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从"华南虎"到"躲猫猫",从周久耕到"执法倒钩"事件等,都引起社会媒体商度关注,让政府强烈地感受到了媒体的威力,感受到传统社会治理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在传媒时代和信息社会,不论你是否喜欢,媒体和舆论已经必须被高度重视.如果对媒体及其特点没有正确的认识.那么很可能你就把怨气撒在记者身上,对工作不利.如何成功、妥善、有效地引导和掌控舆论,已经成为执政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民主》2012,(3):10-11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舆论具有表达快捷、参与度高、涉及面广、超越常规媒体形式等特点,已成为新时期民间舆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蚁族闹蜗居,神马驾浮云”,“给力”,“我爸是李刚”,“蒜你狠”等,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词传播”已经成为一种醒目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存在,其影响越来越难以忽视。网络热词这么“热”,深层原因何在?它折射出了怎样的社会心理和意识?2010年12月2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认为,  相似文献   

4.
李实 《党政论坛》2010,(20):9-9
进入2010年,中国年轻人的精神困惑与生存状态成为舆论的聚焦点。从报刊与网络上年轻人对生活现状的描述与自我调侃看,中国社会恍若进入“奴”的时代。除了已经广为人知的“房奴”、“车奴”、“卡奴”以外,最近被讨论的还有“证奴”(为报读考取各种资格证书而负债累累、“婚奴”、“孩奴”以及中国式“白奴”。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作为一种交互性很强的媒体形式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理论视角,从网络政治学的角度看,虚拟社会的政府的政治走向是增强社会团结敏感度和提振政府公信力.政府加强虚拟社会管理的实践创新机制是建立网络舆论分析机制:创新网络政务工作机制;推动政府公众互动机制:统筹政策制度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6.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明确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重点工作。并特别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本期"虚拟社会管理"专题的3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虚拟社会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文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当前我国虚拟社会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虚拟社会管理的对策。《手机媒体舆论管理研究》一文通过分析手机媒体在近年来发生的社会事件中的表现,总结了手机媒体在网络舆论传播中的作用及特点,提出了手机媒体的舆论管理对策。《警惕国家性网络暴力工具》一文通过对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关于"互联网自由"演讲的分析,揭露出美国互联网战略的实质是开启"网络冷战",提出我国应采取多项措施以应对这一挑战。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舆论的发生逻辑,它打破了现实中的诸多障碍,为人们政治互动提供了—个自由而便捷的空间.曾经静默且彼此隔阂的公众声音,开始在网络空间中汇集和展示,随处可见的网络舆论,正在成为社会赖以生成的重要信息源,广大民众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而是异常活跃的“新意见阶层”。特别是在市民社会不够完善,参与渠道不够畅通的中国,人们更能感受到网络舆论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Web2.0时代。自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论成为公众对一国外交政策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同时,网络舆论也为政府了解公众观点提供了重要途径,推进了外交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公共事件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是什么因素通过何种作用机制推动那些与特定事件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社会成员参与此类事件?本文借助“共意性社会运动”的概念,利用相似性案例比较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互联网公共事件中的社会动员机制。议题合法性、网络舆论一致性和议题传播的广泛性是互联网公共事件成功的保障。互联网发挥的议题建构、共意动员功能受制于议题的新闻和社会价值、网络关注度、媒体互动深度、网络报道空间等因素。成功的互联网公共事件必须能够在“媒体空间”内建构合法化的议题,克服互联网沟通结构的内在缺陷,才能实现共意动员,维持在线集体行动的成功。但是,研究者不应该夸大互联网公共事件的社会意义,其对社会变迁的推动作用受到网络舆论内在分裂倾向的制约,往往是特定的、暂时性的。互联网公共事件能否推动社会制度变迁取决于政府制度化该类事件的能力和意愿、互联网舆论的结构以及网络参与者的理性沟通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信息社会时代,媒介高度发达,舆论宣传使媒体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存因素之一,有偿新闻应运丙生。对“有偿新闻”的成因的分析与探讨,总结出“有偿新闻”的危害及其在实际工作当中对党的宣传部门和新闻队伍的腐蚀与消极影响。并进一步深化出应对“有偿新闻”的可行性对策,旨在规避“有偿新闻”对新闻工作者的侵蚀,纯净新闻队伍的建设,进而重建党的主流媒体的威信。  相似文献   

