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老的山西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有一位杰出的人物,曾使大洋彼岸的美国一夜之间对山西这块黄土地刮目相看,使山西成为全球注目的地方——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美国大使柴泽民。 夏日一个难得的凉爽上午,我们叩开了北京外交公寓柴泽民大使的家门。风度儒雅、举止潇洒的柴老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客厅。 “现在大家采访我,都偏重于我的外交生涯,偏重于中美关系,而对革命历史重视不够。今天我们要教育青年一代,借鉴革命历史很重要。在那么艰苦的时代,在形势那么严峻、白色恐怖异常严重的岁月里,人们干革命都是提着脑袋干的,大家都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这种教育意义,在今天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常红 《党史纵横》2004,(11):17-17
2004.11党史纵横与这样一位精神健旺、思路清晰的智者对话,听他侃侃而谈,你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到他已年近九旬,这位令人敬慕的老人就是新中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此刻就与我面对面,距离近得可以清楚地观察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仿佛将我也带回到那段历史中去。在贯穿整个70年代始末的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中,柴泽民是一位承上启下的“枢纽人物”。他是新中国最后一任驻华盛顿的联络处主任,也是新中国第一位驻美国大使。1979年3月1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柴泽民作为新中国首任驻美大使载入了中美关系和中国外交史的史册。在那段岁月,柴泽…  相似文献   

3.
从1949年10月3日王稼祥出任驻苏联首任大使,到1979年1月1日柴泽民出任驻美国首任大使,共和国第一代驻外使节们开创了划破坚冰通有无的外交新纪元。他们为祖国的神圣尊严和永久利益,际会风云,演化舆情,倾尽心智。柴泽民,以其大气豪爽的秉性和斡旋有度的公关艺术,成为这一特殊职业群体中的杰出人物。至今,他的心底里仍珍藏着在另一方水土历练身心的记忆——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新中国的统一大业及利于开展和促进中美友好往来.我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在美国任职期间。十分注重多方面广交朋友,建立友谊。做好国会工作是对美工作的重点之一。柴泽民曾经通过朋友的介绍.结交了不少议员及其他重要朋友,他们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上起了积极作用。陈香梅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孟红 《世纪桥》2009,(8):38-42
1979年伊始,中国与美国结束了近30年的敌对状态,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中美双方互设大使馆、互换大使的日子里,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在世界上很受人瞩目。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柴泽民,一位非常杰出的外交家。  相似文献   

6.
何立波 《党史博采》2004,(10):31-35
黄镇是我国杰出的外交家,著名的“将军大使”,从事外交工作前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政委。建国后,黄镇历任驻匈牙利、印度尼西亚大使,外交部副部长,驻法国大使。任驻法国大使期间,黄镇还兼任了中美在巴黎接触的中方代表,为促进恢复中美关系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1973年,黄镇任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在美期间,他广交朋友,积极地促进了美国总统、国务卿及美国国防部长等美国高级官员和美国国会一些议员的访华,增进了中美双方的相互了解,使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友好往来不断发展,卓有成效地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作了准备。中美…  相似文献   

7.
正1937年,美国新闻记者海伦·福斯特·斯诺历经艰险,独自访问延安。在毛泽东和朱德帮助下,她得以见到许多中共要员和红军高级将领,但未能与已率部赶往前线的任弼时和邓小平谋面。直到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海伦·斯诺终于见到了邓小平,并将珍藏了42年的毛泽东的亲笔信交给了他。1979年1月30日晚,美国华盛顿,新中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举行盛大的招待会,庆祝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时,  相似文献   

8.
何立波 《党史纵览》2005,(11):30-35
耿飚是我军一员著名战将,长征途中曾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团长,和团政委杨成武一道,强渡乌江,夺取天险娄山关.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作为红一军团第一师参谋长,耿飚率部参加四渡赤水、再克遵义、南渡乌江,从云南境内巧渡金沙江等重要战役战斗.1950年初,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耿飚,走上了外交工作岗位,先后担任中国驻瑞典王国大使兼驻丹麦、芬兰公使,驻巴基斯坦大使,外交部副部长,驻缅甸大使等职,成为著名的"将军大使".  相似文献   

9.
在2005年中法文化交流年活动中,现任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是功不可没的。吴建民曾给毛泽东、周恩来和陈毅做过翻译,担任过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等职。为表彰他为中法交流作出的贡献,2003年,法国总统希拉克向他授予了“大将军”勋章。其实在这位外交“大将军”的身后,有一位同样出色的大使——他的夫人施燕华。施燕华原是中国驻卢森堡大使,曾多次为邓小平做过翻译。“夫妇俩都是现职大使的,我们给外交部开了头。”吴建民自豪地说。  相似文献   

