么有很长时间没有到我们家来了?我脸上露出一丝揶揄的神色,讪讪一笑道,小黄谈了一个对象,那个女的不仅比他大七、八岁,而且还带着一个小孩,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我多次好心地劝他,叫他不要迷失了自己,有那么多的好女  相似文献   

7.
有个女朋友给我打电话,说看了我写的减肥神功第一式,就跑去学游泳,结果喝了好多水,闹得回家拉肚子,也没学会。我很歉疚,觉得对不起她,便将自己的亲身体验,总结出减肥神功第二式:读书。  相似文献   

8.
享受劳动     
母亲住在农村老家。老家的东院住着一位大学农学系毕业、返乡养猪的大学生。前不久回乡省亲,恰遇这位大哥正在家中的猪舍内忙着给猪添饲料。特别是饲喂那些娇小可爱的猪仔时,他总是专注地看着小猪吃得肚皮溜圆才心满意足地离开,有一次我问他:“养猪很辛苦吧?”他微笑着平静地说:“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他是一尊佛     
我曾经是一名税官,业余时间喜欢读书,一次看到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一尊佛”。当时,我感到这话说得太玄乎。作为税官的我,接触的纳税人可是太多了:有街头卖小吃的店主,有蹲在地上擦皮鞋的下岗女工,有坐在副食店里打瞌睡的太婆,有做蜂窝煤的黑脸大哥……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也能称得上是佛么?去年三月的一天,我真的看到了佛光闪耀。那是上午11点钟的时候,新世界商厦门口停着中心血站的一辆大客车,“无偿献血”的大红横幅招揽着许多过往行人,我一看,还真的有几个人在那里献血。顺着献血者一顺溜看过去,我发现了一个人,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青年人,他就是我分管辖区里的一个炸油条卖豆浆的个体经营户,人们都喊他“小伍”。他手上还粘有面团,头上还留着油  相似文献   

10.
《农村青年》2008,(3):41-41
我最近总在为不会拒绝别人而烦恼,先说几个例子吧。前几天,有一个好久没有联系的同学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帮他的男友翻译一份产品说明书。我知道,产品说明书有许多专业词汇,是很不好翻译的。自己工作又很忙,心里非常想拒绝她。但碍于情面,我还是答应了。事后,一边翻译,一边埋怨,心里很不高兴。还有一次,好友的外甥女到我所在城市来打工,因为我是一个人租了一间房子,所以她便央求我收留她的外甥女暂住几天。  相似文献   

11.
二哥     
何渝 《时代风采》2006,(4):52-54
从小学起,我便紧随我的哥哥了。哥哥的同事们见了我,总爱逗我:“你有几个哥?”我立即伸出四个指头一比。“好家伙,四个!”又问:“你身边这个是第几?”我又伸出两个指头。他沉吟片刻,笑说:“哦,我明白了。第二,是二哥!”说完,在旁的二哥和他都“哈哈”地笑了。妈妈早逝,二哥就担当了下  相似文献   

12.
幽默长廊     
成为“地理”CHENGWEI DILI 一天,一个歹徒持枪闯进一家银行。他对工作人员说:“不许动,谁动我就叫他成为地理!”旁边一个职员虽然很紧张很害怕,但还是纠正道: “应该是‘成为历史’吧?”歹徒说: “打上学那天起,我就讨厌历史!”  相似文献   

13.
亲情唠叨     
每个人都有爱他的人,所以每个人都会听到一些这样的唠叨:“别忘了注意自己的身体”,“我不在家,你一定记着吃早餐”,“出门骑车小心点”,“别跟人家吵架”,等等。这些话听得多了确实很让人烦,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仿佛自己还是个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似的。如果赶上心情不好,没准儿就会顶上一句:“你还有没有个完?”  相似文献   

14.
聊博一笑     
《工友》2014,(7):62-62
正成长我大学刚毕业来这家公司面试的时候,老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虽然工资不高,但是你可以在这里获得快速的成长,这对年轻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两年过去了,老板没有骗我,现在我看起来已经像是40岁的人了。结婚一朋友和我说要结婚了,原因是昨天他带着女朋友坐公交车,他指着一个拿平板电脑的人对女朋友说:"你看,那个人正在看《咱们结婚吧》。"女:"什么?"于是朋友提高了嗓门:"咱们结婚吧!"女的还是没听见:"什么?"男的大喊:"咱们结婚吧!"公交车内安静了5秒钟,顿时掌声如雷。  相似文献   