11.
舆论是社会中一种“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社会舆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和无形的社会力量,是社会控制的重要工具和形式。这里讲的舆论导向机制,指针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受教育者进行舆论引导的各构成要素的相互配合及其运作方式。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导向作用,必须明确其舆论导向机制建设的内容和应强调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蒲俊杰  陈若妍 《青年研究》2023,(5):33-44+95
逆向读研的“985”高校学生在择校和读研阶段面临各方面压力,社交媒体可以为其宣泄负面情绪、寻求陪伴认同、获取学习资源等提供支持。基于对21位逆向读研的“985”高校学生的深度访谈,分析其压力类型及社会支持寻求行为。研究发现,逆向读研的“985”高校学生主要面临社交压力、认知压力、资源压力和发展压力,且这些压力产生“叠加效应”;在某些情形下,传统社会支持具有局限性,他们转而通过社交媒体向弱关系对象寻求社会支持。分析逆向读研的“985”高校学生通过社交媒体寻求社会支持的状况,有助于提升该群体的学校适应能力,促进传统社会支持与网络社会支持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3.
熊蕾 《瞭望》1999,(19)
从4月中旬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亚太地区报刊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中,人们不难感受到以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为主体、号称“第四媒体”的新媒体的强大冲击力。这次会议列出报刊与媒介新技术、报业集团的发展和报刊与社会生活的相互影响等四大讨论专题,但会议收到的近6...  相似文献   

14.
“你幸福吗?”“我不知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接受央视采访时莫言如是答。面对主持人的追问,莫言又说:“我现在压力很大。”工作、收入、房子、车子、成家立业、子女教育……一曲《压力山大》唱出无数人的心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感受到的各种压力也越来越大,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尤为明显。此外,贪污腐败、分配不公、食品安全、物价上涨、  相似文献   

15.
李丰  蒋红中 《学理论》2014,(2):54-55
随着传播和媒体业在互联网上的迅猛发展,自媒体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其最初作为"新闻途径"时的范畴与功效。正是得益于诸多社会功能的实现,自媒体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互联网上拥有了自己的"发言权"和"一席之地",继而影响了现实社会。从自媒体的社会化媒体功能、社会交往功能、政治参与功能、社会监督功能、社会娱乐功能进行分析,进而完成对自媒体的社会功能的定位。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论的规制与导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钢 《理论参考》2009,(8):28-29
当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飞速发展,日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越来越成为人们发表观点,形成舆论、了解信息、获取知识、休闲娱乐的重要渠道,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和舆论格局带来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7.
《求知》2006,(9):45-46
卫志民撰文提出:网民的意见不等同于民意.不仅在于网民在人数上只是社会成员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网民在网络上的言论绝大多数都是基于直觉、个人感受、个人生活经验而做出的,都是很感性的,很情绪化的,是一种“原生态”的民意。而且这些民意很容易被媒体舆论所控制.  相似文献   

18.
蔡岚 《党政论坛》2010,(5):40-42
当前我国正处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进程中,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广大民众对涉及民生、经济、政治等诸多社会问题的不满及其诉求能够得到及时的反映,但同时,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也“弱化了政府对社会信息的控制力,使国家内政与外交透明度越来越高,受到的牵制与约束也随之增大”。在这种背景下,面对社会舆论的“井喷”、公众需求的“爆满”,政府相关部门以往面对公众舆论的“拖”、“等”、“删”、‘堵”等手段已经不再适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的全面推进,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整个社会的利益格局、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价值理念等都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因此多发。伴随着社会转型产生的利益格局“失衡”、社会会管理“失范”和文化心理“失约”是基层社会矛盾易发多发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叶雨 《党政论坛》2011,(20):40-40
当下,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国际性问题,它不仅影响到社会领域,而且也影响到军事领域,中国也是网络攻击的受害者。解放军建立“网上蓝军”,这是根据训练的需要,为提高部队的网络安全防护水平而设立的。其实在国外,网络部队早就存在了,而且数目不少。只是在媒体的报道中,他们显得比较隐蔽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