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的大学     
李晓 《公民导刊》2013,(7):53-53
<正>1959年秋,父亲考入了家乡城市一所师范专科学校,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那年,父亲已经21岁了,在班上算大龄青年了。他穿灰色咔叽布上衣,脚踏爷爷编织的一双草鞋迈入了大学校门。老师问他:"你没有解放鞋啊?"父亲尴尬地低下了头。一周过后,爷爷进城卖了扫帚,陪着父亲去店里,花了1元6毛钱,买了一双解放鞋。那天,父亲一直把鞋抱在怀里。爷爷陪父亲来到一家卖包面的馆子里,吞了吞口水问:"多少钱一碗?"老板回答,1毛5。爷爷说,来一碗吧。那一碗包面,爷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吃了吧,读书比种庄稼还辛苦。"父亲埋下头,吃了几个包面后,又推到了爷爷面前:"爸,我肚子不舒服,您吃了吧。"爷爷明白,父亲是在装,他索性站起身:"我也不想吃,那就走!"父亲走了几步,又退回来,  相似文献   

2.
第十八章郝淑贤再次来到安定医院探望金燕燕,她把带来的水果和饮抖放在了金燕燕的面前,笑问:“金燕燕,我看你来了,你还记得我吗?”金燕燕怔怔地看着她,好半天点了点头。郝淑贤非常高兴:“你还记得我看过你,这太好了,你现在还好吗?告诉我。”金燕燕又点了点头。郝淑贤伤感地说:“你比上次可瘦多了,可怜的孩子,来吃点水果吧。”金燕燕摇了摇头。  相似文献   

3.
生死劫     
父亲驾驶着面包车在山间迂回穿行。她甜甜地睡着了。一觉醒来,天色已经泛白,她睁开了惺忪的双眼,问道:"爸,累了吧?"父亲笑了笑说:"不累,再有三个小时就到石渠了,到那儿咱们休息一下,这一片太荒芜了。"千回百转,车驶进了弯道最多的盘山路。她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世间  相似文献   

4.
<正>观察记者:冷院长,先清您谈谈您在浙江调研总的体会。冷溶:浙江是我最熟悉的省份之一,我曾经多次到浙江做过调研。我觉得浙江发展太快了。1982年6月我第一次到浙江调研,当时还在大学里,和全班同学一起来到浙江金华。我在号称“小上海”的兰溪呆了近一个月,调研的主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乡居民的生活变化。在一个月时间里,我天天到老百姓家里了解家庭收入和生活开支情况,比如电风扇等家用电器有几台,一周吃几次肉等。然后再到市场上问商品价格,还帮老百姓算账。我看到老百姓家里吃的穿的有了,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对改革开放政策,老百姓没有说不好  相似文献   

5.
新兵生活秀     
先做个自我介绍吧!我是新兵小李,河北人,早就想当保安了,这不,刚够岁数就入行了。虽然小胳膊小腿还不算太壮实,但您可别小瞧我,别忘了,秤砣虽小,可压千斤呀!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光荣的保安战士了,穿上新制服,对着镜子左转转右照照,看着镜中倍儿精神的我,心里别提有多美了。在总公司培训基地培训一个月后,我被分到了一个机关大院里。这儿真好,宿舍干净,还有空调;吃的也好,单位管饭,随便吃,我都胖了好几斤了。老兵们也好,把我当小兄弟待,有啥好事都想着我。别看我长这么大头一回出远门,可一次家也没想过。前几天把我那张又白又胖的照片往老家一邮…  相似文献   

6.
这时候门被敲响了,我打开门看见夹着公文包的律师。我冲他微笑了一下说:"谢谢你,不过真是抱歉,这里已经不需要你了。"我对巴克利说,现在我可以叫你老何了,因为你是孩子她爸,而我是孩子她妈。他微笑了起来,显然他明白了我话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我从40岁开始发胖。人一胖就显得臃肿。一臃肿就呈老态,当时真觉得沮丧极了。虽然心里知道,由于遗传的原因,我发胖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看着渐变的体态,还是想方设法地用深色衣服掩饰这“胖”。 母亲经常安慰我,说她生了4个孩子,我只生了一个;我的饭量没她大,也不像她那样看见面食就馋得慌,所以决不会很胖。可是,我的体重还是不可遏制地一年一年增加,身高不足1.6米,体重达到130斤,甚至到过140斤!上班时间,在电梯上,经常有人没话找话地对我说:胖了啊!你可胖多了。我就勉强笑笑,是胖了好多啊!还有的朋友,专门提那壶不开的水,见了面就触景生情似地望着我说,刚认识你的时候,你梳着短发,穿一件灰蓝色运动衫,土黄色灯心绒裤子,球鞋,可不是现在的模样。让我痛从心生。发胖的苦恼还有生活中  相似文献   

8.
人生马拉松     
我33岁那年秋天决定以写小说为生.为了保持健康,我开始跑步,每天凌晨4点起床,写作4小时,跑10公里. 我是那种容易发胖的体质,而我妻子却无论怎么吃也胖不起来.这让我时常陷入沉思:"人生真是不公平啊!一些人无需认真就能得到的东西,另一些人却需要付出很多才能换来."  相似文献   

9.
《传承》2006,(Z1)
这天,北京今冬的第一场雪1989年11月9日清晨,天还未亮,飘飘洒洒的细雨就已润湿了深秋的大地。爸像往常一样,按时起了床。像往常一样,准时而又规律地吃了早饭,坐下来看书、看报、看文件。最小的孙儿因患感冒而未去幼儿园,我带他去看爷爷。爸问我,还下雨吗?我告诉他,开始下雪了。  相似文献   