10.
2013年7月11日,20集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将军外交家黄镇》问世,这在中国首批12位"将军大使"中独享尊荣。外交家黄镇有三个首任:中国首任驻匈牙利大使、中国首任驻法国大使、中国首任驻美国联络处主任。两个美称:"将军大使""画家大使"。三个首任、两个美称,基本概括了黄镇军旅生涯、美术家生涯和外交生涯。黄镇一生从事外交工作27年,先后担任过中国驻匈牙利大使兼管阿尔巴尼亚外事工作、印度尼西亚大使、法国大使、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在所有驻外领导岗位都干得有声有色,可圏可点。  相似文献   

11.
窦应泰 《党史博览》2013,(10):21-25
黄镇,1909年生于安徽桐城。在战争年代曾历任红五军团宣传干事、红十五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总政宣传部副部长、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副主任和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以后。他进入外交领域。曾历任驻匈牙利、印度尼西亚大使。外交部副部长和驻法国大使。1977年12月。中共中央为了彻底整顿“文革”中的重灾区文化部。同时也为早日恢复党的文化阵地,决定把时任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的黄镇调回国内。黄镇临危受命。出任中宣部第一副部长兼文化部部长。这一重要任命刚在《人民日报》上公布,就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公共外交新年首战,折射出中国外交风格正发生新的变化。BBC舌战 在今年1月8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新闻之夜”节目中.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与BBC主持人杰里米.帕克斯曼就日本问题进行对话。在这之前,在同一演播室的另一演播区,帕克斯曼与日本驻英国大使林景一已经进行了一轮问答。  相似文献   

13.
解明 《广东党史》2013,(7):33-35
王光亚,曾任外交部副部长、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现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丛军,原名陈珊珊,陈毅元帅最小的女儿,曾任中国驻爱沙尼亚大使,后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公使衔参赞。这对结缘伦敦的“伉俪大使”,在外交事业和感情生活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4.
袁南生 《湘潮》2012,(6):1-1
2000年,我从湖南调往外交部工作,先后担任驻埃及使馆二把手、驻印度孟买总领事、驻津巴布韦大使和驻苏里南大使。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我离开家乡13年了。13年来,在见识增长、白发增多的同时,我对家乡的依恋也在增加,对祖国的报效之情,对家乡的依恋之情,对亲友的思恋之情,融入到了我外交生涯的几千个日日夜夜之中。  相似文献   

15.
一 记者:吴大使,您好!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查阅您的经历不由让人感叹:您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第一批常驻联合国工作人员之一,亲历了新中国外交的破冰之旅;从外交部发言人,到中国驻荷兰、瑞士、法国大使,您可谓是新中国外交成长历程的见证人。那么,能否给我们谈谈新中国60年来的外交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1949年败退台湾前,国民党政府会聚了一群来自世界顶尖名校的精英,如长期执掌国民党政府财政大权的宋子文,是哈佛大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历任实业部长、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的孔祥熙,毕业于耶鲁大学;外交翘楚顾维钧,是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任教育部长的王世杰,是伦敦大学硕士、巴黎大学博士;原驻美大使叶公超,是剑桥大学硕士;孙中山之子孙科,是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任教育部长的朱家骅,是柏林大学博士……然而,尽管有着众多精英的支持,国民党却依然无法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老一辈油籍无产阶级革命家耿飚是一位身经百战、战功卓著的将军,又是一位才能非凡、建树丰硕的外交家。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耿飚就来到外交部,先后担任了我国驻瑞典王国大使、驻巴事斯坦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等职,为开拓我国外交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本刊从本期起将连载《将军外交家耿飚》一文,向读者详细介绍耿飚辉煌的外交生涯,一展这位格军外交家独具魅力的人生风采。1950年初,正在西北地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耿飚,接到中央调令,离开部队赴外交部工作。从此,这位…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派出了第一批14位大使,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是来自于军队兵团、军一级的高级将领,其中就有驻印度大使兼驻尼泊尔大使、湖南省长沙县(今望城县)人袁仲贤(1904-1957),他是将军大使中唯一的正兵团职高级将领。应对新中国诞生前夕的第一桩外交事件1949年10月,将  相似文献   

19.
王成 《廉政瞭望》2010,(5):54-55
她从不咄咄逼人,也不照本宣科,有的只是坦率、和风细雨地讲述富有人情味的故事。在中国外交的舞台上,她优雅、美丽、幽默、睿智。从内蒙古大草原走出的驻英大使傅莹,成为继上世纪70年代王海容之后第二位女副外长。  相似文献   

20.
王梦悦 《党课》2010,(11):118-119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建交国家数量的增加,向建交国派驻大使成为当时我国外交工作的一件大事。中央决定组建一支以军队干部为骨干的外交队伍,选调了一批兵团级干部出任大使,人们亲昵地称他们为“将军大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