15.
休闲一刻     
低工资一个人正在面试,考官问他:"假如你已经是本公司的员工了,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使你的爱情和工作产生了矛盾,你只能挑选一样的话,你会选择哪样?"那个人考虑了一下,答道:"请问,我的女朋友长得怎么样?"考官:"很漂亮。"  相似文献   

16.
左思  袁上 《农村青年》2007,(11):34-37
随着台风的逼近,雨越下越大,许多渔船都已经回港了。可是周亚发没有回来。 这里是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新埠岛外坪村。在村里,周亚发很有名气,因为他下肢残疾,一直依靠双手“行走”,整整40多年。 人们都很敬重他,也很关心他。茫茫海面上,蒙蒙雨雾中。终于露出一条小船的影子。在波峰浪谷间起伏着、颠簸着。“那就是发哥的船,他可回来了!”翘首以待的村民放心了。 如果是个正常人、健全人,他或许不会这样引人注目。被关注的不光是他,还有他的聋哑妻子和三个孩子。有一天,海南公安边防总队海警46001艇的官兵扛着大米来到他家,还给他的孩子送来新书包、新文具以及3000元助学款。周亚发,这个从来不向生活低头的坚强汉子流泪了:“我不知说什么好!” 让我们与他一起感受艰难,感受温暖……  相似文献   

17.
羡慕     
有位开出租车的同事,辞职后买了一辆“捷达”车,出租车的生意很好,每月有八千元左右的进账。我很羡慕,八千元的收入几乎是我一年的全部工资收入了。有次清早去上海,凑巧搭乘了他的车。他对我说:“我真的羡慕你。”我说:“我每月只有八百元的工资,买不起房子,买不起高档用品,还要担心下岗……你有什么可以羡慕我的。”他说:“如果再让我选择,我会留在原单位,不会辞职出来开出租车的。”我以为他是要开玩笑。他却认真地说:“开租车风险大,  相似文献   

18.
戒备     
我在横穿亚洲大陆的几个月里,曾经受到许多当地人的纠缠——妓女,赌徒,以及装作友好硬拉我进他们商店买东西的商人。比如,在曼谷飞机场,一个微笑着的男人,自称是“官方导游”。他给我看一张漂亮的年轻女人的照片,说:“她是乔伊小姐。她能带你去曼谷的每个角落。只要十美元——一流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心扉:我是一个24岁刚从大学毕业的女孩,也是一个热衷于上网冲浪的人。我除了从网上寻找我需要的有关资料外,也喜欢上网聊天。大约在3个月前,我通过上网聊天认识了一个叫“大嘴“的朋友,我和他聊得特别投机,慢慢地我们互相开始依恋起来。每次打开聊天室我首先就会去找“他“,而“他“不管有多晚也要等着和我说话。从最近聊的程度来看,他开始喜欢我并向我表白了爱意,而我虽然也有些喜欢“他“,但却不知“他“到底是不是真的他。半个月前,“他“向我索要我的电话和住址,我思考再三后没有  相似文献   

20.
久元先生是我在圆明园偶识的一个企业策划人兼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城里有公司为他长年包租的房子,他却每日开着切诺基回到圆明园内他自己租下的一间小平房里住着,一张硬板小钢丝床,一张上面布满了沟沟坎坎的小桌子,一张没有靠背的木板凳。凭他的身份和收入,住这样的地方很有些卧薪尝胆的味道。他说:这里承载过我的一片真情,我愿为此做永远的守候。望着这张40岁男人坚毅而沉静的面孔,静静地听着这个世纪末童话般绮丽的故事,我不知这样的爱情是否可归于中国的一个廊桥遗梦——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我陷入一场被迫婚姻我的情感经历在80年代还是个空白。那时我在镇上做代课老师,学校的副校长想要我做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