10.
正5月10日晚7点多钟,当董秀英老人一踏进南京的家门时,久久地握着专程从300多公里外的宝应县护送她回来的李锦华的手,开心地说:"在宝应,你这个‘儿子’对我十分照顾,让我吃好玩好,这辈子遇到你是我的福气,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去宝应住上几天。"一位是南京市民,一位是宝应县小官庄镇敬老院院长,本来天各一方、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缘何成为相处融洽的"母子俩"呢?这还得从30年前说起。  相似文献   

11.
曹家信  岳云 《乡音》2011,(6):44-45
江青的保健医生李志绥被撵走,就是因为江青说李给她吃了"毒药",不能入睡。其实是因为她用安眠药的量太大,种类也多,李医生担心出事,便在胶囊内减了药量,导致睡眠不好,因而她大发雷霆。此事汪东兴是知道的。江青还说过:"我和林副主席是同样的病,我们同病相怜。"江青  相似文献   

12.
挽歌(下)     
第二天上午,童洁还没起床,枕头边的手机电话就响起来,她急切地拿起。路真哥,你已经上火车了?我还没起床呢,我会照你说的办,路真哥你快点儿回来啊。   童洁吃过早饭正歪在病床上翻书,一个年轻女人走了进来。童洁放下书问,阿姨您找谁?   你就是童洁吧?   是啊,您认识我?   不认识,但我知道你,医院的人都知道你,你是他们的奇迹。   阿姨您坐,阿姨您真漂亮,我从没见过像您这么漂亮的人,您是不是演员?   女人微笑着摇摇头。童洁,你多大了?   18了。   家是哪儿的?怎么没有人陪你住院?   我家是平远县…  相似文献   

13.
正2010年8月13日星期五晴癌症是全身疾病如何减轻痛苦——2号患者2号喉癌患者自己不知道具体病情,是她儿子来院代诊的,他介绍道:"我母亲近期出现说话声音嘶哑,咽喉肿胀,痰多。开始还以为是咽炎呢,后来一检查居然是喉癌。听说您这里治疗效果挺好的。我不想让母亲手术,因她体质弱。保守治疗行吗?您看我母亲的病是不是转移了?"  相似文献   

14.
胡展奋 《世纪行》2010,(5):46-46
<正>春节去五台山,少不了关注阎锡山故居。故居其实没有特点,小一号的"乔家大院",而且还破了点,倒是导游的解说"解"得我一愣一愣的:"……阎锡山先生爱民亲民,在他统治山西的三十八年间,山西莺歌燕舞,富比盛世,人民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我忍不住插嘴:您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警察节:您好!在这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里,我向您致敬,也因您自豪。从警19年,一路酸甜苦辣,有很多感慨向您表白。用笔战斗2002年12月,我入警后被分在了政工部门。师傅说:"想成为单位笔杆子,十年磨一剑,就看你能不能坚持。"带着这份"坚持",我干了16年。16年不长,但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说,也不算短。  相似文献   

16.
闺中密友的婚姻再一次宣告失败,在我不知如何劝说她的时候,她在MSN上对我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即便遍体鳞伤,也要去寻找那份真正属于我的爱情,我一定要找到那个上辈子埋我的人。"  相似文献   

17.
李迪 《人民公安》2011,(21):60-60
听说汪曾祺是高邮人,有人就吆喝起北宋婉约派词人秦观的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然后说,汪老,除了秦观,高邮就您了!汪老笑成大菊花,说我只能排老三,前头还有高邮鸭蛋呢!打一个双黄,再打一个还双黄,比我有名!你们看我的脑袋,像不像个鸭蛋?都是小时候吃鸭蛋吃的。朝朝暮暮地吃!一干人笑歪。  相似文献   

18.
正1973年9月,一位特殊的欧洲客人来到了山西大同,他在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下,用一种别样的心情参观了世界著名古迹——云冈石窟。他就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法国元首,也是西方元首访华第一人——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在一篇杂文中这样记载:在下台阶的时候,周总理问道:"总统阁下,您怎么知道有个云冈石窟?"蓬皮杜总统微笑着回答:"我爸是这儿的传教士!我从小就知道中国有一个大同。"原  相似文献   

19.
初恋女友     
我的一个朋友失恋了。失恋的主要原因,是他向现在的女朋友提到了前女友。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没有心眼的男人,心里想什么嘴里就会说什么。他提到前女友的原因,是因为现女友吃的一串糖葫芦。他见她吃的高兴,很自然地想到了前女友,他觉得真是奇怪,竟然在一个相同的地方,碰到了两个完全不同但都喜欢吃糖葫芦的女孩。她呢,生气了,站在天桥上和他吵,你总是提她?你如果还忘不了她,你如果觉得我没有她好,那你找她好了!他急了,我早就忘了,我现在根本没想她,我想的是你。她说,想我?那你为什么还再三的提她?我和她有可比性吗?他抓住她的肩膀,像…  相似文献   

20.
"看见大家富了,我心里比吃了甜瓜还要甜."这是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金星村"褚大姐"甜瓜合作社社长褚富宝的口头禅. 在南湖区老乡们眼中,褚富宝就是他们致富路上的"导师":她不仅白手起家,自学成才,实现了种瓜致富,还先富带后富,把好几个大家眼中的"懒汉"教成了种瓜能手,实现了脱贫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